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预防赤霉病,什么时候最好?

鄂东三农


小麦赤霉病的预防时间一般都是在小麦扬花期的时候进行预防,也可以在小麦拔节期的时候遇见阴雨连绵的天气后及时喷施一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农药。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佳时机和最好的农药。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时间也许所有的农民朋友都能够知道一个大概,但是为什么每年依然还有发生呢?我觉得应该是大家都习惯了见病打药,从而忽视了预防为主的治疗方案!几乎所有的病虫害发生以后能够治好的概率真的比较小,我还是推荐所有的农民朋友们在小麦的这几个阶段就要对小麦的赤霉病进行以预防为主的打药方案!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随控制旺长的农药,一起喷施一遍既多效唑.甲哌鎓+戊唑醇.咪鲜胺+联苯菊酯+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这样就起到了前期预防为主的措施。

小麦扬花期无论有没有下雨的预报天气,都应该及时喷施一遍防治赤霉病和补充微量元素肥以及杀虫的农药,防治赤霉病的农药有氰烯菌酯,氰烯.已唑醇,戊唑.多菌灵,戊唑醇.咪鲜胺等。注意轮换使用,购买农药的时候要去正规农资农药店去购买!


豫东小农


关于防治小麦赤霉病,很多种植户比较关心时间的问题,有人说“见花打药”,有人说开花以前提前,有人说要开花以后打药,到底哪个时期最好呢?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不可逆的病害,也就是说,一旦发生后,根据防治的时间,或多或少都会造成减产,如果发生后防治及时,可能会少减产一些,如果发生后,防治不及时,绝收的可能性都会存在。

针对小麦赤霉病,一般建议大家提前预防为主,尤其是抽穗开花时,遇到连阴雨天气,需要特别注意,可用药剂如咪鲜·甲硫灵、戊唑·咪鲜胺、甲硫·戊唑醇、氰烯·戊唑醇、戊唑·多菌灵等等。

防治时间上,根据当地赤霉病的发生情况,综合来选择,说3个关键的时间点:

1、抽穗期

抽穗期时,如果当地出现了连续的阴雨天气,再结合当地往年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可以进行提前预防。

2、开花前期

当小麦刚开始扬花(大概进行20%以前),可以喷施药剂进行预防和控制,不少朋友说的“见花打药”就是在扬花前期开始施药。

3、灌浆期

小麦扬花以后进入灌浆期,也有可能感染赤霉病,这时候如何田间有发病的现象,也要及时打药,进行防控。

以上3个时期,大家根据当地赤霉病的发生情况,选择喷施一次、二次或多次,一定要注意,不要田间出现症状后再去施药,做好提前预防的工作。

最后再说一点,针对已发生赤霉病的地块,等到小麦收获后,注意把田间掉落的病残体及时清理出田外,减少后续的危害。


农民的小帮手


小麦赤霉病是气候引起的病,主要发生在连阴雨天气,空气潮湿,土壤含水量大,土地上农作物秸秆较多的麦田,病菌是通过潮湿空气传播,主要发生在小麦齐穗期至扬花期,麦穗发病后,烂穗、白穗,揉开麦穗,籽粒有褐红色、黑色霉斑,轻则减产10%,严重发病减产30%左右。

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淮地区偏重发生,因此,每年我们当地农民防治及时,预防工作做的好,小麦赤霉病都会有效扼制,没有发生大面积疫情,也没有造成严重减产。

小麦赤霉病防止要从播种开始防治。可用25%咪鲜胺拌种播种,选择抗病性好,有包衣的小麦种子种植。播种前,清除麦田杂草、秸秆,深耕细作,有条件土壤也要灭菌处理一下,小麦播种后,要清沟沥水,。出苗后,松软土壤,中耕除草,保持土壤通透性。

小麦赤霉病多发生在春季齐穗期,因此防治上也应该在抽穗期,近几年,我们当地多用咪鲜胺防治,小麦赤霉病产生了抗药性,在药物防治上,我们应该采用混合制剂防治。建议采用多菌灵+戊唑醇混合制剂,乙唑醇+咪鲜胺混合制剂,甲基硫菌灵+甲基恶霉灵混合制剂喷雾。小麦齐穗期,长势浓密,每亩30公斤药液,可能无法喷雾到小麦茎秆,出现漏喷现象,每亩兑水50公斤药液喷雾,可能效果好一点。

小麦赤霉病虽然危害严重,但是可防可控的。播种时深耕灭茬,清除秸秆,切断病菌源。出苗后,中耕除草,清沟沥水,排除渍涝。发现赤霉病,要尽早防治,在当地农艺师、农技人员指导下防治。进入4月份,是小麦赤霉病,易发生期,农民朋友要摒弃侥幸心理,做好防治工作。

