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川軍部隊有海軍嗎?

田長松


川軍是有海軍的,雖然四川地處內陸,但是有河啊,長江上跑軍艦還是可以的!

上世紀三十年代,四川軍閥劉湘成立“川江公安艦隊”,作為川軍“海陸空”一體化的組成部分。

當然了,這個“川江公安艦隊”聽起來名頭挺大,但實際上名不副實。當時劉湘認為向國外並定製購買時間太久,便買了兩艘德國的退役巡邏艇安上裝甲和大炮,還有買了一艘商船並安上大炮和機槍等武器。

也就是說當時的四川海軍總共有三艘“軍艦”,分別是“巴渝”、“長江”、“嵯峨”!蔣奎為川軍海軍司令,兼任“長江”艦的艦長!就這樣,川軍的海軍就成立了。

有好事者,還張貼告示,打趣道:

“告爾沿江小漁船,浪翻軍艦要賠錢,買船用了五萬五,買炮用了三萬三。”

說來有趣,當時在海軍成立後,劉湘興致勃勃跑到朝天門碼頭,準備檢閱自己的“海軍”。

檢閱當天很熱鬧,雖然這“軍艦”有點假,但好歹也是裝了大炮鐵殼子的,是個稀罕玩意兒。

劉湘原本是要來好好顯擺顯擺,可是中途卻出了意外。當時蔣奎看到岸上那麼熱鬧,為了活躍氣氛,便下令鳴禮炮,讓岸上的領導們聽聽響。

這不開不要緊,一開可就壞了事。這個軍艦本身只是小火輪,根本承受不起開炮的後坐力,只要打了一炮後,船身就得搖搖晃晃,後退一大截,差點翻了船。看得劉湘臉都黑了。

還有個版本說是當時風大浪急,剛好盧作孚民生公司有兩艘拖輪路過,結果掀起的水浪把軍艦“軍艦”晃來晃去,當時蔣逵大怒,抄起話筒高喊:

“前面龜兒子拖輪,給老子讓開,浪翻了老子,你龜兒子賠不起!”

張必果曾經寫詩諷刺道:

“好個巴渝大兵船,由渝開萬才七天。 一切設備都齊整,外有纖藤兩大圈。 若非拉灘打倒退,幾乎蓋過柏木船。 佈告沿江船伕子,浪沉兵船要賠錢。”

當然了,雖然劉湘的海軍破爛不堪,但是畢竟是“海軍”啊,其在統一四川的爭鬥中,仍起了不小的作用。

當年,二劉爭川,劉湘海軍炮轟瀘州城,掩護攻城部隊,一舉打垮劉文輝。劉湘也最終擊敗堂叔劉文輝,成為了四川王!


白話歷史君


民國時期的川軍部隊有海軍嗎?筆者在此可以代替劉湘主席偷偷滴告訴你:有的。我們川軍不止有海軍,還有另外一隻民國時期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上最獨一無二的軍隊—“神軍”,海陸空神四位一體,厲害吧?

劉湘,字甫澄,出生於四川大邑一個家境殷實的地主家庭。年輕時的劉湘調皮搗蛋不愛學習,讓一心想讓兒子金榜題名光宗耀祖的父親傷透了腦筋。1904年,清政府廢除科舉,本就無意科舉的劉湘喜出望外,揹著家人偷偷報考了位於雅安的四川武備學堂,走上了從軍之路。



四年後,劉湘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民國時期赫赫有名的陸軍速成學堂。畢業後進入位於四川的新軍第33混成協,開始了自己波瀾壯闊的軍事生涯。

1913年,以孫中山為首的同盟會與袁世凱的矛盾逐漸呈現不可調和之勢。而由於袁世凱撤銷李烈鈞、柏文蔚、胡漢民三位同盟會員的督軍職務,二次革命爆發。四川革命黨人在熊克武的率領下起兵反袁,此時已是營長的劉湘率軍在瀘州成功阻擊了反袁軍龍光部的攻勢,一戰成名,走上了飛黃騰達之路。

此後,劉湘在護國戰爭以及川軍驅逐滇黔勢力的一系列戰爭中左右逢源,地位也步步高昇。1918年,劉湘在熊克武和劉存厚的競爭中漁翁得利,在熊克武做出妥協的情況下坐上了川軍總司令、四川省省長的寶座,走上了人生巔峰

