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岳飞遇到汉武帝这样的伟大君主能打到哪一步?

陈俐伶


如果岳飞的老板是汉武帝,北伐事业会大有可为。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跸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

好马由好骑手驾驭,才能显尽雄姿。岳飞这匹好马,遇到的赵构这个骑手不怎么样。岳飞这匹马,稍微奋蹄飞驰,赵构就恐惧不已。为了解除岳飞给他带来的恐惧,干脆杀掉了岳飞。


好马盼望好的骑手,好骑手也渴望有好马来纵横奔驰。与赵构相反的是,汉武帝这个雄主,不但不惧怕良将,反而渴望有越多越好的良将。

汉武帝的时代,是群星闪耀的时代。汉武帝不拘一格、大胆启用了一大批良将,他们纵横于北方的沙漠、草原,南方的密林。所到之处,无不所向披靡。

南宋的军事人才,并不缺乏。兵源、物资,也不缺乏,唯一缺乏的就是汉武帝这样的雄主。

汉武帝反击匈奴耗废巨大,穷尽国内所有的资源。整个过程中,汉武帝表现出的果决、智慧,远不是赵构能比的。

如果汉武帝代替赵构执政,以他的性格、能力,大概会这样做。


一,建立一个自己能绝对控制的朝堂。

宋朝重文轻武的意识、传统,已经深入人心,非常不利于进行大规模的外战。所以汉武帝,会先从政治上做出改变。

汉武帝会先让岳飞稳定局面,在确保北方金人无力南下的情况下。会暂时让岳飞停止北伐,等力量充足时再大举北伐。

然后汉武帝会启用一个酷吏,在朝堂上掀起一场血雨腥风,把不服气自己的人清洗一遍。建立一个,能绝对执行自己意志的权力中枢。

然后进行政治上的改革,改变重文轻武的制度,提高武将的地位和待遇。使朝堂上的文弱气息减少,而尚武好战分子增多。

二,改革军制,建立强军。

宋朝的军制有许多弊端,使得军队编制复杂、指挥混乱。汉武帝会按照军事的需要,重新制定军制。然后集中全部的人力、物力,启用一些譬如岳飞这样的武将,打造真正能打仗的军队。

南宋手里,是有一大把好牌的。

兵源:经过浩劫后,撤到南方的士卒,都是大浪淘沙后的精锐。他们一洗原来的文弱、腐败,无不渴望北伐,恢复北方家园。

物资:长江以南,并没有遭到战火的太多破坏。尤其是四川盆地,根本就没有遭到兵灾,是很有战争潜力的。

军事人才:南宋有一批经过战场考验的军事人才,包括岳飞、韩世忠、吴玠、刘锜、虞允文等人,都是极为优秀的军事人才。

武器先进:凭借强大的手工制造业,宋朝的武器,是远远领先于邻国的。火药武器、冷兵器的犀利程度,都比金国强了太多。

如果赵构是汉武帝,把这些人才用好,金国真够呛的。

二,拉外援。

南宋北伐金国,其实是有外援的。

1,刚被灭掉的辽国,并没有彻底臣服于金国。如果宋朝军队大举进攻,辽国人肯定会给金国来一下狠的。

2,西夏。

首先,辽国灭亡后,蒙古高原上留下了巨大的政权真空地带,西夏对此不会不动心。

其次,女真人做主的金国的强悍,远超曾经的农牧混合的辽国,对西夏的威胁更大。

如果宋朝派人邀请西夏共同灭金,西夏人能无动于衷吗?

3,沦陷的中原地区,人们组织无数的起义军,不屈不挠的与金国斗争。只要宋朝军队北上,他们会随时归附的。历史上,宗泽抗金、岳飞北伐之时,义军都是积极响应的。

三,岳家军会大不一样。

1,岳家军的规模会更大。

岳飞会练兵,会打仗。

赵构如果有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会给岳飞提供更多的资源。岳飞能练出来更多的强兵,战斗力会更强。

2,战略协作会更强。

历史上的岳飞,受到张浚等人的掣肘,北伐的力度因而大打折扣。

如果是汉武帝运作北伐战争,岳飞北伐时,宋军各部的配合会更默契、密切。

总之,如果宋高宗有汉武帝的本事,能够集中力量北伐,金国那点军力真不够看。


金军的构成,包括女真人本部,契丹人,辽国的汉人,中原沦陷区的签军。最精锐的部分,已经被岳飞、韩世忠等人多次打败,没有什么了不起。宋朝相比金国,唯一却得就是决一死战的气魄。(本文原创,图片源于网络。)


