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诊之浮脉类:浮、散、洪、濡、芤、革脉。

浮脉类:浮、散、洪、濡、芤、革脉。

一、浮脉特点:

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浮脉的特征是部位表浅,切脉手指,轻轻放在脉管之上,就有搏动,指力加重,反而感觉搏动减弱。


鉴别诊断:

1.浮而无力为芤(kou )脉。

2.浮而有力为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3.浮而迟大为虚脉。三部脉皆无力。

4.虚甚则散,至数不匀,行踪不定。

5.浮而细小无力,为濡脉。


主病: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迟多主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多血虚。

寸浮头痛弦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浮在仅在寸部)

关上土衰兼木旺,

(左关浮为肝旺,右关浮则为脾虚)

迟中溲便不流通。

(两尺浮,则为肾气虚而可能伴有大小便困难)


二、散脉,宽大散乱无力,浮取有脉,沉取摸不到,散漫而不敛。多见于元气离散。脏腑精气衰败,尤其是心肾之气将绝的危重病症。

三、洪脉特点:指下极大,来盛去衰。主 阳明气分热盛

(脉体极为宽大,如洪水拍岸,来时汹涌,离开时势缓力弱)


在夏季时,正常人也可有此脉,但是春秋冬,则为阳气郁滞,火邪内盛。宜用升阳散火法!


鉴别:

洪脉和实脉,均充实有力,但是洪脉浮取盛大满指,重按稍减,且来盛去衰。

实脉兼有弦长,且浮中沉均有力。


主病:

脉洪阳盛血应虚,

相火炎炎热病居。

(阳盛阴虚,相火偏亢,多见于热病)

胀满胃反须早治,阴虚泄痢可踌躇。

踌躇:谨慎对待。

寸洪心火上焦炎,

肺脉洪时金不堪。

(左寸候心,其脉洪大为心火上炎。右寸候肺,其脉洪大为肺受火刑,宣降失常)

肝火胃虚关内察,肾虚阴火尺中看。

(左关洪为肝火,右关洪为胃热阴虚,两尺洪为肾阴不足,虚火扰动)

总结:洪脉见于伤寒阳明气分热盛,或者温病之气分证。


四、濡脉、极软而浮细,如帛在水中,轻手相得,按之无有。轻取可得,重按则去。多见于虚证和湿困。


鉴别:微脉,按之似有,举还无,是微脉。


弱脉,脉位深沉,形细而柔软。

细脉,沉而细小。


主病:

濡为亡血阴虚病,

髓海丹田暗已亏。

(多见于大量失血及阴虚之病,脑髓空虚,精血暗耗,骨蒸盗汗,或崩漏之证)

汗雨夜来蒸入骨,血山崩倒湿侵脾。

(湿邪困脾)

寸濡阳微自汗多,关中其奈气虚何?(脾胃气虚,中气不足)

尺伤精血虚寒甚,温补真阴可起疴。(精血亏损,下元虚寒,需要用温补之药补元阴元阳)


细脉:细直而无力,如丝线接应于指下。

春夏及少年人见到,则为气血不足。秋冬季阴盛阳藏,人体气血潜伏于里,脉应沉而细小,年老体弱,气血不足,可脉细!

多见于气血两虚,湿邪为病,诸虚劳损。亦可见于健康人。

五、芤脉:极软而浮细,如帛在水中,轻手相得,按之无有。轻取可得,重按则去。

多见于虚证和湿困。

鉴别:微脉,按之似有,举还无,是微脉。


弱脉,脉位深沉,形细而柔软。

细脉,沉而细小。


主病:

濡为亡血阴虚病,

髓海丹田暗已亏。

(多见于大量失血及阴虚之病,脑髓空虚,精血暗耗,骨蒸盗汗,或崩漏之证)

汗雨夜来蒸入骨,血山崩倒湿侵脾。

(湿邪困脾)

寸濡阳微自汗多,关中其奈气虚何?(脾胃气虚,中气不足)

尺伤精血虚寒甚,温补真阴可起疴。(精血亏损,下元虚寒,需要用温补之药补元阴元阳)


六:革脉:弦而芤,如按鼓皮。主虚寒证,妇女半产、崩漏,男子血亏,梦遗!

仲景:弦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曰革。

在外崩急而硬,在内空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