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宣宗對宰相馬植的態度看歷史上他與大宦官馬元贄的關係

前言


以唐宣宗為背景的TVB電視劇《宮心計》中,最大的反派當推宦官大將軍馬元贄。他仗著自己善於站隊,掌握兵權,謀殺唐武宗,擁立被公認為痴呆的皇叔光王為皇帝即宣宗,把持朝政,排擠賢相李德裕,殺害被貶入冷宮的郭太皇太后,並貪贓枉法;在與實際上聰明的宣宗矛盾激化後,他又拉攏反派麗妃,圖謀另尋嬰兒詐稱皇子,等弒殺宣宗,就立嬰兒為新君。

當然,正義必勝,結局是宣宗與武宗長子杞王李峻聯手殺回長安,馬元贄意欲出逃時否認麗妃是自己隊友,於是被憤怒的麗妃一劍刺死。


從唐宣宗對宰相馬植的態度看歷史上他與大宦官馬元贄的關係


這些劇情其實大部分都是根據劇情需要進行的創作,如馬元贄弒武宗,其實是宦官劉克明弒敬宗的張冠李戴式的移花接木;唐宣宗登基前雖然裝傻,但並沒有耽誤造人大業,早已有子,如馬元贄想立幼主,並不需要再等其他皇子降生;唐宣宗年間,後宮並沒有麗妃這個位號;唐宣宗的母后鄭太后在宣宗死後仍然在世,不可能在宣宗生前已遭殺害;麗妃一介女流,不可能提得起劍還用劍殺人等。


事實上,歷史上的馬元贄本來就沒有那麼多戲。


下面小編要講一位和馬元贄親近的宰相的故事。他能和馬元贄親近,是因為他們都姓馬;而這位馬宰相後來的突然落馬,也是因為這個緣故。


治理地方


馬宰相名植,是鳳州刺史馬勳的兒子。


馬植入仕不靠拼爹,靠本事。


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馬植進士及第,又通過制策科考試,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考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高中第四等,被任為壽州團練副使,又補為秘書省校書郎,三遷為饒州刺史。


馬植不僅會寫文章,還擅長吏術。他在饒州城東北四里、北六里分別築造馬塘和土湖,初步顯示出了治理地方的才幹。


唐文宗開成元年(836年),馬植遷安南都護、御史中丞、安南招討使,其轄區在現在的越南,有瘴氣,唐太宗年間的盧祖尚就因此反悔,不肯赴任,結果掉了腦袋;一些地方是交給當地部落羈縻治理的,和這些部落搞好關係顯然也是都護的職責所在。


從唐宣宗對宰相馬植的態度看歷史上他與大宦官馬元贄的關係


但是馬植治理地方有一套。他在開成三年(838年)的一篇奏章如是總結了自己治理當地的心得:


當管羈縻州首領,或居巢穴自固,或為南蠻所誘,不可招諭,事有可虞。臣自到鎮,約之以信誠,曉之以逆順。今諸首領,總髮忠言,願納賦稅。其武陸縣請升為州,以首領為刺史。


短短兩年間,在他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下,部落們都願意聽話,獻忠言,納賦稅了。而且馬植還想樹一個典型讓部落們學習,那就是武陸縣,所以他在奏章中請求朝廷把武陸縣升級為武陸州,讓部落首領當州刺史。


