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第一“大坑”,奸佞小人郭开是如何凭一己之力将赵国毁灭?

清风飞花



战国是历史上一个极其辉煌的时代,诸子百家争鸣,纵横家,阴阳家,法家,墨家,道家等各种思想碰撞。

其中尤以兵家作为突出,纵横家负责搅动风云,打乱天下局势,而兵家横空出世,负责统领大军,攻城略地。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这是纵横家的本色!

说白了就是搅屎棍!

而兵家又分为四大流派,兵形势家,兵权某家,兵阴阳家,兵技巧家。战国时期,白起王翦李牧廉颇,民间传言四人是战国四大名将,也是兵家的佼佼者。

NO4,廉颇,廉颇是一名老将,但脾气火爆,从负荆请罪就可以看出来。而且晚年也犯了糊涂,流离失所,著名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本身是赵国的名将,一生最辉煌的战绩就是打燕国时期的战绩,当然一生最大的骄傲也是在长平之战时。

凭借着出色的守城水平,成功的挡住了秦军的攻势,但赵国的底子国力不如秦国强盛,所以两者相持赵国耗不起。

秦国凭借着黄河水运从关中运粮食来,在后勤上其实是要比赵国更强的,愚蠢的赵孝成王一边被秦国骗去和谈,一边跑去跟其余各国求助。

在其余各国看开,赵国决心不明显,既然来求助,为什么还要去和秦国和谈,所以赵孝成王的愚蠢造就了长平的悲剧。

廉颇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将,不会犯大错,但也很难大胜。长平被换掉之后,老年去楚国混,但啥也没混起来。

NO3,王翦,王翦是一名宿将,秦国最后一统六国,其中大部分灭国战都是王翦父子灭掉的,并且王翦最后功成身退,成功善终,这也是很少见的。

王翦打仗没有天马行空的谋略发挥,凭借的是战场经验和老道,不会犯大错,凭借着秦国的强大国力,一步步大军压境,耗死你。

秦国灭楚,初期秦国李信要20万大军,然后被项燕活活打残,羞愧自杀。而嬴政亲自请王翦出马,王翦要了六十万大军,打败楚将项燕,也就是项羽的爷爷,终于顺利消灭了楚国。

王翦灭赵国,当时赵国已经到了生死边缘,李牧为赵将,李牧一战灭掉秦军大将,两战打残秦将军樊於期,导致其跑路去燕国,最后被燕太子丹借脑袋给荆轲去刺秦王。

当时赵国风雨飘摇,李牧在劣势之下率领大军扼守井陉关与王翦大军相持不下,打成平手。最后秦国发动老本行,离间计换掉王翦,致使赵葱,颜聚为主将,很快便被王翦攻破井陉关。

NO2,李牧,李牧是赵国的最后一弯明月,赵国晚年在赵孝成王,赵悼襄王,赵王迁一个比一个愚蠢的情况下,风雨飘摇,存亡只不过旦夕之间。

秦军统一六国已经是历史大势,李牧早年在雁门,沉默十年时间,一战全歼匈奴,打的匈奴不敢靠近。

注意,李牧不是打败匈奴,而是全歼。匈奴全是骑兵游牧,能打败,但很难围住全歼。

而李牧沉默十年,摆下千古阵型,以战车步兵结成阵型,挡住匈奴骑兵的冲锋,两侧少量骑兵掩护冲击,后方埋伏弓箭手,万箭齐发,各大兵种互相配合才做到在草原上全歼匈奴。

其次,秦军大将来势汹汹,李牧一战全灭,两战歼灭秦军大将樊於期,后短时间内两回跑,与秦军大将王翦在井陉关对峙,两者相持不下。

但李牧自身也是伤亡惨重,史书《战国策》记载三战之后,赵卒也是伤亡惨重。

这里侧重说下,秦军国力强盛,王翦在后勤,兵力,装备上完全占据优势,而李牧的赵军连夜征战疲劳不堪,赵国已经是风雨飘摇,并且当时还发生了大地震,苦不堪言。

但井陉关扼守太行山要道,乃是天下雄关九塞之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所以李牧地形优势很明显。

最后秦国发动离间计,收买郭开造谣李牧,愚蠢的赵王迁真信了,最后自掘坟墓。王翦一战攻破井陉关,覆灭了整个赵国。

此后赵国不复存在,变成了巨鹿郡。嬴政更是亲自驾临巨鹿,将小时候欺负过他们母子的人全部活埋。

而李牧作为绝世名将,赵国最后的明月,没有死在战场上,却自杀了。史书记载,李牧是手有残疾的残疾人,自杀的时候手臂残疾无法做到。

而是不愿意玷污赵国宫殿,口含着宫殿顶在柱子上,往前一用力,宝剑从口中穿过后脑而亡。

真是可悲,可怜,可恨,赵王迁这个大蠢货最后被流放到湖北房县一个石屋中,没日没夜以泪洗面,在无尽的悔恨之中唱着悲歌抑郁而终。

从此之后世代尽出名将的燕赵之地变为秦土,所有的是是非非燕赵儿女,化作一缕悲歌,无可奈何的飘散在燕山易水之中。

NO1,白起,白起又名公孙起,大有可能祖先就是当年秦国的白乙丙,就是被晋国围困在山道之中全军屠杀的秦军主将。

所有白起后世崛起的时候对三晋毫不留情,能杀就杀,绝不放过一个。

白起的战绩是古往今来冷兵器时代最辉煌的,最有含金量的,甚至是没有之一。后世比战绩,比含金量,也只有韩信等极少数人能比。

所以把白起放在第一,也是无可厚非。司马迁评价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这是兵权某家的极致最高境界,权谋者,兼形势,并阴阳,用技巧者也,先计而后战!

白起一生都是以少胜多,出道伊阙之战,半数兵力全歼韩魏联军,要知道韩魏联军统帅不是菜鸟,而是暴鹫和公孙喜。

这两人是垂沙名将,当年跟着齐国匡章垂沙之战打残了楚国,但一战之后历史出名。

然后白起千里奔袭华阳,奇袭敌军,再次全歼对手。其后更是提数万之众,长驱直入打残了楚国。

打的楚国迁都,烧毁了楚人祖庙,对比王翦六十万大军灭楚,白起提数万之众便可以。如果不是当时秦国掌权的是宣太后,宣太后是楚人,处于战略考虑,紧急召回白起,楚国可能提前亡国。

当然白起数万之众打残楚国也有司马错,从另一边战略大迂回,从咸阳翻过秦岭,岷山山脉,从四川进入云贵,然后绕道进入湖北,后方牵制楚军有关。

司马错这万里战略大迂回,其实要比西方汉尼拨转进阿尔卑斯山更漂亮。

最后就是白起的辉煌,长平之战,如果按照史书记载长平之战白起也仅仅只用了五千骑兵分割赵军,两万五千人主攻,然后包围住了赵军之后,秦王亲自出面发动河内男丁加入战斗。

这里要侧重讲下,史书记载的秦昭襄王发动河北十五岁以上的男丁,是河内而不是秦国全国,河北只是黄河太行山以内地区,是秦国一块区域。

最后一战全歼赵军四十多万人,这才是最可怕的。白起是歼灭战的始祖,战场上打败敌人很难,以少胜多更多,打败并全歼敌人难上加难,而以少数兵力打败并全歼敌人,简直是不可思议。

孙子兵法说十倍围之,而白起基本全是半数兵力全歼敌人。

最后科普下,长平之战秦军的兵力一直是个迷,现在大家流传的秦军至少要比赵军四十五万还多,我觉的这是基于战争常识来推测的。

但不是基于白起一生战争风格来推测,白起一生都是以少胜多,为什么偏偏长平就是以多胜少呢?

