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如何增強自己的骨密度?

賈彩歌a1-jia


骨密度的重要性是為了預防骨質疏鬆,50歲以上人群女性1/2、男性1/4為骨質疏鬆。骨質疏鬆會導致臀部骨折和脊椎骨骨折,是老人致殘的主要原因,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壽命,所以對於骨密度而言,要儘早努力,否則就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提高骨密度有三點:足夠的鈣、足夠的維生素D、有規律的鍛鍊。

鈣:18-50歲之間每天需要1000毫克鈣,女性50歲以後、男性70歲以後每天需要1200毫克鈣。來源時間哦奶製品、深綠色大葉蔬菜、罐裝三文魚或帶骨沙丁魚、豆製品、強化麥片和橘汁等是富含鈣的食物。如果實在無法從食物中吸收足夠的鈣,可以考慮吃鈣片。但是,攝入過量的鈣可能引起心臟和腎臟問題,50歲以上人群每天鈣攝入量不能超過2000毫克。

維生素D:維生素D幫助鈣吸收,日曬是獲得維生素D的主要途徑,如果居住地區日曬不足或者經常在室內,可以吃維生素片,劑量為每天600-800國際單位。可以通過驗血來檢測維生素D水平,如果過低的話,可以短期吃高劑量維生素D,每天4000國際單位以下是安全的。

鍛鍊:鍛鍊可以使骨骼強壯、減少骨流失。任何時間開始鍛鍊都有好處,但如果想獲得最大的好處,就要從年輕時候開始鍛鍊,一直堅持一生。鍛鍊要採取有氧鍛鍊和負重鍛鍊相結合的方式,以獲得最大的健康效益。


京虎子


人到中年,骨密度早已達到高峰並開始下降,為了預防骨質疏鬆,防患未然,建議從增加運動和調整飲食兩方面雙管齊下,延緩骨密度下降的速度。運動方面,增加抗阻運動、負重運動。


1. 抗阻運動,如舉啞鈴、拉彈力帶、使用健身器械等的運動形式,可以增加肌肉肌肉力量和質量,強壯骨骼和關節,對增強骨密度很有幫助。

2. 骨質增強型運動又稱負重運動,如舉重、平板支撐、引體向上、仰臥起坐等運動,可以使身體各部位肌肉收縮用力,肌肉和骨骼抵抗自身重力,有利於增強骨密度。

3. 有氧運動與抗阻、負重運動相結合的運動方式,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跳舞等,每天進行20分鐘。抗阻、負重運動每天8~10個動作,每個動作做3組,每組重複8~15次。抗阻運動隔天進行1次,不要天天練。

飲食方面,調整飲食結構,增加鈣、蛋白質、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一提到增強骨密度,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補鈣、補充維生素D,這麼做方向是對的,但是除了鈣和維生素D以外,膳食纖維的攝入量對骨骼健康也有很大的影響。


近日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發現,高纖維飲食能影響骨骼健康,原理是高纖飲食在腸道微生物的作用下產生短鏈脂肪酸,而短鏈脂肪酸能夠抑制骨吸收功能,增強骨密度。

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主要是全谷雜糧、綠葉蔬菜、菌菇類蔬菜、堅果等,建議日常飲食中增加全麥、糙米、燕麥、紅小豆、綠豆等全谷雜糧食物的攝入量,至少佔全天主食的三分之一,綠葉蔬菜如菠菜、菜心、油菜、韭菜、芥藍、西蘭花等。這些綠葉蔬菜含鈣量也很高,也是鈣的比較不錯的來源。

我是海賊團修船工玉靜,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註冊營養技師


營養海賊團


大家好!我是福爸,執業醫師。專注體重管理和疾病營養治療二十年。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

現在很多人做體檢的時候都會做骨密度檢查,這是一個瞭解有沒有骨質疏鬆的檢查。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骨質疏鬆已經成為全球性的社會健康問題。因為骨質疏鬆不單單是會造成骨痛等症狀,還會造成骨質疏鬆性骨折。骨質疏鬆性骨折又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特點是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致死率。老年人中超過50%的女性和20%的男性會遭遇骨質疏鬆性骨折,致殘率超過50%,致死率達到20%,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所以很多中年人都開始關注自己的骨密度。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提高骨密度呢?30歲之前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增加骨密度,但是30歲之後已經不可能增加骨密度,但是可以減緩骨質的流失,減少骨質疏鬆發生的概率。

