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年味難尋

黃俊:年味難尋

年味難尋

黃俊

大年三十的腳步越來越近,樓下時而傳來小孩子“噼裡啪啦”燃放鞭炮的聲響,每次出門遇上左鄰右舍們,男男女女手裡都拎著大包小包,不用說都是購買的年貨。但是,如果只蝸居在室內,不出門去,或是不上街道、不逛超市、百貨市場,你是感受不到年味的。因而,住進樓房後,我找不到過年的感覺,再也沒有尋找到十足的年味。

記得小時候,家中生活條件艱苦,一年多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因而,最盼望的日子就是過年。

“臘八”節過後,過年的序幕也就在村子裡悄悄地拉開了。哪怕是再窮的人家,也會開始做過年的籌備。臘月二十三是“小年”,是民間傳統的祭灶日。父親早晨一起來,洗了臉洗了手,就在灶堂擺上一隻裝有五穀的碗,然後點上三炷香。因為傳統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臘月二十四“掃房子”,母親會指揮我們姐弟幫她把窯洞裡裡外外清掃一遍,把每個人的衣服也換洗乾淨。

臘月二十五家家戶戶“磨豆腐”“做豆腐”。天不亮,母親就會起床,然後把泡好的豆黃提到磨房,用石磨磨成豆漿,然後放在開水鍋里加熱,並加上鹼土熬成的滷水,豆腐就會成塊狀,再把豆腐塊從熱水裡撈出來,放在竹篩子裡,蓋上一層紗布上面放一鍋蓋,再壓上一塊石頭,等豆腐冷了,就可以切成方塊留作過年待客。

黃俊:年味難尋

臘月二十六“宰年豬”。其實,從“臘八節”過後,就開始了殺年豬。一般是村子裡誰家的年豬不吃食,站不起來了,就先宰殺誰家的年豬。如果家家戶戶都餵豬,會持續到臘月二十六,甚至到臘月二十七八呢。

臘月二十七“宰雞又趕集”,早晨,就開始殺大公雞,家境好的,餵養的雞多,就殺兩三隻,家境不好的就殺一隻。那時候,記得就近沒有集市趕,父親就領著我到村裡的代銷點去打幾斤散酒,買幾包香菸,稱一兩斤“洋糖”,順便給我買一掛鞭炮,買幾張白紙,這是上墳祭奠祖先用,買一兩張紅紙,這是寫春聯用的。

臘月二十八“家家把面發,戶戶貼窗花”,母親會讓我拿著紅紙,找村子裡的巧手“王阿婆”剪窗花,然後撕掉舊窗戶紙,用麵糊在窗戶上黏上新白紙,再貼上新窗花。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家裡頓時增添了紅紅火火過大年的喜慶。

臘月二十九,母親忙著用發好的面蒸饅頭、包子和五彩花饃,炸油餅、麻花和果果。這時候,整個山村的空氣裡飄散著一股濃濃的噴香的油香——年味兒!

臘月三十是大年,家家門上“掛燈籠,貼對聯,團聚守歲話來年”。早早拿著紅紙,去找村裡唯一的教書先生寫對聯,寫好了就拿回家貼在門框兩 邊。晚上,一家人圍坐在炕上,邊吃年夜飯,父母和哥哥們一邊回憶過去的一年,一邊籌劃來年的光景,我和弟弟就到院子裡,圍著大火堆玩,燃放鞭炮。

黃俊:年味難尋

對小孩子來說,真正的過年是從正月初一到十五。“初一初二拜家門,初三初四逛親戚,初五開始拜鄉鄰,十五過後不串親”,這是傳誦多年的過年鄉俗。童年時代,盼望過年,主要是盼著頓頓有白麵饅頭、油炸食品和肉類吃,可以穿新衣服,再就是跟著大人們在村子裡挨家挨戶去給長輩們磕頭拜年,吃“百家飯”,領壓歲錢。

後來,參加了工作,放假之後,就急著回家去,因為母親做的飯菜可口難忘,因為一家人團團圓圓的過個溫馨又熱鬧的年。最難忘的是從臘月二十八開始,左鄰右舍都來找我寫春聯,因為他們說我是村裡第一個秀才,在他們的心目中,我也是能給他們帶來吉祥的人,尤其是他們正在讀書的孩子的榜樣,我親手寫的對聯也會給他們的家庭和孩子的學業帶去好運,所以,寫了對聯,還要寫”堂”帖,寫“福”帖,比如,住人窯裡要寫“福壽鹹來”“健康長壽”“子孫滿堂”“四季發財”“吉祥平安”“五福盈門”等,糧食窯裡要寫“五穀豐登”“糧食滿倉”等,牲畜圈自然要寫“牛羊滿圈”“槽頭興旺”……尤其是家裡有學生的,特意叮嚀要給孩子住的窯洞寫個好對聯和好“福”帖,於是,對聯就寫”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求知要學虛心竹,立志堪誇傲骨梅”。並給他們寫上“學業有成”“步步高昇”“金榜題名”這些帖子,祝福他們的孩子學有所成,祝願他們“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夢想成真!

父母先後辭世後,臘月二十五就會回老家上墳,給父母燒張紙以表祭奠之意。大年夜幾乎都是在縣城裡度過,到正月初二再攜妻將子回趟老家,與家中的哥嫂兄弟姐妹聚聚,帶著禮品去拜訪幾家親戚,也曾採訪過兒時的夥伴們,但從他們個個冷談的表情和顯得生疏的言談裡,找不到小時候一起說笑打逗的親密感,再回去就不好入門打擾人家。

這些年,孩子已到談婚成家的年齡,家中的經濟愈顯得拮据,於是,心裡不僅有點過年“恐慌症”,身心和經濟上都有很大的壓力,而且有一種歲月催人老的感覺——因為過一年自己就會老一歲,肩上的擔子也就重幾分。

小時候,過年是一種美好的期盼,帶給我的是生活的幸福與快樂;長大後,過年是一種美好的嚮往,帶給我的是親情的溫馨與團圓;而現在,過年是一種美好的回憶,帶給我的是深深的思念和幾多憂愁。

俗話說“父母在哪裡,家就在哪裡”,“父母在,年味就在”。可現在父母已離我而去,嘗不到母親做的年夜飯,看不到父母的容顏,聽不到父母的聲音,眼前雖然擺滿了豐盛的飯菜,怎麼也品嚐不出那種濃濃的年味。

如今住在樓房,雖是過年時節,但我這個年過半百又失去父母的人,不知為什麼,望著家裡擺放的各類蔬菜、肉類、水果、酒和飲料等,想著過年期間,卻不能隨意與要好的朋友坐在一起說說笑笑,左鄰右舍更是不相往來,總找不到年味,也感受不到童年時代過年的那種歡喜,因而眼裡心裡還是尋不到記憶中那種濃濃的年味!

黃俊:年味難尋

【作者簡介】黃俊,男,生於1966年12月,甘肅華池人,高級教師,酷愛讀書與寫作。業餘閒暇,喜歡以文字安放靈魂,以文字廣交朋友,以文字充實生活。從教32年來,一直倡導閱讀是最好的教育的觀點,堅持“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的實踐探索,不僅與學生們一起共讀同寫,還堅持用樸實的文字,記錄教育感悟,描寫生活見聞,吐露喜怒哀樂,讚美真善美,鞭撻假惡醜。日積月累,有200多篇文章發表,出版有《漫漫追夢路》《歲月流進記憶的河》《探尋教育的密碼》三本專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