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的新范式

华大基因的新范式

导语:极致的长板永远不缺少资源的追逐,而平庸的短板只能享受孤独。

华大基因(SZ:300676)的股价近四个月大涨40%,投资者要么看不懂,“根据2019年度业绩快报来看,盈利情况不及投资者预期,为什么还能涨?”


要么一知半解,“华大曾在非典时立功,这次新冠又是作为卫健委指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资本市场充分认知到了它在基因领域的长期价值”。

作为华大基因长期跟踪者,我认为业绩波动基本在预期之内(由于众所周知的大国博弈,华大基因科技服务类业务的美洲和部分国际市场受影响),这些数字有些滞后,没有真实的反映华大基因的价值。另外,新冠只是个引子,不是股价大涨的主因,投资者在此时此刻应该关注先见指标,关注转折点,关注特殊的信号。

2019年Q4有两件事我认为得重视:


其一华大基因与英伟达合作;

其二华大基因出让一部分子公司股权给红杉等机构。

如果说以前的华大基因“产学研”一体化,各个层面呢,在世界上都处于第一梯队,只是给外界感觉略显封闭,有点围绕“木桶理论”勤修内功补足短板的意思。以上两件事,我认为就是开放生态,加速度发展的征兆,它是“新木桶理论”:

极致的长板永远不缺少资源的追逐,

而平庸的短板只能享受孤独。

华大基因近期开始加速拥抱外部优质资源,这远比几个预期之内的业绩指标重要,它代表企业范式Paradigm(包括理念philosophy 和方法methods两部分)的突破: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理念没变,但方法有重大转变,从自己干到协同优质资源一起干的转变,这将对公司未来的价值创造产生深远影响。

鉴于市场对华大基因认知有限(我对投资者群体的观察,专业人士请多批评指点),这篇文章主要写这几个方面:

  • 华大基因的极致长板;
  • “失控式”发展的前景;
  • 优质资源的追逐;
  • 最佳的布局时机。


01、华大基因的极致长板


华大基因是基因检测领域的领先者,从历年收入能看出来,2019年前三季度收入接近另外三家公司——贝瑞基因(SZ:000710)、达安基因(SZ:002030)、艾德生物(SZ:300685)之和。

华大基因的新范式

这个收入规模,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持续的高研发投入驱动的。2019年1-9月,华大基因研发费用2.28亿元,比贝瑞、艾德、达安三家公司之和2.04亿元还多。2015年-2019年1-9月,华大基因研发费用一共花了9.41亿元,仍然比另几家公司合计8.67亿元要多。

如下图,华大基因研发费用上升趋势明显,比别家高一个档次。

华大基因的新范式

从常识出发,研发投入领先促进技术领先,而技术领先和合规经营(基因安全关乎全人类,2018年违背法律和伦理做“基因编辑婴儿”的贺建奎刚被判三年有期)加持之下,品牌在客户心智中的地位将水涨船高。更别说华大基因本来江湖地位就高(从“1%到10%再到100%”的故事可以了解一下),不管与企业,地方还是海外合作都事半功倍:

截至2019年6月底,华大基因临床基因检测(生育健康、肿瘤防控和感染防控)累计服务约1500万人次,其中超过510万例无创产检,超过250万例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以深圳开展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为例,2011年-2018年检测覆盖率从0到80%,唐氏出生率(唐氏活产率/唐氏总发生率)从60%下降到20%以下,等覆盖率提升到100%这个新生儿疾病也基本就被消灭了。

华大基因的新范式

《我不是药神》里徐峥饰演的勇哥说“穷才是最大的疾病”,这句话传的很广,很多人深表认同。我认为这是句狗屁话,是商业片撩拨情绪的宣泄,没有半点实际的意义。

华大基因这样的公司越来越多才有意义,它用较低的价格控制疾病发生率,为社会节约了巨大的财力,真正的“上工治未病”:

你看,湖北、广西、福建、浙江、北京等地卫计委等机构给的无创产检指导价,大都在1300元-1500元,北京高达2200元,而华大基因与地方合作实施的民生项目,你知道多少钱吗?以河北为例,大概400元左右。