青少年時期是骨骼生長的高峰期,之後骨骼停止生長,但是骨質密度仍然繼續增加,直到25~30歲骨密度達到高峰。30歲之後,骨質開始緩慢流失,骨密度也開始逐漸的下降。骨密度下降的速度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 年齡:年齡越大,骨質流失速度越快。
  • 營養:缺乏鈣鎂、缺乏維生素C、D、K、缺乏蛋白質,都會加快骨質流失。
  • 生活方式:缺乏運動、抽菸酗酒、日照不足會影響骨密度。
  • 雌激素:雌激素有助於增加鈣質沉積在骨骼,女性更年期後雌激素大幅度下降,導致骨質流失加劇,所以老年女性骨質疏鬆發病率高於男性。
  • 懷孕哺乳:妊娠期和哺乳期,胎兒和幼兒骨骼生長所需鈣質全部依賴母親,如果這一時期母親鈣攝入不足,會加速骨質流失。

知道了骨質流失的影響因素,我們就知道該如何減慢骨質流失了。

  1. 均衡營養:保證充足的蛋白質。蔬菜、奶製品、豆製品、粗糧雜糧、堅果都是非常好的鈣質來源。如果鈣攝入不足,適當補充鈣補充劑。低鹽高鉀飲食。

  2. 充足的日照:皮膚在紫外線作用下可以合成維生素D,維生素D是鈣質吸收和沉積於骨骼的保證。如果日照不足,尤其是秋冬季,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
  3. 運動:外力對骨骼的刺激會促進鈣質沉積,所以運動對於防治骨質疏鬆意義重大。爭取做到每週150到30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每週兩次的力量訓練。

  4. 戒菸限酒。

福爸聊營養


中年人是一種很尷尬的年紀,正是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都靠你的階段,但是很多人卻開始出現各種健康問題!我就收到過好多求助電話,咋補一下?後面還跟著一句,不差錢。說實話,還真不是不差錢的問題了,就比如現在這個問題,如何增強自己的骨密度?不能光靠保健品或者營養補充劑來解決。

我們人一生的骨峰值在25-30歲,也就是說這個年紀是整個一生中骨密度最高的時候,是個峰頂,錯過了這段時間,無論怎麼努力也很難達到這個水平了。之後,骨密度一直處在一個下降的階段。所以,在骨峰期到來之前的青少年時期的努力顯得尤為重要。這有點像銀行存款,在你年輕的時候拼命往銀行裡存錢,到了年齡大的時候,工作幹不動了,就可以一點點兒從銀行裡取錢花了。


是不是前面沒做到,後面就只能破罐破摔了,也不是的。我們這個時候注重骨骼健康還可以減少鈣的流失,也就是我們說的節流。銀行存款不夠花,少花點,吃穿用度有計劃也是可以的嘛。怎麼辦呢?首先,充足的鈣攝入可以減少骨鈣流失的速度,同時結合適當的運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骨密度。這就是飲食和運動、補充劑的三管齊下。

飲食調整,多攝入含鈣豐富的食物。

比如奶類、豆製品、和綠葉蔬菜,它們是補鈣“三劍客”。這類食材的特點是:鈣質豐富,價廉物美,取得方便,可以天天吃。再細說一下奶類就是牛奶或者酸奶,豆製品就是豆腐乾和老豆腐,綠葉蔬菜就是小白菜、小油菜、油麥菜、菜心、西蘭花等等。

適量運動,以抗阻運動為主。

在增加骨密度這件事情上,要增加比如爬樓梯、跳繩、蹲起等等這樣的抗阻運動,而有氧運動的作用非常有限。需要注意的是抗阻運動對於關節有一定的壓力,如果體重基數比較大或者關節不好的人就不能隨便嘗試,要找專業的骨科醫生給與更專業的運動建議。另外,這樣的運動不能天天做,抗阻運動可以隔天做,每次20分鐘左右比較適宜。

