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6《廊橋遺夢》:真相很殘酷,但愛情和婚姻偏偏就這麼殘酷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僅僅4天廝守,她和他,確定遇到一生真愛,但她因為家庭、責任,並沒有隨他離開,而是在死去後,囑咐兒女,把自己的骨灰撒在廊橋,她要在那裡,和他相聚。

豆瓣8.6《廊橋遺夢》:真相很殘酷,但愛情和婚姻偏偏就這麼殘酷

可以說,《廊橋遺夢》用一個表面被人所不齒的“婚外戀”故事,教人思考:一個女人,面對家庭、責任,世俗限制太多,哪怕是一輩子僅有一次的真愛,也只能存於記憶,成為活著的嚮往和死後的歸宿,既無奈又現實。

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人到中年,有一個丈夫、一雙兒女,在美國愛荷華州的一個農場,相夫教子,過著波瀾不驚的生活。如果不出什麼意外,她也許會一輩子這麼生活下去。

豆瓣8.6《廊橋遺夢》:真相很殘酷,但愛情和婚姻偏偏就這麼殘酷

一個夏日午後,她碰到問路的旅行者羅伯特,他是美國《國家地理》的專業攝影師、作家,他在尋找拍攝附近的一座廊橋,他們由此相識、相戀,竟度過了彼此刻骨銘心的4天!

她終於從麻木的生活中甦醒,感覺自己又活了過來,她在心中吶喊“帶我走吧!帶我去你到過之處,到世界的另一端……”人到中年,經歷過一些風雨後,他們才更加確定,此時,眼前的人,才是一生摯愛!“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

豆瓣8.6《廊橋遺夢》:真相很殘酷,但愛情和婚姻偏偏就這麼殘酷

然而,她最終沒有隨他而去,她還有家庭,有兒女,她身不由己。那一刻,羅伯特在雨中默默等候、哭泣,遠遠地被澆成落湯雞,觀眾無不感嘆、惋惜,但是誰又能怪罪這個女人呢?誰又忍心怪罪這場千載難逢的愛情呢?

那場愛情、那份自由,為何沒能讓弗朗西斯卡邁出腳步?我想,當我們站在千千萬萬個女人的視角來看待這件事,也許會找到答案。

婚姻原本是場錯誤,將錯就錯後,就變成了責任

土耳其小說家、諾貝爾獎得主帕慕克,在作品裡說,“愛情是一種病,婚姻是治療這種病的藥,重點在於,當我們病好了,一輩子還要吃這種藥,難道不荒謬嗎?”比如,你喉嚨發炎,給你吃抗生素,最多一個星期就好了,而婚姻卻是,你要一輩子吃這個藥吃下去。

豆瓣8.6《廊橋遺夢》:真相很殘酷,但愛情和婚姻偏偏就這麼殘酷

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本來生在意大利,有著浪漫多情的血統,年輕時遇到了一個美國大兵,懷著對世界另一端的憧憬,她嫁給了他,跟他來到了美國。

這本來是個羅曼蒂克的愛情故事,如果沒有後來的弗朗西斯卡逐漸變為家庭主婦,每天關心的是天氣蔬菜糧食的價格,伺候一家四口的飲食起居、家庭生活。她的熱情,在柴米油鹽中逐漸耗盡,她整個人,也逐漸變得麻木無趣。

豆瓣8.6《廊橋遺夢》:真相很殘酷,但愛情和婚姻偏偏就這麼殘酷

但即便是這樣,弗朗西斯卡,作為走進婚姻的女人,得一輩子“吃這個藥吃下去”,直到死去。

作家馮唐說,“婚姻是反人性的,是為了維護人類社會一些經濟法律責任的一種制度。愛情跟婚姻相反,它是人性極其絢爛,極其閃爍的部分,但它只是一段時間,不可能一直持續,否則人就燒沒了。而且,愛情本身帶有很多的盲目性,只是在合適的時間遇上了。”

豆瓣8.6《廊橋遺夢》:真相很殘酷,但愛情和婚姻偏偏就這麼殘酷

婚姻,有時候,就是這麼無奈。它是一種打包制,你當初選擇了它來“治療你的愛情”,同時,就要接受它帶來的責任。你甘之如飴當然好,但如果你不喜歡不樂意,那將要揹負的,就是“不負責任”的罵名。

離開到底是一次拯救,還是另一場錯誤?