秉承秦军兵力在45万以上的无非是白起事后推辞不去攻打赵国,说伤亡过半的推辞话语,其实这里多翻翻史书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如果秦军是超过45万的,那至少会在50万以上,而数月之后的邯郸灭国之战,明确记载了秦军是数倍于长平之军的。

数倍,至少也是2倍吧。长平50万,那邯郸之战2倍,就是100万大军。秦昭襄王时期,秦国不可能调集百万大军。

嬴政时期,史书明确记载,全国才百万大军!

当然,白起也不是完美无瑕的,至少白起邯郸确实避战了,明知道是输了,不去了。

其次,白起虽然号称纵横战国37年不败,但其实有疑似的败绩,仅仅只是疑似,但不确定。

比如说兵伤离石,林下之围都是白起疑似的败绩!

历史总是残酷的,一将功成万骨枯。兴,百姓苦,亡,也是百姓苦。

兵家是战争为主,兵权谋家是最高境界,兼形势,并阴阳,用技巧,白起,韩信是兵权某家的代表极限巅峰。

而兵形势家,形势者,雷动风举,轻疾制胜,离合背乡,项羽是兵形势家的极致。

兵阴阳家,那都是传说了,可以召唤大自然力量来帮忙是,三国演义里面的诸葛亮就是兵阴阳家。

兵技巧家已经失传了,中国人重阴谋不重技巧,但凡扯上阴谋论肯定火,纯技术反倒没人重视。比如说鲁班,墨子各种攻城技术就是兵技巧家。

当然了,其实战国四大名将本身就是民间传言,真正的战国四大名将也不是起翦颇牧。战国四大名将来自千字文里面的一句话。

起翦颇牧,用兵最精!而千字文是周兴嗣被当时的皇帝威胁,要他一夜之间用王羲之的兰亭序平凑成一个个的四字成语。

周兴嗣一夜愁白头,才拼凑出的,也就是我们知道的千字文。

宇宙洪荒,天地玄黄,日月盈仄,辰宿列张.........


星海棠历史


太史公曰:吾闻冯王孙曰:“赵王迁,其母倡也,嬖于悼襄王。悼襄王废适子嘉而立迁,迁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其不谬哉!秦既虏迁,赵之亡大夫共立嘉为王,王代六岁,秦进兵破嘉,遂灭赵为郡。



赵王迁与佞臣郭开君臣二人是赵国灭亡的直接原因。赵国两大名将廉颇、李牧都毁在郭开之手。赵王迁自毁长城,岂有不亡国的!

说说这个佞臣郭开吧!赵孝成王在位时,郭开是太子赵偃的伴读。赵偃好男风,郭开长的俊俏风流,两人成了“好朋友”。大将廉颇教导太子要走正路,并警告郭开不可引导太子走邪路。廉颇是赵孝成王最为倚重的大将,太子赵偃也不敢犟嘴,郭开更是唯唯诺诺,但是,深恨廉颇。


长平之战时,廉颇为将,秦数败赵军,廉颇坚壁不出。秦国就派人贿赂郭开,让他行离间计,散布谣言:秦所害怕的人是赵奢之子赵括。蔺相如谏赵王:以赵括为将,若胶柱鼓瑟。赵括之母也上书赵王:赵括不可为将。赵王不听,派赵括取代廉颇为将。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之,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邯郸解围后五年,燕国欺赵国长平之战时,青壮者都战死,小孩子多未成壮年,发兵攻打赵国,赵派廉颇为将大破燕军,赵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赵孝成王卒,赵偃即位,是为赵悼襄王,郭开建议废除廉颇兵权,让乐乘代之,廉颇为赵国劳苦功高,立下赫赫战功,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派兵攻打乐乘。这正中郭开下怀,通报全国廉颇造反,廉颇被逼逃往魏国,后客死楚国。

赵悼襄王元年,李牧为将攻燕拔武遂,方城。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赵派李牧为大将军,大破秦军。赵封李牧为武安君。

赵悼襄王元年,郭开被任命为相国,加封建信君,郭开为相期间大肆搜刮钱财,赵国民怨沸腾,国祚日下。悼襄王太子为嘉,郭开担心将来嘉即位后不会重用自己,决定找一个新太子,以便将来为己所用。

郭开选中的人是公子迁。迁的母亲赵悼倡后,出身娼妓,当初赵悼王将她纳入后宫时,廉颇等大臣就极力反对,无奈悼王迷恋她的美色,后来还立她为后。公子迁就是个纨绔子弟,声色犬马之徒,在郭开和赵悼倡后极力撺掇下,赵悼王废太子嘉,立迁为太子,郭开为太子太傅。



赵悼襄王卒,迁即位。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王翦不是李牧对手,秦国又用重金贿赂郭开,使反间计,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派赵葱及齐将颜聚取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王就派人捕获李牧,斩之,废司马尚。


至此,赵王迁自毁长城,三个月,王翦就大破赵军,杀赵葱,虏赵王迁,赵国亡。那个佞臣郭开被秦国封为上卿,回赵国搬运他的家私宝物时,被强盗所杀(一说那强盗实则秦王派人假扮的),财宝悉数被抢走,贪婪的小人也没好下场!


寻桂子


郭开,外号“人猫”。赵国丞相。真正的是凭借一己之力把赵国给灭亡的。与后来秦朝的赵高,在祸祸国家的能力上,不相上下。


猫是一种极度矛盾的动物,他温柔似水,又残忍如狼。 “人猫”郭开就是这样一个像猫一样的人。 一个封建国家的生存与发展需要4方面的因素: 英明的帝王,忠心的文臣, 铁血的武将,百姓的民心。

而郭开凭借一己之力,让帝王贪图享乐,让文臣爱财怕死,让武将失去血性,让百姓民心尽失。

1.将君王带上了邪路。

郭开和赵王赵迁的私交很好,郭开曾经是赵迁小时候的伴读,郭开教了赵王很多知识:比如,喝酒的时候怎样才能千杯不醉?赌博的时候怎样才能不输钱?玩弄女人的时候怎样才能够花样百出,赵迁对郭开佩服的是五体投地。赵迁登基后,马上封郭开为相国。

2.让文臣贪财好色。

郭开做了丞相后,立马大包大揽,大兴土木。他向赵王建议修一条直道(古代的高速公路),而他通过工程分包,大发其财。上行下效,在蔺相如同老一辈文臣都去世的情况下,赵国的文臣们,便学着宰相郭开,开始大肆贪污腐败。


3.陷害了著名的廉颇和李牧

廉颇和李牧都是战国四大名将中排号的,为人正派。他们同郭开进行了不懈的斗争。郭开发扬了他卑鄙无耻的伎俩,对赵王说,“廉颇已经很老了,不能带兵了,吃顿饭的功夫就要上三次厕所。”这也就是典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来源。

而郭开陷害李牧的时候,手段更下作了。他派人伪造李牧谋反的证据,说李牧私通秦国,准备造反。赵迁这个昏君信了,就把李牧的兵权给罢免了。郭开连和赵葱一起狼狈为奸,把李牧给杀了。

4.卖国求荣,被千刀万剐。

当秦军打到赵国都城邯郸的时候,郭开力劝赵王投降。后来郭开准备把多年贪污的金银珠宝(满满四大车)拉到咸阳去,半路据说遇到盗贼,珠宝被劫,郭开也被千刀万剐。

一代佞臣,被千刀万剐。咎由自取。


少校柳下惠



灭赵国者非秦也,“秦国卧底”郭开是也!

