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三重境界,最高层可称为「酒神」


作者:无负钧言 专注于深度思考和个人成长


物以类聚,人以酒分,凡有国人的地方就有酒。

在家里喝,到外边也喝;在国内喝,到国外也喝。


酒是群的载体

喝白酒者,热情豪放圆桌聚会

喜红酒者,细品慢饮雅士结帮

善啤酒者,豪饮撸串大肚成群


酒是事的载体

情侣小酌,低眉,浅笑,共度良宵

朋友小聚,畅饮,回忆,谈天论地

商业聚会,吹牛,互捧,安排下体


酒就是情感的载体

对于失恋者,酒就是悲苦世界大门的钥匙

对于热恋者,酒就是性福世界的蓝色药丸


那么酒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喝酒到底在追求什么呢?


酒的第一层境-无我精神


古希腊的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认为人饮酒后进入一种精神沉醉状态,给人的感觉妙不可言,给人的体验会脱离开现实生活,让人具有一种超越的感觉。


喝酒的第一层境界,追求的就是无我超越的感觉。一种无我的精神,一种非理性的精神,酒就是这个无我精神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


个体的无我;爱自己喝酒的人,追求的是一种超脱,飘荡于山林之间,与自然为伍,表现了远离尘世生活、追求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

树林中,书斋里,独自闲行独自吟也是人生一大乐


群体的无我;
群体的「无我」,酒也是最好的媒介。这一点在中国文化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聚会时三杯酒下肚,家事国事天下事都付笑谈中,一场狂欢就此拉开帷幕,酒后的求爱、商业的互捧、竞争对手的谩骂、伤心时的落泪,都是真性情的表现,其实体现的都是一种精神的自由,这也是一种精神的「狂欢」,更是对严肃的、等级森严的秩序的一种挑战。


要理解群体的「狂欢」我们就必须要理解处所的环境,我们处在的是一个严肃的、等级森严的秩序世界。而我们则过着常规的、谨小慎微的日常生活,对权威、权力、真理、教条、死亡充满屈从、崇敬与恐惧。


酒后的群体「狂欢」,是平民大众的世界,打破了阶级、财产、门第、职位、等级、年龄、身份、性别的区分与界限, 「领导」被打翻在地,小丑加冕成「老板」,人们平等地交往、对话与游戏,尽情狂欢,对一切神圣物和日常生活的正常逻辑予以颠倒、亵渎、嘲弄、戏耍、贬低、歪曲与戏仿。


狂欢注重的是群体的一种行为与思想状况,这种群体的思想状况来源于个人思想的一种解放,在达到群体思想解放之后,个人又在这种群体的解放之中领略到人的本质意义以及在群体狂欢下的个人的狂欢体验。从研究视角上来讲,狂欢的落脚点是群体的精神释放状态。


不仅仅在中国有群体的狂欢,在西方是很有狂欢精神的。比如文学美术音乐建筑上的巴洛克风格与悲剧精神,比如古罗马的酒神节,在这一天,人们几乎可以为所欲为,据说甚至可以在神庙中肆无忌惮。后来的狂欢节,愚人节什么什么的,但是基本的狂歌滥饮是一脉相承的。


群体的狂欢,「是暂时通向乌托邦世界之路」


酒的第二层境界-沉思精神


酒的第二层境界-沉思精神。


酒肉世界终肤浅,肉体和味觉的狂欢之后,人们总就要走进沉思的世界,我们不在满足酒带来的麻醉感,而是更享受那种云里雾里的神仙生活,在酒里你相信了李诞的「人间不值得」,酒醒之后发现「人生太值得了」还要努力奋斗,你的酒量越大,幻想世界和现实世界差距就更大。

所以你就明白了唐伯虎的


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

无花无酒锄作田


而无我精神和自我怀疑的对立就是人类深思的开始;


酒代表着一种主观亢进精神,对物质世界的扬弃、对沉思的热爱、对神秘的直觉,必然会使得精神处于一种纯粹的热烈的高度激发的状态。在沉思中理解感性生活和物质现实世界,借助于酒让意识和精神陷入种种幻想之中。


幻想和沉思都在追求一种神秘直觉,一种在虚无中存在的境界,它高深莫测,作为思维的对象,既是精神理想,又像在眼前浮现,即使信仰的目标,又是感觉的对象。


而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多半的反思都是从非理性中发觉的,再借助理性的角度去修正自我。但是要注意这点,要借助理性思维去解决非理性问题才是解决之道。


许多文人墨客、娱乐明星、创作型职业,喜欢饮酒就是沉浸在这种反思的世界里忘乎所以,但是有些人始终不能走出反思的世界,因此吸毒的、重度酗酒者皆为此缘故,


而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反思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翻开中国文学艺术史,就是一部反思精神舞蹈的历史。


