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铁林才是《新世界》中最完美的艺术形象,他是我们的反面教材

现在《新世界》总算播完了,如果你追着看,现在终于可以如释重负了,它会给你这种感觉,这一个月,算没白追!

原来铁林才是《新世界》中最完美的艺术形象,他是我们的反面教材


这部剧由徐兵执导,现实主义的题材和表现手法,演员阵容强大,孙红雷,张鲁一,尹昉,万茜,李纯,胡静都是演技派,首播时就收视第二。可以说,这部剧达到了徐兵预期的成功,除了集数有点长,剧情有点慢,剧的表现力还有点“文人情结”的过度细腻之外,从编剧“转行”做导演,徐兵做到了。他给观众交出了还算完美的答卷。

原来铁林才是《新世界》中最完美的艺术形象,他是我们的反面教材


现在推出这个电视剧是合适宜的,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阵痛的关键期,一个全面开放的“新世界”也将来临,有映世的作用,而且作为主旋律电视剧,看起来并不枯燥。

该剧借由金海、铁林、徐天三兄弟的命运转变,及徐天和共产党员田丹的相识相知,讲述了1949年建国前夕北平城的22天里发生的时代洪流变迁。面对动荡的时局,和新世界的来临,金海、铁林和徐天三兄弟在亲情、爱情,国家利益、个人信仰发生激烈冲突的时候,情同手足的三兄弟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但是从文化艺术形象的角度来看,三个主要人物中,铁林这个角色的塑造才是最成功的,因为他最“真实”,最有血有肉,最像普通的我们自己,就想好好过点日子,他有着普通人都有的坚守,软弱,自私,迷茫,取舍。他使我们不得不反观自己,寻找人生原初的意义。

咱们先看看他们三兄弟所处的不同位置:

金海是大哥,北平京师模范监狱狱长,黑白通吃,角色定位——狠;

原来铁林才是《新世界》中最完美的艺术形象,他是我们的反面教材


铁林是二哥,国民党保密局北平站的特工,胆小怕事,角色定位——怂;

原来铁林才是《新世界》中最完美的艺术形象,他是我们的反面教材


徐天是三弟,北平白纸坊警署的小警察,胆子比脑子大,角色定位——二。

原来铁林才是《新世界》中最完美的艺术形象,他是我们的反面教材


“狠”“怂”“二”的三个社会地位不同的人,却因早些年“插过香”,有着情比金坚的兄弟情义。

他们此时所处的北平,正在被百万共产党军队包围,就连华北剿总最高长官傅作义在是战是降中都举棋不定,而作为小人物的兄弟三人已经决定好了一件事,就是离开北平,逃往南方。他们的想法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大众主流思想,就是“逃”。

逃的目的就是“好好过点日子”。


铁林的“真实”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自始至终,铁林生活的价值观其实就是想“好好地过点日子”。他一直坚守着“不忘初心”,就连莫名其妙地升官以后也还是遵从着他自己的哲学,其实也是当时北平人的哲学,京城动荡,老百姓只剩这点追求了,就是想安稳过日子,当官也是为了混好日子。无论是谁占领了天下,他不关心,他像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没有信仰,只要日子能过好就行。

铁林一直遵守三兄弟的约定

准备着逃跑事宜,好好过点日子。可是先是三弟徐天“叛变”说不走了,他准备一“二”到底,要留下来查贾小朵被杀一案,誓死抓住小红袄,他不想好好过日子了;接着大哥为了帮助三弟也“叛变”不走了;他一个人怎么走,金条都被三弟弄没了,他只能为朋友两肋插刀,为了兄弟留了下来,伺机再想办法。应该说从大局上说,是两个兄弟先背信了,他们做决定从来不和铁林商量,铁林最后只能随波逐流。就算他“变坏”了,也是为了创造让三兄弟好好过点日子的条件,没有其他。可这点愿望被两个兄弟毁灭了,最后,正是因为铁林决定不逃,学习两兄弟的“狠”“二”的时候才走向灭亡。