前245年,赵孝成王赵丹任命廉颇代理宰相,率军征伐魏国,攻取了繁阳(河南省内黄县)。本年,赵丹去世,太子赵偃继位,是为赵悼襄王。赵偃在当太子时就不喜欢廉颇,于是派武襄君乐乘代替廉颇。廉颇大怒,攻击乐乘(惹不起赵偃,只好收拾乐乘,呵呵),乐乘惹不起廉颇,躲了。廉颇便逃奔到魏国的都城大梁。但他在魏很久,仍得不到信任重用(刚刚领兵伐魏,又跑到魏国来避难,想受重用恐怕有难度吧)。后来,秦军不断狠揍赵国,赵偃又想起了廉颇,于是派使者前往大梁,打探廉颇的情况。于是,郭开出场了,他以重金贿赂使者,把廉颇回赵的事情搞黄。史上没有记录廉颇的生卒年月,不过此时恐怕很有些年纪了,但是雄心未老,会见使者时,有意一餐饭吃下一斗米、十斤肉(类似这样文学性胜过记实性的数字,使我对以长平之战为代表的各种伤亡数字,越发怀疑),然后披挂铠甲,跃上战马,以此显示自己还可以率军攻城陷阵。使者回到赵国后向赵偃报告说,廉将军虽然年纪大了,不过身体很好,饭量也大,不过呢,吃了一顿饭,却拉了三回屎。赵偃一听,叹口气,老廉是真的老了,召回来也没用啦,遂不用。楚王(应为楚考烈王芈完)获悉了这一情况,就偷偷派人到魏国去迎接廉颇。廉颇担任楚国大将后,发现楚军腐败,不可救药,根本没办法作战,不由感慨说,我思念赵国的战士!(廉颇的感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赵军胡服骑射之后,战斗力确实很强,这是与秦军能够抗衡的物质基础)最后,在寿春去世。

柏杨先生注:赵国亡国后,秦国发现,郭开制造的冤狱之多,打击民心士气之重,挖政府墙脚之努力,其他卖国贼给他提鞋都不配,论功行赏封他当上卿。

前229年,郭开又收了秦国巨贿,怂恿赵幽缪王赵迁诛杀李牧(昨天已经讲过,此处略),毁了赵国最后的长城。

衣赐履说:郭开至少侍奉了赵悼襄王赵偃、赵幽缪王赵迁两代,都深得信任。其做事的标准就是,怎么样能加速赵国灭亡就怎么做,仿佛他不是赵国人,而是秦国安插在赵王身边的卧底。赵亡后,郭开又当上了秦国的上卿,这样的人,不服不行啊!。几千年来,郭开这样的人,连绵不绝。齐桓之竖刁、易牙,后主之黄皓,徽宗之高俅,嘉靖之严嵩,乾隆之和珅……我们一直都在怒斥这些奸臣,媚主求荣,祸国殃民,然而,郭开们为什么在任何朝代都有?为什么他们不必有什么功劳,却总是大权在握?为什么永远是他们跟主子关系最亲近?……我们总说,以史为鉴。历代帝王也都熟读史书,为什么英明的少,而如赵迁者却不绝于史?如郭开者绵绵不绝?我想,一定有某种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绝大多数人,到了那个位置,一定会犯那样的错误。我们笑话赵迁,可能仅仅是因为我们没到那个位置而已,呵呵。

给个让人愉快的结局吧。

郭开之死

前228年春天,秦王赢政收到消息说李牧已死、司马尚被罢,龙心大悦,一拍大腿,说,王翦、杨端和,给我把赵国干掉!

没了李牧和司马尚的赵军,就如同瞎了老虎,战斗指数刹那间几乎降为负数,一战即溃,秦军兵临邯郸城下。于是,赵迁在“秦国卧底”郭开的劝说下,献城投降。

秦军占领邯郸城后,将赵迁和赵氏宗族大臣全都囚禁起来,送往秦国首都咸阳。赢政以郭开之功,封他为上卿。赵迁失德亡国本应治罪,因其献城投降,免去死罪,削去封爵,流放于房陵(今湖北十偃市房县)。

郭开在赵国为官二十余年,在位其间曾利用职权搜刮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埋藏在家宅地下。在秦国为官后,一直惦念着他的宝贝。后来他经嬴政批准休个假,带着百余名家丁前往邯郸旧宅挖掘财宝,装了满满四车。可惜运气不好,在回咸阳的途中,遇上了一伙凶恶的强盗,他的百余名家丁尽被杀死。这些人把郭开剥光,绑在一棵大树上,一人一刀割下郭开的肉,每割一刀,大伙儿就喊一声“为李将军报仇!”最后把郭开割得只剩下了骨头和一滩血水。据说这伙人都是李牧的部下,他们为了给李牧报仇,专门派人打入郭开府中充当耳目。在掌握了准确信息后,他们于归途中设伏,杀人夺宝,为李牧将军报了仇,然后带着四车财宝扬长而去。

衣赐履说:这一段是在网上找的,不知出处哪里。不过,我们希望郭开真的是这个结局,以慰英雄在天之灵。闭着眼睛想像,几百人一齐高喊“为李将军报仇”,这个既悲痛又震撼的场景,让我的心跳陡然加速。

衣赐履和金大妞


赵国在赵惠文王之后迅速衰败下来,成就了秦国的霸主地位,在经历了四代赵王以后,赵国灭国了。也正是在赵惠文王之后的时代,有一个叫做郭开的孩子出生了,这个人影响了赵国之后几十年的命运。

赵国被秦国所灭,大家也许听说过赵国曾经也进行过变法改革,就是学习胡人的服饰和骑射功夫。比起秦国的商鞅变法来说,赵国的“胡服骑射”更加简单和直接,但是同时效果也远远不及秦国。可仅仅是这一点点效果,也足以让赵国成为六国之首,唯一有实力和秦国一较高下的。

秦国经历了商鞅变法以后,国家的实力变得越来越强,从一个边境小国,迅速成长为排名前三的国家。秦国的历代秦王们励精图治,因秦国地处最西边,想要扩张领土,唯一的办法就是东出。秦国计划向东发动扩张兼并战争,他首先看中的就是赵国。赵惠文王继位之初,秦昭王就下令攻打赵国。但是赵国有廉颇,廉颇多次带领赵军攻退了秦军的进攻。除了赵国,秦昭王还攻打了韩国、魏国、楚国以及齐国。秦昭王任用范雎为相,采取了范雎“远交近攻”的东出策略,和赵国魏国交好,攻打韩国。后来又和魏国交好,攻打赵国。一向强势团结的“三晋”,最终为秦国所灭。秦国实力实在是太强横了,是战国七雄之首。尤其是在打败了唯一一个有实力的强国赵国以后,霸主地位已经无法撼动。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赵国的命运其实就是被秦国吞并,强国兼并弱国,大鱼吃掉小虾米。郭开则是加速了赵国的灭亡进程。为何这样说呢?

