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前線的“偵察兵”

“不必馬革裹屍還,一套防護已足夠。”在武漢江漢開發區方艙醫院奮戰期間,高建磊在自己的防護服上寫上這兩行字為自己鼓勁,也向身邊的同事傳遞著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

抗疫前线的“侦察兵”

出生於1989年的高建磊是安徽省亳州市人民醫院影像中心的影像技術人員,中共黨員。這個剛30出頭的小夥子,自1月19日開始,在亳州市人民醫院發熱門診投入戰“疫”以來,始終奮戰在第一線,在亳州連續工作一個月後,又主動請纓於2月21日隨同安徽省首批醫學影像隊伍奔赴武漢,充分發揮疫情“偵察兵”的作用,在兩地戰“疫”中貢獻才智,詮釋一名基層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

“我很年輕,肯定第一個上”

“CT檢查能夠較早的發現肺部可疑病灶,並及時提供給臨床醫生對病人進行隔離治療,可見醫學影像在新冠病毒檢查中非常重要,作為亳州市人民醫院影像中心的技師長,我是黨員,也年輕,肯定第一個上。”3月10日下午,高建磊說起這段時間的工作經歷,言語中淡定而從容。

早在1月19日,亳州市人民醫院發熱門診便做好了疫情防控的準備工作,高建磊第一時間參與其中,從機房改造、CT安裝和後期培訓,他都全程參與,在CT安裝完成後又利用下夜班等休息時間打掃衛生、消毒。

一週後,隨著疫情嚴重,工作量增大,又有三位同事加入一線影像檢查工作,由於感染人數的增加,每個醫務人員的心理壓力非常大,作為技師長的高建磊耐心地幫助大家排解心理壓力,並不厭其煩地一次又一次演示穿脫防護用品、交代規定的工作流程。

由於前期防護用品緊張,高建磊還利用自身的社會關係,積極聯繫、多方求援,為一線人員爭取了一批防護服、酒精、口罩等防護用品,極大的緩解了疫情前期防護用品不足的情況,保障了醫務人員的安全。

隨著疫情進一步加重,亳州市實行“小湯山”模式集中診治新冠病人,前期奮戰在一線的高建磊本來可以申請輪休,不必到定點醫院繼續工作,但他依然選擇逆行,繼續到亳州市定點醫院奮戰。

就這樣,從早晨7點到崗,到夜晚10點回到定點宿舍,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高建磊,在亳州定點醫院工作期間,每天都這樣重複著,直到2月21日,一個突然的通知,改變了這樣的重複,開始了另一種輪迴。

“我是黨員,自願前往武漢”

“2月21日,我接到省裡通知需要從我們這裡抽調兩人參加安徽省醫學影像技術隊支援武漢,看到消息後,我第一時間表示,我是黨員,自願申請前往武漢。”高建磊說,當時他和同為黨員的同事徐昆峰的申請,獲得批准後於次日便隨同安徽省首批醫學影像隊伍前往武漢。

自2月23日投入戰“疫”,他們按照醫院的科學安排,平均每天堅持奮戰6個小時,為大約50人進行各項檢查,頂著身體的疲倦和心理的壓力,精益求精、兢兢業業,只為向臨床醫生提供最嚴謹、最詳實的影像,以便為病人提供更科學的治療方案。這樣每天的輪迴,直至3月9日休倉才結束。

由於長期佩戴防護口罩,高建磊的耳朵和麵部,被口罩帶磨破了,雙耳後部結成的疤痕清晰可見;走進設備室安排病人呼吸體位,走出設備室進行拍攝、通過電腦查看影像資料,這樣的場景不停地反覆,以致於腳踝也磨出血泡。“我回到宿舍時,發現襪子上有血跡,這才發現腳被磨破了,忙起來時根本就沒在意。”高建磊說,在亳州和武漢期間,為了節約防護服,大家都用上了成人紙尿褲,由於自己奮戰在一線的時間太久,腹股溝在汗水的浸泡下,也被磨破了。

“我是獨子,想念疫線父母”

在這場全民戰“疫”中,很多醫護人員選擇堅強逆行,他們牢記使命,不負重託,在最危險的地方詮釋著醫生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用自己精湛的醫術,挽救著一個個生命。對於高建磊來說是這樣,對於他的父母來說,同樣是這樣,因為他的父母也是奮戰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來到武漢後,很多朋友發信息為我加油,也會問我想不想家,說實話我咋可能不想家呢,從去年臘月到現在,我都沒見過父母,我又是家中的獨子,有時自己也會偷偷抹眼淚。”高建磊說,他的父母是安徽省太和縣的醫生,疫情發生以來,他與父母都是通過微信相互鼓勵。

在高建磊的手機上,有這樣一條短信:“我們都是醫生,國家有難,這是我們的使命,我和你媽都挺好,你在武漢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相信疫情很快就會過去,我們很快就能團聚,把春節的團圓補回來。”“這是剛到武漢時,我爸給我發的短信,儘管平時能通過視頻問候,但我父親不善言談,所以就發了這個信息,其實我知道,父母也會因為牽掛我而掉眼淚。”高建磊說,這條信息他會一直保存著,這不僅是父母對他的關心,更是自己努力工作的動力。

高建磊說,待疫情過去,他會帶著父母專門來到武漢,品嚐武漢的鴨脖,遊覽享譽世界的黃鶴樓,共同見證這座城市、這個國家的偉大與堅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