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有强烈哲理意味的中国诗词?

用户69331504


富含哲理的古诗,宋诗当中最多,长于说理是宋诗的一大特点。富含哲理的词,最好的当然是清末民初王国维的词。

宋诗中的说理诗

宋诗中的说理诗,不是为了说理而说理,而是通过具体的意象以及漫不经心的叙述、比喻、议论等方式展现出来。因此读起来毫不生硬,反而值得品味、咀嚼。比如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

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者写观书的感受,通过具体的意象和比喻的方法表达出来,同时蕴含了多重的意义:池塘要有活水注入才能保持清澈,读书要不断接受新知识才能思想常新,人要接受新生事物才能保持不断进步。

宋诗中的说理诗举例

王安石《登飞来峰》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苏东坡《题西林壁》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陆游《游山西村》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郑思肖的《寒菊》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等等。

这些诗,都是把具体的意象、个人的感悟、人生的经历等,上升为人类的普遍感情,因而具有了永恒的生命,流传近千年而不衰。所以清代学者翁方纲说:

谈理至宋人而精,说部至宋人而富,诗则至宋而益加细密,盖刻抉入里,实非唐 人所能囿也。

王国维的这里词

词发展到清末民初的王国维而出现了哲理词,叶嘉莹先生在《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中讲:“其天性中自有一片灵光,其思深,其感锐,故其所得均极真切深微,而其词作中即时时现此哲理之灵光也。”比如其《玉楼春》之“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其《浣溪沙》之“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总的来看,我认为富含哲理的诗宋诗中最多,哲理词首选还是王国维的人间词。

关注梅鹤读书,欢迎点赞、留言、转发,一起读出不一样的精彩!!


梅鹤读书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

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这是“十朝元老”冯道的一首《天道》诗,冯道的功过是非我们在此不做探讨,仅就这一首诗谈谈其中蕴含的哲理。

人生在世,穷富贵贱皆由命定,何必对人为无法改变的事情而唉声叹气呢?只管积功累行,谨慎修持,不要管前路如何,因为这不是人能左右的。冬去春来,积雪冰冻自然会融化,花草也会破土而出,这便是天地间的规律,不劳人去费心。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告诉我们对于人生要随缘自在,“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如此面对人生,自然洒脱从容。




無两书房


苏轼有哲理的词句摘录:

1.人间有味是清欢。

2.也无风雨也无晴。

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4.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5.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6.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摇兀。

7.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8.天涯何处无芳草。

9.多情却被无情恼。

10.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闲云一片之每文


有哪些有强烈哲理意味的中国诗词?

有强烈哲理意味的中国诗词有:

1、《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译文:正是一场太阳雨后,两岸杨柳摇曳,青翠欲滴,江面水位初涨,平静如镜。少女心情抑郁地漫步在岸边,忽然,一阵悠扬的歌声从江上随风飘来,仔细一听,原来是久无音讯的情郎思恋自己的情歌。东边阳光灿烂西边雨绵绵,原以为是无情实则还有情。)

2、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3、插秧诗

唐·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译文:这首诗告诉我们:从近处可以看到远处,退步也可以当作进步.常人有一种倾向:看高不看低,求远不求近.“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道理.禅师们观看这个世界与常人就有显著的不同,譬如诗中说:“低头便见水中天”,就是要我们虚怀若谷低下头来,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4、《菩提偈》

唐.惠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译文: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

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5、《蔽月山房》

明.王阳明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译文:山离得近,月亮离得远,就有人说山比月亮大。如果有人眼光开阔长远,便会发现不仅只是山高,而且月亮更为广阔!)

6、《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7、《观书有感二首》

南宋.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借助形象喻理的诗。这首诗用水上行舟作对比,说明读书有个循序渐进的过过程,要在渐进中穷尽事理,初学时需要“推移”之力,到后来探得规规律,懂得事理之时,就能“自在”而行了。)

8、《放言五首》之五

唐.白居易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译文:泰山不能损坏毫发,颜渊无意羡慕老聃和彭祖。松树活了一千年终究要死,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何必眷恋尘世常怕死,也不要嫌弃而厌恶生活。生与死都是一种幻觉,梦幻人的悲哀欢乐又维系人间情呢。)

9、《新竹》

清代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译文:新生的竹子能够超过旧有的竹子,完全是凭仗老竹的催生与滋养。等到第二年再有新竹长出,它也开始孕育新的竹子了,就这样池塘周围布满了郁郁葱葱的幼竹。

 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前两句是回顾,既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又表达了后辈不忘前辈扶持教导之恩;后两句是展望,用以表达新生力量将更好更强大。)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可以读读诗词。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困惑,可以读读诗词。诗词中有故事,诗词中有人生,诗词中有哲理。一首好诗,一段人生。读中国诗词,品人生哲理。

