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加林的“山水逍遙”

看加林的畫,總讓我有這種月上湖山的感覺。

加林的寫生尤讓我喜歡。

無論中景庭院,古木參天,

還是山野流遠,林畔村陌,

都有著一份獨特的密集,一種幻變著的“滿”,

將群山叢林聚集到一起,如橫屏一般列開,

生生地逼出心靈的絲絲纖想。

——許江

何加林的“山水逍遙”

何加林,1988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專業,先後獲文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中國國家畫院創研部主任,博士、碩士生導師。曾任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副主任、教授。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客座教授,中國水墨畫院副院長,陝西山水畫院院長,杭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杭州畫院副院長。獲第三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入選“中宣部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

作品《漢中古道行》曾獲全國“中華杯”中國畫大獎賽銀獎(1988年,北京,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作品《秋氣嶙峋》曾獲全國首屆中國山水畫展金獎(1993年,合肥,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作品《山色空濛雨亦奇》曾獲第十屆全國美展銀獎(2004年,北京,中國文化部、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潮溼的江南,年後陸陸續續下了好幾場雨。

這種天氣似乎格外適合來看何加林的畫,就像許江說的——李白《菩薩蠻》詞有

“寒山一帶傷心碧”句,意指日暮之時,山色深寒。“傷心碧”是深碧的山色所帶出的心靈的牽掛和憂傷。加林的山水涵著一種孤冷湖山的氣息,如孤山,如葛嶺,那山雖峻朗,那林雖繁茂,卻都帶著幾分寒意。這孤冷與寒意蘊涵湖山的悠遠,很有幾分清雅。這是中國山水詩人所特有的與湖山相思、與人生相望的況味。

何加林的寫生山水,在“滿”中逼出一種孤冷之感,先自對寒山寒林有一種詩意的體察。這種體察,並非刻意的勾畫,而是將自己化作那一樹一山來琢磨自然本有的生機。待到表現之時,那筆卻又是率性的,甚至是隨心所向的。在乾溼皴擦之間,盡顯揮灑和跳脫;於筆墨的豐潤中,展露一派盎然生機。冷而雅,黑而潤,變化而富生機,飽滿而不失空靈。

我們隨著加林的筆墨,在月色湖山中行走。

山水逍遙

何加林的“山水逍遙”

千佛洞寫生 2012年

何加林的“山水逍遙”

古寨幽徑 2012年

何加林的“山水逍遙”

守望葡萄園 2012年

自 語

何加林

學習中國畫,因有“傳統”二字相隨,許多人以為是揹著“包袱”爬山,誰背得越重,而最後又能到達山頂者,方能有大成就。我曾以為,學習中國畫,猶如揹著沉重的枷鎖跳海,須在極限時間裡掙脫,浮出水面者,方能脫胎換骨,有所成就。

說傳統是“包袱”,並不為過,沒有揹著包袱去爬山的人比比皆是,揹著包袱去爬山的人就少了,而揹著包袱去爬大山的人就更少了,說傳統是“枷鎖”似乎聳聽,沒有背枷鎖的人去跳海,誰都浮得上來,而揹著沉重枷鎖能最後掙脫浮出水面的人,恐怕百年內才能出幾個。現在我以為,學習中國畫未必那麼沉重,猶如早晚洗臉、刷牙,洗滌汙垢、去除塵俗而已

何加林的“山水逍遙”

華嶽山魂 1989年

何加林的“山水逍遙”

又見雷峰塔 2004年

何加林的“山水逍遙”

孔卡諾港 2006年

何加林的“山水逍遙”

夏蔭之二 2006年

何加林的“山水逍遙”

古窯深幽 2012年

何加林的“山水逍遙”

廊橋日暮 2013年

何加林的“山水逍遙”

西川村秋色 2013年

何加林的“山水逍遙”

記憶的碎片 2014年

何加林的“山水逍遙”

古村深幽圖 2014年

何加林的“山水逍遙”

農家小院 2014年

何加林的“山水逍遙”

遠眺坎布拉 2014年

何加林的“山水逍遙”

天瀑峽 2015年

何加林的“山水逍遙”

陽坡古村秋色 2015年

何加林的“山水逍遙”

秋入百家巖 2015年

何加林的“山水逍遙”

輞川拾夢 2016年

何加林的“山水逍遙”

輞川拾夢(局部)

何加林的“山水逍遙”

東望蟒崖村 2017年

何加林的“山水逍遙”

初見扎尕那 2017年

何加林的“山水逍遙”

花溪圖 2013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