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隻身入河北,三年後擁兵百萬,他是如何做到的?

而知而行的歷史


天下亂起,二王出征


更始元年(23年),西漢宗室劉玄被綠林軍的主要將領擁立為帝,建元“更始”,是為更始帝。綠林軍從此稱漢軍。本來這是其他將領壓制劉秀兄弟的結果。因為這對兄弟的能幹讓別人擔心而且害怕了。對此,劉縯及南陽劉姓宗室極為不滿,只是迫於綠林軍人多勢大,又有強敵在前,只得忍氣吞聲,強壓怒火,暫且忍耐。

劉玄倒底還是把劉縯封為大司徒,劉秀則封為太常偏將軍。 這對他們進行拉攏,以便他們替更始政權更好地出力打仗。

由於更始政權建立後重新使用漢朝旗號,無疑大大震動了新莽王朝,王莽即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發精兵共計四十二萬趕撲昆陽和宛城一線,力圖一掃平滅新生的更始政權。

五月,王邑、王尋率軍西出洛陽,南下潁川(今禹縣),與嚴尤、陳茂兩部會合,迫使劉秀的部隊從陽關(今禹縣西北)撤回昆陽。昆陽漢軍僅九千人,眾人恐恐,料想不敵,就想棄城退守荊州。劉秀認為“集中兵力可以取勝,分散兵力一個也跑不掉。史書上記載"合兵尚能取勝、分散勢難保全”為由,說服諸將堅守昆陽城。新莽軍隊已逼近城北,劉秀率13名騎兵乘夜出城,赴定陵縣、郾縣調集援兵。協調步兵、騎兵一萬七千精兵赴援昆陽。

驕兵覆沒,新莽終結


王邑等人自恃兵力強大,揚言:“百萬之師,所過當滅,今屠此城,蹀血而進,前歌後舞,顧不快耶!”王邑軍向昆陽城發起進攻,並挖掘地道,製造雲車。昆陽守軍別無退路,堅守危城。

雙方激戰數日,此時王莽軍久戰疲憊,銳氣大減。劉秀於六月一日率領步騎萬餘人馳援昆陽。劉秀親率千餘精銳為前鋒,斬殺王莽軍千餘人,漢軍士氣大振。隨後又以勇士三千人,迂迴到敵軍的側後,偷渡昆水(今葉縣輝河),向王邑大本營發起猛烈的攻擊。王邑依舊輕敵,下令各營自衛堅持,不得擅自出兵,他和王尋率及萬人迎戰,王邑兵馬陷入困境,王尋戰死,主將死後,諸將未敢出援,潰散。昆陽守軍見城外漢軍取勝,乘勢出擊。王莽軍大亂,紛紛奪路逃命,積屍遍野。其時大風飛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漲,王莽軍萬餘人爭水被淹死,滍水為之不流。 狀如當年劉邦在彭城潰敗一樣,睢水堵滿屍體,水流不洩。百萬新莽大軍的主力覆滅於昆陽城下,關中震動,新莽政權土崩瓦解。更始元年九月,漢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混戰之中,新朝覆滅。 劉秀威名大震,讓左右害怕。

君上疑臣,無不危國


立下大功的劉秀,馬不停蹄的攻城略地。劉秀的長兄大司馬劉縯被更始帝所忌,無故被殺,對劉秀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打擊,但是劉秀能強忍悲傷,益發謙遜,而且悲憤不形於色。為了不受更始帝的猜忌,他急忙返回宛城向劉玄謝罪,對大哥劉縯部將不私下接觸,雖然昆陽之功首推劉秀,但他不表昆陽之功,並且表示兄長犯上,自己也有過錯。更始帝本因劉縯一向不服皇威,故而殺之,見劉秀如此謙恭,反而有些自愧,畢竟劉秀兩兄弟立有大功,故劉秀不但未獲罪,反而得封武信侯。

