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主人公初入古玩市场,和古玩行家九爷过招,淘到第一桶金

小说:主人公初入古玩市场,和古玩行家九爷过招,淘到第一桶金

我冲着这位闻名遐迩的大掌柜拱了拱手,笑着打招呼道:“陆九爷,小生复姓太叔,名博鸿,久仰您大名了。今日登门叨扰,的确是有几件东西想出手。”

陆九爷笑嘻嘻地把我让进里屋,清出一张小几,又叫伙计泡了茶,各自饮尽一盏之后,才不慌不忙的比了个请的手势。

我从包里取出各种物件,一字排开。陆九爷来回拿眼扫了几遍,心里就有了底。

他往前探了探身子,带着几分语重心长的说:“我说太叔小爷,咳咳,您这姓这么叫着还真有点别扭。哎,我说,这位鸿小爷,您今天带的这些玩意儿,我说句实在话,东西呢都是老东西、真东西,只不过,按现在的这个行情来说,价钱都不算高,而且市面上同品种的东西数量太多,不好出手呀。”

我一听,这是要压价了呀,看来有门,于是便顺坡下驴:“陆九爷,这些个物件本来就是我自己收着玩的,图个喜欢,要放在平时断然不会拿出来卖。但是现在遇到一些困难,家里等米下锅了,您看,要不您给帮帮忙?”

陆九爷用手指挨个摸索着几件物什,摆出一副老不愿意的表情:“您要是着急出手的话,那这样,东西呢,您开个价,要是合适,没说的,我先兜着,回头再帮您想想辙。您看咋样?”

古玩行里收东西的规矩,是卖主不喊价,买家一定不能喊价。这里面比拼的其实就是一个对玩意儿的了解程度。比如说,一件宣德官窑的青花大盘,本来能值十几万块,卖家一口喊价500,那么懂行的买家当时就知道了,这东西你不懂,有漏可以捡。这个时候买家还不能喜形于色,得绷住了,可劲儿还价。倒不是因为嫌500块贵,而是如果你掏钱掏得太痛快了,卖家心里反而又犯嘀咕,想我是不是卖的太便宜了,于是坐地起价,反而买不成。所以这里一定要还一口价,不管最后是不是能还的下来,这个过程不能省略。

而如果收东西的时候也是一样,卖家拿货上门,自己还没报价呢,你上来就给十万,其实人家本来想着喊500来着,这样一来人家肯定也就不卖给你了。因为会觉得这东西他不懂,卖给你是你占了他的便宜。

我于是一一报价:“这两根翎管都是清中期的东西,品相不错,料子也算中等偏上,加起来卖1000块。玛瑙鼻烟壶是玉带缠腰的形制,掏膛细致,典型的薄胎水上漂,也要1000块。钗子时间晚一点,估计到清末民初了,但这工艺用料都上讲究,嵌的是两色碧玺,点翠用的都是翠鸟尾巴尖上那一点点的软羽,正经帝都横二条胡同的老手艺,得要1500块。这5个现代的雕件按300一件,总共1500。银元是3枚大头2枚小头,没有罕见的品种,加起来要500。这云气纹的大碗虽然是民窑,但是年代够远,要300。剩下的玛瑙花件和其他古泉、像章加起来,一共也要200块。这方砚是澄泥的,老东西,要500。全部这些,我打算通货出了,要价总共是6500。”

陆九爷一边听着,一边把牙花子嘬得震天响,一脸苦相的说道:“您要的这价可是高了。您看啊,我们开个小店不容易,收了您的东西,也得想法卖出去不是?您的东西又都是小件,就拿这古泉来说吧,半两、五铢、开元虽然年代久,但都是存世量特别大的玩意儿,一般玩古钱币的泉友谁没事收这么多?还不是得一枚枚的卖?玛瑙花件和清代的通宝也是一样道理,我要是几百块从您这儿收了,不知道得猴年马月才卖的出去。”

陆九爷又用手对着其他东西虚划了个半圈:“还有您这方砚台,的确是澄泥的老砚,但一是年代近,往多里说不超过晚清,再一个磨损的厉害,品相不好,还是什么纹饰都没有的素砚,别说500,要50我都嫌贵,是典型的老不如新!

“翎管、鼻烟壶、钗子和几个玉件还勉强算是凑合,银元都是普品,青花碗也只是粗大明的民窑日用品,算不得什么好东西,剩下的东西都只能算是添头了。这么着吧,鸿小爷,您今儿也是第一次来,我给您个痛快价,就当咱交个朋友了!所有东西,一共给您3500块!”

漫天要价,坐地还钱是古玩行里常有的事。不得不说,作为收古董的一方,陆九爷的还价还算是公道,没有往死里压。不过换句话说,我的报价也的确不贵。

我说道:“那可不行,还不到我买这些东西一半的价呢,起码得给到我6000块!”

陆九爷听完眉毛耷拉的更低了:“鸿小爷,说句良心话,我给的这钱真不算少了。您也看见我这身朝奉的打扮了,这是我爷爷传下来的,我们家祖宗往上倒四辈儿,都是开当铺的!今天您进来我这铺子,我一看面相就觉得跟小爷真是有缘,所以也就没搞旧社会开当铺的那一套,报的实实在在的价儿,半毛钱的虚头都没有!不信您带着东西满报国寺去扫听,先不说谁能比我陆九爷给价儿更高,能一次全收走的人都没有。不过您的东西现在这价不出,再回来我可不是这个价了,过了这村儿没有这店了啊!”

我一听,陆九爷这是将我军呢呀。但我也算是在古玩行里摸爬滚打了些日子,知道彼此的底细,耐心的继续绷着价,死活不同意再降。

聊了有大约五六分钟的样子,三道茶喝尽,陆九爷收东西的价位已经加到了4500块,接近我的预期价位了,但我心里却泛起了嘀咕。

因为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陆九爷的视线每次从我带来的古玩上扫过,看似漫不经心的打量,目光却总是不由自主的在那方澄泥古砚上停留,眼底精芒一闪而逝。

这方砚台一定有门道!

陆九爷名声在外,是古玩行当里的老江湖了,当然明白如果收东西的时候发现了可以捡漏的好货,一定不能露出底细的道理。我想象不出,这得是发现了多大的漏,才能让老狐狸如此沉不住气!

而且,在我今天带来的所有东西中,只有这方砚台不是从市场上收的,它的底细我到现在也没有完全弄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