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严颜的能力不输马岱,与张飞有过命交情,但在投降刘备后却销声匿迹了,为什么?


在人们的印象中,张飞往往是个有勇无谋的莽夫形象,但其实他并不是只靠蛮力。比较著名的例子就是他在攻取益州时“义释严颜”,体现了他的恩义。而严颜面对大军而不投降,体现了他的豪气。可是,《三国志》中关于严颜的记载也只有这一段,似乎他整个人被磨灭掉了一样。那么,大将严颜在归蜀后为何并无建树呢?

建安十八年(213),“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张飞领军来到巴郡的治所江州(今重庆市渝中区),却见面对自己的大军,江州城居然坚守城池,闭门不战。于是张飞大怒,增兵急攻,两军毕竟实力差距巨大,于是“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

巴郡的太守严颜被张飞生擒,并五花大绑送至帐中。张飞呵斥严颜说:“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严颜则义正词严地回答:“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于是,“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

面对死亡,严颜面不改色,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气节,誓与益州共存亡。张飞也被他的宁死不屈折服,便“壮而释之,引为宾客。”根据《华阳国志》的记载:

“初,先主入蜀,至巴郡,颜拊心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也!’”

当初刘璋为了抗衡北方的张鲁,便邀请同为汉室宗亲的刘备前来协助,当刘备的军队经过巴郡时,作为太守的严颜就已经预见到大事不妙,于是顿足捶胸,长叹刘璋是用老虎保护自己,自取灭亡。后来果然,刘备率兵北上讨伐张鲁,却突然南返,直取成都,最终取得了益州。从严颜的言辞也可以看出,他十分热爱益州这片土地,不希望任何人踏足。

被张飞引为宾客后,严颜便不再出现于史料记载了,只是小说《三国演义》中还为他安排了接下来的事情。在罗贯中笔下,被张飞擒获并收服后,严颜便靠着自己的声望和威信为张飞开路。他每到一城,便以自己的名义劝告,各地纷纷归降。

和刘备会合后,刘备为表彰严颜的贡献,赐他黄金锁子甲,并封为前将军。他老当益壮,又擅长硬弓和大刀,这和同样不服老的黄忠非常相似,二人一拍即合,于是汉中争夺战中,黄忠为主将,严颜为副将,二人非常勇猛,屡立战功。小说的结局当然是十分美好的,不过史料中确实没有对严颜之后事迹的记载,对此,笔者有几个猜想。

首先,便是严颜确实没有事迹。《三国志》中只说严颜被引为宾客,可这不代表他就投降了刘备,甚至作为刘备的武将征战。有可能他只是做了张飞的宾客,并没有在之后随同征战,自然就不好记载什么了。其次,严颜年事已高,或许不久便去世了,于是史书上没有再留下什么记载。

再或者,可能是陈寿本人的原因。《晋书》中曾记载,陈寿对魏国旧臣丁仪、丁廙的后人说:“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家后人不给他,陈寿竟然就不给丁仪、丁廙立传。虽然这一说法遭到后世质疑,不过存在严颜也被陈寿刻意无视的可能。要是严颜年轻十几年,必然是一员足以留名史册的猛将。


邓海春


其实这种说法就纯粹地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合混一起讲了。

“能力不输马岱,与张飞有过命交情”是《三国演义》的说法,“在投降刘备后销声匿迹”则是出自《三国志》的记载。


《三国演义》里的严颜

刘备攻取雒县一年多不下,军师庞统还在落凤坡中了张任的伏兵战死了。刘备只好急调荆州的张飞、诸葛亮等人,率兵西进开辟巴中第二战场。

在攻取巴中重镇巴郡的时候,张飞遇上了擅使硬弓和大刀的守将严颜。刚开始张飞吃了不少亏,后面以“诱敌深入”之法俘获了严颜,并对他优待非常。严颜也投桃报李,献计直取成都。

成都一下,刘备尽得蜀地,又开始和曹操争夺汉中,严颜作为前将军,跟随着刘备攻取汉中,屡立战功,与黄忠、廖化并称为“蜀汉三老将”,严颜最后的绝局,书中并没有交代,推测应该是战死或被俘了。


《三国志》中的严颜

历史上的严颜和演义一样,同样是镇守巴郡重地江州,并且和张飞有过激战,最后兵败被俘。在严颜高呼“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后,张飞感叹严颜威武不屈的精神,将他释放并以上宾款待。

但是严颜之后同样就没了记载,我推测大概还是被张飞安排在了江州镇守。因为当时张飞需要尽快地北上和刘备、诸葛亮等会合,礼待严颜并安排他继续镇守江州,对张飞以后深入蜀地,劝降其他城关守将很有帮助。