新莽王朝雖然覆滅,但是黃河以北各州郡都在持觀望態度,未曾歸附更始政權,赤眉軍在山東發展迅速、聲勢日益壯大,還有“河北三王”、銅馬、尤來、隗囂、公孫述等等割據勢力,劉賜對劉玄說:“劉秀是去河北招撫的最佳人選。並且河北一帶只能是劉秀去才合適。”再說,能不能擺平河北,決定更始政權的命運。當時南方流行一個童謠:“得不得,在河北。”可是以大司馬朱鮪為代表綠林軍出身的將領強烈反對劉秀出巡河北。當初劉玄殺劉縯,就是朱鮪和李軼的強烈提議,朱鮪他們不讓劉秀去的原因很簡單,不是他沒有能力,而是他的能力太強了。劉玄很為難,朱鮪這邊的反對意見也是很有道理的,讓他去,劉秀勢力壯大,太危險,不讓他去,河北的招撫工作做不好,更危險。就在劉玄猶豫不決的時候,馮異給劉秀出了一條錦囊妙計,馮異勸劉秀,一定要 想辦法巴結左丞相曹竟,劉秀聽從了馮異的建議,“厚結納之”。

征戰河北,積小成大


更始元年(23年)十月,更始帝劉玄遣劉秀行大司馬事北渡黃河,鎮慰河北州郡。路上,劉秀的摯交鄧禹杖策北渡,追趕上劉秀,對劉秀言劉玄必敗,天下之亂方起,勸劉秀“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以公而慮,天下不足定也!”鄧禹的話,正合劉秀的心意。劉秀到河北後不久,前西漢趙繆王之子劉林即擁戴一個叫做王郎的人在邯鄲稱帝,而前西漢在河北的另一王室、廣陽王之子劉接也起兵相應劉林。 一時間,劉秀的處境頗為艱難,甚至有南返逃離河北之心,幸得上谷、漁陽兩郡的支持,尤其是上谷太守耿況之子、少年英雄耿弇,一身豪氣,對劉秀言道:“漁陽、上谷的突騎足有萬騎,發此兩郡兵馬,邯鄲根本不足慮”。劉秀高興的指著耿弇道:“是我北道主人也”。不久劉秀率軍在更始帝派來的尚書令謝躬和真定王劉楊的協助下,攻破了邯鄲,擊殺了王郎等人。為了促成和真定王劉楊的聯盟,劉秀親赴真定王府,以隆重的禮儀迎娶了劉楊的外甥女——郭聖通,此時距劉秀在宛城迎娶陰麗華尚不足一年。

振翼展翅,擁軍百萬


見劉秀在河北日益壯大,更始帝極為不安,他遣使至河北,封劉秀為蕭王,令其交出兵馬,回長安領受封賞,同時令尚書令謝躬就地監視劉秀的動向,並安排自己的心腹謝躬做幽州牧,接管了幽州的兵馬。劉秀以河北未平為由,拒不領命。 不久,劉秀授意手下悍將吳漢將謝躬擊殺,其兵馬也為劉秀所收編,而更始帝派到河北的幽州牧苗曾與上谷等地的太守韋順、蔡允等也被吳漢、耿弇等人所收斬。自此,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

更始三年(公元25年),劉秀髮幽州十郡突騎與佔據河北州郡的銅馬、尤來等地的農民軍激戰,逼降了幾十萬銅馬農民軍,並將其中的精壯之人編入軍中,實力大增。當時關中的人都稱河北的劉秀為“銅馬帝”。

到更始三年(25年)六月,劉秀已經是“跨州據土,帶甲百萬”的一方雄主了。完成了建國立業的基礎積累。


劉一千五


歷史上劉秀算得上一位舉足輕重的帝王,一個極具個人魅力的領袖人物。他以平民起家,並依靠個人的能力,一統天下,開創了東漢近200年的劉氏基業。

劉秀入河北後,為什麼短短三年內,擁兵百萬,最後登上皇帝寶座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當時更始帝劉玄任命二十九歲劉秀為行大司馬事(代理三軍總司令),前往河北一帶招降人馬。劉秀接受了這項沒安好心的任命,只帶著自已的親信馮異等不足二百人進入河北。

