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胜治胜谋胜丨曹操在兖州直接将吕布三振出局

兖州是曹操早期主要的根据地,而曹操手下一些重要的文臣武将,诸如于禁、李典、典韦、程昱、满宠等也都来自于兖州,兖州对于身处乱世的曹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兴平元年至兴平二年(194年-195年),明面上是曹操同吕布为争夺兖州而爆发了一场战役,实际上也是曹操同兖州地方士族、豪绅之间的一场博弈。在这场生死博弈中,吕布各个方面皆落于曹操下风,直至最后兵败惨淡收场,而这场战役也直接决定了两人各自今后的命运。

人胜治胜谋胜丨曹操在兖州直接将吕布三振出局

▲兖州之战对于曹操和吕布都至关重要

曹操的人胜

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

事情的起因还是要说到曹操在同兖州本土士族豪绅的斗争中,带有杀鸡儆猴意味的将陈留名士边让杀害,这使得兖州的士大夫们都惶惶不可终日,其中也包括颇有智谋的东郡东武阳人陈宫。

于是趁曹操带兵外出再度征讨徐州的陶谦之时,陈宫便劝说当时的陈留太守张邈,迎吕布进城“共牧兖州”。张邈被陈宫说动,背叛了少年任侠、朋友多年的曹操,打算将吕布迎为兖州牧。

一时间兖州的绝大部分郡县就跟事前商量好了一样集体倒戈投诚吕布,曹操又将部队主力带走了,只剩鄄城、范县、东阿县三城还在曹军的掌控中。

而开局明明占大优的吕布,从这时候开始,就逐渐体现出和曹操在团队成员的凝聚力、战斗力之间的差距了。

人胜治胜谋胜丨曹操在兖州直接将吕布三振出局

▲吕布的并州军在战斗力上也是强于曹操的

首先从所谓外援方面来看,战斗初期豫州刺史郭贡曾率数万兵马来到鄄城外,欲与吕布合谋鄄城,却直接被曹操的谋士荀彧通过同郭贡的一次会面就化解了,史书记载的是“贡见无惧意,谓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

可见郭贡同吕布之间,并没有“山盟海誓”,不破鄄城终不还的同盟约定,或者其他周密的作战部署。郭贡军团的这次行动,更像是一次临时起意的趁火打劫,想在兖州的乱局中分一杯羹。面对荀彧的毫无惧色、镇定自若,郭贡反而觉得鄄城是块不好啃的硬骨头,没有必要在这上面耗费无谓的兵力,于是引兵而去。

外面的人靠不住,再看看自己团队一起“造反”的“兄弟”。吕布在兖州之战中主要的精力是放在对鄄城的攻击中,吕布的想法可能是一则鄄城是兖州的州治所在地,政治中心必须先拿到自己手中。同时,曹操的一干家眷人等也都在鄄城之中,如果能拿下鄄城,便拿住了曹操的命脉。

人胜治胜谋胜丨曹操在兖州直接将吕布三振出局

▲荀彧在兖州之战中贡献很大

但鄄城有大将夏侯惇把守,再说荀彧的配合辅助,吕布一时也能以攻下鄄城。而这时兖州之战的“始作俑者”及盟友的陈宫和张邈在做些什么呢?一个待在老家东武阳,一个待在陈留郡,没有支援过吕布一兵一卒。

陈宫待的东武阳位于东郡,是曹操之前囤积战略物资之处。原本陈宫打算和吕布合兵一处,拿下东阿。奈何这时候袁绍部队前来攻击东郡,使得陈宫分身乏术,难以按预定计划支援吕布。

但从一开始陈宫也就只是将吕布的部队当作谋取兖州的工具,当初他劝说张邈反叛曹操时也说,对于吕布“若权迎之”,一个“权”字,就可以看出吕布只不过一个临时的替代品。在陈宫这样士人的眼中,是瞧不起吕布这类关西武人的。在之后吕布将领郝萌叛变之时,陈宫也有参与谋划,可见陈宫与吕布也并非一心。

人胜治胜谋胜丨曹操在兖州直接将吕布三振出局

▲吕布对于陈宫等人来说只是一枚棋子

如果说陈宫这边还有一些袁绍的客观情况可言,那张邈这边就确实说不过去了,他在陈留一呆就没挪个窝。

陈留既没有外来袭击也没有内部不稳定因素,但张邈却迟迟未动。一来可能是张邈对吕布是胜是负并不关心,赶走曹操的目的已经达到,他也乐于见得曹操与吕布打得两败俱伤。二来主要还是想要保存自身实力,不瞎参与,如果吕布战败自己还有一条退路。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

程昱在战争初期就有过一个准确的判断:“陈宫叛迎吕布而百城皆应,似能有为,然以君观之,布何如人哉!夫布,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宫等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也。兵虽众,终必无成。”

吕布为人轻狡反复,唯利是图,这也导致他难以得到盟友甚至部下的信任,在战争的关键时期吕布的团队都为求自保,各怀私心,只为个人利益而谋划,而这也是兖州之战失利的重要因素。反观曹操的团队则可靠很多,在兖州之战中,夏侯惇、荀彧、程昱等人,皆是尽心竭力为曹操奔走,死死把守住这最后的三个城池,直到最终的胜利。

