門前雪滿無人跡,應是先生出未歸

樂說古詩


門前雪滿無人跡,應是先生出未歸

古時候,沒有百科全書,沒有網絡搜索,如果有人遇到疑難問題,只得向他人當面求教,而很多有學問的人則遠離繁華,幽居在鄉間。由於通訊不暢,交通不便,誰要想上門拜訪高士,解答自己心中的難題可不容易,首先是難以提前預約,其次就算一路風塵到達了目的地,可偏偏趕上主人不在家,來訪者吃了閉門羹,只好失望而歸。

要說的話無處可說,想求教的問題沒人解答,尋人不遇,來訪者難免悵然若失。


門前雪滿無人跡,應是先生出未歸

詩歌大意

雪後,我去草堂村拜訪一位姓羅的先生。來到他家附近時已是黃昏時分,小溪邊的幾株柳樹垂下細長的枝條,在風中輕輕擺動著,夕陽照著蜿蜒曲折的小巷,這裡安靜寂寥,只有幾隻鳥兒飛來飛去。我沿著小巷向深處走,到了先生家門前,只見地上積著厚厚的白雪,上面沒有腳印,看來家中無人,先生應該是出門去了。


門前雪滿無人跡,應是先生出未歸

唐朝,一個經濟與文化繁盛的時代,多少勤奮好學的人曾踏上求學問道的尋訪之路,又有多少次的求而不遇,悵然而歸,在李白、杜甫、賈島等眾多詩人的作品中都能找到這樣的體驗。


慕名前往,滿懷期待,踏雪而來,可是,要拜訪的主人沒在家,詩人徘徊在關閉的門扉前,會有怎樣的感慨呢?

這首詩主要寫的是一路風景,只在最後一句,道出了事件的結果。

詩人也許猜想到會有這樣的結果,並沒有太多的失望和惆悵,在他眼中,飽覽一路風景也算是收穫了。


門前雪滿無人跡,應是先生出未歸

或許我們可以想像另外一個場景,如果主人在家,聽到敲院門的聲響,一定會熱情地迎出來,盛情邀請詩人進屋,圍坐在火爐旁,沏上一杯熱茶,或是溫一壺老酒,賓主盡歡,暢所欲言。

可是,主人外出了,尋訪者總是會有些失望的。

詩中佳句


門前雪滿無人跡,應是先生出未歸

無需言語,看到門前白雪封戶,就知道是要家中無人,此行目的落空了。

樂觀

一條小溪,數株柳樹,枝條輕擺,小巷深深,暮鳥飛過,門前白雪,空無人跡,儘管沒能與友人相遇,但是詩人一路走來,由衷地羨慕這世外桃源一般的環境。

樂 說

尋訪一個人,遇與不遇,皆有可能,都在情理中。

如今,人們很難找到那樣的感覺,時間成了奢侈品,要把每天的內容都提前做好計劃,安排周密。

冒然上門造訪成了一種不禮貌,少了苦苦追尋的過程,也少了許多意外的驚喜。

當我們在學業和職場上一刻不停,分秒必爭的時候,自然會羨慕古人,可以有一些時間用在尋訪的路上,慢慢消磨,不問結果 。


門前雪滿無人跡,應是先生出未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