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戴笠、湯恩伯會盟洛陽,高談“但願乾坤能入掌”

1943年秋天,古都洛陽南邊25公里處,龍門石窟一帶突然進駐了許多來自軍統的戒備人員,三里一亭五里一崗。在戴笠的號召下,同為浙江人的胡宗南與湯恩伯前後前來,密謀於此。


胡宗南、戴笠、湯恩伯會盟洛陽,高談“但願乾坤能入掌”


彼時,依賴於蔣介石在抗日戰爭中隊特工的重視,戴笠領導的軍統空前強大,已經滲透到了各個重要部門。而身為第八戰區副司令、被稱為“西北虎(也叫:西北王)”的胡宗南,手中掌握了3個集團軍、12個正規軍、40多個師等,若是再加上他能調動的地方部隊、警察、空軍,他一人就掌握了60萬上下的部隊,集陝、甘、寧、青的軍權、政權於一身。最後一位,是掌握了40多萬兵力的第一戰區副司令“中原王”湯恩伯。

一直以來,貴為黃埔軍校傑出人物的胡宗南,深受蔣介石器重,他自己也自詡“黃埔第一人”,但他並不甘於成為一名封疆大吏。早在1939年時,胡宗南在西安與復興社幹部蕭作霖之際,便公然將蕭作霖比喻為“提著三尺青峰、有心逐鹿中原的李靖”,而自己則是讓李靖心甘情願效死的秦王李世民。


胡宗南、戴笠、湯恩伯會盟洛陽,高談“但願乾坤能入掌”

戴笠


由此可見,胡宗南是有“皇帝夢”的,只可惜他一直未遇到能合作,且有資本與他合作的人,直到在戴笠的提議下,這位“西北王”才看到了“皇帝夢”實現的可能性。

此時,戴笠的權勢已經不可一世,警察、軍隊、交通、財政、外交、教育、貿易等領域,他均有涉足,能夠直接掌控的人力超過十萬,能夠直接控制的部門不計其數。但是他一直對自己的未來憂心忡忡,一旦抗戰結束了,軍統再無用武之地,自己該何去何從?所以,戴笠一心想謀取可以獲得美國人支持的海軍司令員。而急於提升自己地位,迫切希望讓黃埔系成為後盾的湯恩伯,同樣有所求,他非常需要胡宗南、戴笠的力量。


胡宗南、戴笠、湯恩伯會盟洛陽,高談“但願乾坤能入掌”

湯恩伯


三人就這樣在戴笠的撮合下走到了一起,並在龍門石窟下商談了許久。你一言我一語只會,三人對於商談的結果非常滿意,並在胡宗南的提議下,由他親自執筆,戴笠、湯恩伯參與修改,完成了一首內容震驚的《盟誓詩》,“龍門闕下三尊佛,眼底煙雲理亂絲。但願乾坤能入掌,危舟此日共扶持”。

這次會盟,勢力最大的胡宗南無疑是首座,而卑躬屈膝的戴笠甘願成為第三人,作為聯絡的橋樑。有意思的是,會盟之後,各懷鬼胎、各有目的的三人互相猜忌,沒有幹成什麼事,他們之間根本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到推心置腹。為此,激動一時的胡宗南已然明白,他的“皇帝夢”越來越遙遠了。


胡宗南、戴笠、湯恩伯會盟洛陽,高談“但願乾坤能入掌”

胡宗南


不過,自從會盟之後,三人的抱團確成為了國民黨內部一個新的派系,而且實力強大、罕逢敵手。可是這一切怎會逃過蔣介石的眼睛?又怎會繼續放任他們三人?最終戴笠殞命、胡宗南兵敗、湯恩伯遁走……

只留下這段有趣的往事,還有胡宗南那顆成為皇帝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