郭开是赵悼襄王时期的人物,他是赵悼襄王太子时期的陪读,和赵悼襄王关系匪浅,两人还传出了“恋情”。赵悼襄王是个昏庸的君主,他宠信小人郭开,又宠爱倡姬,还废掉太子,重新立顽劣的赵迁为继承人。他做的一系列事情,都为赵国的灭亡埋下了祸端。

在赵悼襄王的统治下,赵国也出过一些将才,例如令秦始皇和王翦都害怕的李牧将军,还有出色的司马尚将军,更有心系赵国的老将军廉颇。但是赵悼襄王有人才却不用,就是受了郭开的蛊惑和怂恿,对这些人都不信任。

秦昭王时期,赵国就已经败给了秦国,虽说长平之战后,赵国和魏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军,秦军在邯郸之战中大败。但是秦国国力强大,损失也很大,可很快就补回来了。秦昭王以战养战的方式,大大加速了秦国的恢复速度,也令各国吃惊。

在郭开这个小伙伴的助攻下,赵悼襄王将赵国名将廉颇赶出了赵国,在赵国作威作福,搜刮民脂民膏,搞得赵国民不聊生。郭开因此而发了大财,但是赵国的基础却被他败光了。赵悼襄王为了郭开而大兴土木,也让赵人对赵悼襄王怨声载道。赵王失去了民心,赵国君民不再一心,分裂的他们更容易被秦国打败。

到了赵幽缪王时期,廉颇本来有回国的机会,又是郭开这个神助攻,收买了使者,让使者骗过了天下人,说廉颇已老。没了廉颇也没什么,赵国不是还有一个李牧吗,可是李牧太能打了,秦国王翦打不过,求助于秦始皇,秦始皇一想,打不过我们就让他们自己内斗。于是秦始皇收买了郭开这个见钱眼开的小人,让他对付李牧。郭开诬陷李牧有叛国之心,赵幽缪王相信了,可却令李牧大为失望。郭开派刺客趁着李牧醉酒,杀死了李牧。李牧一死,秦国看赵国再无威胁,发兵攻破赵国,赵幽缪王被郭开杀死,赵嘉逃往代地称王。

虽然郭开在赵国灭亡的事件中有着重要作用,但不能说赵国的灭亡都归咎于郭开,两代赵王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郭开只是一个催化剂,真正使赵国灭亡的还是两代赵王。


历史闲赋者


郭开原先是赵国太子的一个伴读,能说会道,溜须拍马那是运用的炉火纯青,最后还坐上了相国之位。郭开还是秦国安插在赵国的金牌卧底,秦国贿赂郭开让其离间君臣关系,势必搞垮赵国,事成之后来我大秦国吃香的喝辣的!郭凯做卧底那是如鱼得水,没有让秦王失望,杀李牧,劝说赵国投秦,直接造成了赵国的灭完!



逼走廉颇

将相和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里面的廉颇是赵国的大将,对奸臣嫉恶如仇,在一次宴会中,郭开就被廉颇训斥过,郭开一直耿耿于怀,记恨廉颇。直到太子赵偃继位后,事情就发生了转机,郭开曾是太子伴读,期间教了太子如何饮酒不醉,赌博不输,整治仇人等等,所以郭开在赵偃心里那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两人成了很铁的哥们,现在赵偃是当朝皇帝,郭开自然成了赵偃心腹重臣。此时的廉颇正在攻打魏国,郭开怕他再立战功,便向赵偃说到:“廉颇把持重兵,现在外面传的沸沸扬扬说廉颇有谋反之心,陛下现在不如收回他的兵权,免除后患。”赵偃便派出武襄君乐乘前往前线接管兵权,廉颇拒绝交出兵权,还攻击了武襄君乐乘,廉颇自知赵国是不能回去了,便投靠了魏国。廉颇走后,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告急,新任君主赵幽缪王,派遣使者前去探望廉颇,郭开为了阻止廉颇的到来,暗地里贿赂使者赏黄金四百两,让其回来报告时说廉颇年老,已经不堪担任重任了。数日后,使者回来面见圣上,说到廉颇已经年老,带病在身,不宜带兵打仗了,赵幽缪王便从此不再提召回廉颇之事!



陷害李牧

赵幽缪王七年,这年春天,赵国连年灾害人心浮动,秦国趁机出兵攻击赵国,赵幽缪王任命武安君李牧领兵迎战,双方僵持数月不见胜负,秦王嬴政召集众臣商量对策,大臣们一致认为,要想攻取邯郸,可以采取离间计。秦王采取了大臣们的意见,让大夫王敖带带领一万两黄金进入赵国收买了相国郭开,郭开在外有主子撑腰了,便不管赵国死活,当即入朝,诬陷李牧勾结秦国,预谋反叛,幽缪王本就是一个昏庸,忠奸不分之人,听完勃然大怒,立即赦免李牧的兵权,让将军赵葱接收兵权,李牧痛不欲生,忠臣遇昏君,自己的报国之志向无处施展,便独自一个来到了一个小酒馆,喝的酩酊大醉,赵葱怕李牧会威胁到自己,派人将喝醉的李牧杀害!



卖国求荣

嬴政得知大将军李牧已死,立马发兵对赵国猛攻,幽缪王命赵葱领兵迎击,结果在两军交战阵前,赵葱被秦国王翦一枪刺于马下,赵军全军溃散,幽缪王得知赵葱已死,十分惊恐,召集大臣商议对策,郭开正义凛然道:“现在秦国势力强大,赵国兵败如山倒,与其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不如先行投降再求复国之道”幽缪王采纳了郭开的建议,大开城门,迎接秦军,献上和氏璧。秦军进入邯郸城,将幽缪王赵迁和其赵氏大臣都囚禁起来,幽缪王流放于房陵,郭开因为有功被封为上卿。



郭开历经了两朝相国,期间利用职位便利为自己谋夺了大量的财富,埋藏在相国俯宅地下,在征得嬴政同意后,带领百余名家丁前往挖掘,装了整整四车,但在赶回洛阳时遇上了一伙盗贼,家丁百余人全被杀,郭开被脱去衣物,一丝不挂的绑在一颗大树上,所有盗贼轮流的在郭开身上割一刀,同时大喊一声为李将军报仇!鲜血直流,最后只剩下一摊血水,和一堆骨头。


小生聊历史


称得上战国第一“大坑”事件,当属秦赵长平之战,据司马迁《史记》之《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孝成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

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不谙实战权变。其父生时曾言:“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俟而“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就是说,秦赵长平之战前,廉颇帅兵拒秦,双方几次交战,赵军皆败。廉颇为保存实力,等待战机,无论秦兵如何挑战,廉颇都据关坚守,不与秦军交锋。秦人用离间计,蔺相如病重,赵幽缪王迁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谏,听信谗言,一意孤行力用赵括替代廉颇为将,统帅赵军抗秦。

赵括为帅后,一改廉颇统军法令、人事安排和防守策略,全面出击,结果中了秦将白起的诈败计,令四十多万赵军主力陷入绝粮而首尾不能相顾的困境,致军心涣散。最后造成赵括身死秦军,降秦四十五万将士全部被秦军活埋的惨剧。可谓是战国的第一“大坑”,史上绝无仅有,闻所未闻。

赵经长平一战,元气大伤。接着权相郭开祸国,驾驭赵国驶入了灭国的快车道。

郭开,晋阳人(今山西太原),历赵孝成王、赵悼襄王、赵幽缪王三朝。是赵悼襄王为太子时的伴读。赵悼襄王承王位后,任郭开为相国。郭开为人机警奸滑,善审时度势,揣摩王心。赵悼襄王在相国位就开始笼络不是太子的赵迁,郭开投赵迁所好,为其偷鸡摸狗,嫖娼狎妓,陷害忠良出谋划策。后又在赵悼襄王薨后废太子,助赵迁登上王位立下汗马功劳。更为赵幽缪王所倚重。

秦赵长平之战,赵孝成王“信秦之间”就是信被秦买通的郭开之言,而以赵括替廉颇为将。

郭开与廉颇有隙,始于廉颇为将,在赵孝成王招待群臣时,在大庭广众之下痛斥郭开奸佞弄权而起。

郭开对廉颇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正好遇秦人离间廉颇,郭开不希望廉颇再立功,就凭自己特殊的身份,向赵孝成王进言,诋毁廉颇,力挺赵括替代廉颇为将,造成赵国千古第一“大坑”的悲剧。但这并没有完结郭开对廉颇的仇恨。到赵幽缪王时为一己之恨继续报复,最后以一己之力把赵国送上灭国之路。