劉秀沿徒考民情巨吏治,懲治了一批一批惡霸貪官,並且審理戰亂中積壓的舊案,平反大量冤獄,將因王莽苛政無辜關押的百姓放出監牢、恢復生產,同時他憑藉自已對典章的熟練掌握,將所到之處的新朝苛政廢除,重新恢復漢時的官制法典。劉秀的舉止,得到所到之處眾口一致的好評和擁戴,許多人主動要求做他的部屬兵卒。

二、禮賢下士、求賢若渴。劉秀來到河北邯鄲時,招攬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人材,當地有名的豪族鉅富,鉅鹿人耿純,耿純對劉秀才幹欽佩不己,甘願投靠。

三、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劉秀聯合冀縣太守任光使用計策以少勝多將追殺他的王郎打敗。並用同樣辦法,不費多少力氣就將堂陽、貫縣、昌城、趙縣、盧奴、曲陽、中山收入自已的勢力範圍,劉秀的勢力不斷狀大。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劉秀決定與當時的真定王劉楊聯姻。劉楊與劉秀有一定的親戚關係,雖然王莽篡漢,他手裡仍然控制有號稱十萬之眾的軍隊。劉秀為了避免一場十幾萬兵馬的混亂,娶了劉楊的外甥女郭聖通為妻,劉楊也就歸附了劉秀。

劉秀得到了劉楊的軍隊後,頓時聲勢大漲,很快又將元氏、房子、攻口、柏地收為囊中。劉秀大軍的威名遠楊,很多人都主動前來加盟,其中包括不少劉姓漢室宗親。不久,劉秀攻下邯鄲,王郎被大將軍王霸殺死。劉秀又很快收附了銅馬、高湖、重連,並且封他們為首領王侯。

公元25年6月,劉秀在河北柏鄉登基為帝。


大汕十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大家好~我是古蘭丁-Gurunding;

漢光武帝劉秀,東漢開國皇帝相信對他大家都不陌生。

關於東漢建國開始,因為劉秀的原因,出現了兩大集團:一是河北集團、二是南陽集團。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兩大集團呢?原因就在於南陽乃是劉秀的祖籍之地(南陽屬於汝南郡,因此汝南之地的人都屬於這個集團,包括周邊的例如潁川郡,這些地方都屬於屬於豫州),東漢開國有名的《雲臺二十八將》中幾乎有一半出自汝南,其中較為有名的例如:鄧禹、吳漢、朱佑等。

而河北集團呢,是因為劉秀的發家之地當為河北,湧現出了一大批劉秀的支持者,所以《雲臺二十八將》中的另一半幾乎都是河北集團的人物(有些是在河北之地任職的),較為有名的例如:耿弇(上谷太守耿況之子)、寇恂(上谷功曹)等。

那麼,劉秀得到自己家鄉之人輔佐尚可理解,為什麼在河北也能廣收人心,有那麼多人為他效力呢?

第一、師出有名

在滅了新莽政權之後,劉氏的漢朝重新得以建立(劉玄稱帝,建立更始政權),但此時河北(黃河以北)各州郡還在持觀望態度,未曾歸附更始政權,而赤眉軍也在山東發展迅速、聲勢日益壯大,還有“河北三王”之稱的銅馬、尤來、隗囂等等割據勢力佔據河北大部。

當時南方流行一個童謠:“得不得,在河北。”大意在說,更始政權想要進一步一統天下,最關鍵的地方就要先取得河北之地的實際控制權。

於是在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月,更始帝劉玄遣劉秀行大司馬事、假節鉞,北渡黃河以鎮慰河北州郡。

第二、決策、目標明確

在上河北的路上,劉秀的摯交鄧禹杖策北渡,追趕上劉秀,對劉秀直言言:劉玄必敗,天下之亂方起。同時勸劉秀到河北後要“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以公而慮,天下不足定也!”