华大基因的新范式

华大基因能给把价格做的这么低,本质是基于技术创新(比如华大基因近期将“人类全基因组测序”分析速度降至15分钟,比全球最快方案还快2倍至4倍),以及自主测序平台成本可控的优势,通过高度自动化,大量测序,实现成本的边际递减。

这一套模式其他公司模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只有华大基因的测序仪是自主可控的,其他公司的测序仪主要来自illumina的,你做的好了做的多了人家可能随时提价,七八年前华大基因曾吃过苦头,所以在并购的基础上发奋研发,艰难的实现了国产化。

时至今日,华大基因的影响力已经输出到了海外:在国别基因组检测上已有动作,且具备了大人群队列的综合解决方案,发布了百万级NIPT检测通量全自动化平台,可谓蓄势待发。

我们可以下结论,华大基因自身的规模、研发、模式和国际化,再结合上面的集团在测序仪、基因大数据、业界影响力等层面的赋能,让华大基因成为基因组学领域的“极致长板”。

华大基因的新范式


02、“失控式”发展的前景


华大基因是基因组学领域的“极致长板”,然后这一步并不能说明什么。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

我们投资上市公司,投的是它的未来,未来的现金流总和的现值。华大基因未来会怎么样呢?

很多投资者觉得,“华大基因上限不高,也就无创产检龙头这样了,服务业跳跃式发展很难的”。我认为拘泥于当前变现模式来认知华大基因,是舍本逐末的行为,其实它的增长逻辑很简单:通过生命大数据的技术手段解决更多疾病。

(1)现在的华大基因

K(10的3次方),以K级别的数据量,能防控几种病,比如HPV及遗传性耳聋。

M(10的6次方),以M级别的数据量,能防控百种病,比如染色体数目异常及缺失重复综合征,唐氏综合征是其中一种。

华大基因的新范式

(2)下一阶段的华大基因

G(10的9次方),以G级别的数据量,让人们基因库里的CNV(Copy number variation,拷贝数变异,是人类遗传病的一大重要原因)等遗传病的源头无所遁形,做到“先天无残”;


并为生物医药提供精准检测,现在流行的PD1/CART/RNA等癌症疗法,研究的基因重组与作用大分子的靶点,其实都落在华大基因研究的“生命的中心法则”领域内,即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完成转录和翻译,基因组是其根本。

华大基因的新范式

T(10的12次方),以T级别的数据量,把Omics(组学)从Genomics(基因组)扩展到Proteomics(蛋白组学)、Immunomics(免疫组学)等一系列Trans-omics。最终能设立生命健康指数,你想象一下在手机、智能眼镜等外设上,观察自身实时生命数据的场景,这在商业模式上是一个“后天少病”的超级订阅付费服务。

P(10的15次方),在T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以P级别的数据量,贯穿一个人生命周期,从单个细胞到5*10的13次方个细胞(从受精卵到成年人)的分裂与分化,增生与凋亡,突变与矫正,损伤与代偿。从生到死监控生命的动向。

华大基因的新范式

(3)终极版的华大基因

从上面个体的观察得来KMGTP级别的数据,再到大人群的观察得到EZY量级的数据(10的18次方,10的21次方,10的24次方),生命完全可以读取、存储乃至干预。整个华大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命大数据中心。

华大基因的增长逻辑,就是凯文凯利所说的巨大数据量推动的“失控式”增长。

它的难点也是数据量,如何推动数据量的增长。你要达到G级(10的9次方)的数据量,可能需要做百万人的基因组计划,可得不少的研究经费;数据量起来了,也得用强大专用的芯片、深度学习算法配合才能处理它。

所以在这个阶段,华大接受了外部的资源。


03、优质资源的追逐


计算能力不足,一度是限制基因组学研究和应用的难题。此前,线下单个样本的WGS(人类全基因组测序)分析通常需要70+小时,2016年底BGIOnline(国际版)实现17小时完成100个WGS分析,2017年底时间降至120分钟。

黄仁勋(英伟达创始人CEO)在2019年12月的苏州GTC大会上,发布GPU方案(基于英伟达运算平台加速的基因组处理工具包Parabricks),华大基因采用这个方案的话,相较经典流程可提速30倍至50倍。