文宗准奏。


榜樣的力量很明顯,不久羈縻州刺史麻光耀等部落首領就都派兒子、弟弟來給馬植當人質了,還送上文牒和衣物。


開成四年(839年),馬植又上奏:武陸州有個產珍珠的池子原本廢棄已久,最近竟然又開始重新產出珍珠了。


從唐宣宗對宰相馬植的態度看歷史上他與大宦官馬元贄的關係


古人迷信,所以這被視為祥瑞,是老天爺在嘉獎馬植這位政績出眾的地方父母官。朝廷當然也要有所表示,加馬植為檢校左散騎常侍、中散大夫。


開成五年(840年),馬植改任黔中觀察使,去現在的貴州省當長官。


借題發揮


唐武宗年間,馬植入朝,先拜為光祿卿,再遷為大理卿。


和做京官相比,在邊遠地區做地方官簡直是被流放了。但是,馬植並不開心。光祿卿是管飲食的,大理卿是管刑獄的,都如同冷衙門。


馬植很快明白了其中緣故——雖然他因為政績出色有了聲望,可宰相李德裕對他卻一點都不感冒。唐武宗對李德裕十分信任,只要李德裕在朝,馬植就難有出頭之日。


但是,武宗駕崩了,換了宣宗。


宣宗對武宗本就懷恨,對李德裕自然也沒有好感,剛登基的時候更覺得李德裕氣場強得逼人,於是迅速把李德裕換成了白敏中。


從唐宣宗對宰相馬植的態度看歷史上他與大宦官馬元贄的關係


一朝天子一朝臣,李德裕的失勢就是馬植的機會。


大中元年(847年),發生了旱災。古人迷信,覺得這是老天爺覺得刑罰太重才降災的。於是宣宗命宰相盧商和御史中丞封敖複查長安監獄中犯人們的案子,看看是不是可以輕判一些人;盧商和封敖也請求減免多人的死刑。


但擔任大理卿也就是刑獄一把手的馬植卻上表反對:如此寬容只會讓貪汙犯、殺人犯有恃無恐,對受害人並不公平,只怕適得其反;只有誅殺惡人才能讓老天爺滿意。


宣宗雖然人送外號“小太宗”,但登基後對武宗的政策不問好壞,一律反其道而行之;他治國時也因過分自信而剛愎自用,也就偏愛聽話的大臣,哪怕平庸也無所謂,如果是李德裕不喜歡的人,那就更好了。


從唐宣宗對宰相馬植的態度看歷史上他與大宦官馬元贄的關係


白敏中注意到,馬植不就是李德裕不喜歡的人嗎?所以他力挺馬植。於是,盧商的宰相不用做了,而馬植則被加金紫光祿大夫,任為刑部侍郎、充諸道鹽鐵轉運等使。


同年,李德裕的對頭們白敏中、令狐綯、崔鉉開始翻李德裕的舊賬,說會昌四年(844年)李德裕為了公報私仇指使淮南節度使李紳殺了江都縣尉吳湘;他們還找了吳湘的哥哥吳汝納為苦主,為吳湘出頭。


報復李德裕的機會這不是來了麼?於是馬植趕緊上車,和新任大理卿盧言、御史中丞魏扶一起彈劾李紳濫殺無辜,李德裕推波助瀾,還貶斥了當時奉命調查的監察御史崔元藻。


而這位當時的當事人崔元藻這時候也及時表態,說吳湘罪不至死。


然而事實上,崔元藻早就收了白敏中、令狐綯、崔鉉的好處了,即使沒收好處,一邊是打壓過自己的李德裕,一邊是一群針對李德裕的人,上頭也是位厭惡李德裕的皇帝,這種情形怎麼站隊最划算也不需要人教了。


其實吳湘最初被彈劾的罪名一共兩件,一件是貪贓,一件是強娶民女。兩罪相較,當然也是貪贓罪更重更夠得上死刑。當初崔元藻調查時,也承認吳湘貪贓屬實,只說被其強娶的並非民女而是士族女。


雖然李德裕絕非白蓮花,也陷害過人,吳湘卻是罪有應得,死得不冤。


但是,現在是一位厭惡李德裕的皇帝在一群厭惡李德裕的官員所帶的節奏下對此案進行復查,所以結果可想而知,所有人都故意對吳湘強娶民女的事追根究底而存心忽略了吳湘貪贓這回事,得出結論吳湘罪不至死,那就說明李德裕和李紳有罪,貶李德裕為崖州司戶參軍事,這位曾經的權相只能去海南島上班了。


《宮心計》將這段情節處理為馬元贄要害李德裕,宣宗為保忠臣搶在馬元贄下黑手以前將李德裕貶到崖州,顯然都是加戲,並不符合宣宗的本心。


人生巔峰


此消彼長,馬植得遷戶部侍郎,大中二年(848年)正月,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為實質宰相,進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當時中書省長官中書令長期空缺,所以馬植事實上已經是中書省的一把手。又被任為集賢殿大學士,賜紫金魚袋。詩人李商隱還代表湖南觀察使李回寫了篇《為湖南座主隴西公賀馬相公登庸啟》對馬植拜相表示祝賀。