赵孝襄王薨。郭开拥非太子的赵迁继位,是为赵幽缪王。此时赵经与秦长平一战,元气大伤。秦加紧对赵吞并的步伐,但赵尚未到灭国的地步。廉颇凭自己之功,还掌握赵国的军队奋力拒秦。郭开先离间廉颇和赵幽缪的关系,说服赵幽缪王解除廉颇兵权,以乐乘代之。引起“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郭开欲灭赵,就先从把赵国军权搞乱下手。然,赵去廉颇,有李牧,才使赵当时暂不亡国。但郭开却成功的逼走了赵之长城廉颇。

及赵国“以数困于秦,赵王思复用廉颇,廉颇亦思复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可用否”时,郭开则因“廉颇之仇”“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耍手段让考察廉颇的使者向赵幽缪王回报时诋毁廉颇,以绝赵幽缪王启用廉颇之心。果然,赵幽缪王派去考察廉颇的使者,明明见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然回报赵幽缪王却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说廉颇虽然老了,但挺能吃饭的,跟我坐一起说话,时间不长就拉了三回屎,造成赵王认为廉颇老的不中用了的印象,做出“遂不招。”的决定,成功做到让赵幽缪王自毁长城。

及至“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反为间,言李牧,司马欲反。赵王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李牧,斩之。废司马。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极其将颜聚,遂灭赵。”,就是说郭开成功阻止廉颇复出后,于赵幽缪王七年时,又收受秦国重金贿赂,在赵幽缪王前给李牧、司马尚造谣,说抗秦的李牧,司马尚想背叛赵王谋反,结果赵幽缪王听信郭开的谗言,解除李牧的兵权。李牧“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接受赵王解除其军权让颜聚替代自己的命令。赵王就使阴招,私下派人逮捕李牧,并以抗王命的理由杀了李牧,同时解除了司马尚的军权,让颜聚全面掌握赵军。郭开逐步做完这些自毁赵长城的工作后,赵军良将抵抗秦国进攻的威胁解除。过了三个月,秦将王翦率秦军开始大肆进攻赵国,俘虏了赵幽缪王迁和他的大将颜聚,灭亡了赵国。

通过《史记》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及其它史料可以看出,奸佞小人郭开就是凭一己之力弄权谋私,毁坏忠良,将赵国一步一步送上灭亡之路。赵自赵幽缪王始能快速灭国,郭开真是功不可没。


熠熠古客


孔尚任在《桃花扇小引》中,叙述了他创作《桃花扇》目的,是为了效仿其祖先孔子写《春秋》,以及司马迁的《史记》,写一部信史。是为了说清楚明朝三百年江山,是在何时何地由谁导致其灭亡的。孔尚任是孔子的后代,也是孔子儒家思想的实践者。\r

孔尚任在《桃花扇》里评价左良玉:仓皇谁救焚书祸,只有宁南一左侯。\r

看一看孔尚任在评这个评价的时候,当时马士英和阮大铖正把东林党和复社的那帮书生往死里整,左良玉出兵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救这些书生,当然史书上说,他手下的那些降将们,全都反对马士英,如果左良玉不出兵的话,他们全部都要发动兵变。左良玉再也控制不了啊。\r

左良玉当时起兵清君侧,讨伐马士英,据《续明纪事本末》记载,左良玉起兵后,那些李自成投降过来的军队纪律很差,左良玉,一边对付南京政权的江北4镇,后来多铎起兵后,马士英所部江北四镇主力基本上都投降了清朝,左良玉是几乎唯一跟多铎作战的南明军队,左良玉实际人马大约有10万人,左右互搏,两线作战,从军事角度纯属自杀。从中看出来左良玉是没有什么头脑的,后来左梦庚被黄得功击溃,但仅仅是溃逃,未伤主力。左良玉死后左梦庚投降了清朝。\r

马士英的抗清似乎很难成立。你没看见马士英统帅的江北四镇其主力基本都投降了清朝,唯一跟清军主力多铎统帅的南征大军作战的是左良玉所统率的部队。有一次在扬州北面的江苏盱眙,左良玉正在进攻多铎的大军,激战之时,史可法就在附近,左良玉邀请史可法一起进攻,说趁敌军尚未站稳脚跟,正是进攻的大好时机,但史可法害怕打不过就没过去打。从《续明纪事本末》这一段看出来,史可法的性格有点软弱,过于谨慎和胆小。马士英的抗清似乎很难成立。你没看见马士英统帅的江北四镇其主力基本都投降了清朝,唯一跟清军主力多铎统帅的南征大军作战的是左良玉所统率的部队。有一次在扬州北面的江苏盱眙,左良玉正在进攻多铎的大军,激战之时,史可法就在附近,左良玉邀请史可法一起进攻,说趁敌军尚未站稳脚跟,正是进攻的大好时机,但史可法害怕打不过就没过去打。从《续明纪事本末》这一段看出来,史可法的性格有点软弱,过于谨慎和胆小。然而,史可法在最后关头却又表现得非常勇敢,就像《桃花扇》所写的那样,整个南明王朝超过百万大军都没有人敢于防守多绎带领的清军,因为马士英规定敢于议论防守清军的人,要被杀头。最后史可法带领三千士兵防守扬州,这三千士兵后来又跑掉了大半。\r

按照明朝末年的情形,在马士英像疯狗一样宣称敢于议论防守清兵就要被杀死的命令之下,上百万精锐部队基本上不做任何抵抗,成建制的投降清军。这样的的情形,在没有马士英巨大破坏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先例,从逻辑上分析都是不可能发生的特殊事件。明朝史书《南渡录》和《甲乙事案》是清朝的禁书,可信度相当高。刘宗周说:马士英亡国之罪不用言矣。明朝史书《甲乙事案》:有明之失,不在他人,实士英一人耳!这是当时人们最普遍的评价!就是明朝的灭亡,实际就是马士英一个人造成的,这才有了后来的清朝全民一个剃头令,.这种说法现在看来很片面!但代表了当时人们普遍的看法!只是后来的统治者不太宣传!清朝的人不爱讲,就像曾国藩说的清朝的天下得来太容易了\r

当时的人们,就是明末清初,那时候的人们认为要是没有马士英,清兵能够统治整个中国简直不可能的。要知道清兵之前,直到1644年,花了几十年都攻不下一座宁远城。\r

一说起少女破处的事,让人联想起历史上的著名事件。《南渡录》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据《南渡录》记载,朱由崧是被马士英勾结宦官黑的。弘光皇帝的荒淫根据李清《南渡录》所记载并非是真实的,据记载马士英勾结宦官把那些接蹱而死的宫中女人(估计是被马士英一伙虐待死的)都说是弘光皇帝干死的,抓蛤蟆的事也是马士英制造的谎言。\r

根据李清《南渡录》所记,弘光皇帝整日以泪洗面,很少接近女色但是很爱喝酒。有一次马士英告诉他要是不听话,就把他皇帝位置废了,弘光皇帝听了以泪洗面,痛哭不已,从此一切权力都任由马士英把持。\r

南明时期马士英借皇上选皇后和妃子的机会,大肆搜刮美女,在传统戏曲《桃花扇》中,都有所反映,由于他只要没有结过婚的美貌少女,很多被抓进宫的少女,都被糟蹋死了,害得少女人人自危,有的投井自杀,连这些少女的母亲也自杀了,有的到处拉郎配找男人。这些在史书上都有记载。从历史上看,有了权力的人找女人还真是不得了。\r

