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人口持续下降,老年人口不断增加,房地产还会走多远?

罗曼蒂克的马悬车


老年人口不断的增加,我们出生人口也在不断的减少,未来的房地产要靠什么来支撑起来,房地产未来的走势,是走向更高房价还是在回跌状态。

出生人口在持续的降低,自然增长率情况的变化。

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统计为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10.48%,死亡人口998万人,人口死亡率7.14%,总人数14亿零5万人,2019年自然增长率为3.34%。我国今年的出生率是自1949年到现在最低的一年。

提到老年人口,就观看一下老龄化情况,根据联合国标准65岁以上的被称为老年人。2011年我国65岁老年人口占比7%,2017年老龄化人口提升到11.4%,预计在2033年老龄化人口提升到20%,2050年老龄化人口达到的30%。


在老龄化这条道路上,我国目前的情况还算是良好状态,国家为了控制老年化快速的增长,现在已经放开了二胎政策,让更多的年轻人出来婉转这个局面。

人口老龄化会直接影响房地产的发展

我国的老龄化现在才不开始,像德国,英国等一些知名的发达国家,老龄化早就已经出现了,比我国家严重,这些国家的房价也并没有进行下跌的情况出现。

截止到2019年,我国城市化率人口达到了60%,估计在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人口达到70%,刚好踏入发达国家的入门级水平。到达70%之后要上升一个台阶,预计2050年我国城市化率人口达到75%,留给房地产最后的发展高速期时间截止到2030年2030年之后,再想靠房地产来维持暴利的收入那是基本上不可能的,我们参考一下发达国家,他们到达了这个程度房价很难再上涨一个阶级。


美国跟我们国家也差不多地大物博,他们现在纽约伦敦这些一线城市他们的房价也是非常的高的,就像我们的北上广深一样。现发达国家的郊区,他们的房子一样是很便宜的,一栋别墅也是才几十万块钱是相当的便宜的了。估计以后我国的发展,你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一二线城市反正还是在高价位中,而三四五线城市,价格将会下跌到一个平民价。

2020注定不平凡的一年,今年国内房地产市场将会发生变化。

2020年的1月份2月份3月份,我国房地产市场将出现非常冷淡的情况,多个企业需要资金的回笼,而且现在国家也不再将房地产作为刺激中国经济发展的途径,在政府条件不利好的情况下,开发商也只能靠自己度过这个寒冬了。

2020年开发商不仅面对前面几个月的寒冬,更要面对接下来的6000亿贷款还债问题,开发商被逼的走投无路,在2020年仅过去的60多天,国内宣布了达到150家房地产企业破产。


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有开发商宣布破产,也有很多的炒房客开始抛售房产了,全国二手房市场数量突然猛增。在很多年前挂盘要出售的房产,现在纷纷降价,10万20万还是卖不出去,最先嗅觉到这个市场的变化,炒房客也纷纷的在挂牌出售房子,才导致这几天房产数量猛增。

总结:随着我国的老龄化人口逐步的增多,国内人口市场没有新鲜的血液注入,以后的房价将会出现大城市,依旧高不可攀,345线城市出现房子便宜到没人接手。再看现在国内的大品牌开发商纷纷撤离三四线城市,就足以证明三四线城市以后的发展空间有限,后劲不足,房子多如牛毛。

我是有点意思,欢迎大家留言探讨,有喜欢的点赞,关注加转发。

有点意思A


大家好,我是勇谈。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我国人口总量达到14亿人,相对于2018年增长有所放缓,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4‰。其中出生人口仍呈现下滑态势,为1465万人,其人口出生率为10.48‰,创1952年以来新低。这则消息放出后一时间又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在人口出生率持续放缓,老年人人口却不断增加的背景下(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还有那么多的购房需求吗?房地产到底还会走多远?10-15年其实就是房地产能够走的极限。借此机会简单谈谈我的观察。

房地产发展是在人口住房需求不断增加和城镇化持续发展的情况下,这两者不是无限的

记得早在5年前,万达王健林面对媒体采访的时候就提到了这点“房价快速上涨的基本面已经没有了,主要就是大家的住房需求和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一定比例”。皆知到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0.60%,按照国际惯例来看当一个国家的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的时候住房需求就会下降,这就是我国目前正在面临的一个阶段。

