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抄大观园后,探春公开赶宝钗宝钗不怼,却要怒怼劝她留下的李纨

查抄大观园,除了薛宝钗,所有人住处都抄了,探春打了王善保家的,惜春跟尤氏闹崩了,违规违纪的下人拿了一大片,到处鸡飞狗跳。

这样的情形下,宝钗坐不住了,第二天,就以母亲生病,家中要娶嫂子需要帮忙为由,向李纨等人提出,搬出大观园,而李纨处尤氏也在,“李纨听说,只看着尤氏笑,尤氏只看着李纨笑”。

这两个人笑得尴尬:大观园是贵妃别院,宝钗也是元春下旨请进园里的,园子里也住了一众姐姐妹妹,黛玉湘云邢岫烟等人都是亲戚,贾府以有贼丢了东西的名义,做出查抄大观园的事情,根本没有尊重住在里面的姑娘,尤其是所有人都搜了,就宝钗没搜,宝钗有家有业,不过是暂居,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她都会搬出园子回自己家去,贾府理亏,李纨、尤氏没理由也说不出口挽留宝钗,只是她这一走,就让无处可去的黛玉,暂时无处可去的湘云岫烟等人更尴尬。所以尤氏李纨只能相视而笑,不好开口。

只是李纨有照顾小姑娘们的职责,只能出口强留:既这样,且打发人去请姨娘的安,问是何病。我也病着,不能亲自来的。好妹妹,你去只管去,我自打发人去到你那里去看屋子。你好歹住一两天还进来,别叫我落不是。”宝钗笑道:“落什么不是呢,这也是通共常情,你又不曾卖放了贼。

查抄大观园后,探春公开赶宝钗宝钗不怼,却要怒怼劝她留下的李纨


一会探春来了,知道此事道:“很好。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尤氏笑道:“这话奇怪,怎么撵起亲戚来了?”探春冷笑道:“正是呢,有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

这两个人,对宝钗搬出贾府的表现都是一样的,只顾自己,不管宝钗的感受。宝钗搬出大观园,多少是无奈之举,李纨想的是自己不落不是,探春还沉浸在查抄大观园的激愤中,没有平静下来,她说的也是气话,发泄自己的情绪和不满。

因为王夫人的关系,相比李纨,探春明面上与宝钗关系更亲密,可是探春说话毫不留情,根本不顾及宝钗的感受,但我们看到,宝钗却是给了李纨一个软钉子碰,对探春的话却半点反应也没有。

宝钗这么做,首先在于探春李纨的立场不同:作者说李纨尚德不尚才,确实如此。她本性自私,只考虑自己,怕宝钗搬走了,王夫人等可能会责备她,当然这也是人之常情,所谓看破不说破,如果她假作不知,只说打发人给薛姨妈请安,请宝钗忙过些日子再搬出来,宝钗自然无可反驳,李纨却把自己的自私想法,直接了当说出来,别让我落不是,根本不是留客,暗指宝钗搬出去不对,宝钗怎么可能不怼她。

而探春赶宝钗走,是她知道宝钗也不想长期暂居,只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住在这里,酒后吐真言,气极了也会说真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家有点大小事情说不清的丑闻,乐意落到亲戚眼里?长期借居,主人家别扭,自己也尴尬。虽是气极之语,也是实话实说。

查抄大观园后,探春公开赶宝钗宝钗不怼,却要怒怼劝她留下的李纨

其次,宝钗不敢惹探春。李纨是个寡妇,只要不涉及她个人私利,她都可以不管不问,不问你们兴废。无论宝钗发脾气说什么,李纨只会忍耐,不会也不敢生事。

探春则不一样,她会审时度势,做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但绝不是趋炎附势的小人,不然作者也不会说她才气清明志自高的刺玫瑰了。王夫人愚蠢地查抄大观园,触及了极具家族荣誉感的探春的底线,查抄大观园带队的是凤姐等人,但是主导的是王夫人,她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耳光,却公开说,你们不服,只管找太太说去,成日家说人家抄家,自己家也这样了,直接批评王夫人了。

凤姐称探春撒个娇,太太都得让她三分,探春比黛玉还小,宝钗是她的大表姐,计较探春的气话,一来显得小家子气,二刚薛家借居贾府多年,实在也是有点不知趣。为这种话闹开来了,丢脸的也是薛家。黛玉去怡红院,晴雯懒得开门,没听出黛玉的声音,声称:凭你是谁,二爷说了不许开门,黛玉心里想的就是,虽说舅舅家与自家无异,到底是客中,真闹起来,自己也没趣,宝钗不与探春计较,道理也是如此。

黛玉是个孤儿,无依无靠,在贾府寄人篱下,宝钗的住境也强不了多少,读者诸君的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