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职务低权利大的岗位,一个是职务高没权力的岗位,如果是你,会如何选择?

青涩的团妈


这要看什么单位来分析,一般单位首选职务高的岗位。特殊单位如公检法基本没有外调垮行业升职的可能,有权利的岗位就那么几个,一但离开有权力的岗位,再回来的可能性很小,没有权力的副职转正的希望也很小,所以这样的单位就要选择有权力的岗位,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就不会失掉权力,即使领导不想用你,也会给你升一级调开!


为健康护航12532


如果是十年前,我会选择职务低权利大的岗位,如果是十年后,我会选择职务高没权力的岗位。30岁正是争强好胜的年纪,也是一穷二白的阶段,自知配不上高职务,倒不如在合理范围内锻炼自己;五十岁早已没了雄心壮志,有一个职务高的岗位,能体面地退休,也是不错的选择。但说到底,权力才是王道,我现在40岁,我依然会选择职务低权利大的岗位!

一、我不要做被架空的傀儡

在国企这么多年,见过太多领导被架空,身为一把手,却郁郁寡欢。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一个副局长,去新成立的分局任一把手,我是他的财务负责人。他这是明升暗降,看着职位高了,但权利却小了很多,新公司一穷二白,有权利也没地方用啊。他倒是看得开,没事,都是小孩过家家,分分合合的。

话虽然这么说,但新的分局有起色的时候,他再次被明升暗降了。再后来,他离职了。

所以啊,我不会选择职务高没权利的岗位,因为,你以为你权利这个岗位你能坐稳?说实在的,就是一个傀儡,随时会被拿掉!

二、中国国情下,权利是个好东西

不说太远的,没点权利,你连口罩都买不到,更别提人送了。那些远亲看重你的,你以为是高管,其实是权利,当他们发现你没有任何使用价值时,你以后连老家都不好意思回。这就是国情。

前边提到,我一直是财务负责人,在很多单位里,算有那么一点点权利。很久一段时间,我都误以为,我情商高,人缘好。设备部去海外采购社保,点名要我陪同;工地上派人义务劳动,我们部门总会被临时安排任务……后来我才知道,我只是坐在一个职务不高但权利比较大的位置上,大家都会给这个岗位几分面子,我是典型的狐假虎威。

三、高职务无法置换权利,但高权利绝对可以置换名利

高职务无权利很容易被架空,但又没法放弃,更不可能去置换权利,但高权力可不同,很多时候能置换不少东西。

年底评先的时候,权利大的部门人气总是最高的,投票结束,各负责人都会过来打个招呼,我可是投了你一票哦,因此你会发现,权利大的部分,年底的各种评先就是割韭菜,拿奖拿到手软,有时候还来个弃权,更让大家一片赞叹。

部门内有人参加内部竞聘,同等机会下,高职务的下属必然败给高权利的,为什么?短期看,谁有用,同事就捧谁,谁不得势,大家就远离谁。

如果你能在高权力阶段结下善缘,何愁到不了高职务?但你在高职务,结善缘的难度实在太大,上去怎么下来?

总结:很多单位,高职务就是皇帝的新衣,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就别自欺欺人了。高权力是个好东西,但守好底线,才能长久。


畅销书作者曹锋


有一朋友任XX大队长,原本拟调任他为副支队长!但没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湖湘有霖


要是真如题主所问,一个职务低权力大的岗位与一个职务高没权力的岗位让我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职务高没权力的岗位。当然,这个比较的前提必须是在相同性质单位内,能够放在一起供人选择的职务,也说明职务差距不大,不过相差一级半级。基于这个前提,我说几点自己的理由和思考:

一、职务高的岗位合法收入高,对于绝大多数体制内的人来说,拼命向上升的首要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职务级别、增加工资待遇,既然有现成的高职务高收入可选,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全国700多万公务员,真正能称之为“官”的职位并不多,绝大多数公务员都是“捉刀小吏”,兢兢业业干一辈子,也只是为了多升几级,增加工资待遇,提高生活质量。

朋友之前在省公安厅治安局担任实权科长,领导征求他意见,问他想不想提为副调研员,只是提拔后就不能继续任科长了,朋友二话不说选择提副调研员。朋友的理由是:当科长虽然有实权,管着全省某项审批事项,但我既不能也不敢把权力变现啊,那我何不选择提一级,每年多两三万块钱合法收入,甚至还有很大机会在退休前提个调研员。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省级机关每有副巡视员空缺,不少手握实权的处长都会踊跃竞争,明明知道提任副巡视员后一般是不能再兼任处长的了,而很多省级机关的副巡视员既不是班子成员,也不能分管处室,只能协助班子成员负责某项具体工作,但处长们还是义无反顾去争取。这说明什么?说明争取晋职晋级才是首要目标,岗位权力大小其实没那么重要。省级机关如此,地市、县级机关也不例外。