第一、按照我国目前的城镇化发展速度来看一年维持1%左右的增速很容易,从这点来计算留给房地产行业的时间也就10年左右。在我的很多篇文章中我都曾经提到过这点,而且这个时间段基本上也是被各个房企所认可的。这也是为何包括万达、恒大、万科等房企开始转型的原因,甚至万达为了完成轻资产转型,承受了资产缩水千亿也要进行的原因。因为多数房企都明白一个道理“自己主动转型或许还有活路”“房地产从来没有百年企业”。

第二、从国家的选择来看,摒弃房地产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是共识,国家层面的经济转型从2016年就开始启动。如果说前几年大家对于国家进行房产调控的决心还有怀疑的话,那么2020年面对此次疫情国家始终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已经表明了决心。河南驻马店在出台放松调控后立马就被约谈,其实也是在给大家释放一个信号“房住不炒”不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废止。

房地产高速发展这么些年确实解决了不少人的住房问题,但是高房价已经开始出现负面影响

包括人口的出生率开始持续降低其实或多或少都跟房价过高有关系,大家可以做一个街头采访“到底是什么让你不想生育(或者要小孩)?”房贷、医疗和教育这三座大山肯定是最多的答案。毕竟越来越多人受过高等教育后,对于未来子女培养更多了份责任。几点愚见:
第一、房地产的黄金期已经过去了,未来10年是转型期或者叫“白银期”,毕竟高暴利已经不现实。关注我的朋友多数经历过2008年左右和2016年左右两次房价大涨的时期,未来10-15年多数地区不可能出现一个上涨10%或者一年上涨20%以上的情况,维持相对稳定增长是大概率。甚至不排除在特殊情况下,部分区域房价出现长期横盘和微跌的可能性(一般都是中小城市)。

第二、劳动力人口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生产力,18.1%的老年人比重还在继续上升。按照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严重老龄化,而我国2019年的数据是18.1%!!!要想解决老龄化问题,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鼓励大家生育,而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高房价问题”首当其冲。

第三、房地产未来的走势大概率是走向平淡,但是绝对不会消亡,毕竟住房需求始终存在。这点在我国家电行业其实有例子,在上世纪90年代全国家电行业数不胜数,但是到20多年后的今天能够被大家所熟知的不过是格力、美的、海尔等几个品牌。目前房地产行业就已经有这样的趋势,500强房企占据了国内大约80%的市场份额,剩余的9万多家房企何去何从?大家可以自己猜测。

综上,出生人口持续下降和老龄化人口持续增多是现实问题,高房价到底贡献了多少?大家心里有一杆秤。大家需要知道的是,房地产只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客”当其历史使命结束后被“摒弃”是早晚的事情。各位觉得呢?原创不易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喜欢房产问题的朋友可以订购勇谈的专栏,更多优质内容继续贡献中。


勇谈房产壹贰叁


承蒙信任,分享一下个人见解:首先,房地产走过黄金时代10年或房改20年了,已经达到一个中级水平了,人均居住面积突破40.8平(来源网络数据)上下吧!也就是说人口红利宣告结束,做为国家城市化建设进程到了一个比较饱和期,也可以说是瓶颈期,但人们对物质的要求还在不断升级进化中,改善型置换型成为主要诉求,养老型社区也会跟进,所以,不能简单的说房地产就停滞下来了,目前属于白银时代的发展阶段,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发生着某种改变,开发商建的房子也许要朝着这个方向来设计,未来的房子可能更多元化、智能化,至于可以走多远,经济正常运行,我认为房地产,预计30年以上还是有很好的空间,大家都不缺房子,但总是不会满于现状,追求品质、健康的美好生活[玫瑰]



枫亭雅苑


出生率持续下降,对房地产的影响如何 ?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复杂性。首先,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加剧了城市人口的住房钢性需求,促使了城市房地产直线攀升。至今仍然在高位盘整,可能近几年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其次,城市人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要求也随之而提高。人圴面积在六,七十年代的几平米,逐渐提高到了三,五十平米,住房面积扩大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也是城市住房疯涨的另一个因素。再次由平房,楼梯房到电梯房,再到独栋别墅。住房档次和质量的需求提高,也是房地产推波助澜的一大原因。