实事求是的说,明朝末年的党争剧烈,东林党和复社最痛恨的是阮大铖,阮大铖的名声极坏,东林党人周延儒要找一个名声比较好的人,于是他把马士英提拔了,东林党人对此普遍能够接受,毕竟,马士英又不是阉党集团的,为人又很好而且名声也还算不错。最后的事实证明,心狠手辣的马士英比阮大铖有过之而无不及,阮大铖好歹还写过《防江疏》,对长江的防守提出过很好的建议,而马士英则把说真话的侦察兵关起来毒打,而重赏那些吹牛逼的亲信,完全把私人感情置于一切之上。马士英和阮大铖一起,把那些东林党人往死里整,这使得有些东林党人不得不写信给左良玉求救。在弘光政权的最后时刻,在几乎所有人都强烈反对的情况下,在甚至包括马士英提拔起来的关键人物都强烈反对的情况,硬生生的把江北4镇的主力从前线调去对付左良玉,皇帝和史可法以及群臣的反对都无效。到最后大家才明白 ,这个马士英才是最最可怕的。\r

那些白道黑道都来的官僚,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克星。顾炎武的圣安本纪记录马士英手下的官吏通过盘剥百姓巧取豪夺居然豢养了10万打手部队,而清军入关的八旗铁骑总数才6万,马士英居然对此行为大加褒扬。马士英手下打手无数,实在骇人听闻。江南的老百姓卖儿卖女去逃荒,人间天堂,变成了人间地狱。 马士英是明末那个时代的产物,明末那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就是贿赂公行党争剧烈,朝廷中,不问是非善恶只看是不是自己人,早年马士英曾经因为挪用公款打点上司,受到处分,是明末那个时代给予马士英飞黄腾达的机会。马士英的情商非常高,能够笼络了很多好朋友,非常适应那个年代不分是非曲直的特征,从而将明王朝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他大肆迫害罗织罪名迫害,滥用权力是它的基本特征。 看一看明史中明朝对西方的战争。就知道,到底清朝是退步还是进步?马士英阮大铖当时在方国安的部队中 ,渡钱塘江后不久,在马士英等人的唆使下,这个超过10万人的部队不战而降,并且扣押了鲁监国朱以海,方国安和马士英准备把鲁监国朱以海献给清朝,作为晋升的阶梯。张国维赶来救援,方国安和马士英带兵阻断过桥,在桥墩上上书五个大字:方马止此矣。后来,看管鲁监国的生病了,朱以海逃脱登舟入海。后来马士英没抓住朱以海,觉得投降过去也没多大意思,自己出了家,在浙江的寺庙里,很快被清军活捉。这个在众多史料中都有记录,阮大铖和方国安都投降了,这支超过10万的部队,很多都被清朝杀降了,马士英哪里在组织抵抗?。 史书上记录的很清楚。1645年4月27日,马士英的胡作非为:毒打说真话的侦察兵,而重赏牛皮的亲近,使部队完全丧失了斗志,清军才欢快的漂流过了长江。郑军部队逃入海中。史书记录的郑鸿逵的水师部队,普遍皮肤漆黑,身手敏捷,精于水战。但是马士英毒打侦察兵,重赏吹牛皮的亲近的做法,让这些士兵完全失去了作战的动力。1645年5月9日,清朝大军将马捆绑在木筏上,清朝大军是用木筏漂流过长江的 ,明朝方面有郑氏集团的至少数万福建精锐水师,还有很多其他的地方部队,由于马士英的胡作非为,用花剌子模的方法,毒打侦察兵,而重赏吹牛皮的朋友,使部队完全丧失了斗志,清军才欢快的漂流过了长江。 我觉得,一个民族的灵魂包括其文化传统,历史是这个民族的一个重要部分。历史虚无主义,实际上是彻底否定这个民族的根本性方法。明朝末年的马士英并非阉党分子,但他给阉党翻案,重修三朝要典。备受当时的人们批评。在马士英的唆使下,方国安的超过10万人的部队不战而降,这支部队是南明军队的主力,王之仁、王思任、张国维都殉国而死,据顾炎武的《圣安本纪》记录当时有大批的阉党分子不失晚节,也殉国而死。后来马士英和方国安劫持鲁监国朱以海,以此作为投降清朝的晋升阶梯。张国维赶来营救,方国安和马士英率领大军阻断石桥,上书五个大字:方马止此矣。但后来看管朱以海的官员生病了,朱以海由此逃脱,登舟入海。马士英后来觉得没有抓住朱以海,投降了清朝也没啥意思,就在浙江的一家寺庙出了家,很快就被清军搜查出来,马士英被处死。\r

人是很难从表面上看出来的,有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好的人其实很可能是恶魔,而那些被很多人排斥打压的人,极有可能是无辜的。明朝末年的中国人的经历就证明了这些。\r

顾炎武,圣安本纪卷之六: 馬士英伏誅。士英渡江後,黔兵逃散,乃潛居天臺寺中。其家丁某縛之以獻貝勒,貝勒數其罪惡誅之;剝其皮,實之以草,用快眾憤。時人有以周、馬作對者:『周延儒字玉繩,先賜玉、後賜繩,繩系延儒之頸,宛同狐狗之屍;馬士英號瑤草,家藏瑤、腹藏草,草裹士英之皮,遂作犬羊之鞹。\r

周延儒、马士英都被《明史·奸臣传》列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在马士英执政期间,批评马士英就会遭到严厉的打击,连《让马瑶草》的作者,在马士英逃跑以后,马士英已经很大程度失去权力的时候情况下,都做好了遭到白道黑道的威胁的准备,《明史·奸臣传》称马士英日事报复,就是一天到晚就整人害人像恶魔一样。左良玉在讨伐马士英的檄文中,指出江南人民如果批评马士英就会被搞死。东林党实际上是处于被打压的地位,执政的机会并不多,他们执政的共同理念包括:减税、平反冤假错案、制止东厂和锦衣卫刺探臣民隐私,以及全民参政,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风声雨声雷电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朝末年的东林党和复社的人出资几万两白银,资助周延儒再度出山,当时的周延儒因为减税以及平反冤假错案,制止东厂和锦衣卫刺探臣民的隐私,使得当时明朝的内患大为减轻,被时人称为救时之相,但他提拔了马士英,因此被明史和马士英一起列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小人是很难从感性的角度看出来,一般的人往往会把小人当成很好的人。人性就是这么复杂,看起来非常好的人其实可能坏的要死,而看起来被大家都排斥迫害的人极有可能是无辜的。实际上在明朝末年,马士英非常讨人喜欢,朋友圈极广,给人一副精明强干的印象。周延儒就是东林党的著名人士。明朝末年,党争剧烈。崇祯14年,周延儒为了复出接受了阮大铖赠送的万金,作为活动经费。但阮大铖作为阉党分子,东林党人都不接受。马士英不是阉党分子,跟周延儒的关系也很好。后来马士英当政之后,周延儒有一个弟弟家的亲家的亲戚,找到马士英,马士英对这个周延儒家的亲戚赠送了大量金钱,又封官又改名。马士英对周延儒的感激之情,那是不用说的。阮大铖被江南的士大夫们视为小人,也就是叛徒。主要是因为阮大铖当年当时曾经背叛出卖过不少的江南士大夫,使得他们有的坐牢,有的失去了性命。后来阮大铖企图缓和双方的关系,比如他出钱3000两白银给侯方域去为李香君开苞,侯方域已经答应和解,但李香君坚决不同意,阮大铖就构陷罪名准备逮捕侯方域,侯方域逃跑了,但后来还是被阮大铖关了起来。这就是明朝末年的党争。对于马士英大家都没有意见,都愿意接收马士英。开始的时候,大家对马士英的印象还很好,不少人还认为他是于谦再世,能救民于水火之中,挽救大明朝。当马士英把他的妹夫越其杰派到开封去担任河南巡抚的时候,大家都没有意见,尽管越其杰先前因为贪腐被处理过。本来,马士英是把河南巡抚拿给阮大铖当的,如果这样的话,阮大铖远离这个是非之地,似乎后来会少了很多故事。 \r

