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託文人的品格與氣節,彰顯天人和諧的審美,品味寫意山水園林

中國古代的繪畫藝術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時期。最初,繪畫只是一門簡單勾勒線條的工藝,繪畫出的作品往往也是簡潔有序的。時間發展至春秋戰國時期,繪畫成為了一門獨立的藝術,中國繪畫也逐漸由稚嫩走向了成熟。

在歷史傳承與歷史積澱之中,中國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畫派。繪畫對象也是日益豐富,在古代畫家的筆下,天地萬物都被收納於其中。而時間發展至魏晉時期,開始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畫,文人畫的起源也史這一時期。

在崇尚氣節的古代,形成了許多與此相關的繪畫理論。如魏晉時期,文人畫的代表人物顧愷之,便曾提出了以形寫神,傳神寫照的繪畫理論。這一時期的繪畫,強調要注重繪畫對象的精神氣質。

在後來的歷史發展中,山水文人畫日漸成為了中國畫的主要創作內容。兩宋作為繪畫藝術的全面發展時期,更是山水畫發展的一個巔峰時期,而前朝文人所流傳下的繪畫理論,也為山水文人畫的創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並且對此產生深遠且深刻的影響。

而在中國古代,隨著山水園林繪畫藝術發展的同時,許多繪畫理念也被延續到了園林設計的實體創造之中,在因此,在中國古代的園林佈局設計中關於“

生境”,“畫境”和“意境”的三要素更是屢次被提及。

這三層境界處於一個層層遞進的過程,當園林設計者進行山水園林創設計時,首先第一步便是要營造出富有生意的生境了。這是園林設計的一項基礎要求,通過生境,我們能感受到一座園林中本原的自然美。而第二次境界,也就是畫境,畫境要求園林作為一項藝術品被創造設計時,能讓人在視覺上擁有著如畫般的美的享受。

而最後一層境界,意境,則是園林藝術的高潮部分所體現了。如果說,生境和畫境所體現是山水園林中的景的話,那麼意境所體現出的則是山水自然間的情了。意境是一個情景交融的過程,是一種給人以精神洗滌和薰陶的美的享受,也是中國古代,所有園林設計者在設計創作園林時所追求的最高層次的境界。

寄託文人的品格與氣節,彰顯天人和諧的審美,品味寫意山水園林

一.生境

生境的營造雖然是一幅山水園林創作中的最基礎要求,但是其中所蘊含著的理念也是十分豐富的。同時,要營造一個清新自然且富含脫俗之美的生境也並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自古以來,關於生境營造的研究更是數不勝數。

在被譽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百科全書的《紅樓夢》中,關於生境的營造,作者曹雪芹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在他看來,園林是對自然本原的一種復刻,更要符合自然間運行的規律,從理出發,實事求是。唯有基於此基礎上進行設計的園林才是富有根基的,也唯有符合自然之理的作品,才能從中體現出自然山水萬物的情趣所在。

曹雪芹在生境的營造這,著重強調理,這是對自然本原的一種尊重。這一觀點與歷史中許多的園林設計家更是不謀而合。明代江蘇造園家計成就曾經說過“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又說:“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功”。曹雪芹與計成在面對山水園林的設計過程中,都強調要注重自然本原的美。

但是,無論再如何強調自然,山水園林終究不是真正的山水自然。園林作為一種居住性和遊玩性建築,在盡力強調自然的同時也擁有著不可避免的人造性色彩。而自然與人造該如何在權衡之中尋求平衡,又成為了園林設計者們所需要考慮地一項重要問題了。

最終,中國地園林設計家們給出了他們地答案,那便是二者之間並不應該放在一個對立地層面進行分析,而應該時期在相互影響中加以交融,在保持園林的自然本真美的同時,不動聲色地添加相關的生活元素,並且使其達到一種微妙的平衡,最終在二者間的相互映襯中,使得園林的生境美達到一個極致的狀態。而在此基礎上,也就完成園林建設創作造的第一步了。

寄託文人的品格與氣節,彰顯天人和諧的審美,品味寫意山水園林

二.畫境

“畫境”是中國古代園林在設計創造的過程中,介於生境與意境之間。在園林設計中,畫境是設計佈局美的一種集中體現。畫境的建造過程實際上也就是中國古代園林設計中園林的佈局問題,而畫境美的達成,實際上也就是園林佈局自然合理的一種體現。