一、蕴含哲理:知行合一 代表作:《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写于1199年,是陆游写给小儿子聿的。陆游一共有七个儿子,子聿是陆游的第七子。诗人在寒冷的冬夜发奋读书,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诗勉励儿子。诗中陆游真情的告诫儿子:要趁着年少努力学习,珍惜美好时光,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赞扬了古人学习的刻苦,说明要想有一番成就,必须要刻苦的学习积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侧重点,努力学习很重要,但还要去躬行,做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人。

这首教子诗,言语平实,在简单的话语中透露出了哲理:读书要持之以恒,孜孜不倦;不但要掌握书本的知识,也要通过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二、蕴含哲理:脚踏实地,真才实学最重要 代表作:《答章孝标》

《答章孝标》唐代:李绅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这首诗是李绅除《悯农》的另一首代表作。只有假的东西才需要用真金包装,如果是真实的,怎么还需要那些华丽的外表。十年苦读就为了高中状元,与其去想那些远大的志向,还不如先把知识积累好。

这首诗意义深刻,颇具哲思。诗中告诫我们:真才实学最重要,不要靠包装去迷惑别人,假的终归是假的。我们做任何事,不要空想,脚踏实地才是根本。

三、蕴含哲理:更新换代的自然法则 代表作:《与诸子登岘山》

《与诸子登岘山》唐代: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家乡隐居读书期间,跟朋友登岘山,凭吊羊公碑,有感而作。全诗借古咏怀,感情真挚,于平淡中见哲理。“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从朝代兴替,到家族兴衰、生老病死,社会和人类总在不停的变化,岁月不会停留,只会一直朝前走。古往今来,寒来暑往,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推陈出新是自然的法则,谁也阻挡不了。

人生如诗,诗如人生。如果你遇到挫折,那就读诗吧。在诗中,跟古人交流;在诗中,品味哲思;在诗中,找回自己。


大志读书


古诗流传千古,其中集哲理与意境的句子不胜枚举,比如: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
  •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小手手工坊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这句境界极高的佛家偈语,其中蕴藏深厚的哲理。引用专家的赏析:

前一句: 月如佛性,千江则如众生,江不分大小,有水即有月;人不分高低,有人便有佛性。佛性在人心,无所不在;就如月照江水,无所不映。芸芸众生,只要他有心向佛,他便会有佛性,任何一条江河,只要有水,它就会有明月。

后一句: 天空有云,云上是天。只要万里天空都无云,那么,万里天上便是青天。天可视为佛心,云可视为物欲和烦恼。烦恼、物欲尽去,则佛心本性自然显现。



流年mingming1586


提到蕴含哲理的诗词,首当其冲的便是张若虚的《春江花夜月》。

《春江花夜月》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首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夜月》融情景理一于体,哲理深奥,令人沉思。这里挑其中一句进行赏析。“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我们初见明月已不知是何时,明月第一次照应我们也无从追究,人类啊一代一代的繁衍传承,而那江边明月年复一年都没有变化。


这句诗没有具体的写景没有刻意的表现手法,而是通过最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加以联系,传递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观念:人生的短暂和时光长河的无尽。


面对神秘而深邃的夜空,作者超脱了景物和个人思绪,世界是那样广阔无尽,时间是那样奔流不息,小小的人儿不过是一粒尘埃,一个漂泊的过客,转瞬即逝,消失在宇宙中,没有人知道你曾来过,也没有人知道你终逝去,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自然界春夏秋冬循环往复,那江河湖海,那柳绿花红,那皎皎孤月都依稀不变,变的只有小小的人儿,我们的生命终究太过于短暂,和浩瀚的宇宙相比,根本微不足道。


所以啊,作者通过时间的无尽和世界的浩大,对比出人生光阴的短促和个人的渺小,来警醒我们,莫要争名逐利,拼个你死我活,为了心中的欲望而烦恼而发狂,在世不易,为人不易,应当心平气和享受在世的时光,纵你再功绩辉煌,名垂千古,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也不值一提,会湮灭在其中。最重要的是珍惜人生,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才不枉来世间一遭。


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很多诗作也富含哲理。

《终南别业》

终南别业

唐代: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中岁颇好道”王维中年以后喜欢修禅,他的诗词中不乏蕴含哲理之作,《终南别业》便是其中著名的一篇。诗篇里面的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讲的是王维乘船顺着河道逆流而上,观看两边风景,谁知一不小心就到了河流源头,无路可走陷入困境,该怎么办呢,这时就要转换思维,抬起头看看风起云涌的天空吧,那是新的一条路。


看似平淡无奇的寥寥描写,其实蕴含了深奥的哲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中有画,画中有理。

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思维,“水穷”象征了人生中一切阻碍困境,在我们的一生之中,不论成长,学业,工作,爱情,家庭,也许刚开始一往无前,一马平川,可到后来发现一有一堵围墙让我们无路可走,陷入绝境,颇有些山穷水尽的悲凉,那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哪里呢,往周围瞧一瞧都是围墙,来时的路已经不能后退,如此处境王维给出了一条路“云起”,那就往上看看,抬起头颅望着天空,这时一个新的世界,一条没有发现的路。