補充劑要因人而異。

如果我們說的上述的三類食物攝入比較少,那就要注意補充鈣質的補充劑了。另外,跟骨骼健康密切相關的還有維生素D,這是一種唯一可以通過非飲食攝入途徑就可以獲得的營養素,獲得途徑很簡單,只要曬太陽就可以。但是,由於目前的環境汙染問題,和越來越多的人的靜態生活方式、外出的減少,我們通過曬太陽合成的維生素D也很難達到每日推薦量,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適量的補充維生素D更靠譜一些。

作者:劉松麗,首創《習慣減肥法》,幫助近千人改變飲食習慣,養成健康減肥好習慣。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大連市營養學會理事。營養培訓講師,健康管理師培訓講師,主講《公共營養師培訓教材》、《健康管理師培訓教材》;自主開發《實用快速配餐技術》、《食品標籤的秘密》、《習慣減肥集中營》等課程。

營養師劉松麗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看什麼是骨密度,它與那些因素有關?現代醫學認為骨密度是骨質量的一個重要標誌,它是反映骨質疏鬆程度,預測骨折危險性的重要依據。現代醫學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骨密度也在不斷變化,它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主要有:(1)種族:黑種人的骨密度一般高於白種人和黃種人這與遺傳因素、生活環境及飲食結構有關。(2)年齡:在35歲左右骨密度達到峰值。35歲以前,骨密度為上升階段;35歲以後,骨密度隨年齡的增加而下降。(3)性別:女性骨密度值一般較同年齡組男性的低;35歲後隨著年齡增加,女性骨密度下降的速度會明顯高於男性的下降速度。(4)體重:肥胖者骨密度值高於瘦弱者的。(5)運動:運動和體力勞動者骨密度明顯高於長期臥床者的。(6)營養:不同的飲食結構可影響骨密度,特別是食物中鈣、磷、蛋白質的攝入對骨密度的改變有長遠的影響。(7)生活習慣:長期大量飲酒、吸菸、喝濃茶及飲用咖啡者,骨密度可有不同程度的下降。(8)服用藥物:如含鋁的抗酸藥及糖皮質激素等也會影響骨密度。

明白了影響骨密度得因素,中年人則可以根據這些因素來制定提高自己骨密度的方法:1.通過運動來提高自己骨密度。比如每天堅持跑步半小時,打太極拳,爬山,練功,打球等。2.減肥,對於肥胖的中年人一定要減輕自己體重,可以通過控制飲食,少吃油膩的東西,多運動,多鍛鍊等。3.改變飲食結構,多吃一些含鈣、磷、蛋白質多的食物,比如排骨湯,瘦肉、魚肉、牛肉、蝦、雞蛋、牛奶等。4.改變生活習慣,比如少飲酒,不吸菸,不喝濃茶,咖啡、不熬夜保證充足睡眠等。5.儘量避免使用含鋁的抗酸藥物及糖皮質激素等對骨密度有損傷藥物。7.可以口服維生素D,鈣片來改善骨密度。8.從中醫角度講腎主骨,因此腎氣腎精的充足與否與骨密度也有很大的關係。所以中年人可以從中醫補腎的角度來考慮增強骨密度!

關注“醫學慕課”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醫學慕課


在作答之前,瑋瑋要提醒大家:我們的骨量在30歲會達到峰值,之後再怎麼努力,都無法超越這一峰值,只能達到延緩骨質流失速度的功效,所以不要在上了年紀後才想起來要補鈣、預防骨質疏鬆症,而是在是青少年時期就開始!

那如果已經晚了的話,亡羊補牢也是必要的,儘管效果有限!

1.攝入足量的高鈣食品,如奶製品、大豆及其製品、綠葉蔬菜、芝麻醬等。

中老年人應該每天攝入250~500毫升牛奶、酸奶或相當質量的奶製品,乳糖不耐受人群可以選擇酸奶,血脂高的選擇低脂或脫脂奶,奶粉也是較為方便的選擇!

  • 蔬菜各方面首推深綠色蔬菜:菠菜、油菜、茼蒿、空心菜(蕹菜)、小白菜等。

但要注意神馬骨頭湯、蝦皮並不是好的選擇,前者因為根本沒多少鈣質,倒有不少脂肪,後者則是鈉鹽含量過高,通過它補鈣會不利於血壓控制!