1.取捨和概括

園林的設計是一個取捨與概括的過程。一方面,人們在建造園林的過程中希望儘可能地展示其中的山水自然美,但是與此同時,受到空間範圍的侷限性,自然中山水不可能完完全全復刻至人造園林之中。那麼如何在有限的空間之中,將自然山水景色進行最大程度上的呈現呢。這其中就需要,園林設計者的取捨和概括了。

園林從某種意義上來書,是結合生活美對自然山水的一種再創作。而園林設計者這是這再創造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佈局者。在對自然山水美的高度凝練與概括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對待美的相法將這些山水美以鬼斧神工之筆挪至園林之中。

寄託文人的品格與氣節,彰顯天人和諧的審美,品味寫意山水園林

2.總體佈局

在山水園林之中,總體佈局代表著一個園林的基礎輪廓。佈局的設計也往往代表著一個園林的格局層面。在山水園林之中,最為基礎的佈局就是山和水的佈局了。在傳統的山水佈局觀念之中,講求“山要回抱,水要縈迴”,“山立賓主,水注往來”。符合這一理念設計的典型園林代表,也就是拙政園中部園林的山水佈局了。

寄託文人的品格與氣節,彰顯天人和諧的審美,品味寫意山水園林

3.框景

框景是山水園林營畫境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山水園林的設計之中被廣泛地運用。框景,也就是把圓林中,牆上的門框架或者窗戶框架作為畫框來看待,而畫的內容,也就是觀賞者在遠處時,從門窗框架中所觀賞到的美景了。這種以景入畫的設計理念,在中國園林設計中起到了畫龍點睛之筆

。通過框景的設計,也使得人們在園林之中行走時,充分體會到了畫境美,是園林設計師在構建園林畫境時必不可少的一項設計。

寄託文人的品格與氣節,彰顯天人和諧的審美,品味寫意山水園林

三.意境

中國古代的文人追求氣節,重視對自己內心品質和人生理想的探索。在這種環境之下,文人們的文學和藝術創作不再侷限於創作本身,而是轉而追求再創作中所體現出的意象。文人們也往往通過自己的文學或藝術創作傳達自己內心深處所蘊藏著的情感。

而中國的寫意山水園林的設計者群體,文人在其中佔據了很大一部分。並且這批成為山水園林設計者的文人們,往往有著相似的人生經歷和背景,那就是仕途坎坷,懷才不遇,最終在不得以的情況下,將眼光由平天下轉向其他方面的發展。

在這種人生經歷經歷下影響的文人,他們的寫意山水園林創作中也往往體現著相應的情感表達與訴求。園林的設計恰如他們手中揮發著情感的一支筆,表達著他們在人生的低谷時期所反應出的情趣與志向。

因此這一時期的山水園林設計,由於設計者們在仕途上的失意與坎坷,往往存在著一種反封建的意識傾向。但是這種情感的表達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是隱晦且撲朔迷離的,園林設計者一方面渴求表達的同時,一方面又在極力隱藏,從這點來說,不可不謂是矛盾的一種存在。

除卻這一層較為隱晦的山水園林意境,在中國古代,文人寫意山水園林意境的顯性層面的表達則會體現在園林的園名、題詠、匾額、楹聯、石刻或銘記中,以這種方式所體現出的意境更為淺顯且易懂,

通常情況下會直接寄託著園林設計者的美好願望與情趣

寄託文人的品格與氣節,彰顯天人和諧的審美,品味寫意山水園林

四.小結

中國文人寫意由山水園林吸收中國古代山水文人畫的創作理念,最終提煉出三層園林的設計創造意境,“生境”,“畫境”和“意境”。這三種意境層層遞進的同時也相互融合,在這三種意境指導下創作出的中國古代園林,

擁有著獨特的中國式藝術美感,是中國古代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高水平藝術創作。

寄託文人的品格與氣節,彰顯天人和諧的審美,品味寫意山水園林

現如今,通過我國現存的古代園林,我們仍然得以窺見中國古代的文人寫意山水園林的風采,江蘇地區的許多園林體現著文人寫意山水園林的特色,展示著中國古代文人在園林設計中所體現的天人和諧的自然審美觀。

與此同時,文人山水寫意園林更是彰顯著中國古代文人所獨有的品格與氣節。時代發展至今,這一切都在在深深提醒著我們優秀園林文化的傳承意義。相信我國古代的寫意山水園林文化,將會在歷史發展中得以傳承與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