至于发展到了今天,人民生活水平仍然在不断地提高,这种公寓式几十户人家共一栋楼房的状况可能会逐渐减少。而旧式的住房区就有可能逐步淘汰,而会涌现出更多的独门独户独院的住宅群落和社区。不过,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房地产业也必将会渐入一个夕阳产业的时代。世间万物大概都逃避不了物极必反的规律,只是时间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也许是几十年,上百年。从目前的状况尚还看不到,近几年会突变下降的苗头。



大千一尘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 8.74 亿平米,同比增长 25.5%,较 13 年同期高出 23.4%,16 年全 年新房成交量超越 2013 年基本确立,再创历史新高。中国置业人口规模已在近年见顶,推动中国新房市场继续 快速增长的动力正在消散,虽然流动性的宽松能够延续当前周期,但是高库存以及区域之间愈发矛盾的供需结构,新房成交量正在接近行业天花板。

但相较其他主要经济体,中国的人口结构相对具备优势在于婴儿潮和回声潮(婴儿潮一代生育人口)的间 隔年份在主要经济体中是最短的,这也意味着中国的置业需求的代际承接相对较快,尤其目前回声潮的需求也 开始进入市场,对置业需求带来支撑。在未来 5 年内,依然可以预期每年置业人口规模保持在 4 亿左右, 虽然中国地产周期长期来看处于顶部,但市场波动相较其他国家预计更为平缓。



用户4350647300


针对出生人口持续下降,老年人口不断增加,房地产还会走多远这个问题,我的观点如下:

第一,题主出的这个题是属于宏观范畴的题目。我认为需要一分为二的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二,从大的方向去研判,好象出生人口降低了,老年人口增加,房地产需求就少了,房地产走不远了,这是从常规的逻辑思维的推理,好像是那么回事。但未来现实不一定是那么回事。

第三,城镇化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城镇化建设必然涉及村镇房屋局部或整村拆迁,整体推进。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的发展跟出生人口持续降低和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就没有根本性联系。

第四,许多房地产的专家一直看衰房地产的发展前景。但事实证明,房地产发展依然是稳中有升,依然是资产保值增值的良性理财产品,许多生意人有钱人都喜欢投资房产,在各地买房,因为他她们知道,投资房地产大都赚钱,既然有钱赚,大家肯定会不断的持续去投入,这无关出生人口和老龄化的问题。

第五,有的地方甚至想跟房地产做彻底的切割,有一种断臂求生的勇气,当地想尽可能的减少对房地产土地税收财政的依赖,想努力的实现产业转型。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残酷的。殊不知房地产上游,下游涉及到多少产业链?有多少经济带动作用,我们说房地产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一点都不为过。想抛开房地产说说容易,做起来确实难。

第六,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以前我们实行的计划生育人口也减少,但丝毫不影响房地产发展,房地产依然生机蓬勃。

第七,不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这也为什么说三个臭皮匠顶得上一个诸葛亮道理,题主可能只从静态的角度看待这个题面。其实人口是流动的,当你这个地方城市人口少的时候,外来人口(包括省内外和外国人)会来填补,依然会促进房地产业发展。

结论:综合以上分析,出生人口持续降低,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对房地产业的发展影响有限,不能从根本上影响房地产发展。



房地产小百科


出生人口持续下降对房地产影响

出生人口下降在短期内对房地产行业影响不大从上图可以得知,最近几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一直处于下滑阶段,虽然在放开二胎的年份有一个小幅上升,但之后仍然是以迅速下跌为主,人口出生持续下降,但中国的人口红利仍在继续,因为占总人口比重超高的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幅度很小。

2018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3%,2019年这一比重为64.0%,只下降了0.3个百分点,所以在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劳动力人口并未减弱,,而一个国家对经济做出最大贡献的,往往就是这些劳动力人口。

而在劳动人口参与率方面,2008年参与人口大概有七亿一千万多,十年之后减少到六亿八千多万人,实际减少率在2%-3%,年均减少率为0.2%-0.3%,也符合劳动年龄比重下滑的百分比,如果照现在的下滑趋势发展,无论从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参与率人口双方面来说,中国的人口红利还将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

出生人口减少问题,一时半会还不会影响到中国的人口红利,虽然长期来看,人口减少必然会对未来房地产行业产生冲击,但在短期内(5-10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也保证了地产在短期内继续发展的基底,甚至如果未来政策对出生人口有更大倾斜的话,有可能会阻止人口不断下滑的趋势。。

