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河南、山东两大人口经济强省省会郑州和济南成败主因是什么?

天佑中华紫气东来


当前按照经济总量上来看,河南省排名国内第五,而山东省排名国内第三,或许,第3名和第5名仅从数字上看差距显得并不是特别高。但是背后所折射的经济总量还是有差距的,山东省的经济总量是远远超过河南省的,并且山东省的工业基础也比河南省高太多,河南省也就是近些年通过粮食加工才补齐了工业短板,慢慢经济有了好的起色。但是像当前很多人往往比较两个省份的省会城市,郑州和济南,郑州当前已经被国家设立为中心城市,对中部河南的经济引领作用非常强大,而反观济南,虽然是经济排名第三省份的省会,但是在全国所有省会当中,排名并不是很高,知名度甚至都被省内的青岛,高出一头。对相比于我国大部分省会城市都是有区别的。
其实,虽然省会上面郑州综合实力已经胜过了济南,但是这也是两个省份的发展模式所致,山东省是我国省内城市发展相对比较均衡的省份,各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差距不是特别大,像青岛,烟台,济南,潍坊,淄博等城市都发展非常不错,甚至之前的革命老区临沂近些年的经济也突飞猛进,但是反观河南,除了郑州综合水平越来越高以外,甚至老牌城市洛阳,都已经显得有些后劲不足。
不仅仅是郑州,湖北的武汉,湖南的长沙,陕西的西安,四川的成都,当前基本上都是省会一家独大的模式,这是因为这些省份相比于沿海省份优势不是特别明显,在不能将省内所有城市经济同时发展的情况下,只有一个办法,那么就是将省会城市先率先发展起来,再带动周边城市共同发展,这种发展模式,与沿海省份城市相对发展均衡,有很大的区别性。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有意思


很多人都说郑州占了铁路的先发优势,其实这只是一方面!

关键是城市所在地的辐射区域!其实这也是铁路枢纽选择郑州的主要原因。

郑州的有效辐射区域沿陇海线向西约过西安兰州直达新疆,新疆的河南人遍地!沿陇海线向东直达沿海连云港,当然到工业大市徐州时被截流已经很弱了!沿京广线向北直达河北省会石家庄,因为石家庄的弱势,无法阻挡郑州,越过石家庄直达京津唐,石家庄保定北京天津唐山的建筑工地到处是河南的民工和建筑企业!沿京广线向南直达省界被武汉截止,但是也辐射了整个河南中南部!向西北太原方向更是辐射了山西整个中南部,山西的煤矿电厂河南企业商人成群,反倒是本地人几乎没有!

而济南呢,本身市区北有黄河,南有群山,被限制在一个狭小区域,向北的冀鲁边界是长期的黄河故道,很难辐射距离京津很近的河北东部,向南有群山和微山湖阻挡,到徐州截止,而且徐州附近的鲁苏皖豫四省边界犬牙交错,行政区划的反复交叉导致向南辐射很难逾越!向东只能沿着群山北坡淄博潍坊一线向东,可惜却被具有强大海港优势的青岛给吸引了,东北方向的威海烟台有自己的出路,根本不鸟济南,黄河入海口附近长期迁徙摇摆,鲁西南远离沿海,却更像河南一点,历史上也多次隶属于河南!

不过我觉得两市没必要攀比规模,反而我很羡慕山东的均衡发展和县域经济!我们要的是共同富裕而不是像武汉一样的省内独大吸血鬼!

当你体会到郑州的拥堵和整天挖沟拆建和武汉的浮躁,你就知道济南的安逸很适合居住生活!生活在高收入但是高房价把华为都吓跑的发达的深圳的人未必比生活在济南的人更幸福!


脉脉不吭声


感谢有机会回答这个问题,河南、山东两座紧邻的省份,也属于全国经济总量比较靠前的两个省份,作为两个省份的省会城市郑州和济南来说,似乎这些年山东省会济南没有什么新闻,反而郑州这些年发展的却风生水起,至于这两座城市成败的主因个人觉得有几点可以参考。

地形因素影响城市建设

郑州处于秦岭东段余脉、中国第二级地貌台阶与第三级地貌台阶的交接过渡地带。总的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呈阶梯状下降;简单理解就是说郑州地形除去西南区域有山沟之外其他地方都是适合大型建设的,来过郑州的朋友应该知道东北方向几乎就是一片平地。

济南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简单来说济南就是一个盆地,除去中部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外其他要么跨河,要么是丘陵山区,地形因素也导致大气不易扩散,如果是雾霾天真的要命了。本身地形的因素导致了济南在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很难有再有大的城市规划出炉,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好多国际会议放在青岛举行也不在济南的原因吧。

个人觉得地形因素的天然形成的,对于城市建设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如果说为什么这些年济南发展缓慢个人觉得地形因素占据了一部分因素。