此後劉湘經過與熊克武、楊森、劉文輝(劉文輝系劉湘叔叔)等實力派的角逐中笑到最後。1933年,劉湘統一四川,成為名副其實的四川王。

劉湘毫無疑問是民國時期的一位風雲人物,他能統一四川,結束將近30年的川軍內戰局面,能力不可謂不強。但作為一箇舊軍閥,他還是有很大的侷限性的,所以他鬧出的笑話也是不少的,他最著名的就是他組建的兩隻奇葩部隊:海軍、神軍。

某天,劉湘突發奇想,派人收購了一艘破商船,裝上鋼甲、大炮,造出了川軍史上第一艘“軍艦”,任命部將蔣逵為“海軍”總司令,於是,川軍第二十一軍海軍部隊宣告誕生了。

這艘所謂軍艦在演習時曾經鬧出過大笑話,當時,劉湘和手下將領正在興高采烈的觀看這艘川軍唯一的軍艦在海中耀武揚威,恰好有一艘商船路過。在商船掀起的波浪的衝擊下,劉湘這艘改裝的破軍艦頓時相形見絀,差點被浪花掀翻,引得圍觀者鬨堂大笑。
說起劉湘的神軍,更是一個笑話。劉湘當時有一位謀主叫做劉從雲,人稱“劉神仙”。此人號稱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在川軍中頗有信徒,忽悠的劉湘團團轉。

1931年,劉湘組建“模範師”,這隻部隊的士兵大部分是劉從雲的信徒,劉從雲還會定期對部隊將官進行“刀槍不入”之類的洗腦教育,故這隻部隊被稱為“神軍”。後來在與紅四方面軍的戰鬥中,劉湘的神軍被打的一潰千里,刀槍不入也成了一個笑話,劉湘的神軍顏面掃地。

劉湘不僅有海軍、神軍,還組建了空軍。他的空軍倒是蠻靠譜的,在劉湘統一四川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劉湘對自己的軍隊也頗為驕傲,自稱擁有“海陸空神”四大兵種,劉湘的部隊也算是民國時期兵種最齊全的軍隊了。


林屋公子


我有靠譜回答。

軍艦是有的,說海軍不準確,因為根本出不了海啊,充其量也就是江軍而已。

這支江軍是四川省主席劉湘於1929年建立的,正式名稱叫“川江公安艦隊”。按照當時的具體操辦人蔣逵的記載,這支江軍一共有3艘軍艦,其中“巴渝”、“長江”二艦分別由上海合興船廠和大中華船廠建造,而“嵯峨”卻是由一艘商船改造而成,叫“昌運”號。蔣逵憑著在舊海軍中的同學關係,找到時任某艦副艦長的周崇道,由周招得槍炮頭目和信號士各三人。而機艙間官兵、領江、水手長、水手等人員,則請船廠代為推薦熟悉川江者充任。此外還購置了無線電機、繩纜、救生帶等其他物品。

各艦於抵渝後安裝武備:“巴渝”、“長江”、“嵯峨”三艦,各裝備七十五毫米前主炮一門,三十七點五毫米後炮一門,另有機槍八挺,步槍全艦士兵人手一支。各艦艦炮及炮彈均系由季叔平通過法商吉利洋行購入,經試射證實可用。“巴渝”號艦長由周崇道擔任;“長江”號艦長由蔣逵自任,副艦長徐鈺;“嵯峨”號艦長也是從海軍挖來、畢業於煙臺海軍學校的謝世恩,副艦長是畢業於南京海軍雷電學校的潘熾昌。艦隊司令部設於嘉陵江碼頭順城街。

前面兩艘的數據已不可考,“嵯峨”號則有兩段比較詳細的目擊者回憶錄記載:“蒸汽機動力,以煤為燃料,單機360匹馬力,機器銘牌上為1900年左右日期,單舵操縱,船體整體鉚釘結構,全部採用不鏽鋼板,甲板表面數十年不鏽,直至淘汰時仍光亮如新”、“長約30米,形狀較為獨特,首尾尖細,狹長高聳,活象一頂貝雷帽。前部上層建築為兩層,鋼板焊成,比同樣長短船隻的明顯高些,前甲板艙內沒有木製長桌,三面是馬蹄狀條凳,可供二十人就坐議事、休息。船舷也較同樣大小船隻的高,前部底艙水線上端,靠甲板處,左右兩側各有五個園洞,可以眩望、射擊。動力是燃煤蒸汽機,煙囪較一般的高粗大。”可見“嵯峨”號是典型的長江輪船船型,排水量較小,馬力也不大。