酒的第三层境界-酒神精神

人喝酒喝到第三层次,可以成为酒神。
酒神文化就表现了这种精神狂热和意志自由。它充满了神秘的幻觉,让人在幻觉中祈求着人与神的统一。

中国的酒神精神;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酒的三重境界,最高层可称为「酒神」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


李白的诗酒精神
李白,号青莲居士,又有酒仙、诗仙等雅誉,终生嗜酒。

在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如李白那样高唱自由之歌的人十分少见。所以,同为大诗人的杜甫才会崇拜具有酒神精神的李白。

在激情的激烈进发中,忘却了现实,忘却了自我,他在这美的迷狂中,体验到一种酣醉迷离的战栗。


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到达李白的境界呢?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酒的三重境界,最高层可称为「酒神」


连接的是人与自然,用二元融合的方式以获得心灵的自由,其更偏重于个体的生命感悟。

李白诗中突出了「我」的存在,积极地肯定人的存在意义,李白既是诗仙亦是酒仙,在李白的诗歌中体现的就远不只是酒本身,而是一种宣泄,一种气势。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


中国的酒神精神主要是指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

所以,中国的酒神精神也可以叫做诗酒精神。


西方的酒神精神

酒神,希腊人以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狄奥尼索斯为象征

在西方,酒神精神的本质是激情,在激情的迸发中,人们忘却了自我,忘记了烦恼,融入到了那隐藏在世界背后的永恒意志之中。


西方的酒神文化;用激情笑一切悲剧

人生的悲剧性方面,本是一切人生哲学不应当回避的方面。肤浅的乐观主义回避这个方面,虚假的乐观主义掩盖这个方面,适见其肤浅和虚假。


西方的酒神精神更多地表现在生命本能的迷醉与狂欢有所不同。

在西方,酒神精神是一种精神,与酒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在中国文化中,酒与诗、酒文化与艺术精神的关系则十分紧密,诗就是酒,酒就是诗。


到古希腊悲剧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论高度,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使这种酒神精神得以升华,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


尼采的酒神精神

酒神精神的含义,尼采前后解释有变化。早期指从个人的痛苦和毁灭中获得与宇宙生命本体相融合的悲剧性陶醉。

后来尼采嫌这层含义太形而上学气,虽仍倡导酒神精神,却是指从生命的绝对无意义性中获得悲剧性陶醉:人生是幕悲剧,最大的悲剧就在于它的没有终极根据,但生命敢于承担自身的无意义而并不消沉衰落,这正是生命的骄傲!


尼采认为;人类社会历史似乎总是受制于两种基本的冲动:一是对个体内在情绪的抒发,即尼采所说的“酒神精神”;一是对外在理性所标画的超越世界的追寻,即尼采所说的“日神精神”。这两种冲动代表着两种基本的人生哲学观:走向世界,故追求成功;走向内心,故期望超越。


酒的三重境界,最高层可称为「酒神」


酒神精神强调自我的感受,强调自己与他人以及外部世界前所未有的融合和统一,然后随之产 生的一种忘我和迷狂的快乐, 进入自己理想的精神境界。

李白将自己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全部烙印在诗歌中,随处可见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

他进京求官,酒后说到: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政治上失意了: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酒的三重境界,最高层可称为「酒神」


酒的三重境界延伸阅读:

日神精神:与酒神对应的就是日神。日神阿波罗是光明之神,它的智慧是克制、平静、安详。它照彻一切,把一切事物都清晰显现。


日神精神则代表着理性的因素,酒神精神代表人的非理性因素。我们所身处的世界是痛苦的、危险的世界,日神精神美化生活,给生活披上了美丽的外衣,让人们觉得生活可以继续下去。

阿波罗(日神)原则讲求实事求是、理性和秩序,狄奥尼索斯(酒神)原则与狂热、过度和不稳定联系在一起。


而在古希腊人看来,对于这痛苦的解脱,日神是无能为力的,只有借助于酒神的威力。酒神的作用就在于正视人生的痛苦本质,在忘却自我、放弃个体的主观性时才可以达到,在忘却了个体的“醉”中个体被消解,痛苦也被消融。

希腊悲剧达到两种气质的平衡。通过这种调和作用,希腊悲剧使得希腊人和希腊文明格外与众不同。

尼采往往用这个典范来衡量后来文明的不充分成就。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运用这两个术语解释了古希腊文明发展的独特性。这两个术语在希腊悲剧中起着相当重要作用的原则与阿波罗神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相关联。


——————————END——————————

无负钧言 | 有趣而自由的灵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