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氏父子》一部精雕細琢的影片 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1983年北京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謝鐵驪將張天翼小說《包氏父子》搬上銀幕,這部影片描寫的是三十年代江南某市鎮上父子倆的命運。父親老包望子成龍,省吃儉用供兒子上學,對兒子百依百順。兒子包國維卻追求虛榮,和一群紈絝子弟混在一起,最後被學校開除,父親的希望成了泡影。

《包氏父子》一部精雕細琢的影片 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1983年《大眾電影》第7期畫頁

張天翼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獨特的作家。他以敏銳的眼光,抓住我國傳統教育中有代表性的問題。在《包氏父子》中塑造了一個望子成龍的小市民的形象,及其溺愛下不求上進的兒子形象,同時折射出國人的教育理念,對我們今天的家庭教育仍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拜訪張天翼

1982年下半年,導演謝鐵驪剛剛拍完《知音》不久,他就考慮把少年時就喜歡的張天翼1934年創作的短篇小說《包氏父子》搬上銀幕。影片在開拍前也曾遭到某些領導的阻撓,但是當時的文化部副部長陳荒煤同志的卻鼎力支持,才使得影片沒有夭折。

《包氏父子》一部精雕細琢的影片 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1982年謝鐵驪拜訪張天翼,此時張天翼說話已經很困難了。

1982年年11月月的一個星期天,作家張天翼先生家裡,來了群客人,他們是北影《包氏父子》攝製組的同志們。為了深刻地領會和表現原作的精神,改編兼導演的謝鐵驪同志等特來向張先生當面請教。他們反覆地研究了劇情、人物、服裝、細節,時代背景和風土人情。謝導演還拿出了選定演包國維的演員劉昌偉的照片給張先生過目,張先生高興地點頭:“象!象!”這樣的會面對謝導演來說已是第三次了,不過這次導演還帶來了全體攝製組的同志。

《包氏父子》一部精雕細琢的影片 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包氏父子“管宗祥、劉昌偉拜訪張天翼。

張天翼先生是我國著名作家和兒童文學家,如今已是古稀之年,他的作品養育了一代代的少年兒童和廣大青年;有些也曾被搬上銀幕。攝製組在客廳裡架起機器,打亮了燈光,為謝導演與張先生的熱烈交談留下了珍貴的鏡頭。這組鏡頭出現在了未來的影片中。

《包氏父子》一部精雕細琢的影片 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老包父子多年後見面,倍感親切。

演員的選擇

《包氏父子》一部精雕細琢的影片 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包氏父子》在老包的演員選擇上,謝鐵驪試用了許多人,最終決定用管宗祥。當時不少人認為管宗祥常演反角、壞人,與老包無能、善良、懦弱的性格相差太遠。但謝鐵驪認為管宗祥體瘦、面部蒼老、那種氣質上的滄桑感很有時代氣息。他說:“我只要控制好他的眼神和嘴,他就可以演好老包。”管宗祥在這個角色上傾注的心血也超過任何一部影片。他在蘇州、同裡拍攝的時候,老包那身幾十年的舊袍子,三個月都沒有脫掉,謝導讓攝製組人員不要叫老管,一律叫他老包,用管宗祥的話說,拍這部電影扒了一層皮。真是蒼天不負有心人,《包氏父子》公映後獲得了好評,老包也成了管宗眾多銀幕形成中極具代表性的角色,以至於現在經常有人喊他“老包”。

《包氏父子》一部精雕細琢的影片 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上海毛頭小夥劉昌偉是全國海選出的包國維的扮演者,他當時在上海市青年宮學話劇。雖然已經23歲,但長相滑稽的他一點不顯老,謝鐵驪拜訪張天翼的時候,將劉昌偉的照片給張老過目,張老看了照片後連連點頭,說他想象中的包國維就是這副樣子。

劉昌偉,1959年11月10日生於上海。1982年,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劉昌偉進入《包氏父子》劇組,開始了自己的演員生涯。劉昌偉不是科班出身,也沒有進過電影學校進行過系統的專業培訓。但是多年在影視圈的摸爬滾打,讓劉昌偉在影視圈裡慢慢地沉了下來。由於個子和長相等個人條件的侷限,劉昌偉只在電影《出門掙錢的人》中擔任過一次男主演。後來又參加了許多影視劇的拍攝,但《包氏父子》中的包國維應該是他最有影響的一個電影角色。

《包氏父子》一部精雕細琢的影片 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影片中的理髮師戴老七,用的是真的理髮師,蘇州請的。他一邊剃頭,一邊談話,別人不敢這樣做。這是用的非職業演員。理髮有個動作,在老包住的房子裡,他一面談話一面剔指甲,這個動作一看就很典型演的不錯。