二、权责等同是任何管理体制的核心要求,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廉政风险越高,也是纪检监察部门重点监督和领导同事高度关注对象,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追责问责,甚至受到法纪惩处。

权力大的好处,人人知晓,但权力大的坏处,也需要充分考虑,尤其要结合自身实际,权衡利弊,方可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这既是党纪国法明确规定,也是正风肃纪的必然要求。职务低权力大的岗位,还真不见得是好岗位。职务低意味着工资收入相对也低,权力大意味着责任大、任务重,拿着低收入却要干着重任务、担着大风险,怎么看都不觉得是件美事。

特别在当下,反腐利剑时刻悬在权力头上,管理监督、追责问责、正风肃纪全面从严,责任不落实是失职,责任落实不好或者乱落实是渎职,失职渎职必究必查。所以说,权力是把“双刃剑”,千万别被“权力大”的春风得意蒙蔽了双眼,很多时候还需要看看权力背后的隐忧和风险。

另外,也要扪心自问,看自己是不是心性沉稳、意志坚定、纪律严明、经得起金钱美色所惑之人。权力大的岗位面临的诱惑也多,金钱美色、金玉珠宝、美食美酒,这些诱惑随时可能出现,意志薄弱、纪律性不强的人最好不要手握大权,否则真有可能经受不住考验,被人“围猎”成为金钱美色的“俘虏”,最终葬送个人前途、毁掉家庭幸福。笔者身边就有同事,被不法分子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拉下了水,最后只能在狱中忏悔莫及。

我自认为对金钱美色缺乏超强的免疫力,所以还是远离权力大的岗位为好,职务高没权力的岗位才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责任不大、事情不多、风险不高,但工资却不低,也不需要在诱惑面前为难自己,这绝对是我等胸无大志之人的最佳选择。只可惜,题主有这样的好事,而我等只能空想和艳羡。

三、定期交流轮岗已成为当下体制内的新常态,想要长期把持权力大的岗位恐难如愿,有权无权岗位基本上都是轮流坐庄,有职务在身又何愁不能从没权力岗位交流轮岗到实权岗位呢?

从岗位本身来说,权力大的岗位与没权力的岗位既是相对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甚至相互转换的。例如,在这次机构改革中,随着所在单位和内设机构职能的调整,岗位的权力大小也随着发生了变化,有的岗位改革前没什么权力,改革后却赋予重任、权力大增,而有的岗位又正好相反。

从干部个人来说,定期轮岗交流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对于在要害岗位、敏感岗位工作时间较长的同志,组织上出于保护干部、防范廉政风险考虑,都会按规定要求有计划地把这些同志交流轮岗到其他岗位,而那些在无权岗位工作的同志也有了风水轮流转的机会,可以交流轮岗到实权岗位上过一过有权有势的瘾了。

所以,即使题主很看重权力也无妨,先选择职务高没权力的岗位,拿着高工资修身养性几年后,又有大概率平级交流轮岗到有权力的岗位一展所长,这时候既有足够资历又有能力和实绩,反而更有资本在仕途上勇往直前、平步青云了!


职场李论


“小良观点”:如果是我,我会选择职务高没有权利的岗位。

也许有人会好奇,为什么这么选?在中国这种官本位的思想下,有了权就会有钱。就像明朝满贵,用人头换2两银子远不如换升官来的实在。没有权力在职场中肯定是各种肘制,要一个空头的职务有什么用?

其实,高的职务就像一张门票,拿到这张门票,就可以进入这个门。即使是作为一个看客,也是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层级。就比如,你在职场是一个职员,也许处在一个重要的岗位,是核心骨干,但也处在风云中,风险与收益并存。想升职,还得需要漫长的表现,即使真的升职,能不能继续保证自己权利也是个未知数。但是,直接得到一个高职务,就已经跳出了职员的范畴,小良见过太多犯错误的中层被闲置在某个岗位一养就是好多年,如果是一个职员,也许早就离开了单位。

所以,一个职务高但没有权利的岗位,本身就是一张门票,是一份参与资格。在这个基础上,大可以慢慢的培养人脉,积蓄资本。竞争者对你的限制是较为低的。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自己有了好的资源的机会,自然可以一遇风云化为龙。如果没有,长时间下来,也养出了足够的资历,自己没有那个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也乐得清净,但起码是游戏规则的制定方之一,不至于被别人随意揉捏。“能进能退,乃正真法器”。


良之才


职权相伴,如影随形。选择权,还是选择职,亦或是职权兼选,取决于个人意愿、机遇等很多因素,但有一点不能忽略,那就是年龄。如果是题主说的这种情况,个人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年龄不大,毫无疑问选职务高没权力的岗位,有利于长远

体制论提拔,年龄是个宝。对于绝大多数干部来说,在体制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把握好每一个机会,争取早上台阶,早解决级别,不要太在意暂时的权利得失。否则,等年龄冲线了,想提拔都没机会了。

