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中的樸貴妃,歷史上有傳聞,朱棣因她殺了2800名宮女

《大明風華》中朱棣有兩個妃子來自朝鮮,就是安妃和樸妃。樸貴妃進宮時,安貴妃曾經對她說:她希望自己能夠死在樸貴妃的前面。在第7集中,樸妃被朱棣臨幸了,想來在以後的劇情中,樸妃將是受朱棣十分寵幸的一個妃子。

《大明風華》中的樸貴妃,歷史上有傳聞,朱棣因她殺了2800名宮女

樸妃

  在歷史上,朱棣確實曾經非常寵幸過一個朝鮮妃子,就是恭獻賢妃權氏,她應該就是《大明風華》中樸妃的原型。據史料記載,權妃是在朝鮮甄選出並於永樂七年初進貢到明朝,被封為賢妃。權妃長得漂亮,朱棣非常喜歡,甚至北征時都帶著權妃。不過,權妃紅顏薄命,於永樂八年(1410年)隨朱棣北征,竟在勝利返回之時病死在途中。權妃去世之時,朱棣非常傷心,曾要求將權妃與徐皇后合葬。這對於權妃來講,是非常大的榮耀。

  歷史上一直有傳聞,因為權妃之死,朱棣竟下令凌遲處死2800名宮女,手段極其殘忍。

《大明風華》中的樸貴妃,歷史上有傳聞,朱棣因她殺了2800名宮女

樸妃

  原來權妃去世之後,來自朝鮮的宦官賈呂向朱棣告發另外一個來自朝鮮的呂美人,說呂美人妒忌權妃,於是夥同銀匠下毒殺死權妃。朱棣大怒,竟不查清事由,就下令殺死呂美人及宦官數百人。這事本已平息,不料幾年之後,這個賈呂與宮女魚氏私通,被朱棣察覺,兩人自殺了。朱棣看到又是這個賈呂,大怒,開始大開殺戒,殺死2800名宮女,並且是採用了古代最殘忍的酷刑凌遲處死,施刑時朱棣還親臨現場觀看。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此事的起因完全是因為幾個朝鮮人在爭風吃醋。

  《朝鮮王朝實錄》:先是, 賈人子呂……及權妃卒, 誣告呂氏點毒藥於茶進之, 帝怒, 誅呂氏及宮人宦官數百餘人。 後賈呂與宮人魚氏私宦者, 帝頗覺, 然寵二人不發, 二人自懼縊死。 帝怒, 事起賈呂, 鞫賈呂侍婢, 皆誣服雲: “欲行弒逆。” 凡連坐者二千八百人, 皆親臨剮之。

《大明風華》中的樸貴妃,歷史上有傳聞,朱棣因她殺了2800名宮女

樸妃

  這事如果是真的話,聽起來實在是有點嚇人。此事最早出自《朝鮮王朝實錄》,是朝鮮人編寫的史書,後代一些野史也會有這事的記錄。不過,整個事情似乎太過詭異,疑點太多,應該是假的。

  首先,我國所有的正史資料均未記載此事。如果此事是真的話,想必在當時必定十分轟動,甚至人人皆知,在我國的史料中不可能不留蛛絲馬跡。歷史上唯一記載此事的就是《朝鮮王朝實錄》,《朝鮮王朝實錄》在歷史上可靠性一般,朝鮮人一向治學不嚴,記載歷史也是誇大其詞,道聽途說。《朝鮮王朝實錄》記載此事是一個叫做金黑的宮女說的。而我國的史料證明明朝確實有一個叫金黑的朝鮮宮女,但此宮女是宣德年間的人,並非永樂年間的人。

《大明風華》中的樸貴妃,歷史上有傳聞,朱棣因她殺了2800名宮女

樸妃

  其次,整個事情也不符合情理。權妃的死因有可能真的是病逝。呂美人與權妃的地位相差較遠,權妃隨朱棣北征,但呂美人可沒這個資格,呂美人在皇宮中無權無勢,怎麼可能有辦法毒殺千里之外的權妃呢?朱棣不查清事由就大開殺戒,顯然是不妥的。

  不過朱棣為人確實有點殘忍,喜歡搞株連,一個人惹他不高興,他就殺一批人。所以權妃之死,朱棣牽連了數百人,這是符合情理的。但是後來殺的2800名宮女就不符合情理了:1.當時皇宮裡可能沒有那麼多宮女。明朝宮女數量巔峰時期是在明朝末年,有9000名宮女,那是把數十年積累下來的老幼宮女全算在內。永樂時期新朝剛立,建文時代留下的宮女早就遣散,永樂時期具體數量雖然不知,但如果真的是殺死2800名宮女,那可能是把整個皇宮的宮女屠戮一空;2.凌遲處死是個技術活,只有絕少數朝廷專門培養的人才能實施。凌遲處死一個人要花幾天時間,處死2800人的工作量已經大到無法想像的地步。3.朱棣也不可能每個親臨觀摩。朱棣是非常勤勉的皇帝,要處理的國家大事很多,哪有空去觀摩殺人?觀摩一兩個還有可能,不可能“皆親臨剮之”。

《大明風華》中的樸貴妃,歷史上有傳聞,朱棣因她殺了2800名宮女

樸妃被寵幸

  由此可以看出,朱棣處死2800名宮女的事情肯定是子虛烏有。不過無風不起浪,朱棣很有可能只是處死了幾個宮女,結果朝鮮人誇大其辭,汙衊朱棣,把朱棣描繪成一個變態的惡魔。

  看來韓國人喜歡汙衊中國,從明朝就已經開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