劉秀深以為然。

第三、因叛而治軍權

劉秀初到河北,河北民眾紛紛依附,一是因為深受新莽的殘害心向漢朝,二也是因為劉秀戰功卓越同時還是漢室宗親。

一開始還是比較順利,假如劉秀在河北一直這麼順利下去的話,也就是走走過場,最多也就是收攬一些民心和有才能的人,但是想要造劉玄的反還有很多路子要走。

不知是上天眷顧還是人為而起(劉秀位面之子的稱號可不是蓋的),有個叫王朗(可不是東漢末年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這位)的人在邯鄲稱帝造反。

劉秀的職責,無戰時只是個旗幟,只能用來搖旗吶喊、宣揚國威的作用。但是一旦有了戰事,那是可以軍、政一把抓,可以節制地方的大員存在了。

這個時候王朗的反叛很是時候,劉秀幸得上谷、漁陽兩郡的支持,尤其是上谷太守耿況之子、少年英雄耿弇對劉秀言道:“漁陽、上谷的突騎足有萬騎,發此兩郡兵馬,邯鄲根本不足慮”。劉秀高興的指著耿弇道:“是我北道主人也”。不久劉秀率軍在更始帝派來的尚書令謝躬和真定王劉楊的協助下,攻破了邯鄲,擊殺了王郎等人。

第四、與河北豪強合作共贏

劉秀在河北時期,為了平定王朗,特地迎娶在河北之地擁有舉足輕重作用的真定王劉楊的外甥女-郭聖通。

此為聯姻之計,雙方各取所需,這也是為什麼河北的地主豪強們很快能接納劉秀的原因之一。

第五、收降河北各地農民起義軍,打擊河北各地不服者

當劉秀有了強有力的支持者(河北地主豪強)、有了軍權(收降王朗叛軍,加上原本的上谷和漁陽的鐵騎,已成規模,已有數十萬控弦之士效力)之後,開始實施打擊周邊的農民軍,特別是“河北三王”,以及不服劉秀的地方割據勢力等。

劉秀髮幽州十郡突騎與佔據河北州郡的銅馬、尤來等農民軍激戰,迫降了數十萬銅馬農民軍,並將其中的精壯之人編入軍中,實力大增,當時關中的人都稱河北的劉秀為“銅馬帝”。

等到了公元25年,劉秀已然是“跨州據土,帶甲百萬”的一方諸侯了。

同年6月劉秀在眾將擁戴下,於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臺市柏鄉縣固城店鎮)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

綜上所述,就是劉秀如何在河北之地開始發家致富,一步步走上人生巔峰的由來及原因。綜合來說就是:劉秀有權、有人、有才、有兵。套用一句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咋背後可是有人的(河北地主豪強)。


Gurunding


  在昆陽大戰以八千人打敗新軍四十萬人,徹底改變了起義軍與新軍力量對比的劉秀功高震主。被更始帝所逼迫,在兄長被殺的情況下,為了復仇的劉秀冒險孤身持節混亂的河北。這既是更始帝的借刀殺人,也是劉秀的龍興之地。

  

  河北局勢混亂之極,其內部有著許多割據勢力,外部還有長安的更始帝,山東的赤眉軍等勢力的滲透。劉秀剛到達河北的時候,雖然受到了一位老王爺的熱情招待,可這位老王爺沒有什麼實力,對他的復仇之路並沒有什麼幫助,劉秀的心裡十分著急。正在這個時候,河北另一個王室扶持一個假稱是先帝遺失在外面的兒子,實際上為邯鄲一個無賴混混王郎稱帝,那位老王爺的兒子也起兵聲援王朗這個假貨。王郎將自己的矛頭指向了長安的更始政,權準備與他爭奪漢室正統地位,所以將矛頭首先指向了更始派來持節河北的劉秀,劉秀的處境十分危險,一度下令逃離河北。

  就在劉秀準備逃離河北的路上,碰到一個山野老人,老人對他說,邯鄲的王郎之所以能一日崛起,是因為人心思漢,並讓劉秀就在河北建立自己的勢力,先滅王郎。劉秀也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很快就回了神。準備計劃自己的大致方向。

  聲名遠揚戰功顯赫的劉秀還沒有什麼動作,就有人帶著萬餘精騎來投奔他,長安的更始帝又為了自己的正統地位,派兵勢很大的真定王劉楊和尚書令謝躬協助他剿滅王郎,這既是更始的幫助,也是更始帝的陰謀,等劉秀平定王郎的時候,就讓這兩個人殺了劉秀,可聰明的劉秀早就有了自己的小算盤。