【以上是长江老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评论留言!】


长江三农


赤霉病可谓是“小麦之癌”,一旦被沾染就意味着会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以及质量造成极大的危害。最近几年间,每逢小麦夏收期间,由于前期赤霉病造成的影响,最终对小麦的产量和收储造成比较明显的损害。
但是,科学研究和现实情况证明,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防治,我们完全可以将小麦赤霉病的危害降低至一个很低的范畴之内。而做好预防就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接下来,我们就来好好说一说赤霉病的问题。

赤霉病危害性值得强烈关注
赤霉病的诱因其实并不复杂,主要是由于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但是其危害性却几乎伴随着小麦生长的整个过程,包括从幼苗到抽穗,都有可能受到比较大的危害,最终会引起包括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的多种形式伤害,但是最受大家关注的还是其带来的穗腐。与此同时,小麦赤霉病由于传播特性,几乎在很短时间里蔓延至我国大多数小麦主产区,所以一旦赤霉病爆发,我国大多数小麦主产区都难以幸免。
2016年,由于小麦生长关键时期遭遇接连降雨,利于赤霉病菌的蔓延,最终导致小麦赤霉病在我国六大小麦主产区中大肆扩散,最终导致河南、安徽以及江苏多数地区当年度新产小麦品质严重受影响。

小麦赤霉病防治越早越好
按照惯例,每年的3月底4月初,也就是清明节前后,由于降雨气温等方面的因素,正值小麦病虫害高发时期,也是赤霉病比较容易泛滥的节点,往往很多人以为这是赤霉病防治过程中的关键,其实不然,因为从现实经验角度出发,赤霉病的防治其实可以更早开始,甚至在选种耕种的时候就要做出相关准备。
上文中也说了,赤霉病发病的原因是由于种子带菌或者土壤病菌残留,如果在播种的时候选种那些农艺性状良好的耐病品种,能够在源头上起到截流赤霉病的作用。此外,合理排灌、合理施肥也能够提高植株抗病力。
当然,后期的防治也比较重要,一旦发现小麦感染赤霉病,也需要及时喷洒防治赤霉病新型农药,诸如烯唑醇、咪酰胺、克百菌等。


粮油市场报


每年4月份是预防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时期,小麦能否确保高产优质,防治好赤霉病很关键,做好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关键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提高一个认识。要充分认识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治,很多小麦种植户看见发病后再进行施药,此时进行施药没有任何效果,也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二是克服一个侥幸心理。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在正常年份可能不发病或发病很轻,看到别人防了没有发病,自己没有防也没有发病,就有一种侥幸心理。一定要克服这种侥幸心理,不管抽穗扬花期天气怎么样,都要喷药预防,最好是喷药两次防范于未然。

三是把握一个关键时期。小麦赤霉病预防最关键时间是扬花初期,可在扬化初期及时喷药预防,药后5–7天在喷施一次。药剂可选择丙硫菌唑、氰烯菌酯、氰烯菌酯·戊唑醇等药剂防治,注意药剂要交替轮换使用。


农作物栽培知识讲解


小麦赤霉病是由真菌引起,主要对麦穗产生危害,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性病害,是小麦生长中的重要病害之一。

小麦抽穗扬花期最易感染赤霉病,每年的4月中旬一5月中旬之间,如果遇到3天以上阴雨天气,极易造成小麦赤霉病大爆发。

小麦赤霉病以预防为主,如果在扬花期染病,很难阻止病害传播。预防措施:

一、选择抗病耐病品种,如扬麦5号,宁8017,苏麦2号等。

二、播种前用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30分钟,晾干后播种。

三、实时早播,避开小麦扬花期遇雨水。

四、合理施肥,施足底肥,配施氮磷钾肥。追肥应增施磷钾肥,忌偏施氮肥,可促使小麦生长健壮,防止倒伏早衰,提高植株病能力。

五、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六、药物防治:

①、在小麦始花期(扬花率10%一20%左右),用25%氰烯菌脂悬浮剂100一200毫升,对水30一45公斤喷雾,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喷雾,每隔5一7天,第二次用药。

②、小麦生长中后期发生赤霉病,麦蚜等混合病害,可用10%抗蚜威10克十40%禾枯灵100克或60%防霉宝70克十磷酸二氢钾150克,药物治疗。


寒吐


小麦预防赤霉病,什么时候最好?

