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持續性房顫射頻消融術獲得成功

好消息!3月5日,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成功完成首例持續性房顫射頻消融術,術後電覆律轉為竇性。此前,介入治療的絕大多數是陣發的,持續性房顫消融有難度,容易復發。這次手術的成功,標誌著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射頻消融術又邁進了一大步。

患者譚先生,今年49歲,之前被確診為房顫。因症狀反覆,譚先生來到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就診,尋求最佳治療方案。經過嚴謹的病例討論,科室治療團隊提出,由引進人才程敏博士為患者行射頻消融術。手術於3月5日進行,並獲得了成功,術後患者不規整的心率轉為正常竇性心律。

首例持續性房顫射頻消融術獲得成功

首例持續性房顫射頻消融術獲得成功

程敏博士是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今年1月份從北京阜外醫院成功引進的人才,掌握心血管內科常見疾病診療及危急重症處理,掌握心律失常介入、起搏器植入技術及冠心病介入技術,尤其擅長心律失常的診療。年心電生理介入手術約400 例,冠脈介入手術約200 例。程博士引進不到2個月時間,不斷開展新技術新項目,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是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心臟電生理團隊的絕對骨幹。

首例持續性房顫射頻消融術獲得成功

心血管內科陳海波主任表示,房顫是心房顫動的簡稱,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指心房無規律地快速跳動,心房率能達到350-600次/分(正常60-100次/分)。房顫發生時,右心房和左心房出現顫動,無法正常收縮,心房中的血液不能完全進入心室,心房和心室不能像正常協調工作。

隨著年齡增長房顫的發生率不斷增加,75歲以上人群可達高達10%。包括房顫在內的心律失常,對患者來說是致命的,輕則中風癱瘓、重則死亡,危害極大。目前,藥物治療僅能緩解房顫症狀,而電覆律很容易復發,兩者均不能有效根治。射頻消融術,不開刀,創傷小、風險低、成功率高,術後患者無需服藥,目前已成為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選方法。

此外,還有一個好消息。3月4日,在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放射科雷益主任指導下,伍曉六主任成功完成我院首例左心房CT檢查。此項檢查可部分取代食道超聲,看左房有無血栓,為患者提供多一種選擇。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健康宣教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