而且后人在益州发现了三座“严颜墓”,其中一座就在巴州,所以我认为严颜应该是在听到成都陷落、刘璋投降之后,在领地江州自杀了,真的做了“断头将军”,也成全了他做为臣子的本分。

按照正史《三国志》来说,严颜无愧是为人臣子的表率,文死谏的代表王甫,武死战的代表张任,而严颜既死谏,又死战。怪不得苏东坡、文天祥等都大力地歌颂他了。

文天祥的《正气歌》更是把严颜等十二人作为古今忠义的代表,作为自己的偶像。“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一贰一橙


在三国演义中,当时蜀地军阀刘璋属下有一位名叫严颜的老将,非常的出名。在三国演义中描述他当时镇守江州,而张飞奉刘备的命令,率军进入蜀中,与当时的守将严颜交战,用计抓获了严颜。当时张飞对严颜非常的敬佩,所以释放了他,严颜非常受感动,所以加入到张飞的阵营中。

在后来的汉中战役中,严颜又出场过。因为当时刘备手下的年轻将领非常的多,而黄忠严颜这一类的老将比较受歧视。所以当诸葛亮说道张郃是魏之名将,非张飞关羽不能与之相抗衡的时候,黄忠就主动要求出战。最后刘备和诸葛亮就派黄忠为主将,严颜做他的副手,一起去打张郃,最后还真成功的击败了张郃,确实让众人感到刮目相看。

在整个三国演义中,严颜也就出场这两回,其他地方就销声匿迹了,但在真正的历史上,严颜并没有投降张飞和刘备。虽然在真正的历史上,张飞入蜀的时候确实遭到了严颜的阻击,两人展开过大战,最终严颜战败被俘。张飞也确实被严将军的忠肝义胆所折服,因此在抓住严颜之后并没有伤害他,而是将他释放了。

但是严颜并没有因此就投降了张飞,而是一直保持自身的气节,据后世的记载他是住在江州,然后病故。严颜作为刘璋的部将,在遇到外敌入侵的时候,也尽自己的力帮助刘璋抵抗外敌,最后遭遇失败是实力不如人也。所以严颜的所作所为也得到了历朝历代文人的称颂,文天祥就曾经在诗歌里称颂过严颜。如果严颜真的投降了刘备的话,文天祥肯定不会这么写。

而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估计也是非常敬佩严颜,同时因为刘备是三国演义里面正义的一方,所以就把他写成是投降到刘备这一边。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到这样一段话: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其中的严将军不是别人,正是现今人们所说的“蜀汉三老”之一的严颜。

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

说起严颜,史料上关于他的记载确实不多,仅在《三国志·张飞传》中有所提及。严颜本是汉末益州牧刘璋手下的将领,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遣张飞诸葛亮等人自荆州出发进取西川,张飞攻至江州时生擒了巴郡太守严颜,本欲将严颜斩杀,然被严颜忠义所感,后将严颜奉为上宾。

话说严颜到底做了什么,竟会让张飞如此钦佩,更让一代名相文天祥将其视为“偶像”,大力地歌颂呢?在《张飞传》中详细记载了当年张飞生擒严颜后与之的一段对话,我们不妨一看:

时张飞攻下江州生擒严颜,然在此之前想必是经过了一番恶战,故张飞审问严颜时是怒气冲冲,据记载:

“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有断头将军”,何其壮哉也!严颜确实是威武不屈,无畏生死的真英雄。时张飞闻之下令左右将严颜斩杀,然严颜临死时毫无惧色,张飞见状大为惊叹,故有了后来的“义释严颜”。

严颜的归宿

有人说严颜归顺刘备后就消失匿迹了,这个从史料记载上来看也确实不假,自从张飞义释严颜后,我们便很难再从三国相关的史料中寻找到严颜的踪迹。据《张飞传》记载,张飞收降严颜后,便和诸葛亮一同赶往到成都与刘备会合,但与刘备会合时却并没有提到严颜之名。所以我猜想当时严颜极有可能留守在了江州。毕竟严颜原为巴郡太守,对这一带非常熟悉,且张飞刚拿下江州,此处也急需一忠义值得信赖之人镇守,而严颜虽是新降之人,然其忠义之心毋庸置疑,故当时严颜留守在江州的可能性很大。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时刘备令赵云都督江州,可想而知当时江州缺少一位大将镇守。张飞攻下江州是在公元214年,时过七年刘备任命赵云镇守江州,所以我猜想严颜应该在赵云都督江州前逝世了,关于严颜具体何时逝世的并没有史料记载,不过从公元221年赵云都督江州来看,我大胆猜测严颜或许也是病逝于公元220年,毕竟这年太多的三国名将都没能“渡劫”。