原来铁林才是《新世界》中最完美的艺术形象,他是我们的反面教材


其次,铁林性格一直是胆小怕事。从开始的被老婆关宝慧逮住嫖妓而被罚站就能看的出来,不过也证明他爱老婆。任何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他的老婆关宝慧的唠叨,把铁林送上了绝路。她所期盼的一直是铁林有出息;步步高升,青云直上是一个女人仰望自己男人的前提,等于她亲自把自己的男人送上了断头台。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最后关宝慧对铁林的“变坏”感到绝望,出卖了铁林的位置,导致被徐天抓住,最后被杀。

原来铁林才是《新世界》中最完美的艺术形象,他是我们的反面教材


原来铁林才是《新世界》中最完美的艺术形象,他是我们的反面教材


铁林和大哥金海的妹妹金缨离婚后才又娶的关宝慧,也证明他也有勇敢追求爱情的一面,不过胆小怕事的性格掩盖了勇敢的一面。

被逼杀徐叔杀大哥杀徐天甚至是自杀,没有一件干脆利落的,畏畏缩缩,战战兢兢,胆小是他的本性,最后想以自己的死来证明自己也算牛逼一次,没想到最后却向徐天求饶了,他向徐允诺的坟头跪拜,阐释了他犯错的最根本原因是害怕,是由于枪走火打死徐叔,他怕大哥,他怕徐天,越怕,他求生的欲望越强烈,导致铸成大错!最终还是个没有骨气的人。

他本来不想把天捅破,时代却让他搅乱了旧世界。


再者,铁林做事都是为了自己。在当时,小人物为自己还有可能活得久一点,如果是个有气节的人,也许他早就死了。一个铁林被要挟的场景可以看出来。


原来铁林才是《新世界》中最完美的艺术形象,他是我们的反面教材


冯青波:你最在乎谁?

铁林:自个儿。

冯青波:换你的命,选谁?

铁林:谁都行。

回答正确,他才躲过一劫。这种人在别人眼中就是蝼蚁成不了事,才被忽略不计了。

除了因为插过香被兄弟情义一直困扰外,他做事都是为了自己的小家,顶多是为了三兄弟的“大家”,他眼里没有家国情怀,没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没有为了一个目的而给自己刻上必须要怎样的思想钢印。在他开枪打了金海后,金海说不让他再杀人,到此为止,他就没有再害其他人了,因为再害人也不能为自己做什么了。如果铁林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也许他的小日子能过得有滋有味。


原来铁林才是《新世界》中最完美的艺术形象,他是我们的反面教材


最后,铁林没有独立人格,思想摇曳,目标变换,迷茫而不自知。他的目标是根据兄弟们的目标制定的,兄弟们变他也变,甚至老婆让他变,他就变,政局变幻他也变,一直都在变,没有一个是自己想去做的事。最后他被莫名其妙地任命为“党国少将”,他以为找到了目标,为了别人给他的假目标而出卖了自己的良心,殊不知自己只是一枚棋子而已。他以为自己已掌控了局面,殊不知已站在死的边缘。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自知之明导致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下场。他直到死都没找到人生原初的意义。。

所以说,铁林这个人物塑造的很成功。

他的形象代表了时代背景下的普通小人物,面对社会动荡,一直随波追流,个人的目标一直在变。如果你想为了自己的一点小理想做点什么,必然碰得头破血流。从骨子里可以说他是个好人,,却成了最大的反派。他面对镜子自言自语:大哥三弟,能不能好好过点日子,怎么和我插香结拜了,他的自责也哭诉出了普通人的心声。

其实他就是我们大多数的自己,软弱,自私,迷茫,动摇都证明他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相反其他的角色都塑造的太过艺术化了,愣头青徐天从头到尾轴成一根筋,完美硬汉金海,个人英雄主义,给人不真实的感觉。


原来铁林才是《新世界》中最完美的艺术形象,他是我们的反面教材


导演徐兵说:“咋活呢?小人物不知道怎么活,所以我们沒有从英雄角度去俯视,去告訴你要怎么样,而是讲述、呈现小人物自己的挣扎。”

不得不说,导演徐兵还是比较青睐张鲁一的,从他们合作的《红色》就能看得出来。而这次铁林这么纠结的角色也给了张鲁一。他很好地诠释了这个小人物,在大时代的洪流下,就是仓皇无措的蝼蚁,最终难逃被踩死的命运;只有拥有坚定的信仰,才能迎接新世界的曙光。从而使该剧上升到了该有的人性主题和社会意义。

再看一段对话——


原来铁林才是《新世界》中最完美的艺术形象,他是我们的反面教材


铁林说:就这么定了。

宝慧答:你能定什么啊!