实际上,清军渡过长江的时候,清朝的水军实力极差,马士英调集超过20万福建的军民防守长江,并任命他的妹夫负责长江防卫,清军与福建水师进行过几次水战,都是南明军队获得胜利,于是庆功会和朝廷的重赏纷至而来,但出人意料的清军忽然没有预警的情况下顺利渡过了长江。\r

众所周知,就在清兵渡过长江后不久,多尔衮下达了全民剃发令,但清兵是如何渡过长江的?根据明朝史书《明季南略》和《南渡录》的记载,渡江当日,清兵声东击西。从七里港趁着大雾渡过了长江,渡到一大半的时候,南明军队才发现清兵,队形大乱,清兵趁机渡过长江。乍一看似乎是大雾惹的祸,可谓天不助大明。仔细一想,其实很有问题,长江大雾是经常有的现象,真正的原因是“七里港警报寂然”,就是侦察兵都被打怕了关怕了,原来在几天前就在七里港,马士英把前来报警的侦察兵抓起来捆起来,痛打一顿;重赏那些吹牛逼的,使得没有人再敢来报警,于是七里港从此无人报警,上演了一出真实版的花剌子模信使故事,这使得南明政权从此成了瞎子和聋子,真是害人不浅。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靠着长江天险守住了半壁江山的政权,实在是太多了。没有哪一个崩溃的如此的快,难道,东晋和南宋的时候,上百年都难得遇一次大雾?马士英在七里港上演的,才是真正的花剌子模信使故事,比传说中的真实多了。\r


e_listen141814398


春秋时期,经过200多年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天子虽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实际上已经形同虚设了。自强大的晋国被韩、魏、赵三分天下之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相继崛起,历史的车轮,终于走到了战国时代。

为了使自己的国家立于不败之地,各国纷纷走上了改革之路。雄踞北方的赵国在赵武灵王的主持和推动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大名鼎鼎胡服骑射这一改革,使赵国军队一改之前的作战习惯和部队装备。他们身穿胡服,行动起来灵活轻便,打起仗来十分的勇猛强劲。“赵国飞骑”雄霸北方,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但是,这样的赵国,在赵武灵王死后,短短几十年,就亡国了。这其中,少不了郭开这个奸佞小人的上窜下跳。

这一时期,秦国兼并诸候六国的战争步伐越来越快。赵国幸有大将廉颇、李牧英勇善战,奋力抵抗,使秦军在赵军面前,讨不了半点便宜,赵国很快成为唯一与秦国抗衡的诸候国。但是,赵国自赵孝成王继位后,祖孙三代君王皆昏庸无能,屡中秦国反间计,重用奸佞之臣郭开,听信谗言,驱逐廉颇,捕杀李牧,将赵国175年的基业毁于一旦。

郭开(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24年),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战国时期赵王迁宠臣。出身太原郭氏,历仕赵悼襄王、赵幽缪王两代君主,拜为相国,封为建信君。谗言陷害名将廉颇和李牧,加速了赵国的灭亡。后进入秦国,拜为上卿。返回邯郸搬运家财时,为沿途盗贼所杀。

郭开这个人,有两大特点,一个贪权,一个贪钱。权和钱,谁都喜欢,他能贪得到,也算是他的一种“本事”。在赵国,有这种“本事”的人,也不止他一个。但他还有一项“本事”,是别人比不了的,就是他有一张善于进谗言的嘴巴,能让当朝国君言听计从,深信不疑。

郭开一开始,是赵悼襄王的伴读,妥妥的太子党。所以赵悼襄王一继位,就被封为相国,加封建信君。

郭开一上任,就建议赵悼襄王,在平邑和中牟之间修一条直道,便于赵国南北交通,这理由光明正大,堂而皇之,赵悼襄王十分赞同,立即下令在全国征调人力物力,动工修建,郭开利用这项工程,大收贿赂,大发横财。

初次尝到权利带来的丰厚红利,郭开对权利和金钱的欲望更加炽热。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是战国后期的赵国名将,能征贯战,统兵有方,在赵国统兵打仗四十年。与白起、王剪、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郭开还是太子党的时候,因是太子的貼身跟班,常在内廷走动,得以亲近赵王。他经常在赵成王面前陷害大臣。

生性耿直,嫉恶如仇的廉颇非常看不惯郭开的所作所为,曾在公开场所,多次严厉的指责过郭开,郭开从此怀恨在心,时刻在寻找机会对廉颇下手。

赵悼襄王继位,这时候,廉颇老将军正带兵攻打魏国,已经攻占了魏国的繁阳地区,胜券在握。

这时郭开开始不淡定了,廉颇在赵国,本来就很有地位,这次要再继续立功,以后要对付他就更难了。因此就向赵悼襄王进献谗言,说廉颇老将军居功自傲,赵王应该收回兵权,将他招回。让乐乘(乐乘是曾率领五国伐齐的乐毅的儿子)取代廉颇。郭开此举用意,一箭双雕。即可谗陷廉颇。又可离间廉颇和乐成的关系。

赵悼襄王果然中了郭开的奸计,将廉颇从战场召回复命。

几年前的长平之战,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就曾几度猜忌廉颇,廉颇为了国家利益,多次隐忍,顾全大局,危难时再次带兵出征,与魏国交战,却再次被猜忌,还要被剥夺兵权,耿直的廉颇得知后很愤怒,直接与乐乘发生冲突。知道不可能再在赵国呆下去了,就跑到了魏国避祸。

后来,赵国的名将庞煖、乐乘、乐间都已去世,秦军大军入赵,赵国没有良将能够对抗,赵王和群臣都希望召回廉颇保卫赵国。

然而,郭开是绝对不可能让廉颇回到赵国的,于是对赵王说,廉颇将军老了,已年近七旬,怎么还能带兵打仗?

于是,赵王就派遣使者去查看廉颇的身体状况。

郭开事先许以使臣重金,要他此如此,这般这般。使者到达魏国后,廉颇为了表现自己还没有老,在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然而这一切,都无济于事,使臣回来后,赵王问使臣:“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使者撒了谎,说“廉将军虽老, 尚善饭; 然与臣坐, 顷之三遗矢(拉屎)矣。”也就是说,廉颇将军虽然一饭斗米,肉十斤,但席间却跑了三䠀茅厕。

赵王一听,认为廉颇不中用了,果然如郭开所愿,并未将廉颇召回赵国。廉颇空怀报国之志,却被郭开一计定格,终生未得再返回赵国,后辗转居于楚国,郁郁而终。

郭开坑跑了廉颇不算,之后又将李牧坑死,直接将赵国,推进了死亡坑。

李牧是抗击匈奴的名将。崛起于边境,在戍边过程中功勋卓著。被誉为“赵之北边良将也” 。

多年来,他采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方针,与匈奴周旋,不与匈奴硬拼,既保护了边境民众的安危,又使匈奴不得进前一步,是非常正确的战术手段。但是,赵悼襄王时,郭开时常在赵王面前说李牧的坏话,说他不主动出击,是胆小怕事,不顾国家利益,赵悼襄王将其撤换。但替换李牧后的其它将军,每与匈奴作战,必主动出击,每战必败,赵悼襄王只得重新启用李牧。

李牧再次统兵后,仍采用坚守不出的战术麻痹匈奴,对部队进行秘密训练,最后,在全军将士“皆愿一战”的呼声下,突袭制胜,“杀匈奴十余万骑”。其后,李牧率军“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十余岁不敢近赵边”。至此,李牧威震匈奴。