德全不畏


客观理性的分析,如果岳飞遇到汉武帝这样的伟大君主,到底能打到哪一步,结论可能并不被很多人接受,但却是最合理的结论,那就是最多收复汴京,和金朝对峙,至于直捣黄龙迎回二圣,基本是不可能的。

岳飞的确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将领之一,汉武帝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但与其说英雄造时势,不如说时势造英雄。如果岳飞到了汉武帝的时代,会有不亚于卫青霍去病的赫赫战功。而汉武帝到了岳飞的时代,却很难达到类似的水平。

我们只看到汉武帝大败匈奴,扬威漠北,何等威风。但却往往忽视了汉武帝时期雄厚的经济基础和稳定的社会环境。这是汉武帝能够反击匈奴最根本的原因。

汉武帝时期,汉朝已经成立七十多年,经历了文景之治,又解决了内部割据,无论从经济水平还是国家稳定程度,都达到了黄金时期。国家有了足够的战略储备,人口也接近五千万,这样的底气,让汉武帝没有了后顾之后,可以专心致志对付匈奴。可宋朝时期,却没有这样的底气。

金兵灭亡北宋,宋高宗南下建立偏安朝廷。而金兵的咄咄逼人,将战火燃烧至江淮一带,甚至打到了杭州苏州。宋高宗除了逃跑以外,没有任何办法。不单是宋高宗,就算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必须要保住自己的性命,然后才能寻找战机。

面对这种情况,汉武帝绝对没有那种底气以硬碰硬,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和金朝和解,然后偏安一隅,等到恢复国力之后,再图北进。

如果从汉武帝的性格来看,他根据形势,依然会选择重用秦桧一类的人,寻求和解,同时,他不会冤杀岳飞,很有可能会冷处理这些名将,名义上是贬官削爵,实际上是暗地里保护,积蓄力量。等到国家稳定,再次启用这些将领,进行大反击。这是汉武帝如果到了宋高宗境地,最可能选择的道路。

但即使恢复战力和国力,收复汴京可能,直捣黄龙不可能。同样是因为国家实力的问题。金朝强大,宋朝衰弱,这是实际存在的。北方失陷,让宋朝缺少足够的骑兵,宋军以南方人为主,以南攻北自古以来成功率很低。而金国的实力,要高于匈奴,虽然金国统治范围不如匈奴,但国家结构,政治水平,经济结构以及军事装备水平,均强于匈奴,因此,即使恢复国力,拥有名将,也只能打个平手而已,至于灭国之战,恐怕是旷日持久,短时间内很难做到。


旧书斋


岳飞会被汉武帝重用,但不会善终,也不会久远!我们通过几个事件可以看出,任何帝王包括汉武帝一样,不允许出现有实力且有逾越底线的臣子出现,这对帝王来说是零容忍的!

卫青对汉武帝忠心耿耿,一生为人低调,生怕遭到猜忌!在赵信叛逃匈奴后,率领骑兵沿小路偷袭当时汉武帝所在的汤泉宫,卫青在接到信息后,立马准备救驾,但其他地方的驻军距离太远依然来不及,便用虎符和自己在军中的威信调动了汤泉宫附近新组建的羽林军,解了匈奴的偷袭,而羽林军是皇帝的亲卫军,没有皇帝的命令谁也无权调动!事后,卫青向汉武帝请罪,汉武帝收了卫青的虎符兵权,如果不是卫青一直为人低调且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换个人早就被灭了!有些事情,是底线,无关乎对错,做了就是万劫不复!

我们回头分析岳飞,岳飞的忠诚和才能毋庸置疑,但有很多犯帝王忌讳的地方!岳飞的军队号称岳家军,这样的军队称呼就让帝王们接受不了,到底是皇帝的武装还是你自己的!岳飞在宋高宗赵构连续金令召唤下,仍然坚持进攻,对宋高宗的召令置若罔闻,这是任何一位皇帝也接受不了的,有实力、有威望、不听话、有兵权,这绝对会被皇帝列为头号大敌的,汉武帝的做法估计比宋高宗更加的直接血腥暴力!有一句话叫做将在外君名有所不受,但得有个度!

汉武帝对于威胁自己帝位的任何人和事都是非常直接暴力,武帝一朝因此诛杀了很多人,连太子刘据也在巫盅案中被迫害,更别说一个其他人!

再看看,汉武帝武帝根本不缺良将,一个卫青加一个霍去病,还有其他厉害的将领,不像宋朝重文轻武,良将不多!