历史上关于严颜的疑冢有三处,一处在巴州,一处在忠州,另有一处在蓬州。这三处地方距离江州都不算太远,由此也可以推测当年严颜归顺刘备后,应该是留在了这一带。由于历史上的严颜在归降刘备后没有继续参与重大的军事行动,或许这便是让人感觉“消失匿迹”了的原因吧。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严颜的事迹,不管是在正史和演义中,都可谓是虎头蛇尾。在《三国演义》里面,“张飞义释严颜”之后,老将严颜的事迹便基本到此为止,在正史当中,严颜的生平事迹同样较少。


作为三国时期的名将之一,严颜的生平事迹史料确实比较匮乏,陈寿所著《三国志》,不仅连严颜的生卒年都不祥,甚至无法给他单独列传,这在将星云集、人才辈出的三国时期是比较罕见的。

张飞“义释严颜”这一段历史佳话,绝非罗贯中杜撰,《三国演义》对这一段的故事加工也是比较贴近历史事实的,在有限的关于严颜的历史资料里 ,最出名的也莫过于“义释严颜”这一段了。且看《三国志.张飞传》的记载:

(张飞)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

严颜是益州牧刘璋的大将,任巴郡太守,巴郡的辖地,主要在今天的重庆市。


建安十二年(212年),一直饱受汉中张鲁侵扰的刘璋,遣法正到荆州迎刘备到益州帮忙对付张鲁,张鲁是东汉末年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陵的后代,与刘璋有杀母杀弟之仇,张鲁仅凭汉中之地,却长期侵扰益州,刘璋能力有限,始终不能解除这一威胁,不得已,才求助于刚刚联合东吴,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的宗室刘备。 对于这一决定,严颜显得非常冷静,他说了一句一语惊醒梦中人的话:

:“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也!”

意思是说,“这是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深山里,放出老虎来护卫自己。”显然,严颜很清醒的意识到刘备是来者不善,他不仅仅是冲着驱逐张鲁而来,更主要的还是冲着益州和刘璋的益州牧而来。


真的是一语中的,结果确如严颜所料。建安十八年(213年),经过短暂蜜月期的刘璋和刘备决裂,军师庞统于攻打雒县时中流矢身亡,不得已,诸葛亮带着张飞、赵云等人从荆州火速赶到益州增援。当时严颜据守江州,张飞强攻江州,严颜却死守不战。无奈,粗中有细的张飞用计赚严颜出城,并生擒了严颜。张飞因为严颜拒不投降非常愤怒,对被俘的严颜大声喝到到:“大军到来,你怎么不投降还敢与我等人大战!”严颜凛然回到:“你等兴无名之师无理侵夺我们的疆土,我们益州只有断头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将军!”张飞见严颜如此嘴硬,盛怒之下令人拉下去斩首,严颜却面不改色大声的说道:“斩首就斩首,你发的什么怒!”张飞钦佩于严颜的忠肝义胆,亲自释放了严颜并待他为上宾,严颜也为张飞的深明大义所感动,至此便归顺刘备。


严颜在《三国演义》的第一次出场便是一段历史佳话,当然“义释严颜”虽然有一定的艺术加工,但历史上张飞确实是用诚意感动了严颜,所以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事迹。关于严颜后续,《三国演义》也有所交代,严颜后来成为黄忠的得力助手,在诸葛亮北伐时,两人还联手攻打葭萌关,并打败了魏国大将张郃。

从有限的史料来看,严颜的生平事迹确实是非常匮乏的,包括《三国志》这样的正史,也只以“后住江州,病卒”这样短短的几个字结束。以笔者来看,严颜深得刘璋信任,而且忠心事主,他虽然以忠肝义胆得张飞感动被释放,但从他当年说出“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也!”这段话及死守江州来看,很难说他就因为张飞的“义释”而归顺刘备。



南宋丞相文天祥写的《正气歌》道尽了历代忠义之士的正气,其中四烈臣之首的严将军,指的就是忠州人严颜。实际上,忠州正是得名于严颜将军和另一位将军巴曼子。唐太宗李世民因为巴严二将军的“意怀忠信”而将其赐名曰“忠州”。“忠州”,是中国大地上唯一以“忠”命名的州县,而且与严颜有着巨大的关系。