这就是因为领导者自己本身的品质和行为,也影响着整个团队的战斗力,也就是曹操的“人胜”。

人胜治胜谋胜丨曹操在兖州直接将吕布三振出局

▲吕布反复无常且唯利是图,故难以取得他人信任

曹操的治胜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论语·季氏第十六篇》

东汉时期,地方政权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当地的大族大姓、士大夫豪绅所把控的。而通过两汉时的察举制,地方大族和名士就可以一代接一代的将权力牢牢掌握在手中。

起初曹操帮助兖州击败了黄巾军,同样也是陈宫等人保举曹操入主兖州,兖州的士族豪绅对曹操也是心怀感激的。但随着曹操一步步打算以兖州为根据地实现他的理想时,两者之间的矛盾便开始逐渐显现。

在政治层面,曹操推崇“唯才是举”,提拔任用了大批寒门庶族,这对本地士族豪绅们的官僚察举权和对地方政权的把控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久而久之,地方大族对曹操的不满怨恨就越来越深。

人胜治胜谋胜丨曹操在兖州直接将吕布三振出局

▲东汉时期地方政权常常被士族豪绅所把控

在经济层面,东汉时期土地兼并的情况日益严重,大量财富与社会资源都聚拢掌控在少数地方大族手中。军队要打仗要生存,就需要钱粮和兵员,所以曹操只能把手伸向了地方豪族。

通过对地方豪强的兼并打压及削弱,既能够将地方的统治权重新收拢到自己手上,也得到了战争所需要的各类资源。刘备在入蜀后,也曾对益州的地方大族豪强进行打压,没收他们的田地、屋舍和金银财产。但这样也大大激化了曹操同兖州当地大族豪绅之间的矛盾,为了有效地对他们进行震慑,就如前文所言,曹操拿名士边让开刀,对不服从自己统治的大族豪绅进行警告。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最终使得以陈宫为首的兖州地方势力,想要将曹操驱赶走。吕布来了后,各个郡县都纷纷投诚,只剩三城还在曹军掌控之中,便可见大族们当时对曹操的态度。但他们没有军队可以跟曹操抗衡,故而引来了正流离落魄的吕布。一招“驱虎吞狼”,吕布只不过是打手和棋子,加上吕布勇而无谋,更好被地方大族所控制,相当于为兖州迎进了个保镖。

只不过没想到的是吕布没能达到他们的期望,反而被曹操所打败。

人胜治胜谋胜丨曹操在兖州直接将吕布三振出局

▲谋士程昱对战争的结果早有预测

究其原因,也正是因为曹操长期在兖州实行打压豪族的政策,牢牢将权力与资源掌控在自己手中。比如陈宫所在的东武阳,便囤积了很多曹操从地方大族搜刮而来的物资,而这也可能是陈宫不愿意轻易有所积极行动的原因,他只想先保住自身的利益。

地方势力被大大削弱后,就难以在政治和经济等多方面对吕布军队给予有效地支持。其中最为致命的就是在兖州之战后期曹吕双方遇到蝗灾时,无粮可用的吕布只得败退。假如这时候兖州地方大族能有资源和能力帮助吕布,那战争的结果便可能不是如此了,这也就是曹操的“治胜”。

曹操的谋胜

蝗虫起,百姓大饿,(吕)布粮食亦尽,各引去。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曹操与吕布相持百日后,无奈遇到了蝗灾,双方只好各自先退去。但程昱通过多方努力帮助曹操筹得了三日的军粮,而兖州的大族因为被曹操所打压削弱,没有能力帮助吕布,使得胜利的天平最终倾向了曹操。

人胜治胜谋胜丨曹操在兖州直接将吕布三振出局

▲蝗灾也影响了战争的走向

曹操在军粮耗尽之初,袁绍也曾向他抛出过橄榄枝,要曹操跟他“连和”,向他称臣。没粮没地的曹操于困境之中几乎要向袁绍妥协了,但在程昱的劝说下,果断放弃了这一想法,凭借程昱的三日之粮扭转了战局。

袁绍在曹吕双方忙于交战时,乘机将兖州东郡的大部纳入自己的版图,客观上牵制住了陈宫的军队,但实际上也只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对于这种趁火打劫的行为,曹操也知道自己这时候不得不忍,不过他在之后的官渡便全都讨了回来。

人胜治胜谋胜丨曹操在兖州直接将吕布三振出局

▲袁绍的趁火打劫也侧面帮助了曹操

另一边的吕布,虽然得不到兖州当地大族的有力支持,但在一年的时间里,他完全有时间设法联系徐州的陶谦或者南面的袁术,二人都跟曹操有仇怨且有可靠的战力。如果能得到他们的助力,在兖州之战中自己便大大增加了获胜筹码。

但是吕布一直作为“孤胆英雄”,孤军奋战到最后失利,可见吕布在外交上也未能有所建树。曹操在战时能冷静判断形势,抓住机会夺取最后的胜利,而吕布却始终没能抓到胜利的关键要素,一味地蛮打蛮干,最终错失好局,这便是曹操的“谋胜”。

结语

兖州之战看似是曹操与吕布之间的战争,而实际上是曹操与陈宫、张邈为代表的兖州大族豪绅之间的斗争,吕布作为被利用的工具而参与其中。而吕布在战略战术布置及个人能力上都不如曹操,导致最终的失败,也让兖州大族借由外部武装力量自保的美梦破灭。这也预示着原有的中原大族对地方政权的把控力逐渐减弱,而类似曹操的新兴寒门庶族正在逐渐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