历史小迷童


众所周知,岳飞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大将军,文韬武略,武功人品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称得上是一流人才,从古至今多少人都感慨他没有生在好朝代。他所带领的“岳家军”在北伐连连大胜的情况下,被当时的皇帝宋高宗紧急撤回。

很多朋友都设想说,如果没有宋高宗的这个圣旨,或许北伐早已成功,“金国”早已灭矣,就不要提之后的大清了。汉武帝的时代绝对称得上是整个中国历史中最令人扬眉吐气的时代之一了,在那个时代,外有卫青、霍去病等大将带领士兵开疆扩土,豪气冲天。内有君臣一心国泰民安。那么如果岳飞生在汉武大帝的时代还能够成就一番伟业吗?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岳飞,脱离后代的情感渲染,客观的来看岳飞,其实在他的人生履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存在一定的性格缺陷的,那就是过于情绪化,了解北宋历史的朋友们可能会知道,当时岳飞曾越级给兵马元帅赵构上书,在和上司王彦的接触中多次顶撞,并且岳飞必须为王彦部7000多人的覆没承担部分责任。

一开始宋高宗极及其欣赏岳飞所带领的“岳家军”于是破格提拔他,但是他却在政治上与宋高宗公然唱反调,甚至在没有得到宋高宗的允许下带领自己的军队与敌军开战。不过赵构对他还是极其宽容的,放在汉武帝时代会是什么后果可想而知……

他的一生的确可以称得上是精忠报国,豪情万丈,但却只是一个战斗英雄。即使是在汉朝,他也未必能在朝廷中,获得上下的认可。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汉武帝,从卫青和霍去病,我们可以看出他在军事领域的非亲不用。并且汉武帝其实也是有刻薄寡恩的一面,对于朝廷中的三公,一旦形势脱离他的摆布,就会立即被废黜,比如说石庆他是当时的宰相,在职9年毫无建树却未遭任何风雨。只是因为替咸宣之事进言,就立刻被废。张汤替他做事多年,但是由于成为了其他众臣所憎恨的对象,便立即就被逼自杀。岳飞如果处于这样的环境下,凭借他本身性格,又能活多久呢?

最后我们来比较一下,他们所处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岳飞处于南北宋相交之际,当时金兵大肆入侵,江山破碎,社稷动摇,一般来说乱世出英雄,大难临头,正是平民中的英雄豪杰出头的机会。

而汉武帝时代刚刚经过了“文景之治“正处于大汉朝国力强盛的时期,平民百姓自然是很难越过士族得到皇帝的赏识,但是岳飞又并非出身士族,加上军队在有卫青,霍去病等大将压阵,岳飞是否能得到汉武帝的赏识,都很难说了。

凭借他的才能,很有可能会在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人的手下成为一个小将领。虽然也是保卫边疆,但是和他在北宋位列“中兴四将”,之后又青史留名的结果肯定是无法相比的。


旧时楼台月


岳飞遇到汉武帝这样的君主能打到那一步?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从岳飞,岳家军的战力,宋高宗赵构以及汉武帝这几个方面说起。

岳飞

岳飞被认为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本人以身作则,体恤部下,治军赏罚分明,军纪严明。他本人自从1128年遇到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最终封侯拜相。

直到1140年,完颜兀术毁约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直到宋高宗和秦桧一心求和,甚至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到了1142年1月,岳飞被“莫须有”罪名鸠杀,英雄的一生就此落幕。

宋高宗赵构

岳飞“老板”宋高宗赵构,在岳飞赫赫功名的情况下,默许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赴死。只因他是皇帝,他所有的做法都会以他的皇位为主,他牢记他们老宋家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黄袍加身创造了大宋河山。所以,金人攻破大宋他做不成皇帝,岳飞功高盖主且已有不听旨意的倾向,最可怕的是这个逐渐不听指挥的岳飞有着他做不了皇帝的能力。在这方面,赵构眼中的岳飞和金人都是同一层面的敌人。

汉武帝

汉武帝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君主,他的文治武功历来被后人称赞。相比于大宋,汉武帝不仅守成有余,反而大幅度的开疆拓土,不仅令周边许多国家俯首称臣,而且开辟丝绸之路,让大汉威名远播。言归正题,如果岳飞遇到的不是汉武帝这样的君主会打到那一步?我们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只要坚持抵抗下去就能取得胜利。但是,历史的结果是残酷的。

其实,在我看来,汉武帝之所以能够穷兵黩武,和文景之治积累下来的大量社会财富是分不开的,而到了北宋末年宋朝已经积弱积贫,宋高宗赵构的南宋更是偏居一隅。这时候他作为皇帝,首先会考虑的保住自己的皇位,再考虑保住江山。