赤霉病可以危害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稻等,在小麦整个生育期都能为害,引起苗腐、茎基腐和穗腐。一般是在小麦抽穗开花期开始发病,以成熟期发病最严重。发病初期,先在个别小穗基部或者颖壳边缘或者尖端出现褐色水渍状斑点,以后扩大到整个小穗,甚至全穗,使其枯黄,病部颖壳缝合处出现一层粉红色霉层,这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及分生孢子,后期病部又长出细小黑粒。受害的麦粒干秕、发红、没有发芽力。

小麦预防赤霉病在开始种植的时候就要预防


1、选用抗(耐)赤霉病的小麦品种种植。


2、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腐,合理施用氮肥,培育壮苗增强抗病力,低洼小麦田注意开沟排水,促进小麦根系发育,以减轻病害。


3、药物防治,一般药物防治是在50%小麦麦穗开花能见花药时是最好的防治时间,这个时间正是病孢子大量飞散、传播之前,或者正在飞播期,喷洒药物可以把赤霉病消灭在萌发状态,比较经济有效。可以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成1000倍液,从开花期起每5—7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每亩用药液75—100公斤。


老周说三农


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关键是适期喷药预防,田间发生后进行防治基本没有什么效果。但是至于什么时间为最合适,一般还要结合天气,小麦长势等情况综合考虑。

小麦赤霉病生产上以穗腐为害最大,当前生产上也重点防治穗腐为主,而小麦抽穗扬花期也是赤霉病病菌最易侵染并造成穗腐的,尤其抽穗扬花期多雨天气等,会加重赤霉病发生为害流行,因此赤霉病通常防治最佳时间为小麦扬花初期,即看到开花株数5-10%时一般喷药预防效果最好。但是一般小麦抽穗时温度在25℃以上时,一般会扬花比较快,甚至会变抽穗变扬花,因此对于这样麦田宜在小麦齐穗后就要及时喷药,否则看到小麦开花喷药已经是错过最佳时间,效果不好了。同样抽穗后低温,一般会扬花时间比较长,也更容易加重病菌侵染,因此除小麦扬花初期要雨停间隙喷药外,还要喷药后5-7天在喷施一次防治才是最合适时期。否则效果也会不好。

近年也发现,小麦受播种质量及整地和田间管理原因等,通常会出现田间开花期严重不一致现象,也是当前诱发赤霉病频繁侵染发生原因之一。比如田间通常有开花植株,还有大量没有开花甚至还处于破口的小麦。对于这类田块一般,尤其感病品种,通常要见花打药后,通常还要间隔5-7天分别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施药才能确保最好防效。

所以赤霉病防治也不是简单的见花打药就是最佳时期,还要根据天气,长势 品种等考虑喷药时间和次数才能达到最好防治效果。


农业植保管理技术110


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蚜虫等是严重危害小麦正常、引起小麦成熟品种下降和产量严重减少的主要病虫害,一旦发生和流行,很难控制和治疗,从而对小麦的质量和产量带来多重严重危害。

根据我种植小麦多年的经验,防治小麦赤霉病应注重在预防,只有在最佳的防治时间内才能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至于何时才是最佳防治时间,由于各地播种小麦时间、小麦品种的不同等,小麦孕穗扬花期不可能一致,而小麦易感染发生和流行赤霉病等病虫害在其孕穗扬花期,当天气连续低温阴雨、土壤潮湿等不利情形下更易发生并流行。


因此,防治小麦赤霉病等重在预防是关键,特别要提醒的是,由于多年防治小麦赤霉病等病虫害,赤霉病等已对一些药物的防治产生抗性,农民朋友要咨询和选择当地植保部门推荐的预防药物,在小麦齐穗初花期、盛花末灌浆期结合预防赤霉病、白粉病、锈病、蚜虫等“一喷三防”,同时,每亩添加100克高效浓缩叶面肥,分两次喷雾预防,即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麦稳产丰产才能有保证。


老农话三农


小麦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总产量大,因此在我国大面积种植,但是近几年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概率比较高。赤霉病是小麦和大麦的重要病害,遍及全国,一直是淮河以南及长江中下游麦区发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尤其是在山东地区是属于偶发性的病害,在大流行年份,产量损失高达百分之10%―40%!

小麦赤霉病主要是气候病害,在小麦扬花期,如果遇上三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就可能引起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如果遇上五天以上的连阴雨可能引起大流行,小麦赤霉病一旦流行就有可能造成毁灭性的损失,仅有的一点产量,也可能由于小麦粒中含有对人畜有害的赤霉毒素而不能使用,因此应引起小麦种植户高度的重视!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危害:病菌主要传染小麦穗,在小麦开花至乳熟期,小麦穗叶片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的斑点,进而扩展到整个麦穗。气候潮湿的时候,感了病的小麦穗的基部出现粉红色胶粘霉层,后期产生煤屑状黑色颗粒。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降雨多,雨量大,湿度大,温度高,病害就具备了流行爆发的条件!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方法:清除小麦作物秸秆等病残体或冬前深耕翻将病残体深埋,以减少田间最初入侵菌源的数量。在齐穗扬花期间,用50%的多菌灵,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喷雾,一般用药1-2次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