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村】传说中的徽州“布达拉宫”——歙县万二村

万二是村,其实在这边本地方言里,万二是街,俗称万二街。


她是歙县昌溪乡下辖村,是徽派民居山地聚落的典型代表之一,全村依山傍石,以青石板材垒砌高达数米的地基,再从地基上建房,大多为砖木房屋,少数为红泥筑墙,鳞次栉比,层层叠叠,穿梭于青石板铺就的万二十八街巷,处处都体现出古人的智慧、气魄以及艰苦耐劳的精神。这是一个很值得探索与研讨甚至需要争论的传统村落。

【徽州古村】传说中的徽州“布达拉宫”——歙县万二村


【徽州古村】传说中的徽州“布达拉宫”——歙县万二村


【徽州古村】传说中的徽州“布达拉宫”——歙县万二村


【徽州古村】传说中的徽州“布达拉宫”——歙县万二村

▲“万二”村名的由来,青青石板路和高高的石头垒砌的地基形似“布达拉宫”的古民居

她藏在深山,待字闺中,但近两年来却以“徽州的布达拉宫”这个称号成为了古村落中的“网红”,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们以及各级文物旅游部门的专家学者不远千里来纷纷打卡、站台背书,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构想,总结来说就是要“顶层设计,高位规划,保护为主,高端推动”,在这个方面来说,目前的万二是有野心的。

【徽州古村】传说中的徽州“布达拉宫”——歙县万二村


【徽州古村】传说中的徽州“布达拉宫”——歙县万二村


【徽州古村】传说中的徽州“布达拉宫”——歙县万二村


【徽州古村】传说中的徽州“布达拉宫”——歙县万二村


【徽州古村】传说中的徽州“布达拉宫”——歙县万二村

▲石头筑基的徽派民居和徽派土楼,以及村前巍峨的龙王山,藏在深山,犹如一壶老酒,还未开瓶,已经香飘千里。

她人口在流失,仍在不断败落。中心村二百余户六百多人,留守的不足百人,都是老弱病残,这是现状,也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村的现状。于是我们就要考虑到,在城镇化趋势下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为了谁来做?“无为”的最后是许多专家学者到时望着那残垣断壁唏嘘感叹愤怒;“有为”的结果,又当如何?这需要我们地方政府和村民的集体审慎思考决策,而一旦定好了目标又要大胆推动落实。

在现今的主流意识里,人民的意愿倒逼着我们要有为的,所以要不断改革,不断解放思想,这也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嘛。

万二村还是有许多资源禀赋的,除了老祖宗留下的“形似于徽州布达拉宫的石头山寨”遗产之外,她的前山就是龙王山——徽州(歙县)解放的最后战场,27个为徽州解放献出了年轻生命的烈士们的埋骨地(烈士碑在隔壁的武阳乡洽河村),所以说她又是一个红色文化党性教育基地。

她与歙县另外一座“网红村”——阳产就隔着一座山——龙王山,翻过前面的山头就是阳产。阳产,也是依山而建,异于白墙黑瓦的传统徽派建筑风格,而是以红泥筑墙而成的“徽州土楼”。不论是阳产为好,还是万二也好,都是古人靠山吃山、靠山挖山、靠山改山的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他们都是徽州地区山地聚落的代表。所以,从建筑学研究意义上来说,也很有搞头。

【徽州古村】传说中的徽州“布达拉宫”——歙县万二村


【徽州古村】传说中的徽州“布达拉宫”——歙县万二村


【徽州古村】传说中的徽州“布达拉宫”——歙县万二村


【徽州古村】传说中的徽州“布达拉宫”——歙县万二村

▲上几图为歙县“网红”村落,深渡镇阳产,与万二村就隔着阳产村后的这座山--龙王山

风物长宜放眼量,万二的格局和未来,不在万二这个小村落自身,我们要跳出万二看万二,从万二、阳产,乃至于石潭、昌溪、许村等村落,或已开发了或未开发的,来思量我们歙县的旅游发展格局,我们歙县的旅游内核,我们歙县的乡村发展,找到我们歙县旅游发展的“大纲”。

这些,在万二都是不能找到的,但她可以有借鉴,我也相信她有大发展,我更希望万二能够成为撬动歙县旅游发展的“着力点”。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从这个方面来说,我们对于万二的未来要有世界眼光,从汉民族山地聚落的典型代表之一来探索、研究、推动,或许大有可为。

虽然很难,但万一实现了呢,我的万二。

【徽州古村】传说中的徽州“布达拉宫”——歙县万二村


【徽州古村】传说中的徽州“布达拉宫”——歙县万二村


【徽州古村】传说中的徽州“布达拉宫”——歙县万二村


【徽州古村】传说中的徽州“布达拉宫”——歙县万二村


谢谢欣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