1932年,四川二劉大戰時,劉文輝佔據著瀘州,劉湘出兵攻打。當時,劉湘派嵯峨號助攻。由於嵯峨號與艦上的炮並不匹配,也就是炮大船小,炮一打,後座力會使船倒退很長一截,當時也沒打幾炮,嵯峨號就被後座力推到淺灘上擱起了。船長立即命令停止射擊。接著嵯峨號便拼命掙扎,想離開淺水。岸上的敵軍發現,還拼命向嵯峨號開火。最後,還是嵯峨號的二副建議,讓所有官兵站到船頭,讓船尾變輕,這才離開了戰場。

蔣逵

順便一提,這支江軍的指揮官,算是當時四川難得的人才。蔣逵(1893—1984),四川巴縣人,先是學駕船,畢業於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後來又去學開飛機,北京南苑航空學校第2期畢業。還曾經到英國和美國留學過,回國後任北洋政府航空教練所教育長,1927年1月任北伐軍東路軍總部少將參事,4月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少將參事兼北伐軍航空司令部參謀長,1928年7月赴法國、德國考察,1929年3月回國後任國民政府航空署飛行教導隊隊長,併兼任中央軍校航空班飛行教官,1931年3月任四川航空司令部副司令,同年秋兼任四川航空學校教育長,1932年初兼任長江艦艦長,11月改兼巴渝艦艦長,可以說是上天入海,無所不能。

1935年,蔣介石入川,劉湘被迫將“巴渝”和“長江”賣給民生公司,充當客貨運輸。最大的“嵯峨”號歸屬到國民政府兵工署名下,改名叫“建中”號,由二十兵工廠使用。抗日戰爭中,由於“建中”號系全鋼船體,專門承擔諸如運送軍火之類的重任。1950年12月,建中號由二十兵工廠調撥給50兵工廠使用,改名望江101。

1967年8月8日,望江101被重慶望江機器廠造反派組織“反到底”重新安上了武器,配備為前後各裝61式37毫米雙聯海三七高炮一座,前段另有海四聯14.5毫米高射機槍一座,後段有海二聯高射機槍一座,火力足與海軍62護衛艇一決高下,參加武鬥,炮轟紅港(朝天門),打死24人,打傷129人,擊沉船隻3艘,擊毀12艘,造成長江水運中斷。14日,望江101又駛進涪陵長江江面,向大東門、南門山等地開炮。

文革結束後,望江101改名望江6號,繼續服役。大約在1982年,望江6號被拆毀,留下主艙做囤船。囤船後來賣到涪陵,從此便和這個世界告別了。


海軍史研究會員


回答:

有海軍

現在的朋友們一提到海軍,第一反應肯定是大型艦艇,可以跑飛機的航母,可潛九淵的潛艇,一氣可憋幾個月。有朋友不屑的一扁嘴:川軍老套茼揹起都要走親訪友弦耀一輩子,還海軍?尿水船都沒得多的,河有幾條,海在萬里之外,哎喲喂,空了吹!

劉湘擁有一支艦隊

一九三一年三月,劉湘也仿效歐美,破天荒組織了一隻艦隊,計有二艘淺水炮艦(15萬元一艘)一曰:巴渝號,二曰長江號,又改造一隻商船名字更兇,"嵯峨"號,又買了一艘巡邏艇"綏靖"號,組成艦隊,並在南京國民政府立案、準其營業!


劉的空軍司令同時也是這隻聯合艦隊的司令。軍艦停泊重慶嘉陵江碼頭。司令部設在順城街。

以"巴渝號"為旗艦。幾艘船總載重噸位八百零四噸。火力配置有七五口徑大炮一門,小炮一門,重機槍八挺,巡邏艇有重機槍二挺。忘了,還有飛毛腿二名,負責往碼頭司令部傳送雞毛信。

十月,劉湘親自指揮陸,海,空,神向他么爸的防區宜賓進攻,海軍則由"巴渝","嵯峨","長江"溯江而上,一時江面濃煙滾滾,加緊往鍋爐丟硬柴火,手揺鼓風機對準爐門猛吹,軍艦嘶吼著,一顛一顛的往宜賓開去,船頭幾個喉嚨聲音大的大吼二邊過船:讓開,讓開,浪子弄大了把船弄翻了判你全責喲!