整体人口数量虽有下降趋势,但人口的集中效应越来越明显

从上图可以看出,十年间中国农村人口数量也在不断下降,而这流失的一亿多人口去了哪里,显然是通过城镇化的不断推动进入了城镇,也符合每年一千万人口进入城镇的预期(这也是房地产黄金十年间房价不断上涨的原因之一),而且在短期内,这种城镇化推动农村人口进城的趋势还将继续延续。

原先我在问题《25万亿基建计划,对于房价是一个什么样的影响?》中就分析过,农村人口进城现在并不具备最佳条件,在农村人口进城的过程中,城镇并不能为农村人口提供大量的全职就业岗位,只能提供临时性的收入场所,这就有可能造成农村人口在城市中无法赚到钱,反而回到农村的逆城市化情况发生,所以最近的34万亿基建大礼包也有为此方面考虑的原因。

城镇只要有不断流入的人口,那么推动城市房价继续发展的源头就不会断流,而一些城镇外人口不断流出地区,房价就没有了人口基础的支撑,而在一些地区已出现用宅基地换取城镇户口及住房的政策,也算是推动城镇化,保全城镇住房价格,土地价格的一种新形式。

小结

由以上分析可知,虽然出生人口在不断下降,但是劳动人口数量和劳动参与率并没有实质性的暴跌,而在人口对房价的驱动方面,人口的不断集中反而促使一些地区的房价,未来还是有继续平稳向上的态势。

用专业人士的解读来说就是,我国在供给端保持着充足的劳动力,未来能产生更多各领域人才。

老年人口增加的同时,有两个经常被忽视的重要问题:


2018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17.9%,2019年这一数据上升为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而劳动人口参与率年均下降2%正好契合了老年人口增加的百分比。

其中有两点很容易让人忽视:

第一点:2018年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2019年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上涨幅度明显大于老年人口的整体涨幅。

第二点:2019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7岁,但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也就是说在68.7岁后,大部分老人都会与疾病开始做斗争。

这两点才是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后,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而老年人口的增加恰恰说明了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这其中医疗养老水平的不断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这些优质资源多数是以城镇为中心向外扩散,

也就是说,虽然难以计算具体每个人的寿命会有多长,但可以通过科学的养老医疗辅助,在老人与疾病斗争期间,尽量提高老年人口平均存活年龄,而对于多数老年人来说,想要享受到这些医疗养老的资源,就必须向城镇靠拢。

城市总是让人联想到汽车尾气,装修污染,有毒物质,水源污浊,交通拥堵等各种影响身体健康的问题,而农村在人们的想象中总是山清水秀、空气清心,快乐健康,可据调查表明,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随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块,城镇和农村的结合加强,加之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工作,很多都市疾病已经蔓延到农村,糖尿病、中风、心脏病,高血压等常见健康疾病困扰着很多农村人口,众所周知,农村医疗条件远远比不上城市,个人购买健康保险的人数也屈指可数,更重要的是,城市居民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体检意识要比农村人口高出好几个级别。

小结

城镇里的很多人都有过以下经历,农村老家亲属突然有一天打电话联系你,问某种疾病在你的城市中,有没有治疗效果比较好的医院。

虽然不愿承认,但很明显,城镇人口的预期寿命现在要高于农村人口的预期寿命,而农村人老年人遇到稍重一些的疾病,必然要寻求城镇的医疗资源。

房地产还会走多远?

通过以上两点分析可以得出:

出生人口虽然在持续下降,但是人口的聚集效应更加强烈,这也从人口端保证了城镇房价继续平稳发展的基底,虽然现在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就业问题还存在诸多问题,还不能完美解决就业和留下的关系,但国家推动城镇化的决心并没有改变。也许十年后城镇化推进到一定程度后,在城市中打工的农村人口会有部分转回农村,到那时房地产行业也已经基本平稳了。

老年人口持续增加,同样意味着对优质医疗养老资源的需求也在增加,而这些优质资源的往往都在城镇中。有条件的家庭一定会将老年人接入城镇中居住生活,一来可以提高老年人突发疾病时的存活率,二来可以长期治疗老年人的慢性疾病。而现在的老年人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对养生保健的关注度比以往更高(这也是屡屡爆出养生保健骗局的原因)。前半生拼命赚钱,后半生用钱续命仍是大部分老年人对健康的简单认知。

最后

很多人都谈到过,一对新婚夫妻从同双方父母那继承两套房子,甚至有可能从双方姥姥姥爷,爷爷奶奶那也有房子等着继承,所以未来一家三四套房子都是正常情况,关于这点认知从本质上就有一点偏差。