是啊,往往我们陷入一个困难处境,就会焦虑而不知所措。其实当一条路走到尽头,却是新的开始,走到绝境,却有新的生机。正所谓生命的尽头是死亡,而死亡的开始又是生命,一条路到头了,不要悲伤不要气馁,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穷途末路之中总有一线生机,我们的心宽广深远,才能飞出去,遨游天空。此为第一点。


第二层哲理,那便是永不放弃心怀希望,“行到水穷处”是一个绝境,可同时相伴而来的还有机遇与挑战。既然这里是水的源头,那么必然经常降雨,我只需等待,不断地降雨会导致水涨船高,把我送到另一处境地,绝境不攻自破,全凭我沉着冷静,耐心等待。


苏轼更是大哲理家,他的诗词赋作,不少都蕴含哲理。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题西林壁》我们都太熟悉不过了,在小学的时候就是朗朗上口的诗句,那时候太小读不懂,现在读来另有一番意境。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不单单是山,可以引申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一个人,一件事,一个国家,一个规律,小到一本书,一幅画,一处景,一首歌,由于具有主观意识的人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同,导致我们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个道理你觉得对我就觉得错,这首歌我认为好听你就认为不好听,这个东西我喜欢而你就讨厌,大千世界包含了形形色色,不关乎谁是谁非,我的不一定就比你的好,你也不一定比我高明。因为我们经历,认知和观察角度不同,产生的观点也不同,这些观点没有高下之分,只有求同存异,正是因为多元化世界才如此五彩缤纷,倘若只有一种思想一种认识,岂不单调至极没有活力生机,死气沉沉一片那才可怕。


作者第一点是要告诉我们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就会有不同结果。第二点,是要告诉我们,面对不同结果,我们不要争而要求同存异,相互尊重。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就有点像盲人摸象,我们每个人都只是看到冰山一角,很小的一部分。所以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的,对待事物不要武断得出结论,尤其是自己处于事件的中心,受到主观情绪影响非常之大,很难客观的得出结论并作出决判。这时我们就要像周围人虚心请教,身为旁观者不受事件影响自然看的更清,能够发现问题所在,给予我们合理解决的措施。


芬芳杜若


先秦文化里研究天地自然蕴含哲理圣人作很多,老子,庄子等等,留下的哲理性著作很多。

近体诗里含有哲理的诗句比比皆是:

我觉得最容易被忽视的哲理诗就是朱熹写春光的诗《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首诗表面写是踏春泗水滨的胜景,其实朱熹一辈子都没去过敌占区泗水,这是诗人的想象,渴望。孔子曾在洙、泗讲学,教授弟子。因此诗里泗水,东风指的就是孔子儒学,万紫千红的春天就是孔子的教而无类,儒学的的丰富多彩,圣人之道催发万物生机勃勃。

作为理学家的朱熹哲理诗比较多,我们熟知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蕴含了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哲理。

还有“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身轻”—借助外部力量的重要性

最著名一首哲理诗非苏轼的《题西林壁》莫属,小学孩子们必学必背必考,耳熟能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说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

苏轼还有其他不少哲理诗: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如逆旅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因果关系,事物表面和本质关系

“博观而约取,厚积薄发”—厚积薄发,量变引起质变

还有王国维关于求学的三中境界,从不畏孤独求学到废寝忘食到豁然开朗,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不费工夫的哲理: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其他哲理诗欣赏:

1.张九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万物有灵,有性

2.王湾“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旧事物更替,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

3.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世事无常,青春易逝,光阴易逝

4.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失去的还会回来,有失有得

5.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人曾照古时人。”—事物万千变化,有些事物相对不变

6.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旧事物更替,事物不断发展的自然规律

7.刘禹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事物的矛盾对立统一

8.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得高,看得远,探求无止境

9.王贞白“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宝贵

10.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11.孟郊“人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实践出真知,亲自实践,知行合一

12.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逆境蕴含希望,坚定开拓进取

13.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量变引起质变,实践出真知,知行合一

14.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站得高看得远,志存高远

15.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事物发展的两重性

16.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静止和运动都是相对的……





结绿


一、    船子和尚偈

德诚(唐)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二、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四首其一

杨万里(宋)

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

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

三、    采桑子

王国维(近代)

高城鼓动兰釭灺,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四、《和曹东谷韵》

谢枋得(宋)

万古纲常担上肩,脊梁铁硬对皇天。

人生芳秽有千载,世上荣枯无百年。

五、《文章》

陆游(宋)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君看古彝器,巧拙两无施。

汉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

胡部何为者,豪竹杂哀丝。

后夔不复作,千载谁与期?

六、韦员外家花树歌

岑参(唐)

今年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

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

君家兄弟不可当,列卿御史尚书郎。

朝回花底恒会客,花扑玉缸春酒香。

七、绝句

陈师道(宋)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八、《悟道诗》

某尼(宋)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九、《插秧诗》

布袋和尚(唐)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十、湖南长沙景岑招贤禅师偈

景岑禅师(唐)

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