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式坦克皮實炮利,為何被蘇軍打敗?朱可夫:一把鏟子挽狂瀾

坦克從1914年誕生,到1916年的索姆河戰役投入實戰,再到1917年底“康佈雷戰役”,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使用坦克,打開機械化戰爭的大門。

伴隨著科技的進步,坦克在數年間聲名鵲起,一舉成為“陸戰之王”。如今100多年過去了,這一稱號仍然保留。

虎式坦克皮實炮利,為何被蘇軍打敗?朱可夫:一把鏟子挽狂瀾

索姆河戰役中,坦克破天荒第一次在戰場上佔據了主宰地位

回望坦克的發展進程,在一戰時期的初步嘗試,坦克沒有得到真正認可,經過不斷改進,到二戰時終於成為主角,坦克成名的過程可謂一部勵志劇。

虎式坦克皮實炮利,為何被蘇軍打敗?朱可夫:一把鏟子挽狂瀾

運抵前線的德軍“虎式坦克”

時間回溯到1943年7月,蘇德兩國爆發了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坦克大會戰,參戰雙方共投入了約280萬多名士兵,德軍與蘇聯紅軍共出動了近8000輛坦克。德軍為這次進攻,還投入了大量新式兵器,包括“虎”式、“豹”式坦克和“費迪南”重型突擊炮以及“胡蜂”等自行火炮,這些先進武器威力巨大,令人膽寒。

其中,“虎式”坦克擁有火力與裝甲防護上的優勢,其裝配了極為精確的卡爾·蔡司TFZ 9b瞄準器,精準度驚人;88毫米炮可在2000米內擊穿任何坦克的裝甲,其自身厚達100毫米的正面裝甲,則可以形成很好的保護,使敵軍槍炮幾乎無法穿透。

虎式坦克皮實炮利,為何被蘇軍打敗?朱可夫:一把鏟子挽狂瀾

德國虎式重型坦克

而蘇軍則投入的是T34坦克,是二戰期間最現代化的坦克之一,其傾斜的正面裝甲和低矮的炮塔提升防護性能,高功率發動機、僅30噸的車體重量和更寬的履帶,使T-34具備優異的機動性和越野能力,但其76毫米炮只有1000米射程,不能擊穿“虎式”坦克的正面裝甲。

虎式坦克皮實炮利,為何被蘇軍打敗?朱可夫:一把鏟子挽狂瀾

蘇聯T34型坦克

庫爾斯克會戰,是二戰時期的關鍵戰役。這是德軍最後一次對蘇聯發動的戰略性大規模進攻,但希特勒認為要取得庫戰的勝利,必須依靠武器上的優勢。為讓部隊大規模裝備德軍新研製的虎式坦克,庫爾斯克會戰計劃被一再延遲達3個月之久。

另外,由於德軍的進攻情報洩露,蘇軍已建立嚴密的三道縱深梯次防禦線。加上南線意大利被盟軍登陸了西西里島,希特勒調兵力防衛意大利而被迫撤退。最終的結果,是以德軍的失利而告終,德國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

虎式坦克皮實炮利,為何被蘇軍打敗?朱可夫:一把鏟子挽狂瀾

庫爾斯克會戰後的坦克殘骸

那麼,在這場戰役中,蘇軍是怎樣應對德軍的橫掃千軍的“閃電戰術”和“無敵”虎式坦克的進攻呢?

蘇軍的防禦,首先要從一把不起眼的“鏟子”說起。朱可夫深知虎式坦克的威力,而阻止坦克衝鋒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挖壕溝。同樣,抵擋閃電戰大軍壓境,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不起眼的鏟子,建立防禦緩衝。

於是,朱可夫動員了國內30萬民眾來到前線,展開了歷史上最浩大的防禦準備。在前沿陣地,蘇聯紅軍精心修築了八道密不透風的防禦帶。讓原本適合“閃電戰”攻擊的開闊草原,“挖”成了困住進逼敵軍的“天羅地網”。防禦帶延伸至前蘇聯境內200英里,每英里配備45輛坦克,100挺機槍,4500兵力。每個防禦帶由反坦克壕與地雷陣構成,後面則埋伏著坦克與反坦克火炮,一旦德軍的坦克在反坦克壕前受到阻礙動彈不得時,紅軍便能加以各個擊破將之摧毀。

虎式坦克皮實炮利,為何被蘇軍打敗?朱可夫:一把鏟子挽狂瀾

庫爾斯克會戰期間蘇軍的反坦克小組

其次,是朱可夫設下的致命障礙,遍佈於防線各地坦克駕駛員的煉獄——反坦克地雷。

蘇軍佈雷的用意是拖延進攻速度,打散敵軍的建制隊伍,並在戰場上留下殘骸,設下陷阱。而反坦克地雷集中攻擊的部位,主要是坦克履帶和坦克腹部裝甲。即使只有一條履帶碰到地雷,坦克裡的士兵也有可能受傷動彈不得,甚至喪命。在整個庫爾斯克突出部分,

蘇聯軍隊共佈下4萬顆地雷,一些地方間距僅為30釐米。甚至在德軍坦克進攻的同時,蘇軍都在埋更多的地雷。

虎式坦克皮實炮利,為何被蘇軍打敗?朱可夫:一把鏟子挽狂瀾

戰場上被炸燬的坦克

構築好了這些“天羅地網”,很重要的一點是偽裝欺敵。蘇聯軍隊為了引誘德軍的進攻,做了大量偽裝工作以迷惑德軍偵察。他們先把軍備藏起來,然後在草地割出模仿戰車履帶經過的痕跡,再架上假的炮管,並在炮火前燒出開火痕跡。德軍偵察機看到的,都是蘇軍偽裝後的陣地,致使德軍誤認為蘇軍的陣地極易被突破。直到德軍進入戰場後,才發現自己面對的情況與戰前偵察的完全不同。

庫爾斯克會戰中,德軍被殲滅了30個精銳師(其中有7個坦克師),總計兵力50多萬人,坦克1500多輛,作戰飛機3500多架,火炮3000餘門。這些慘重損失,迫使德軍在整個蘇德戰場完全轉入了戰略防禦。而庫爾斯克會戰也成為了德軍坦克的絕唱!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