古鎮同裡春來早去

1982年12月開初,江南水鄉古鎮同裡連天陰雨。五日一早,北風乍起,氣溫驟降、天卻放晴了。雖然還是歲末,同裡鎮卻充滿了節日的氣氛,居民們驚奇地發現,小鎮中心的拱橋頭,出現了一個不小的集市。小攤上擺滿了水漉漉的青菜蘿蔔、肥雞嫩藕,活蹦亂跳的青蝦鮮魚、湖鴨、黃,最引人注目的是這個季節難得見到的清水大閘蟹。集上的人都是三十年代的裝束,長衫馬掛,還有草鞋足裙,來來往往好不熱鬧。仔細一看卻又都是鎮上左鄰右舍的熟人,真是怪事。消息靈通人士透露說:“是電影導演謝鐵驪又下了江南,選中了古鎮同裡作外景場地,正在拍攝他的新片《包氏父子》呢。”

《包氏父子》一部精雕細琢的影片 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導演謝鐵驪在給演員劉昌偉(左一)和龔瑩(左二)說戲。

人們都說老謝是一員福將。你看,他拍戲,老天也作美。其實也未必,開拍三天,雨又來了,老謝當機立斷,改變計劃把實景房間裡的戲提前拍,還是按計劃提前完成了拍攝任務。可見事在人為,福不在天。

細處要求真

剛電影中最給人以真實感的是細節,最讓人感到虛假的,也是細節。謝導演對細節的要求是一絲不萄。影片主角老包是個窮當差。為了供兒子上學,省吃儉用,一件棉袍穿了十五年。

話好說,十五年的棉袍不好找。北影服裝庫裡,各種棉袍有的是,可導演沒一件中意。為什麼?一看就知道是沒有人穿過的。這可難壞了服裝員,總不能拿件棉袍先穿幾年再拍還是老謝有主意,他動員了全體演員,在同裡鎮四鄉走街串巷,收購。以新換舊。同裡的廣大群眾,成了攝製組最理想的服裝道具來源。

《包氏父子》一部精雕細琢的影片 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除了老包的棉袍,廚師胡大的棉襖也真讓人費心。扮演胡大的演員穿著它下廚房,進肉鋪,設法做舊。可怎樣也做不出那種拿廚多年的油泥汙垢。還是化裝師幫了忙,不知往上抹了多少髮蠟,才成了今天這個油光光的樣子。

謝鐵驪不僅要求影片中的故事情節“合情合理”“近情近理”,而且片中的道具、服裝、建築好不含糊。《包氏父子》中的棉袍、針線包、眼鏡盒、理髮館的椅子、磨刀條子,小孩用的燈籠要求和20年代一模一樣,這恐怕是現在影視作品太需要學習的地方了。

劇情簡介

《包氏父子》一部精雕細琢的影片 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1、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江南水鄉某鎮。五十多歲的老包忠厚、善良,但很懦弱。他在秦府當差三十多年別無所求,唯一的希望寄託在從小失去母親的獨生子包國維身上。

《包氏父子》一部精雕細琢的影片 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2、包國維是省立志誠中學三年級的學生。老包平時省吃儉用,望子成龍,而兒子卻不爭氣,整日與紈絝子弟廝混。老包苦口婆心勸兒子要用功讀書,包國維根本不聽。

《包氏父子》一部精雕細琢的影片 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3、寒假裡,學校發來了通知,包國維因幾門功課不及格而留級。老包湊不齊兒子的學費,要求緩交,遭到學校拒絕。

《包氏父子》一部精雕細琢的影片 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4、為了替兒子交納高昂的學雜費和制服費,老包四處奔走,最後,在秦府下人們的幫助下,才勉強湊齊。盼小包能繼續上學,日後出人頭地的熱望,又在老包心中翻騰。可是當他在街上告訴兒子學費已經落實的喜訊時,小包卻不願在眾人面前認他這個窮酸父親。

《包氏父子》一部精雕細琢的影片 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5、包國維一味模仿闊少,追求虛榮,甚至連頭上抹的油也要和闊少的一樣。還幻想自己已成了闊少爺,安淑珍主動請他跳舞。

《包氏父子》一部精雕細琢的影片 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6、為此,一生沒做過虧心事的老包竟去偷東家少爺的頭油。開學第一天,小包因在假期裡攔截女同學一事遭到訓育主任的訓斥。老包卻不知道兒子在外邊做了什麼,眾人起鬨說包國維將來做了官,老包就是老太爺了,老包心裡卻美滋滋的。

《包氏父子》一部精雕細琢的影片 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7、大年三十,高利貸債主陳三癩子找上門來,向老包討債。正當老包與其的人周旋的時候,學校又派人來通知:小包在球賽中受闊少唆使打架傷人,被學校開除,還要罰交五十元醫療費。

《包氏父子》一部精雕細琢的影片 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8、包國維被學校開除了,儘管老包還試圖極力挽回,但為時已晚,可憐的老包苦楚地望著這個不爭氣的兒子,望子成龍的期望成了泡影。

本專欄由梧桐老片坊製作,您喜歡《包氏父子》這部影片嗎?有關影片臺前幕後的故事您還知道哪些,影片中望子成龍的主題,在當今否有現實意義,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