赵幽缪王七年,即前229年春天,秦国对赵国发动大规模的全面战争。兵分两路,王翦率上党军十万攻赵国的井陉,杨端和领河内兵十万进攻邯郸,誓必吞并赵国。赵国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

赵幽缪王仍命武安君李牧和将军司马尚领兵迎战秦军。赵军在武安君李牧的指挥下,连营数十里,深沟高垒,易守难攻,秦军多次进攻都被击退。秦军数月不得进,双方形成僵持。如苏询在《六国论》中描述道:: “ 后秦击赵者再, 李牧连却之。“

到了这一年的秋天,秦王得知前方战局不利,便召群臣商议对策。大臣们一致认为,:若想攻克邯郸,首先得除掉李牧,秦王采纳了群臣的意见,遂定下“离间计”,遣大夫王敖带一万两黄金入赵,利用赵王宠臣建信君郭开贪财的特点,重金贿赂郭开,收买郭开,除掉李牧。


这时候,但凡有点良知,不是坏到无可救药,天诛地灭,愿意下十八层地狱也在所不惜的人,都应该以国家为重了。可是,郭开不一样,为了钱,他什么都可以出卖。拿到贿赂以后,早把赵国的安危忘得干干净净外。

于是朝见赵王,拿出伪造的李牧写给秦王的书简交给赵王,诬陷李牧私通秦国,预谋叛赵,并声称是他的门人从咸阳盗得。于是。忠奸不辨的赵王,不问青红皂白,立刻下令罢免李牧的兵权,以将军赵葱代替李牧为赵军主帅

将军司马尚急忙入朝劝谏赵王,大怒之下的赵王认为他是李牧一党,不由分说将之贬为庶民。

李牧空怀一腔报国之志,竟为无耻的小人所害,为昏君所疑,悲愤难抑,喝得酩酊大醉,被赵葱派人设伏杀死,并割下人头,军前示众。

李牧所带来的五万北地兵,见他们所最尊敬的元帅如此惨死,群情激奋,不愿听从赵葱调令,一夜之间五万大军跑了个净光。

司马尚闻李牧遇难,大哭一场,恐留在赵国被奸臣所害,便带着家人,乘一辆马车离开赵国,逃往渤海湾的一个小岛上隐居起来,从此不问政事。

赵幽缪王命赵葱和颜聚领兵迎敌。赵葱本就是一个草包,奸滑与郭开不相上下,哪里会指挥战斗。他接到命令后,不管天高地厚一味进攻,三五回合,就被秦国老将王翦一枪刺死于马下。

秦军挥师掩杀来,赵军全线败退,将军颜聚带着残兵退守回城。二十万秦军很快便杀到城下。

赵幽缪王得知赵葱阵亡,恐慌万分,急忙召群臣商议对策。郭开以秦军势力强大,赵国兵微将少,与之抗争无非是以卵击石等为由,力劝赵王献城投降,并自愿为赵王代写降书,使人带着赵国地图与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前往秦营献宝请降。定于次日大开城门,迎接秦军入城。

原本还想拼死抵抗的公子赵嘉(赵幽缪王的哥哥)与将军颜聚正在城上巡视,听说赵王派使臣前往秦营请降,知道大势已去,无耐之下,领宗族数百人冲出北门,逃往代郡而去。

第二天,秦军进入邯郸城,将赵幽穆王和赵氏宗族大臣全都囚禁起来,送往秦国首都咸阳。李牧死后仅仅三个月,赵国就被吞并,实在可叹。

赵幽缪王失德亡国后,因其主动献城投降,被免去死罪,削去封爵,流放于房陵。

秦王以郭开之功,封他为上卿。赵幽缪王这才知道他最信任的“忠臣”郭开,原来是个卖国求荣的大奸臣。

他悔恨交加,不久便病死于房陵。(另有一种说法是:。赵幽缪王被囚禁于房陵后,秦王命人用毒酒将他毒死。)

秦国之所以能吞并赵国,实在话,原因很多,秦国励精图治多年,对赵国是势在必得的。但它吞并赵国,并不完全靠武力,小人郭开起了很大的推动或助波的作用,他才是赵国的第一大坑。所以有一次,有人说王剪是灭赵功臣时,秦王曾开玩笑说,郭开才是第一功臣。

在《东周列国志》中还特意记载了秦国间谍王敖在向郭开行贿时,跟郭开的对话:“子不忧赵亡耶? 何不劝王召廉颇也? ”
郭开毫不在乎的说:“赵之存亡, 一国事也; 若廉颇, 独我之仇, 岂可复使来赵国!”
王敖又问:“万一赵亡, 君将焉往?”郭开回答:“吾将于齐楚之间择一国而托身焉。”

看看上面的对话,实在可恨。但天道论回,郭开最终,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第一种说法:他在秦灭赵以后,被秦王赏赐了金银珠宝,不懂得收敛,招摇于市。被土匪盯上,杀人夺财失命。

第二种说法:他在赵国埋了很多钱财,返回赵国将钱财出,在回秦国的路上,被李牧曾经部下围堵,被大家杀了泄愤。

第三种说法,他在赵国亡国前就被赵王杀死。

不管是哪一死法,死得好!死不足惜!



< 凡人视角,文史俚说 >,我是俚说,欢迎大家指教 ,期待大家关注,谢谢!



俚说


郭开是赵国幽穆王赵迁的宠臣,历仕赵悼襄王、赵幽缪王两代君主。赵悼襄王时代作为太子党,后来的赵幽缪王的近臣参与赵国政治。小人吗,他的不成熟意见不免被朝中大人物批判。史书中曾记载郭开被老将廉颇当众训斥过。这个小人就记了廉颇的仇。

时值廉颇老将军带兵攻打魏国,胜券在握。已经攻占了魏国的繁阳地区。这时郭开怕廉颇继续立功以后对付不了就来给赵王(当时还是赵悼襄王,老赵王)进献谗言,说廉颇老将军居功自傲,希望赵王收回兵权并罢免他。哎,一代名将廉颇就这样被从战场召回复命。

这样往复多次,廉颇也寒心了。跑到了魏国趋利避祸。过了些年,秦国大举进军。赵国的名将庞煖、乐乘、乐间都已去世。赵王(赵幽缪王,新赵王)便想让廉颇出来保家卫国。便派人去魏国请廉颇出山。

郭开怕老将军回来以后揭穿自己,便重金贿赂出使的人,千方百计的阻止廉颇回来。据说赏赐了使者400两黄金。当时的黄金其实是黄铜,但也说明了郭开的奸佞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廉颇在使者来后是想要保家卫国的,但是赵王询问使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时候,使者撒了谎。老将军廉颇能吃好多碗饭,但就在吃饭的时候就去了三次厕所。老了。一代名将的余生,就被郭开定了格。老将廉颇在魏国郁郁而终。

坑跑了廉颇,又要坑死李牧,这次性质都变了,这次属于通敌卖国

李牧崛起于边境,在戍边过程中功勋卓著。拜郭开所赐,加上长平之战的巨大损失,赵国实力大不如前。秦国大军犯境。这时候,李牧找出来拯救赵国危亡。

战争前期还是双方还是五五开的,李牧带领的赵军甚至凭借地形已经夺回了一些战场主动权。这时候,秦国的离间计用起来了。秦国大夫王敖带一万两黄金入赵,收买了郭开。

这时候,但凡有点良知的人都要以国家为重了。可是,郭开不一样了。拿到贿赂以后把赵国的安危置之度外。伪造了李牧通敌的书信。又向赵王进献谗言。一代名将蒙受不白之冤,含冤而死。赵王哪里会打仗,就会怀疑臣子。不就赵国就亡国了。

你说王翦是灭赵功臣?但是,秦王就开玩笑说,郭开才是灭赵第一功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