首先老年人的预期寿命越来越长,老年人养老需要房子,所以年轻人暂时继承不了,未来几年老年人的平均寿命就会达到80岁,假设老年人80岁后把房子给你继承,那你就必须先活到50岁左右,而你在30岁结婚的时候,就想继承老人的房子几乎是不可能的。

还有很多老年人的房子,一住就是半辈子,房子的居住质量已经很差了,虽然房屋设计为50年安全居住年限,但之前我在其他问答里也详细解读过这方面的问题,随着房屋老化,得不到没有正规保养,真正的安全居住时间为30年左右,也就是说,即使你把老年人的房子继承到手里,也实际失去了居住价值。

再有随着离婚率走高,家庭户数也在增加,一户一屋的格局正在慢慢体现,而现在最小的一室也要60平米起,早已淘汰老房子那种20-30平米设计理念,

欢迎点赞关注,一起换个视角解读房市。


属狗的水瓶座


从2017年以来的严控政策开始,房地产炒房热情消退,剩下的是刚需们和改善住房,投资客不到5%。

关于人口和经济,其实国家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鼓励生二胎,但事实上生二胎的多为有钱的城市人和没钱的农村人,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这对房地产是否有影响,那是必然。未来,房地产行业也同样是两级分化。一线城市及发展较好的新一线城市仍然有很多上涨空间,不管是人才、大型企业,还是医院、教育等资源都会集中在一线城市。这里的土地寸土寸金,所有高知人才都往里面扎堆,适者生存,房价下降空间有限。

而三四线城市却已经透支了未来几年的房价,只靠卖土地来支撑财政收入,正所谓“产城结合”,只有城,没有产业,无法引进人口,城即是空城。



大唐蓉蓉姐


人口无疑是驱动房地产行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当前我国的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老龄化社会已经形成面对当前还是持续开发的房地产市场,不仅会有人产生疑问,如果今后的人口减少这么多房子,到底由谁来住呢?



人口的留下决定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组织与房价的走向,谁说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建设进度很快房子也确实有一些过剩的现象,但是总体来说,但凡能卖出去的房子几乎都有他实际的用处并不是像我们所见的许多公租房是浪费资源的。

我国人口结构的矛盾凸显是现在就有问题,但是人口持续削减以至于,楼市失去平衡,那已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我们以现在的房屋数量开发规模去看待几十年之后的市场趋势,中间是并没有可比性的。

我们再看看国外,澳洲都不少国家已经面临人口负增长,但是这些国家总理在黄岩难道就只停滞了?难道就不发展了也并没有因为居民对于住房需求的提升是不断增长,老房子很大程度上未来就是老房子并不是适合居住的房子。就算今后我国的人口数量大大削减,那么只要居民还有需求,房地产市场就不存在就会发展。

说到老龄化社会,日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正是日本经历过了房地产泡沫,也正在经历老龄化社会,日本的房地产行业依然在发展,只不过位于乡村的小城市的老房子,已经不被人待见。而城市当中的高楼大厦还是非常受欢迎的房价,已经回到曾经的高点。

因此,就算我国出生率下降,老龄化社会到来也不能说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就会消亡。只不过是规模的变化而已。人类文明存在这么久,房子一直以来都是不变的旋律。所以说只要有人有需求就会有房地产市场。


房产老J


我的看法可能和大家不一样,房地产业会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走下去,未来的房地产业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住房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升级,数量会越不断减少,适者生存,不会消失。

从理论上来说,人口数量与住房数量成正比关系,但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如住宅楼的高度、房间面积的大小、采光度以及安全系数等都会有不同的要求。我们现在看上去不错的小区,或许若干年以后完全不符合居住的要求,那么房子也和其他商品一样,不断改造升级。

现在的大产权房年限是70年,到期后如何处理,还是一个未知数。楼房和平房不一样,如果产权仍然归个人,能和农村的房子那样改造吗?如果归国家所有,为了适应居民对住房的新要求,必须要有房地产业来完成。

如果从近10年来看,也就是说到2030年,我国基本完成城镇化目标,城镇化率由现在的60%达到70%。未来会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住房需求会不断增加,至少在10年内,房地产业仍然有比较大的市场。

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需求的不断变化,必然对房地产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说房地产业会一直存在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