在科舉高中近三十年後,馬植終於達到了人生巔峰。


提拔人才是宰相的職責所在,馬植就發現和提拔了西川記室楊收。


據《東觀奏記》,馬植和楊收的頂頭上司西川節度使杜悰之間還有這麼一段故事:當初馬植從黔中離任入朝,杜悰門下就有個李術士提醒杜悰:您以後會有災禍,唯有馬植能救。於是杜悰在京城為馬植打點好了一切,馬植也記下了杜悰的人情。等杜悰的靠山也是岳母郭太皇太后駕崩(相信大家也已經明白了和馬元贄是沒有關係的),果然有人彈劾杜悰,已經拜相的馬植正好在宣宗面前幫杜悰化解了危機。


但是,杜悰外放西川在大中二年,當時馬植早已入朝多時了,哪來這樣穿越時空的交錯?


在馬植的提拔下,楊收先後被任為渭南尉、集賢殿校理(校對官)。有一次,他沒有給侍御史馮緘讓路,馮緘就將他的僕人拉到辦公室打了一頓。馬植就為楊收出頭,說打楊收僕人就是打我馬植的僕人,請求罷黜馮緘。而令狐綯又為馮緘出頭,於是宣宗將馮緘、楊收一併赦免,並從此下令三館學士不需要避讓行臺大臣。


後來馬植又要以楊收為監察御史,但楊收說自己的哥哥楊假仕途不順,自己不願意超車太厲害,還是回西川效力老東家杜悰的好。馬植於是成人之美,改用楊收的弟弟楊嚴。


後來楊收既和楊嚴同時分別擔任兩川判官,又和楊假一同入朝擔任監察御史,得償所願了。馬植對這個年輕人沒有白讚賞,他將來的位置會和馬植一樣高。


驟然落馬


但馬植的先見之明畢竟只有一部分,要他預見楊收的結局實在要求太高了,因為他連自己的結局也沒有預見到——僅僅兩年後,他就從雲端跌落了。


而事情的起因,僅僅是他在上朝時佩戴了一條通天犀帶。


犀帶,是飾有犀角的腰帶,馬植已經貴為宰相,用這種裝飾也不存在僭越的問題,但問題是,唐宣宗發現它很眼熟,仔細一看明白了,這不就是朕賜給馬元贄的那條嗎?怎麼你戴上了?


馬宰相哪見識過天子之怒,嚇得全都招了。


宣宗剛愎自用也有正面效果,那就是保證了辦事效率,第二天馬宰相就宣告下課,保留一個檢校禮部尚書的榮銜,外放為天平軍節度使。


等馬植出京了,宣宗又找馬植的親吏董侔聊天,董侔當然更兜不住事了,越發坐實了馬植和馬元贄關係匪淺。


很好,節度使也不用做了,去做常州刺史吧。


大中五年(851年),隨著白敏中罷相,馬植又被罷官,給了個太子賓客的閒職去東都洛陽賦閒了。


大中九年(855年),宣宗才又起用馬植為許州刺史、檢校刑部尚書、忠武軍節度觀察等使。大中十一年(857年),再遷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觀察等使。就在這一年,馬植去世了。


雖然史書沒有記載唐宣宗如何處置馬元贄,但馬植落得如此下場,這位才從宣宗那裡得到代表皇帝寵信的犀帶的大宦官至少也該落個失寵,或者就算面上不削減待遇,以後還有哪個官員敢和馬元贄打招呼?


從唐宣宗對宰相馬植的態度看歷史上他與大宦官馬元贄的關係


唐宣宗此舉雖然有利於制止文官攀附宦官,卻又造成了文官和宦官嚴重對立的另一種極端,這仍然是其無差別開武宗倒車以外的另一大失策。


更諷刺的是,他身後的繼承人還得靠宦官擁立,而且還不是他中意的那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