2.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有氧運動和抗阻力訓練都不可少。

你也許不知道:骨骼也具有“用進廢退”的特性,經常的運動刺激會不斷的提醒機體:骨骼要足夠堅固才能承受這些體力活動!於是機體會通過多方面的調節來達到:增加骨合成、減少骨吸收的效果。

而缺乏運動則不會給機體這樣的機會,反而會暗示:骨量太多沒有用,溶出一些骨鈣給身體其他部分也未嘗不可!所以,骨的生成會減少嗎,而骨吸收則會增加,這樣骨密度就會降低,甚至出現了骨質疏鬆症!

說說鈣劑:

很多人一說起補鈣,首先想到的是鈣片或者維生素D,沒錯它們是含鈣高,或者能夠促進鈣吸收。

但最近的研究已經發現了:在西方國家人群,補充鈣劑及維生素D並不能增加骨密度、預防骨質疏鬆症。其原因就在於:當你飲食中鈣質較為充足時,額外補鈣不僅沒用,還可能徒增其他風險,比如:結石和高鈣血癥!

但我國飲食模式與西方國家不同:鈣含量很低,甚至只有人家鈣攝入量的一半!所以我們不能完全摒棄鈣劑和VD,但要正確認知它們:它們非正常食物,只是營養補充劑,是否具有實際作用,學術界目前尚無定論,所以不要把它們當成預防骨質疏鬆的救命稻草!

妄想通過任何保健品逆轉疾病都只是徒勞!

最有效的補鈣方法還是:飲食補充!

  • 在飲食攝入不足的情況下,適量攝入鈣劑和VD;

  • 鈣劑不要選擇劑量過大的產品,一般建議每片100毫克~300毫克的產品較為合適;


  • 不要與高鈣食品(奶製品等)同時食用,會互相抑制吸收,降低整體吸收率;

  • 將鈣劑碾碎放入粥裡或其他食物中,與餐食一同攝入會提高鈣質吸收率;

  • 維生素C及酸性食物可以促進鈣質吸收,如酸味水果、調味醋等。


生命需要營養,生活也是!

和瑋瑋一起營養生活,歡迎關注營養瑋瑋道來!


營養瑋瑋道來


如果進行過骨密度檢查的人都知道,它可以幫助鑑別骨質疏鬆症,及早預防骨折的發生,檢測骨質疏鬆症的治療效果等。

關於骨密度,有這樣一個標準:

正常骨密度:骨密度在年輕人平均值的1個標準差內(+1~-1SD);

低骨密度:骨密度低於年輕人平均值的1~2.5個標準差(-1~-2.5SD);

骨質疏鬆症:骨密度低於年輕人平均值2.5個標準差(低於-2.5SD);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骨密度的降低是自然而然發生的。尤其是女性朋友,在絕經之後,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骼代謝受影響,使得骨骼中的鈣結合能力降低,骨鈣丟失也就更為明顯。

提高骨密度,日常可通過補鈣和運動兩種方式達到目的。

首先,飲食上可以多吃富含鈣質的食物,如牛奶、豆腐、蝦皮、紫菜等。同時也要注意維生素D的攝入,因為鈣的吸收,前提是要有維生素D的參與。而補充維生素D,可通過曬太陽,既便利又有效。

而運動,可以強筋骨,改善骨的血液循環,增強骨密度。可以堅持有規律的室外體育鍛煉,每天鍛鍊半小時或更久,可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生成和鈣的吸收。同時,可增加肌肉的符合,增強肌肉對骨和關節的保護作用。21


家庭醫生雜誌


中年想增加骨密度,往往是比較難了,多數只能是延緩骨密度下降的速度,預防骨質疏鬆,或者使骨質疏鬆晚幾年發生。從生活方式的角度,主要就是保證富含鈣的食物攝入,如果外出少接觸太陽少,應該補充維生素D,同時多活動。