  軍事才能極高的劉秀很快就平定了河北,在真定王劉楊準備動手的時候,偷偷的征服了劉楊的侄女郭聖通,劉楊一向疼愛這個侄女,又在平定河北時看到了劉秀的才能,就背叛了更始帝,改為扶持劉秀成就大業。

  

  劉秀於龍潭虎穴中以一場聯姻擺脫險境,又得到了劉楊的軍隊支持,幾乎是瞬間平定了整個河北,天下英才慕名而來。很快便有了百萬雄兵,文臣如雲,武將如雨,馬上著手開始了自己對更始帝的復仇之路。

  


我來讀歷史


當時已經是義軍四起,其中比較大的有“綠林軍”。“赤眉軍”。在河北,也形成了銅馬﹑大肜﹑高湖等十幾支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軍。

而南陽郡的劉演、劉秀兄弟是漢室宗親,家道已經中落,眼見四處動亂,兄弟二人順勢也起兵。當時人心思漢,眾人為了名正言順,便於統一指揮和號令天下,於是選舉了漢室宗親劉玄為更始帝。

而劉秀在隨後的戰鬥中展現出了傑出的軍事才華。劉秀在著名的昆陽之戰中,率領3千死士衝擊莽軍的主將大營,使得王莽大軍四散潰逃,死傷無數。這一戰導致義軍重創42萬莽兵,使王莽元氣大傷。

但沒有想的的是更始帝開始忌憚劉秀兄弟的威名,殺了劉演。劉秀為兄長之死感到萬分悲痛,但臉上鎮定自若,謙恭謹慎地侍奉更始帝。這時的劉秀已經具備了成大事的基本條件。

後來王莽被人所殺,更始帝開始入主長安,打著天下正統的旗號,但政治混亂,各地動盪不安。到了公元23年,劉秀代行大司馬之職,奉更始帝之命去河北郡縣安撫官民。河北王郎冒充漢成帝的兒子,自立為天子,下詔捕殺劉秀。劉秀逃到信都郡,組織軍隊,擊殺了王郎。

更始帝封劉秀為蕭王,徵召劉秀,而劉秀已經羽翼初成,他拒絕了更始帝的徵召併吞並其軍隊,開始與群雄爭霸天下的征程。

而這時的河北有銅馬、大肜、高湖、重連、鐵脛等許多的義軍,其中以銅馬軍勢力最強大,有十幾萬之眾。劉秀想要平定河北,必須取得這些大大小小的義軍的歸順。

劉秀首先選擇攻打銅馬軍,他的部將吳漢率精銳騎兵相助。劉秀針對銅馬軍缺乏糧食的弱點,採取了圍困的策略。面對銅馬軍的屢次挑戰,劉秀堅守不出。如果有銅馬軍出去擄掠,劉秀便率兵擊敗他們,又截斷了銅馬軍的糧道。這樣對峙了一個多月,銅馬軍糧食已經吃完,無力支撐趁夜逃走。劉秀率軍追擊到館陶縣,大破銅馬軍。

而在銅馬軍向劉秀投降時,高湖、重連軍來到,與未降的銅馬軍聯合。劉秀再次與銅馬軍等在蒲陽大戰,全部將他們擊敗降服,將他們的大小首領都封為列侯。

投降的銅馬軍眾人心中猶有不安,劉秀心裡明白,於是令銅馬軍士兵各自歸營,他親帶少數隨從巡視各營。銅馬軍眾人相互議論說:“蕭王不顧危險前來,如此信任我們,我們哪能不捨命報效他!”於是銅馬軍對劉秀全都真心臣服。

劉秀把銅馬軍分配給諸將,兵力頓時暴漲,幾達百萬之眾,所以時人稱劉秀為“銅馬帝”。銅馬軍的降服,極大的提高了劉秀的實力,可以說為後來劉秀擊敗群雄,一統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是厚重的歷史追記者,回答的不是太全面,也請朋友們多多批評,謝謝!


厚重的歷史追記者


總結起來,劉秀成功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韜光隱晦,雪藏實力

二是招賢納士,知人善任

三是皇親國戚,師出有名

四是亂世英豪,成王敗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