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德羅效應」:心理學視角下,消費時代如何守住自己的財富?

狄德羅的故事


故事要從啟蒙運動時期,法國著名思想家狄德羅的趣事說起:


一位朋友送給狄德羅一件質地精良,裝飾華麗的高檔睡袍,狄德羅看了非常喜歡,當天就丟棄了穿了很久的舊睡袍,換上了新睡袍。但這件睡袍也為狄德羅帶來了不小的煩惱:他天天穿著這件華麗的睡袍在書房裡走動,時間一長,他越發覺得自己用了很多年的辦公桌破爛不堪,設計風格也和現在的自己極其不搭。於是,狄德羅叫僕人去市場上買了一張新的、裝飾也很華麗的辦公桌。更換了辦公桌,床著新睡袍的狄德羅又能在書房裡舒服地踱步了。


不久,狄德羅又發現了新的問題:書桌旁掛的花毯針腳太粗了,與新書桌的精緻格格不入!狄德羅馬上叫僕人去買來一張華麗精緻的花毯。不過,沒過多久,狄德羅又發現了更多的問題:椅子太過陳舊,雕像設計太老套、書架不精美.....這些擺設都和新掛毯不搭,都需要更換。結果,舊物件都慢慢被換掉,狄德羅獲得了一個嶄新而華麗的書房,但代價是他差點兒破產。

「狄德羅效應」:心理學視角下,消費時代如何守住自己的財富?

這時,狄德羅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整個書房的改變,來源於自己的新睡袍,自己相當於“被一條睡袍威脅了”,從而更換了原本不需要更換的東西。狄德羅十分後悔丟掉了原來的舊袍子,他把這一系列問題寫成了文章,題目就叫《丟掉舊長袍之後的煩惱》。


後來,人們根據狄德羅的案例,總結出著名的“狄德羅效應”:消費品之間存在協調統一的文化現象,當人們獲得一件新物品的時候,會以此為基礎不斷添置與其相適應的物品,從而達到心理上的平衡。


生活中的啟示


狄德羅效應在現代社會中極其常見。以服裝消費為例,人們會注重衣物、飾品之間的款式和顏色搭配,帽子、圍巾、衣服、褲子、鞋子要達到一種風格的統一。狄德羅效應重要的並不是外在的款式,而是它所象徵的一種“生活態度”。


商品大多具有自己的文化定位,商家會告訴你,這些商品與你的氣質、檔次相匹配,你往往就會動心購買,而你也會認為自己的確應該這樣匹配,這些商品也就成為你不能不買的“狄德羅商品”。正如狄德羅在自己的文章中寫的那樣:“我是我老袍子的絕對主人。但我已成為新袍子的奴隸”。


「狄德羅效應」:心理學視角下,消費時代如何守住自己的財富?

狄德羅效應給我們最大的啟示是:對於那些沒有絕對必要買的東西,儘量別買。如果入手了第一件商品,那麼外界的誘惑和你內心的躁動會不斷驅使你購買更多類似的商品。在當今社會,“沒錢”已經不是抗拒消費的原動力,各種信用卡、花唄、貸款讓你有大量機會超額消費。如果不加註意,到還款日你就會發現消費大大超支。


生活中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俗話說“好鋼用在刀刃上”,我們對於自己的消費能力應該有客觀的瞭解,然後根據實際需要合理安排,對花銷進行重要性高低排序。在消費上,我們忌諱掌握不好時機和數量,因此,“什麼時候花錢”、“花多少錢”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