鈣是骨骼最重要的組成成分之一,也是國人普遍攝入不足的營養素,因此,無論是青少年、普通成人,還是中年人,都應該注意保證牛奶、綠葉菜和大豆製品的攝入,只有這些食物吃的夠,鈣攝入才能攝入夠。牛奶每天要300g左右,綠葉菜每天半斤左右,豆腐豆漿豆乾等豆製品,最好也是能天天有。很多中年人沒有喝奶的習慣,應該主動去喝,可以直接喝,也可以加到稀飯或粥裡,甚至做麵食時候也可以用牛奶和麵。不愛喝純牛奶,或者喝了有不適,還可以喝酸奶,喝奶粉,都可以。如果還是吃不夠,就只能適當服用鈣補充劑了,一般每天通過補充劑,額外補充400~600毫克的元素鈣,加上食物攝入的,也就恰好能滿足需要,又不會補充過量了。

維生素D也是國人普遍容易缺乏的,因為現在很多人外出活動普遍是越來越少,接觸陽光少,而身體維生素D最主要的來源,就是通過陽光照射在皮膚上,促進自己的皮膚合成的維生素D。維生素D能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很多人鈣吃夠了,維生素D卻缺乏,鈣就沒法太好的發揮作用,效果很差。只要你外出少,接觸陽光少,最好都能每天補充400IU的維生素D,或者每週吃一兩次2000IU單位的維生素D。

多活動,刺激骨骼,也可以促進骨鈣沉積,有利於抑制或延緩骨密度下降,尤其是戶外活動,還可以多接觸陽光,效果會更好。


營養科普趙之德


人到中年身體的機能經過峰值,開始走下坡路。30歲是人體骨骼密度最高的時期,隨著年齡的增長,骨密度逐漸下降。

骨質疏鬆是骨密度降低後嚴重的表現,而這個表現最易導致的就是疼痛和骨折。


中年人如何提提高自己的骨密度呢?

最重要的就是體育鍛煉,一定強度下的體育鍛煉,可以幫助鈣質沉積,減少鈣質代謝。骨骼在應力的作用下,會變得更堅韌。但需要注意的是,運動不可過量。以身體微微出汗後,持續10到20分鐘即可。

其次是補充足夠的營養,足夠的鈣質維生素d,維生素c和蛋白質對骨骼的健壯起到很好的作用。這要從年輕時就開始,逐漸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短時間內的食療是不明顯的。

定期檢查骨密度,發現有骨量減少則需要進一步抗骨質疏鬆治療。可以採用中藥和西藥製劑進行足量治療。避免摔跤,一旦骨折會再次減少運動,導致骨質疏鬆的進一步加劇。

與醫生交朋友,讓大家成為自己的保健醫生


兒童骨科姚京輝主任


隨著年齡的增長,在30歲以後,骨骼的損耗逐漸大於形成,造成骨質逐漸流失,骨密度下降,增加患骨質疏鬆的風險。嚴重骨質疏鬆可引起骨折,甚至有生命危險。更年期女性受雌激素水平影響,易患骨質疏鬆症。而40歲以上的男性,由於體內雄激素水平的降低,也加速了骨質的流失。

中年人增強骨密度、預防骨質疏鬆的措施有:

1、合理飲食,補充富含優質蛋白和鈣的食物,牛奶、豆製品、芝麻醬等都含有豐富的鈣,每天喝300毫升牛奶,吃一個雞蛋、50克豆製品、50克瘦肉、75~100克魚蝦、500克新鮮蔬菜等。必要的情況下,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鈣劑,同時還要注意補充維生素D以促進鈣的吸收。

2、多曬太陽,每天曬太陽20分鐘左右。曬太陽可促進皮膚合成維生素D,促進小腸對鈣、磷的吸收。

3、多參加運動,運動可以提高身體活動能力、保護骨骼、關節、肌肉、增加骨密度、預防骨質疏鬆等,每天運動30分鐘左右,如廣播體操、快步走、游泳、騎自行車、慢跑、太極拳等,每週至少運動5天,最好天天都鍛鍊。

4、經常飲濃茶、咖啡及大量吸菸、飲酒會造成骨質的流失,因此要戒菸限酒,不飲濃茶、咖啡。

5、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查,以便隨時瞭解骨密度變化情況,儘早防治骨質疏鬆。

6、生活規律,早睡早起,不熬夜。肥胖者需要減肥,以免身體因為承受過重的體重而對關節造成損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