从经济三大产业占比来看城市发展方向

截止2017年郑州经济总量为9130.2亿元,三大产业占比为:1.7:46.5:51.8;济南经济总量为7201.96亿元,三大产业占比为4.4:35.7:59.9;目前来看在经济总量上郑州已经超过了济南,济南唯一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降低第一产业占比,提升第二产业或者第三产业占比,进行产业升级。个人觉得两座城市的发展路径不一样或许是导致今天有这么大差别的重要原因。

从三大产业占比来看,郑州明显是一座制造业城市。从这些年从外省和外资引进的企业来看也是以加工制造业为主,比如:格力、富士康、康师傅等;未来郑州发展的方向肯定也是以制造业向高新技术行业转型为主,制造业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年几个项目上马立马经济指标就会好看很多。而济南一看就是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第三产业的特点就是对于经济持续增长具有拉动作用,但是短期效果不明显。

两座城市发展阶段不一样,导致如今的经济发展效果不同。

第三产业为主的济南却没有绝对优势

按理说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济南市,应该对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应该有更大的投入才对,可是结果却是,济南却丢失了最重要的一块,交通枢纽。

根据2017年的数据郑州全年交通运输业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779.2亿吨公里,济南只有货运周转量完成459.5亿吨公里;郑州全年交通运输业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329.3亿人公里,济南全年旅客周转量完成52.7亿人公里;不得不说,作为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在交通运输这块与郑州相差太远。

如果说过去以公路、铁路为主的交通郑州具有地理优势,无疑高铁济南也没有优势;在郑州米字型高铁已经建成的时候,济南高铁在干嘛?当然不能说济南铁路局不作为,但是起码是有一定责任的,要知道郑州铁路局也是在被拆分之后才奋发图强的,难道济南铁路局也得这样?

综上,如果地形因素是无法改变的话,那么交通地位是实实在在需要自己去建设和争取的。希望两座城市能够加强经济联系,互相扶持共同进步。欢迎各位留言或者关注勇勇杂谈壹贰叁参与讨论。


勇谈房产壹贰叁


首先,任何城市发展的前提是有广阔的土地、丰富的水资源、便捷的交通。有了这些基础必然汇集大量人口、服务业、工业企业。经济人口教育服务汇集成为城市,时间给城市沉淀历史文化。

1、沿海城市,上海、广州、天津那个不是有广阔的冲积平原、丰富的水资源、水陆交通便利?

2、沿江城市,成都、武汉、长沙、济南又那个不是广阔的平面盆地、丰富的水资源、交通便利成就的?

3、狭谷城市,太原、西安、兰州,同样是有较大盆地平原、丰富的水资源、便利交通!

4、有了上述条件,必然汇集人口,发展服务业、工业、商业,经济繁荣,时间长了又增加了历史文化。

郑州和济南都有广阔平原、丰富的黄河水资源、众多人口。两者不同的是郑州是大交通枢纽,几十年前服务、文化、教育、工业、历史均落后济南,济南刚好和郑州相反。短短几十年副省级城市济南落后新一线城市郑州。核心就是济南丢失了,城市发展三大基础中交通枢纽这一大环。

1、郑州在河南与相临城市洛阳、开封比较,建立省会之初,没有任何优势,处劣势地位,唯一强的就是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汇之地,郑州发展抓住了城市发展的三大根本。



2、济南则紧抓服务业、工业、商业、教育、文化等城市衍生物,没能实现大交通枢纽这一城市核心基础。


山东几大都市区,济南除了京沪干线外,在交通上没有汇聚功能。胶东青岛、烟威有海港之利,北上、南下、西进大多绕开济南。


太原_石家庄_德州_龙口_烟台_威海铁路,青岛_陇海铁路,日照_济宁_焦作_候马_西安铁路将山东南北大量地区运输绕行济南,济南没有东西干线铁路。

济南东西网状铁路主要是煤碳运输,大多铁路枢纽对这类运输也是绕城的。看北京、郑州、西安主能源铁路都绕行主城。



郑东新区向东拓展和济南东西发展后的北跨黄河新布局。

1、城市发展,老城区人口、道路拥挤,拓展是必须的。

2、郑州向东部拓展。


3、济南向东、向西拓展变东西两县为区后,东西狭长,北跨黄河发展提上日程。

郑州、济南两个城市都是城区扩展,但意义完全不一样!

1、郑州新区拓展主要沿陇海线东扩,首先是城市发展需要,其次就是向商丘快速推进。商丘铁路枢纽旁落阜阳是郑局失误,坚决联通郑州商丘有重大意义!