普通人没有自己的决定权,这是时代洪流背景下所有人的现状。就像剧中刀美兰说的:

我跟自己不争气,提着心忍着气,日子还是越过越薄。

动乱的年代,哪个人不是这样呢。而新世界到来的意义就是打破这种局面,从而达到了以小见大(以小人物的人性反映出大的社会意义)的艺术效果。


反观我们自己,我们已经生活在“新世界”之下,可是新世界还会更新,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每天都在面临着社会更新的“动荡”,很多事我们必须要去“面对接受”,然后处理,处理不了就先放下,日后或许就会有转机,铁林在最后如果能“放下”,也许还有条活路,所以任何时候不能走极端。

“面对接受处理放下”可以变成我们面对“新世界”的态度,欢迎“新世界”,同时不悲观。

原来铁林才是《新世界》中最完美的艺术形象,他是我们的反面教材

仰望新世界


就像当前的新肺疫情,死亡人数已经2000多人,这是一场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参与了的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战争规模历史空前,超过14亿人!对我们来说,当死亡哐当一下像瓦片一样落在你头上时,你会怎样?

原来铁林才是《新世界》中最完美的艺术形象,他是我们的反面教材


疫情的结果导致了生命的陨落,也会更新掉一些企业,这样的现象就让精明的我们忙着给自己丈量坟地了吗!

生命的陨落和企业的倒闭,结果都不会等于零。因为我们爬过,走过,善良过,败坏过,就像铁林……我们的生命也许如蝼蚁,但是实在,具体,活着就是活着,死亡就是消失。人过留名,雁过留影,再小的人物在历史上也发挥过作用。

原来铁林才是《新世界》中最完美的艺术形象,他是我们的反面教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话率直、明白而又奥秘,我们都知道那是一次枯荣,一次轮回,可枯荣一旦落到了我们头上,我们就把这轮回的过程弄得复杂繁琐,意义无穷。

没有那个必要,关键是我们生活的目的。

我们来到人世匆忙一程,原本不是为了争夺,不是为了尔虞,不是为了金钱、权利和欲望,甚至也不是为了爱情;真善美、假恶丑都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只是在寻找人生原初的意义。一座房子住的久了,会忘了它的根基;我们在人生这条道上走得远了,连走的目的都忘了。

原来铁林才是《新世界》中最完美的艺术形象,他是我们的反面教材


即便你精明如路遥笔下的高明楼,愚昧如鲁迅笔下的阿Q,你也会感叹日子背后的无奈和死亡来的那么突然(铁林的一生就是借鉴)。

村上春树说:死是生的对立面。但是,死也许更应该是生的延续,而作为生的一部分而永存。

这样的话,我们活着是不是应该不停地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了呢。人情世态倏忽万端。昨天所说的“旧世界”的你,今天已经变成了“新世界”的他,而今天的你,明天又会变成谁?俗欲达不到时何不任其自然?

原来铁林才是《新世界》中最完美的艺术形象,他是我们的反面教材


我们也许没有铁林那么“怂”,但往往过于自负,认为自己能够这样能够那样,而实际的结果则是:想得到的从未得到,不该丧失的早已丧失。路遥说,人的一生总有个觉悟时期,它对人的一生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现在是否已经觉悟,是否觉察到了人生原初的意义呢。

也许,唯有记住,不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权衡自己的脚步上,不对已逝的生活频频回头,心平气和地面对生命,面对流年,才会发现生活原本的样子。


原来铁林才是《新世界》中最完美的艺术形象,他是我们的反面教材

作家二月河寄语“好好过日子”


请“好好的过点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