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朱啟鈐的“為官之道”

奇人朱啟鈐的“為官之道”

朱啟鈐


朱啟鈐是我們號的常客,每每提及,都因為先生在中國古建築研究開山立派的不世之功。費慰梅說,中國營造學社最初是“有錢人業餘愛好的副產品”,用詞雖輕慢了點兒,但也確屬實情。古建研究是先生捎帶扶持起來的事兒,先生一生的主業實則是為官!

先生是近代中國的“奇人”之一。他的從政生涯,橫跨晚晴、北洋政府、民國、日偽、新中國五個截然不同的歷史時期。用民國著名記者曹聚仁的話說,“會做官”!

今天,是先生去世56週年的日子,那就聊聊先生的“為官之道”。

奇人朱啟鈐的“為官之道”

朱啟鈐91歲高齡時手書“松壽”大字


朱啟鈐生於帝國主義用炮火打開中國大門的歲月,成長在晚清政局風雨飄搖的日子裡,他雖勵志苦讀,卻沒有參加科舉,走傳統文人的晉升之路。他從政生涯的起點是1894年任修鑿四川雲陽大蕩子新灘工程委員——一個包工頭的角色,苦差事。這一年他22歲,“越年被保舉為知縣,分發江蘇試用”。

從一開始,他走的便是經世致用的路子。

晚清年間,他一路官至京師內外城巡警廳廳丞、京師大學堂譯學館監督、東三省蒙務局督辦、津浦鐵路局北段督辦。“京師警察”制度由他一手創辦,他在外城大柵欄推行單行道制,而敢違犯這規矩的乃是肅王善譽的福晉,於是,他“判罰那福晉銀元十元”,曹聚仁說:“真是冒犯權威……這才施行得很順利。”

從此,“敢為天下先”成了先生身上的標籤。

奇人朱啟鈐的“為官之道”

朱啟鈐(左)與袁世凱(中)在京師大學堂譯學館前留影


北洋政府年間,他官至交通總長、內務總長及代理國務總理,開中國之先河的事情,他也幹了不少。

1914年,朱啟鈐首開將封建帝王的專屬領地開放給公眾的先河。他發動紳士、商人捐款,將原本用於皇家祭祀的社稷壇開闢為中央公園,即現在的中山公園。在《中央公園記》中,朱啟鈐用這樣一句話概括了社稷壇的意義:“此實我國數千年來特重土地、人民之表徵。”在民國肇始、百業待興的年歲,他之所以抽出巨大精力來修建這座公園,正是想讓每個中國人都不要忘記了社稷壇,不要荒廢了對五色泥土的尊崇和祭拜——無論時代怎樣更迭,炎黃子孫世世代代都必須守護之,捍衛之。

奇人朱啟鈐的“為官之道”

中央公園舊影


同年,他在中央公園與故宮之間開了一扇門,把西華門內的武英殿闢為展室,用他搞回來的20萬元美國庚子賠款,在故宮裡新建文物庫房,創辦古物陳列所,展示皇家珍寶。這也是中國第一家國立博物館、中國第一家宮廷博物館和第一家藝術博物館,後來成為故宮博物院的前身。

1915年,朱啟鈐拆下了老北京的第一塊城磚。當時,京奉京漢兩條鐵路一路修到了前門,兩邊商鋪雜立,京城第一次出現擁堵,最堵的點在正陽門,要想治堵,就得在這麼個門上動土開洞。朱啟鈐與鐵路部門協商,由鐵路部門出資,把正陽門兩側打開兩個大洞,東進西出,又打通府右街、南長街與北長街、南池子與北池子,開通長安街南北方向的交通要道。袁世凱為了支持他,送他一隻銀鎬,紅木銀箍,上面寫:“內務朱總長啟鈐奉大總統命令修改正陽門,朱總長爰於一千九百一十五年六月十六日用此器拆去舊城第一磚,俾交通永便。”

奇人朱啟鈐的“為官之道”

