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会陈皮近年发展怎样?

Y616388166


广东新会陈皮呈爆发式发展


“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秆草。” 位列“广东三宝”首位的陈皮,特指新会陈皮。

这个自宋代已有的产业长期都只是在广东地区兴盛,在2018年更是呈现出爆发式的发展态势。2010年产值还不足1亿,2016年已达30亿,2017年翻番至60亿,2018年产值已达89亿元。在大健康时代养生潮流的以及当地政府的努力推动下,这个传统产业已构建出一个覆盖全产业链的集群式发展新模式,并朝着打造“世界陈皮”前行。

一、市场爆发增持长

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的芳村茶叶批发市场,汇集了全国各地数百家茶商,专营茶叶商铺600余间,是全国最大的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和集散地,近三年间,芳村市场最大的变化是出现了很多陈皮档口,三分之一的茶叶店铺门口都摆上了新会陈皮,陈皮香气缭绕在此地。原本处于冷静期的芳村茶市似乎找到了转型和升级的方向。

二、专门的交易中心

1、西民·新会陈皮柑茶交易中心。

这是国内首个正宗新会陈皮、柑茶除种植以外,具有地理标志特色的交易中心市场。里面入驻了很多新会陈皮品牌,比如说柑润堂等。西民·新会陈皮柑茶交易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未来几年,陈皮及柑普茶行业即将迎来高速的发展阶段,对未来芳村乃至全国柑普茶市场起到了推动和引导的作用。

2、江门市新会陈皮村

“新会陈皮村”坐落于人文璀璨的五邑侨乡一一新会,是一家集陈皮产业服务平台、特色餐饮、休闲养生、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大型特色综合体企业,总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总投资达5亿元,是政府重点发展和扶持的项目。新会陈皮村以“向世界传播新会陈皮文化,分享陈皮健康价值”为使命,致力打造新会陈皮三产融合生态平台。

三、新会陈皮行情飞涨

陈皮的价格在头三年每年大概有25%以上的增幅。除了年份的增值以外,另一个原因是放的时间越久,陈皮会因为干化、脉络掉落、水分减少而减重。陈皮在前三年内有较大的损耗率。(仅供参考)

2018年新会陈皮身价飞涨,销量也呈攀升势头,特别是打出了纯干仓陈皮称号更是火热。

陈皮的价格在头三年每年大概有25%以上的增幅。除了年份的增值以外,另一个原因是放的时间越久,陈皮会因为干化、脉络掉落、水分减少而减重。陈皮在前三年内有较大的损耗率。新会陈皮本身的价值和每年的溢价行业,让茶庄茶店老板们看到了希望,特别是在普洱茶行情高居不下的情况下,新会陈皮是乘风而起的新投资口。


斗室问茶


陈皮不是茶,却因近两三年小青柑普洱茶的爆红,随之逐渐在茶圈中大热的保健代茶饮料。2017年老杨开始关注广东新会陈皮,至2019年,10年以上陈期的新会陈皮市场价格暴涨,个别品牌15年以上的老陈皮价格照2018年暴涨了4、5倍,价比黄金。2019年7月23日,在某品牌的经销商大会上,166.9克陈化期57年的老陈皮竞拍卖出了5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平均克价2995.8元,价超黄金数倍。

细心的茶友可能会发现,近年来新会陈皮的产量增长极快,而陈皮的价格也翻着倍的上涨,核心产区的陈年陈皮甚至出现一皮难求的现象。老杨梳理了一下五年来官方新闻媒体对新会柑树种植面积和年产量的报道,以真实数据对比的方式向各位茶友客观展现最近22年新会陈皮的发展历程。

1996年新会种柑跌至最低谷,柑桔橙种植总面积才六七百亩。2007年的新会柑种植面积仅约3000亩,2010年增长到5000亩,2011年增加到8000亩,2013年增加到近2万亩,2014年达3.7万多亩。

2015年,新会柑种植面积约6万亩,挂果面积超3万亩,果品产量达6万吨,年加工陈皮量约3000吨。

2016年新会柑种植面积约6.5万亩,柑皮产量预计可达7000吨,柑普茶加工量达4000吨。

2017年,新会柑种植面积约7万亩,新会柑鲜果产量将超8.5万吨,柑皮产量约4300吨,新会陈皮柑茶产量超8000吨。

根据新会陈皮行业协会数据,截止2018年,新会柑种植面积约10万亩,鲜果产量超10万吨,柑皮产量约5000吨,主导产品新会陈皮柑茶产量达1万吨,全产业产值超60亿元。

从1996年新会陈皮的最低谷到2018年底,新会柑树的种植面积扩大了142倍,最近2010年-2018年新会柑树的种植面积扩大了20倍。由此可见,近年来新会陈皮产量激增。

关于新会陈皮,传统核心产区、生态环境选哪一个?老杨个人认为,茶友们应该量力而行。近几年,新会陈皮开始被部分厂商和游资爆炒,2019年部分品牌的老陈皮的价格翻了两番,新陈皮的价格也是连年攀升,部分品牌开始炒作陈皮的金融属性。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厂商、炒家重点顶住的是陈年陈皮和核心产区的陈皮进行炒作,以牟取暴利。作为普通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跟风,新会地区非传统核心产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有机化种植、制作工艺精良、仓储陈化好的陈皮,具有与核心产区陈皮近似口感、保健功效的基础上,还具有很好的性价比。老杨推荐茶友们选择这样的陈皮。

(声明:本文为作者苏州老杨个人感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原创文章,禁止非授权转载。) 老杨才疏学浅,自知见识浅薄,惟愿与各位茶友共寻茶的真味。如有错漏,欢迎各位茶友雅正,老杨不胜感激。 作者微信crlysc,欢迎大家在微信上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