兩岸還有由戴勝然將軍指揮的三百多名"海軍陸戰隊"向戰區湧去!

這種陣仗,嚇得劉么爸幾個穿穿,杏黃旗一揮:向合江撤退!

不過,這是川軍內戰最後一戰,劉么爸推牌認輸,退到苦寒的雅安,康定一帶。

劉湘在蔣介石支持下終於統一川政,接著抗戰爆發,川軍出川抗戰。


良人執戟2


四川王劉湘有海空陸神四大軍種,其中海即為海軍。

四川河流密佈,地理比較特殊。劉湘有心想建立一支海軍,將來可以朔江而上,直取成都,從而統一整個四川。為此,劉湘任命畢業於上海商船學校的川人蔣逵為川江公安艦隊司令。


1930年,蔣逵在上海訂購了兩艘淺水軍艦和一艘巡邏小艇。1931年,第一艘軍艦下水,劉湘命名為“巴渝”號,艦長為蔣逵的同學周崇道為艦長。1932年第二艘軍艦下水,命名為為“長江”號,艦長由蔣逵兼任。巡邏小艇命名為“綏靖”號,除此之外,還改裝了一艘商船,命名為為“嵯峨”號,艦長為謝世恩。以上這四艘艦艇成立了川江公安艦隊,其中三艘主力艦裝備75或37毫米大炮一門以及八挺機槍。

這點家底根本不能算海軍,劉湘的“海軍”和海上緝私隊差不多,和真正的海軍還差的遠。奉軍軍閥張作霖的東北海軍才是。東北海軍擁有大小軍艦21艘,約32200噸,海軍官兵3300人,在全國海軍中佔有一席之地。


歷史軍魂


呵呵!嚴格來講,川軍沒有海上武裝力量,但有一支小規模的長江艦隊。


1929年春,四川軍閥混戰,劉湘擊潰楊森、李家鈺、羅澤洲聯合進攻,掌握了川東二十多個縣,力量不斷壯大。翌年底,劉湘考慮到川東、重慶一帶長江水路交通便利,委任蔣逵為川江公安艦隊籌備員,前往上海定製軍艦。

蔣逵是重慶人,早年畢業於交通部商船學校、北京航空學校,又赴英國斐克斯飛機制造廠實習過,在航海、航空領域確有一定經驗。接到命令後,蔣逵先找到一位德國造船工程師,按照川江水流情形和作戰需要,設計並繪出淺水兵艦圖樣,然後找到上海合興、大中華兩家造船廠承造。


1931年秋冬之交,兩艦的建造即將完成之即,蔣逵四處奔波,招募艦長、槍炮官、輪機官等必備人員,購辦無線電機、繩纜等必要物品,忙得不亦樂乎。劉湘將這兩艘淺水兵艦命名為"巴渝"、"長江",另外改裝一艘商船為"嵯峨",成立川江公安艦隊。川江三艦各裝置75毫米和37毫米炮一門及機槍八挺,艦上士兵配備步槍若干。

1932年秋,川江公安艦隊參加了四川"二劉之戰"。據蔣逵回憶,有一次駛至江津上游,岸上劉文輝部隊向艦隊開槍射擊,"我下令還擊,令機槍對準敵兵、艦炮對準工事轟擊,其目的不在殺傷敵人,而使敵方前線官兵聽到炮聲,先是由遠而近,後又是由近而遠,知道兵艦已經無阻攔地向江津駛去"。


劉文輝部隊吸取教訓,在瀘州城預備很多火炮,首先槍炮齊發。蔣逵下令兵艦邊還擊邊開快車前進,激戰中,長江艦輪機副和巴渝艦上一個士兵陣亡,兩艦無線電機受震過劇,不能正常工作,艦炮炮座支木出現裂痕。嵯峨艦更悲催,慌慌張張觸礁擱淺,劉文輝部派隊駕小船試圖搶奪軍艦,艦上官兵拼死不從,最終得已搶險脫礁。