1915年6月16日,朱啟鈐在正陽門箭樓舉行改建開工典禮


1918年,為打破外國侵略者霸佔北戴河海濱的野心, 朱啟鈐號召在北戴河避暑的中國上層人士, 創辦地方自治公益會,他擔任會長。公益會的成立,有效地控制了帝國主義分子企圖霸佔海濱的野心;限制了石領會、東山會等教會組織向西山一帶的擴張。當然,更重要的是,他為中國留下了一個舉世聞名的度假勝地。

奇人朱啟鈐的“為官之道”

朱啟鈐在北戴河


1919年南北議和時,朱啟鈐任北方總代表。南北議和失敗後,他決定退出政治從商。返程路過南京時,他在藏書家陶湘那裡淘到《營造法式》,第一次見到了最為完備的中國古代建築的記載。

建築是一個國家文化史的演進,《營造法式》成書於北宋,上承漢唐,下啟明清,實在是打開歷史的一把絕佳的鑰匙。但古人的圖文,千年之下已很難看懂。於是,朱啟鈐自己出資,發起成立“中國營造學社”,專門研究這本書,一開始地點就在他家中,牌子也沒掛,幾張桌,但團隊的實力卻相當驚人——-東北大學建築系主任梁思成,中央大學建築系教授劉敦禎,建築師楊廷寶、趙深,史學家陳垣,地質學家李四光,考古學家李濟……美籍有瞿孟生、溫德、費慰梅。德籍艾克、鮑希曼。日本學者有松崎、橋川、荒木。

奇人朱啟鈐的“為官之道”

朱啟鈐為中國營造學社題寫的楹聯


抗戰期間,中國營造學社轉戰後方,朱啟鈐卻執意留在北京。日本人叫他出來當官,他裝病不出門。日本人強買他的住宅,攆他搬家。他寧肯搬離舊宅,也不當漢奸。身處險境的朱啟鈐,在特務監視、住宅被徵的情況下,依然守護著營造學社數年來獲得的珍貴資料。他為北京城古建築的未來命運擔憂,擔心戰火毀滅這些優秀的古代文明,希望通過測繪的方式,將這些重要古蹟記錄下來,以備將來的恢復。在他的奔走之下,一些學者衝破日偽阻力,用5年時間詳細測繪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的數十座重要古建築,為後人保留下一份珍貴的資料。

北平解放前夕,朱啟鈐寓居上海。周恩來曾授意來北平參加國共和談的章士釗寫信給他,勸他留在大陸。上海解放後,周恩來即派章文晉(朱的外孫)接他來京。到京不久,他便以中興輪船公司董事長的身份,同其他常務董事共同努力,把跑到香港的九條貨輪召回大陸支援國內海運。

1953年5月,朱啟鈐被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是第一屆北京市政協委員,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古代建築修整所顧問。

奇人朱啟鈐的“為官之道”

朱啟鈐與周恩來


先生享年92歲,為官時日長達七十年。

作為政治家,他曾出任北洋政府五任交通總長、三任內務總長和一任代理國務總理;

作為革命家,他早年曾參與維新,後來卻因參與擁立袁世凱稱帝、出任登基大典籌備處處長而被革命黨人斥為“帝制禍首”、曾被全國通緝;

作為學者,他是近代頗為出色的古建築學家,組建中國最早的營造社, 他研究織繡漆器等藝術,著有《蠖園文存》、《存秦唐絲繡錄》等書,他還是《四庫全書》再版的印刷監理;

作為實業家, 他開銀行、辦煤礦,開工廠,多次參與中國各地的城市改造;

作為收藏家,他是“中國緙絲收藏第一人”。1950年,他將珍藏的明岐陽王世家名貴文物56件捐獻給故宮博物院,文化部頒發獎狀予以表彰……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請命,為往聖開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先生樣樣都做得盡心盡力!

曹聚仁說他“會做官”,我想,是說他把政績都寫在了人心上,記在了史冊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