另一方面,即使岳飞活着,他率领的岳家军又真的能打败金人,收复中原吗?在我看来未必。岳飞的岳家军虽然在和金的对抗中颇有战果,但是其实对大局的影响不大。许多人,都称赞秦皇汉武,但是在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的背后是秦国历代国君不断的积累和努力;汉武帝威名赫赫的背后,是历代汉皇帝尤其是文,景两帝身体力行,节俭抑奢的积累。

一两个人的力量在历史的洪流太过渺小,即使岳飞不死,遇到的是汉武帝这样的君主,最好的结局可能是保证大宋能够平稳的发展,等待下一个中兴之主的出现。


千古星空


我也曾怀疑过岳飞有没有那么神,但是,连金人都说岳帅来了此间震恐,岳飞还活着我们药丸。就在朋友们怀疑南宋财力还吃不吃得消的时候,金人已经穷到吃人肉当军粮了。真的是南宋吃不消了金人还主动议和主动要岳飞死阻止战争那金人可真是太善良了。

有些朋友怀疑岳飞政治不行,可人家不到四十岁不靠干爹做到了副国级干部,你行你上啊。如果有些朋友不知道宋徽宗啥时候死的,不知道赵构不仅主动提出钦宗和母后一起南归还让临安府给钦宗修宫殿,不知道岳飞早就改口称钦宗为天眷,不知道岳飞倡立太子的背景是金人想抬举钦宗太子,不知道赵构后来让岳飞和建国公(后来的孝宗)见过面,就别拿二圣和议储说事了,我累。

有些朋友拿猜忌武将说事,可人家做了所有避嫌疑的事,辞制置使、辞兵权、辞官。反而真正不听话的吴玠嘛事没有。秦桧后来调动禁军都不需要问皇帝了。如果有朋友觉得皇帝杀人永远有理,对军人就是可以预防性击毙,我也不奉陪。而且赵构下令岳飞班师后不久又发现态势喜人,突然振作,下令岳飞暂停班师继续北伐(因为时间差没起到作用),这时候他咋不猜忌武将了?

有些朋友拿耿直说事,事实上全民骂秦桧的时候,就岳飞克制。要是岳飞每次看到秦桧这种人就破口大骂,秦桧还会以为岳飞也许可以帮他整韩世忠?就连秦桧小弟王次翁和岳飞一起上朝,岳飞都主动请求让姓王的排班在自己上头,看看人家这觉悟。

所谓岳飞的罪名那都是借口,就这样在宋朝整一个武将的借口,秦桧一伙还找了两个月愣是没找着连主审官何铸都黑转粉了,请21世纪的人才们非议岳飞的时候别太自信,要不要研究一下燕丹哪里得罪了燕王喜,杜让能韦昭度哪里得罪了唐昭宗,赵舒翘哪里得罪了慈禧太后?你让匈奴单于给汉武帝写信,说只要杀了岳飞我们还是朋友试试。

偷句别人的话,这种剧本别说汉武帝了,让刘阿斗来都行,只要阿斗别把秦桧当诸葛亮用都没问题。

当然我不否认另一种可能性:由于汉武帝手下人才太多,岳飞并没有得到出场机会。那么汉武帝的战果就不输给岳飞的上限。


代牧益州阎文平



汉武帝是邪恶化身。汉武帝指使法家酷吏张汤、杜周。罗织罪名,制造冤狱。把群臣屠戮殆尽。

汉武帝指使法家酷吏江充,以巫蛊之祸诬陷皇族。把皇族屠戮殆尽。

汉武帝对匈奴最后一战,以大汉的失败而告终。

岳飞若遇到汉武帝这样的君主。还没打一仗。就被汉武帝指使法家酷吏,罗织罪名,以谋反之罪被夷灭三族。

历史上的岳飞就不会成为名将。岳飞更不会有后代。而是断子绝孙。


杨朱学派


没有哪个皇帝喜欢,心有二主的臣子。岳飞之所以被十二金牌召回的最主要原因是,岳飞一心想要迎接宋徽宗和宋钦宗回国。如果真让岳飞灭了金国迎回二宗,那么当朝的皇帝宋高宗怎么办 ,禅位吗?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汉武帝也会做出跟赵构的一样选择。