後來,嵯峨艦退出戰鬥序列,剩下兩艦併入四川航空司令部。全面抗戰開始,有說艦隊賣給了民生航運公司,繼續發揮著餘熱。但據權威人士指出,這倆船給了電雷學校當練習艦使用。


馮傑


沒有海軍,但劉湘有一支水上艦隊,這其實並不奇怪,因為四川境內有長江、雅礱江、嘉陵江等大河。

四川的軍閥很多,他們之間相互混戰,後來劉湘脫穎而出,成為了四川王,楊森被劉湘擊敗後,為了加強重慶到夔州府沿江的防禦能力,劉湘決定組建“海軍”。


在國外購買軍艦一年半載交不了貨,劉湘於是怕人用商船改裝了一艘艦艇,隨後劉湘成為了四川軍閥中唯一一個擁有海陸空三軍的軍閥(應該也是內路軍閥中唯一一個吧!)

劉湘的“海軍”成立後,鬧了很多笑話,有次,軍艦在長江上表演時,當時風浪比較大,軍艦不太穩,隨後被幾艘拖船超過了,蔣逵見狀,拿著話筒大喊:“前面龜兒子拖輪給老子讓開!浪翻了老子們,你龜兒子賠不起!”

事後,有人還貼出告示:“告爾沿江小漁船,浪翻軍艦要賠錢,買船用了五萬五,買炮用了三萬三。”


不過,就是這個搞笑的軍艦,後來在劉湘攻打劉文輝的瀘州城時,成功掩護了敢死隊衝鋒。


司馬長史


劉湘能成為四川軍閥最後的老大,與其兩次押對寶獲得蔣介石所謂中央政府的支持關係甚大,1935年出任四川省主席,為了證明自己的部隊是擁有“陸海空”三軍的,打敗楊森後 ,劉湘在遠離大海的長江上游成立了四川“海軍”。



該軍以劉湘親信蔣逵為“海軍司令”,下轄一艘用英制輪船改造的炮艇,裝備為兩門步兵炮和若干挺機槍,由於噸位少馬力小,開一炮船身就因為後座力後退一截 ,必須拋錨穩定,再開跑時需要重新起錨,基本就是個擺設。但是為了控制從重慶到奉節的長江段,有總比沒有強。

傳聞蔣逵第一次駕船去朝天門碼頭接受劉湘檢閱,由於風大浪急,剛好盧作孚民生公司的兩艘拖輪路過,掀起的水浪造成“軍艦”不停搖擺,蔣逵大怒,抄起話筒高喊:

“前面龜兒子拖輪,給老子讓開,浪翻了老子,你龜兒子賠不起!”

第二天,重慶各大報紙刊發了國民革命軍第21軍擁有海軍的消息,其中一家報紙配詩一首:

告爾沿江小漁船,浪帆軍艦要賠錢,買船用了五萬五,買炮用了三萬三!

一時傳為笑談。



不過這“海軍”還是發揮一些作用的,後來二劉爭川,劉湘與堂叔劉文輝兵戎相見,在進攻瀘州之役中,劉部陸海空軍全體出動,氣勢上完全碾壓對手。該軍艦炮轟瀘州城,掩護敢死隊衝鋒,一舉打垮劉文輝,使其退守西康,再不參與川中爭霸。


度度狼gg


有!你先別笑話這是真的有,這裡的川軍的“海軍”和蒙古的“海軍”有點類似。當時四川的水域發達,劉湘特地向德國買了兩艘巡邏艇,用來執行長江的水上防務。這兩艘艦艇都是德國不用的退役艦艇,以每艘數萬大洋的價格賣給了劉香,德國從這裡狠狠地賺了一筆。劉湘自然不會是一個會做虧本買賣的主,他買這兩艘艦艇來做什麼打仗?當然不是,這兩艘艦艇拿來嚇唬人還可以,打仗就別想了。這兩艘艦艇先後被分配給了川軍的稅警團,加上一些貼了鐵板的小船,就組成了“海軍”,用來佈置在長江的三峽一帶,收來往船隻的稅。這就是川軍“海軍”的作用。雖然川軍的“海軍”有點鬧著玩的意思,但是川軍在抗戰中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