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身邊的“神人”,臨死前算到司馬家將奪天下,但曹操卻忽視了

郭嘉作為東漢末年有名的謀士,為曹操統一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甚至,曹操還說過:“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曹操身邊的“神人”,臨死前算到司馬家將奪天下,但曹操卻忽視了

但可惜的是,如此大智慧的郭嘉,卻很早就因病去世了。他在臨終前,其實,還對曹操說過一句話,但是,當時的曹操,卻並沒有將其放在心上。沒想到的是,最後也正是因為曹操沒聽郭嘉的這句話,使得他曾辛苦打拼下的曹魏江山,走向了滅亡。

三國爭霸本質上是一個戰火紛飛的亂世,在混亂的諸侯爭霸的情況下,每一個諸侯都希望自己可以成就偉業。或者,換一句話說,就是稱帝統一天下。可實現這樣的抱負,又談何容易,每一個諸侯國,都需要通過打仗來實現自己勢力範圍的擴張。

所以,這個時候的謀士,就成為了十分必要的存在。

曹操身邊的“神人”,臨死前算到司馬家將奪天下,但曹操卻忽視了

當時,曹操在平定北方的時候,就有一個謀士以自己的奇謀,幫助其實現了統一北方的目標,這個人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郭嘉。

郭嘉的謀劃能力,可謂是青史留名。尤其是在曹操前期的時候,因為郭嘉的輔佐,所以,他才在官渡之戰中打敗了袁紹的十萬精兵。而在官渡之戰以後,因為袁紹的實力銳減,其內部又出現了袁尚和袁譚相爭的內亂。所以,郭嘉在思慮後,告訴曹操:“此刻必須要靜觀其變,要先等袁紹內部互相殘殺之後,再坐收漁翁之利。”

因為郭嘉這一計策的高明,使得曹操最後竟不耗費一兵一卒就直接統一了北方,可見,其過人的才能。三國時期本來就是一個亂世,而《三國演義》這本書,算是對其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尤其是對一些細節進行了擴大,從而使得故事情節更加精彩。但是,正是如此,《三國演義》這本書,才受到了讀者的廣泛喜愛。

曹操身邊的“神人”,臨死前算到司馬家將奪天下,但曹操卻忽視了

其實,《三國演義》中的許多情節都特別的精彩,也為我們的童年留下許多珍貴的記憶。但是,若要說《三國演義》是真正的歷史又未免太過牽強。因為,這本著作在本質上與真正的歷史還是存在許多出入,而且,還加入了作者羅貫中的一些主觀臆想和猜測。所以,通過這本書所瞭解的歷史人物,可能並不是其本來的樣子,比如:曹操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在歷史上,真實的曹操按今天的標準來看,應該算是一個比較完美的好男人。他不僅能夠寫作賦詩,還能帶兵打仗,可不就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傑出代表。但是,《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卻全然不是這個樣子。文中的曹操不僅狡猾狠毒,還是一個貪戀權勢的“漢奸”。而劉備,卻被其描述為了一個明君,不僅為人處世都比較厲害,身邊還一直有武將的追隨和謀士的相伴,成為了三國中活得最“舒服”的人。

曹操身邊的“神人”,臨死前算到司馬家將奪天下,但曹操卻忽視了

在赤壁之戰結束後,劉備將整個荊州全數收入囊中,並最終建立了屬於自己的蜀漢偉業。至此,三國鼎立的局面,也算是正式開啟。當然,不容置疑的是,《三國演義》中劉備真的擁有特別多的謀士,但其實,當時曹魏的謀士團隊同樣也非常出色,不然,他也不可能在北方稱霸如此之久。

在曹操最信任的謀士郭嘉病重後,曹操的身邊出現了這樣一號人物。而這個人,儼然成為了最後的大贏家,他就是司馬懿。關於司馬懿的爭議其實比較多,因為,在曹魏後期的時候,他直接掌握實權,最終,成為了曹魏實際上的最大贏家。其實,司馬懿這個人,也並不是突然出現的,在當年曹操平定北方的時候,他就已經存在了。

彼時的司馬懿,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謀士,沒有什麼建樹,加之其本人又比較的低調謹慎,所以,外人根本看出不其狼子野心。但是,智慧的郭嘉,卻很早就察覺到了司馬懿的立場,所以,他也知道這個小謀士是一個特別危險的人物,根本不能委以重任。當初,郭嘉在給曹丕的建議中,就提到了司馬懿這個人的不同之處,並告訴他,此人並不是什麼等閒之輩。

曹操身邊的“神人”,臨死前算到司馬家將奪天下,但曹操卻忽視了

在曹操平定北方的事業中,郭嘉常出奇謀,可謂是為曹操的大業嘔心瀝血。在郭嘉病重的時候,他同樣心繫曹操的統一大業,臨終前還告訴他:“司馬懿之人,能用則用,不用則殺之。”這句話,明顯是在提醒曹操要提防此人。但是,當時的曹操,卻並沒有將這句話當回事。之後的一切也如郭嘉所預料的那樣,司馬懿最後才是坐收漁翁之利的最大贏家。

而這一點,連曹操都始料不及。在曹叡晚年的時候,司馬懿的野心也算是得到了徹底的釋放,最後,為了實現自己獨權的目的,發起了高平陵事變。但可惜的是,當時的曹操完全沒有相信這句話,所以,曹魏就這樣在不斷的內亂和紛爭中逐漸走向了滅亡。

【《三國志·魏書》、《三國志·武帝紀》、《三國志·卷十四·魏書十四》、《晉書·宣帝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