有很多人说岳飞之死主要是奸臣秦桧的陷害 ,但经过千年后的现代,一些历史学家深入挖掘史料总结发现,岳飞是死于高宗赵构都暗示,并且这个说法也普遍得到大家的认同。



首先岳飞对皇帝立储的问题发表过意见,意见还比较极端,但大家都知道在皇帝青壮时期主动提出立储的大臣,特别遭皇帝忌讳 ,特别岳飞还是当时掌管大部分军队的武臣。

岳飞虽然能力强,但性格孤傲得罪了很多同僚,甚至包括对他比较客气的韩世忠等等,仗着自己的能力强,对皇帝时不时耍一些小孩脾气,有两次因为皇帝没让他满意,他直接撂挑子,放了皇帝的鸽子,跑到庐山去隐居,最后还是让高宗亲自上门赔礼道歉请出山,这也为岳飞之后的事情埋下祸根。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岳飞一直抱着灭了金国,迎回徽钦二帝回朝愿望,死磕金军。所以在当第四次北伐后,岳飞被十二道金牌紧急召回,真正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如果再胜利真就迎回二宗了;二是南宋是一个在逃命过程中成立的国家能够抗住金兵南下,并且能收复大部分领土已经很不容易了。但现在就算全国人民紧衣缩食也供养不起前线战士了。一旦战争陷入僵局,不但前线会奔溃,后方也会出现混乱。最稳妥的办法就是谈判求和,休养生息。但岳飞不懂政治和经济,被召回后依然请求北伐。最后才被赵构暗示秦桧编造罪名杀害岳飞。

岳飞没有错是民族英雄,宋高宗也没有错,只是一不小心被奸臣秦桧蒙蔽了。就算岳飞遇到汉武帝也是这个结局

探索时光的痕迹


岳飞照样可能得不到善终,但是按照汉武帝本人的性格也只会是在发挥最大作用后才会加害于他。汉武帝这样一个在乎民族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人,也必定会大力支持岳飞,虽然可能存在着怀疑,但是自古以来的大多数皇帝对能臣尤其是岳飞这样能力出众,高风亮节且颇得人心的重臣向来是严加防范的。

但是汉武帝一定会在外敌当前的坏境下,调集岳飞以及其它各种武装力量,彻底反攻外敌,直至给予其致命性打击。所以岳飞有很大可能直捣黄龙,收复北宋失地,甚至于收复燕云十六州,以及西域等地。并在其自身实力允许的情况下扩展至最大疆域。





创天传媒远河


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毋庸置疑,岳飞的精忠报国也是有目共睹。可岳飞要是遇到了汉武帝那结果就不好说了,首先汉武帝藐视任何人,九州之内唯我独尊。其次岳飞不懂政治,只会带兵打仗不知变通

这样的结果只要一个就是岳飞必须死,汉武帝的驭人之术可以说无出右者,就岳飞这样的政治小白,在汉武帝的面前不会超过3个回合就会被处死。汉武帝对人的使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别说岳飞一个没家世没背景的一勇之夫,就是当朝那些豪门望族一样在汉武帝手下趋炎附势没人敢忤逆他的意愿。

这里我们有两个假设,第一个就是把赵构换成汉武帝。第二个把岳飞安排在汉武帝当政时期。

先来说第一个,汉武帝替换赵构。汉武帝会命令岳飞一路向北,直捣黄龙,迎回二圣。光复中原之后,汉武帝会整顿吏治,首先杀掉秦桧一党,坐实秦桧卖国贼的罪名。二圣回京之后会被安排去一个南方小城安度余生。

至于岳飞那就要费一番周折了,先把他安排在边境线上防守外敌。等待休养生息之后就派岳飞一路进军,要是能扫清外患那是最好,即使不能也要他永镇边关,或者战死沙场,又或者老死军中。也不会让他回到京中任职,这样的政治小白实在不是汉武帝所能待见的。这可能是岳飞最好的结局了。

再来说一下岳飞活在汉武帝当政时期,岳飞的结局可能也好不到哪去。汉武帝时期朝中名臣武将不计其数,区区一个岳飞根本不放在汉武帝的眼里。这时的岳飞充其量也就是李广那个角色,虽然在边关威名远波,可在皇帝心中永远都没有地位。你可以在边境线上横冲直撞,却不能在朝堂之上有所建树。最后还是死于自己人的陷害,皇帝对这种事无动于衷。原因是在汉武帝眼中完全不把岳飞放在心上,这样的将领在本朝一抓一把,少了你一个岳飞无关痛痒。

这就是岳飞遇到汉武帝的结果,对于一个政治小白来说,不管在什么朝代,遇到什么样的君主,都难免一死。区别就是怎么死而已,死后的名声什么样罢了。岳飞作为民族英雄得到了所有国人的崇敬,同时也让我们感到惋惜,明明可以沙场建功,偏偏要落个冤屈而死。这是那个世代的悲哀,也是当时社会制度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