党政干部选拔,非常注重老中青结合,年龄结构是选拔任用干部考虑的重要环节。比如选拔县区班子成员,这两年开始强调要求有一定比例的85后年轻干部,条件要求从现有正科实职任职满三年的领导干部中选拔,两个85后,一个是财政局福局长,一个是社科联主席,财政局副局长权力比社科联主席大吧,可权力再大,社科联主席是正科实职,是一把手,符合提拔县区班子成员的条件,而财政局副局长只能看着干瞪眼。这就是级别的优势。有级别才有进一步的可能,而权力只是一时的欲望而已,不是提拔晋升的必要条件。

更何况,上了一个级别平台不一样了,交际面也不一样,很多以前接触不到或者没有资格接触的领导,现在可以随时联系汇报,圈子层次在提高,所能掌握和利用的资源远胜于前,这些都是隐形的财富,可以为下一步从有职无权过渡到职权双收的重要砝码。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今时不同往日,工作环境较之以前更严格规范,权力大责任大,盯的人也多,平心而论工作并不好干。因此有机会提拔晋升,调整到一个相对不引人关注的岗位上蛰伏几年,权力小责任轻,在解决级别的同时,还可以观察时局,伺机再杀出来,可以避免很多风险,对年轻干部而言不见得是坏事。

第二,年龄偏大,对位子更看重,当然选权力大职务低的岗位,有利于当前

年龄偏大,意味着提拔晋升机会有限,即便有,也是不好的位子,从眼前利益考虑,重权轻职也不是不可以。比如一个县委书记,还有六七年就要退休,现在有机会提拔市政协副主席,级别是上去了,可是权力大打折扣,远不如在县里呼风唤雨,从个人利益权衡,不见得县委书记愿意干。类似的情况在体制内其实并不少见。只不过权力是把双刃剑,这样的选择没有问题,但同时也需要承担风险。在当前形势下,某种程度来说可能风险元大于利益。

第三,其实无论年龄大小,从务实的角度权衡,选择高职低权比选低职高权更有利

道理很简单,欲望是无底洞,有了权力还想要更大的权力,追求永无止境,看得见摸不着,有时候不一定是好事。而职位和级别上去了,工资待遇、福利待遇、政治待遇提高了,是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实惠,退休了待遇也有保障,实际上比所谓的权力更有价值。继续拿县委书记为例,年近退休如果能提拔个副厅,尽管权力小了,可政治待遇提高了,退休后和县委书记完全是两个概念,有时候其实没必要纠结于一时权力的得失。


80后小公


不要太过留恋于权利,如果在职务和实际权利之间,肯定选职务高的,原因如下:

1、位卑权重,你固然会享受权利带来的便利,但如果因此而留恋这个岗位,肯定得不偿失,而且这样你就失去的前进的动力,再者说,即使权利在重的岗位,总是有人制衡你的,不要让权利带来的便利迷花了你的眼。

2、高职务是你通向更高权利的钥匙,位卑权重的岗位,一般责任都很大,只有权利和岗位相匹配的岗位,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同时也才能继续前进,走到更高的岗位。

3、另外,如果你是单位的额重要岗位,局长的话你不是还得听,你是区县的重要岗位,书记、县长的话你不也得听,所以,有机会走向更高的职务岗位,不要犹豫,抓住机会。


贫困山区的亮光


职务高没权力,相当于你是摆设,是木偶人。这有什么意义?

所以,以我个人想法,我会选择职务低权力大的岗位。

待在一个团队中,你有话事权,你就是团队的掌舵者。

当你有权力,你的好想法就能得到落地,你能实现职场最大价值化。

跟你分享一个情况很类似的案例:

我以前做的第一份工作跟的领导力就属于职务高没权力的类型。

这公司属于家族企业,我领导能力很强,干了几年混到了很高职位。员工只要和老板没有亲属关系的,我领导基本上都可以调动。但遇上老板的亲戚留不行了。

当时,老板把他的小舅子安排进公司,让他小舅子从一般职位做起。

可老板小舅子仗着他和老板的关系,总是于我的领导作对。我领导说西,老板小舅子就说东。

从这个案例来看,老板小舅子就属于职务低权力大的人。

从老板小舅子与我领导这样对比下,就可以发现,权力才是王道。当你有权力时,即使岗位低,公司同事依然会对你毕恭毕敬。

所以,当我可以选择时,我会把权力放在第一位。

好,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启发。

关注@华迪说,职场问答达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销售思维与方法论。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华迪说


我会选,职务低有实权的岗位,油水多,职务高没实权,那个孝敬你。


南郭学生


正常情况下都会选职务高权力小的。体制内级别最重要,平台上去了,转实权岗位就是领导一句话的事儿。而底层岗位就是再有权力,你又能干几年?等年纪超线,想提也没机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