2、济南沿胶济线东拓,还是沿京沪线北跨,只是城市拓展,按目前规划没有看到发展济南大十字交通枢纽规划。山东可能需要井字型平衡发展。

3、山东井字交通发展,各地发展均衡,则济南近几年发展将落后周边石家庄、天津、郑州、徐州、青岛、烟台,济南不能成为区域交通枢纽。

4、青岛、烟台港口向西大通道,和天津、连云港等在一带一路竞争中将可能受制,无论走陇海还是走青银线,对山东交通都是多元、绕行、分裂的。济南与周边省会城市竞争中处中心边缘化局面。


高速客专主通道。


货运主通道。济南、青岛向西通过新疆大陆桥方向,不在干线通道,南北竞争城市较多,东西无优势。

青岛、济南向西联通欧非大陆的具有竞争的干线通道在那里?

1、向西国际通道方向,目前建成干线铁路,兰州是绕不开的。兰州向西干线铁路,兰新线,兰青藏线分别联通新疆欧非、西藏南亚。

2、当前,青岛、济南到兰州要么先南下走陇海线再北上至兰,要么先北上走青银线再南下至兰,均绕行较多。

3、有朋友说走中卫,干塘线不是更好吗?这个问题,扫下盲吧!首先,干武线只是联络线,不是主干线。其次,要绕开西北铁路枢纽兰州,要将干线希望放在支线上,自己看看如何编组,如何编线!


干线列车优先编组、编线后,才考虑支线列车在空隙中运行,且中卫、武威均是兰州枢纽的下属编组站,要受兰州调度。


还有朋友讲,我联到银川。银川向西如何走?多了几句废话,言归正转!

4、直接联通兰州_济南,再看沿线各省区己建成、规划、勘探、选线情况,形成胶兰铁路干线。

胶兰铁路走向


1、这条线路景泰_兰州新区_白银_海源部分是路桥国际干线部分。海源_环县_延安是陕甘宁两省一区规划、勘探线路。延安以东分为延安_太原,延安_临汾线路。长治_邯郸_聊城_济南_青岛有已建成线路,扩能改造后可形成干线铁路。中间缺少延安_临汾北_长治干线铁路,需要规划、勘探、选线。



兰州、济南中间紫色线路就是胶兰干线铁路走向示意图,如果建成,济南将成为大十字交通枢纽,青岛、济南改变无东西干线、无腹地发展局面。

地理位置不能改变,改变的是思路!


天佑中华紫气东来


没有成败之说,只能说法无定法,存在即合理。

河南山东都是农业大省,意思就是农业人口多,产值比重高,这是两个省的共同点。作为省会,郑州济南都要承担本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的溢出容纳功能。

山东占有沿海优势,以青岛为中心形成的产业链条都是国际化水平,竞争力很强,济南以传统国企为主,能容纳的就业人口有限,机会也少,山东各地区整体平均,济南的房价相对不高,都是表现。

河南作为内陆省份,集聚全省之力打造经济中心的方式应当会促进郑州的发展,而且郑州的交通枢纽地位更重要,与南方的连接更便利。

两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宿命和道路要走,就看做事的人能不能做好了。


Seth13


我是砖头哥,我来答题。

经济数据对比

2017年郑州GDP为9003亿,济南为7285亿,郑州为济南的1.24倍。



在2000年的时候郑州为728.4,济南为952.18亿,郑州为济南的76.5%。



当然由于人口数量郑州的人均GDP还低于济南。

由此可见在这些年的发展中,郑州在发展速度上是领先于济南的,从城市的声势上来看,郑州也是生机勃勃,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反观济南有点暮气沉沉。

原因主要在于:省内经济的马太效应、依据禀赋的城市发展战略。

经济马太效应

郑州是河南省会城市,在经济规模和人口吸引力方面在河南是首屈一指的,其他河南城市和他就不是一个量级的,郑州是河南唯一一个人口净流入的城市,经济规模是省内第二的洛阳2倍以上。这种情况导致河南的优势生产要素会进一步流向郑州,郑州的发展在要素聚集方面更有优势。

反观济南目前在山东省内的经济规模除了被青岛远远抛离之外,也已经被省内的烟台超过,甚至潍坊都开始谋求第三的位置。济南在山东省内要素吸引力根本比不上青岛,甚至对于烟台和潍坊也没什么优势,在优势要素聚集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按照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对济南很不利。

依据禀赋的城市发展战略

郑州一开始作为落后城市充分发挥了自己农业大省、廉价劳动力充足、铁路交通便利的优势,在农业深加工、招商引资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有很多著名农产品品牌都是河南,日产,和富士康也先后入驻郑州,为郑州乃至河南的工业化做了很大助力。

济南原来有很多很厉害的工业企业,包括小鸭、轻骑、重汽等等但是现在除了重汽之外其他都不行了,感觉这么多年以来济南对于自己的禀赋一直找不到,然后发展战略和途径也不清晰,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这是济南很大的问题。