严颜的结局,更有可能是,在得知刘备夺取益州之后,故主刘璋失意退避,严颜深感有负主公,或自刎而死,或致仕隐居,而绝不像《三国演义》说的那么简单。


大国布衣


方圆论坛观点

事实上我一直认为之所以《三国志》会记载张飞“义释严颜”这一段主要是为了彰显张飞的功勋罢了。对于严颜方面很可能就是一带而过罢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历史上张飞确实没有什么特别具有代表性的表现。也就“拒水断桥抗曹兵”,“大战张郃威震宕渠”和“义释严颜”这三段经历罢了。除此之外在历史记载中真的很难在找出刻画描写张飞的事例了。所以我才会认为“义释严颜”这一段的主角就是张飞,而严颜不过是一个路人甲乙丙类的角色罢了。



陈寿在断代史《三国志》中对于严颜的记载可谓是少之又少。甚至连严颜的出生籍贯家族都没有任何记载。直接简单粗暴的就描述了张飞“义释严颜”的桥段。历史上刘璋要求刘备入川帮助自己对抗张鲁和曹操,结果就是与虎谋皮刘备趁机要吞并刘璋。当时刘备大军所向披靡一路上刘璋麾下望风而逃。而当时江州守将严颜却拒绝投降。后来张飞亲自出马攻破江州抓获了严颜,本来打算要杀掉严颜的。但之后张飞被严颜不屈的精神所折服。但更多的是为了立一个仁义的榜样可以使得之后吞并刘璋势力更加的顺利便捷。也就在这里再无关于严颜的记载。



之后的发展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情况就是严颜老迈不堪重任投降后不就就去世了。第二种情况就是真实历史上的严颜就是一个小角色。唯一值得称道的也就是不愿投降刘备。但其他方面也就是一个龙套角色所以没有任何记载的必要。第三种情况就是严颜投降之后过得并不好。甚至很可能被刘备给杀害了。所以才没有之后的记载。要知道刘备可是一个真小人,在川蜀没有平定的时候刘备需要用严颜来标榜自己仁义之名。但收服川蜀之后就该和严颜算账了。在加上严颜甚至死后埋在哪里都不清楚,所以以上我的三种猜测都非常可能。



而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对严颜有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在《华阳国志》中卷十二中记载严颜乃是临江人。而且严颜还是临江当地的大家族出生。而且书中记载临江民风质朴,尚武不屈。而从这种环境下出生的严颜自然也会具有临江人的风骨。这么看来的话那么上面分析的三种情况中第一和第二种情况自然不太可能了。所以严颜很可能就是被刘备秘密处死的。否则就没办法解释为什么严颜消失的那么突兀了。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方圆论坛


没有考证的历史就不算历史,严颜强于马岱?与张飞有过命的交情?或许在后世戏称的“蜀汉三老将”里能看到严颜能与黄忠、廖化并列在一起,但《三国志》未列其传,史料里能查到的事迹也并不多。



根据《读通鉴论.卷九.献帝》的记载,严颜确实为东汉末年刘璋部下,并担任重巴郡太守,在建安十九年,刘备攻打江州时,严颜战败于张飞,张飞对其说道“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严颜答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张飞大怒,令人砍其头,严颜又道“砍头便砍头,何为怒邪!”张飞被其勇气感动,遂释放严颜纳为宾客。



而在此之前,刘璋受到张鲁威胁之时,欲请刘备入川救援,严颜叹到“独为山困,放虎自卫邪!”。也就这些事迹是被记录在正史里面,而其后的事迹均无史可查。最有可能的就是益州被破之后,严颜由于年纪也大,不久就去世了。


棍哥观史


据某小道消息,严老将军是骑象飞升了,地点是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境内的石象寺一带,即现在的国家4A级景区——石象湖生态风景区。不论事情真假,起码是线索一条,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看。究竟严老将军是修真有成,得道飞升,还是被外星人接走了,就靠各位大能做出解答了。


百里胖


严颜归顺刘备后在夺汉中的战争中作为黄忠的副将出现。也立下大功,估计年龄问题不久就去世了。

严颜自古就是忠义的化身,很多文人都曾提诗歌颂。严颜益州巴郡临江县人,因临江出过两位忠义之士,巴国的巴蔓子和三国的严颜,贞观八年李世民为表彰巴蔓子和严颜的忠义,钦赐为忠州,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忠县。


勇行万里路


张飞入川,刘备取汉中不都出力了吗,再说严颜出场感觉主要是为了衬托张飞有勇有谋,有情有义的。再说入川后张飞戏份都少了,他戏份更少了,没必要再多出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