《廊橋遺夢》的焦點在於,那個遺憾:弗朗西斯卡,最終沒隨羅伯特離開,而是選擇了迴歸家庭。可那真的是遺憾嗎?並不是。

羅伯特的出現,喚醒了弗朗西斯卡潛在的基因,她認識到,自己的生命,本來應該因“詩與遠方”而燃起,那種狀態下的每一分每一秒,她都覺得死而無憾。

豆瓣8.6《廊橋遺夢》:真相很殘酷,但愛情和婚姻偏偏就這麼殘酷

但是,誰又說的準呢?誰能判定,如今的羅伯特,不是另一個美國大兵的翻版?

愛情,轉瞬即逝,更多時候,它對抗不了時間。

這一點,弗朗西斯卡自己,認識的很清楚,她說,“儘管愛情的魔力不可抗拒,可放棄了責任,魔力就會消失,愛情就會蒙上一層陰影。”

女人,一旦有了家庭和孩子,就意味著一種生活的開始,也意味著,另一種生活的結束。

弗朗西斯卡清楚地知道她的責任,“不論我們走的多遠,我都還會牽掛著這裡,分分秒秒都無法釋懷。我會開始怪你的愛傷了我,那時,這美麗的4天,會變得齷齪,完全是場錯誤。”

豆瓣8.6《廊橋遺夢》:真相很殘酷,但愛情和婚姻偏偏就這麼殘酷

我想,現實,最終會像弗朗西斯卡說的那樣——當她一走了之,她後半輩子的痛苦,將會比留下來,多的多。同時,眼下的這份愛情,也將變成一份罪孽。

那時候就會知道,離開,就是一場錯誤。

相比之下,最好的結局,恰恰是留下。就像弗朗西斯卡所說,“倘若我們一起離開,就會失掉這份愛。我不能讓生命就此消逝無蹤,重頭再來,我只能試著,在心靈深處緊緊地守著你我。”

相戀,不如懷念。

一生的責任結束後,才能成全自己無限的愛

多年後,弗朗西斯卡去世。在遺書裡,她囑咐兩個孩子,把自己的骨灰撒在廊橋。這個女人,一輩子為了家庭、為了兒女盡職盡責,當責任結束,唯有這一件事,是她真心想做的,她終於能和羅伯特在一起。

豆瓣8.6《廊橋遺夢》:真相很殘酷,但愛情和婚姻偏偏就這麼殘酷

“我將我的一生,都給了家人,我希望,將身體留給他。”弗朗西斯在遺書中說。

即使離開了這個世界,弗朗西斯卡不怕晚節不保,把自己這段隱藏多年的故事,一句句講給孩子,源於她對孩子們的愛。這種愛是負有責任感的、真切的愛。

她希望,孩子們能從中領悟婚姻的不易,人生抉擇的艱難。

豆瓣8.6《廊橋遺夢》:真相很殘酷,但愛情和婚姻偏偏就這麼殘酷

而事實也正是,兩個孩子都已步入婚姻,如今在各自的婚姻裡,經歷著不同的問題,不知如何解決。相信母親的這段故事,能為他們各自問題的解決,提供啟發。

婚姻,不再是兩個人的愛情那麼簡單,而是關係著一個家族,關係著上一代和下一代,意味著付出、承擔、責任和義務。

如果非要選擇,那隻能是,在有限的生命裡付出,然後,把無限的逝去時光,拿來成全愛。

愛情的確很美好,但有太多人誤解了這種美好,結果做出錯誤的選擇,然後迷失自我,最終兩敗俱傷,一無所獲。

豆瓣8.6《廊橋遺夢》:真相很殘酷,但愛情和婚姻偏偏就這麼殘酷

《廊橋遺夢》給我們的啟示,我們對愛情抱有美好的幻想時,請先認清自己、認清現實,努力做好自己的角色、該負的責任,或許,才不至於悔恨一生。


喝最烈的酒,解最長的情,寫有趣的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