当然两个城市都是大城市,发展都不错,只是之间对比时从目前来看郑州更胜一筹。

有不同意见可以在评论区批评指正,也可以关注我进行讨论


砖头哥有话说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济南和郑州的发展规划。

郑州,古称商都,地处中原腹地,九州之中,是中国古代制陶、制瓷、冶铜、冶铁、纺织的主要发祥地。

现代郑州,则是一座工业驱动的城市,“一五”“二五”时期,国家就在这里建设了几大棉纺厂,郑纺机、二砂、水工机械厂等更是全国闻名。

近年来,郑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现代产业体系轮廓逐渐清晰,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历史性突破: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1 54.5 42.4调整为2016年上半年的2.1 46.5 51.4,实现了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工业战略新兴产业超过传统资源型高耗能产业两大标志性转型。


济南,又称“泉城”,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强省—山东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旅游、金融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副省级城市。济南下辖六个区、三个县、一个县级市,总面积8227平方公里,人口681.4万,其中市区人口260万。济南是“全国城市综合实力10强”和“全国投资硬环境10优”的城市之一。

济南地处中国知识人才密集的齐鲁大地,人力资源齐备,高等院校众多,科研机构密集。现有高校18所,在校大学生超过20万人,科研机构200多个,其中53个省级科研院所,20个国家级实验室,和4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科技人员35万人,能够满足各类企业、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电子信息、交通设备、家用电器、机械制造、生物工程、纺织服装等六大主导产业在国内外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具备承接国际产业特别是制造。


薄荷说


郑州:

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现辖6区5市1县和2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全市建成区面积328.6平方公里(含上街区26.6平方公里)。

全市总人口743.6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26.5万人,城镇人口463.5万人,非农业人口307.7万人。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3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548元。

济南:

下辖六个区、三个县、一个县级市,总面积达8227平方公里。

2008年,年末户籍总人口603.99万人,年末常住人口662.69万人。

总体来说,济南比郑州大,经济实力雄厚。但郑州近几年发展很快,大力打造“商城”和发展会展事业。

济南是华东重镇,在华东地区的政治、战略地位仅次于上海、南京,而在中原地区的河南郑州,恐怕比济南稍逊一筹。大军区、大银行均设在济南,此外郑州的高等教育也逊于济南,没有国立大学,这制约了郑州科技、人才的增长。济南的民风比郑州要淳朴得多。 郑州要带动整个河南经济、文化的发展,而济南似乎把经济拉动的任务交给了青岛,更注重文化优势。

同饮黄河水,济南、郑州应加强交流,共同探索省城建设发展的新思路


空姐成长日记


首先要讲,上述两省只是经济大省而不属于经济强省。GDP量值虽然在国内一个排第三、一个排第五,但整体的含金量不高,大而不精不能谓之强。河南省在国内的一直是一个农业省,虽然最近些年,尤其是郑州引入了一些工业企业,但给人的感觉,这些企业带来的只是GDP量值的变化,而大多数老百姓从中并没有带来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了,郑州为了提升自己的表面形象,拚命的大搞大建设,整个城市仿佛是一个大工地,但这也使得有限的财力并没有用于民生的提高。其实,笔者认为发展是个稳步推进的过程,可持续性反映一个地区发展的韧性。当其他地区都在搞工业化的时候,地区的农业化就显弥足珍贵与众不同,这里谈的农业,应一改以往的粗放低附加值,而应走向精细深度拓展性农业综合化发展,留有一片清山绿水这也是一项高的产值,完全没有必要步别人后尘。没有前瞻,缺乏特色是地区发展落后之源。再说山东省,省内国企较多,当然也就贡献了大量的GDP,但老百姓的收,很低,与高大的GDP不成比例。说明尽管GDP大,但收益率很低,这与国企的作风相一致的,投入几个亿,收益几百万基至负收益很正常。它目前的处境可以用左右为难来形容,向北不能溶入京津经济圈,向南无法走进长三角经济圈。新型经济不能引入,旧型经济舍不得舍去。笔者认为,应尽快打通南北通道,使自己尽快溶入长三角经济圈,引入南方开明、激进、创新的思维方式,培育发展做强民营经济,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以及政府、企业的诚信度。少喊些没用的口号及花架子,多办实事,这是笔者对山东的谏言。


手机用户50650962699


河南集全省1亿人之力只发展了一个郑州,山东的青岛济南淄博烟台潍坊临沂济宁任何一个放到河南都是前两名,河南三大城市之一的开封无论经济还是城市规模城市建设还赶不上山东一个县级市,还有什么可说的?单纯拿济南与郑州比有意义吗?当然,山东要抓紧,济南要抓紧发展,河南亦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