华大基因的新范式

2020年1月,华大基因计算力再次突破,实现一个WGS的基因拼装、排序、去重、变异检测全流程仅需15分钟。这比上述全球最快的GPU方案仍能提速2倍至4倍。此方案由华大DNBSEQ自主测序仪、BGI Online混合云架构、阿里云容器服务ACK/AGS基因服务以及赛乐基因GPU加速算法的深度融合而成。

阿里云和华大基因的强强合作,使后者计算能力指数级提升,进而提高生命大数据处理速度,这对华大基因“通过生命大数据的技术手段解决更多疾病”的增长模式,意义重大不言而喻。

除了技术上的难点,上面我们还提到资金上的难点。很多投资者吵着闹着集团公司“不讲究”,不把华大农业,华大智造等核心板块装进上市公司体系。你想过没有,如果这些板块放入上市公司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

华大基因的新范式

结果是那些还未到变现阶段的“成本中心”,将会吞噬掉目前旗舰业务(生育健康、肿瘤防控、多组学大数据及合成业务)产生的利润,在A股这种重视净利润和技术图形的“弱有效市场”,华大基因将永远无法获得认可。

我觉得这种二级市场的导向,对华大基因的经营策略也有一定的反身性。导致过于在乎利润,而不敢大踏步的研发投入,不加大投入又不能获得长期价值的提升(再安利一遍,“通过生命大数据的技术手段解决更多疾病”从而获得增长)。华大基因用引入资本来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 2019年12月28日,华大基因旗下做感染防控业务的子公司华大因源获得红杉欣盛、礼来亚洲基金等机构的投资,累计近5亿元融资额。
  • 2020年1月8日,华大基因旗下做肿瘤早筛业务的子公司华大数极获得高林厚健、薄荷创投等机构的投资,获得3,700万元融资额。


引入红杉这种知名投资机构,除了充实资本之外,对完善公司的治理有很大的好处。


04、最佳的布局时机


那些商业模式比较新颖,行业比较难以弄懂的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总能有超额收益的机会,因为投资者总是在“极端追逐收益&极端厌恶风险”的钟摆里盲目波动。

华大基因的IPO发行价为13.64元,当前股价为80元左右,中间曾被疯狂的投资者炒到260.11元。那波散户应该已经全部“撤退了”,股东户数从上市初的7.75万降到2019年Q3的4.43万户。

对于华大基因研发投入多,成长具备爆发潜力,又处于新范式改变的时刻,用市盈率来估值是失真的,应该用新经济公司标配的市销率(P/S)给它估值,目前在10倍P/S以下,对长期投资者来说是合适的价位。

最后我想说,衡量一家公司价值几何,除了要关注它当前的业绩和未来前景,我们更要关注它存在的价值:赶走疾病,追求青春、健康和长寿,还有比这更有意义的事业吗?

最后的最后,借几张深圳国家基因库的图片结尾。

华大基因的新范式

华大基因的新范式

华大基因的新范式

华大基因的新范式


————分隔符————


欢迎任何交流。


往期文章精选:

  • 2020年,闭眼吹中国平安的人:非蠢即坏
  • 衰落的百度,连新氧都“打不过”
  • 科大讯飞:11年16倍的“最惨”人工智能公司
  • 老妖芒格2020年Daily Journal股东会问答:多数人再努力也仍是底层(万字长文)
  • 现在,美团收购滴滴的最佳时机
  • 现在,阿里把优酷等文娱业务,卖给今日头条的最佳时机
  • 阿里巴巴,21世纪的蒙古帝国
  • 小米的高端化很难成功,就像二战时德军的“导弹笑话”
  • 碧桂园、万科、恒大和融创,今后五年谁最具投资价值?
  • 致海康威视22万股东: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
  • 今天的腾讯就像3年前的百度:“一代宗师”也会老去
  • B站对标YouTube?除非把CEO陈睿换掉
  • B站,逃得过被“收编”的宿命吗?
  • 1年涨5倍,跟谁学的套路:名师百万年薪和“残值”回收
  • “网文大佬”阅文的本质:业绩高度不确定的影视公司
  • 留给“中国云计算第一股”优刻得的时间不多了
  • 市值管理技术哪家行?福建厦门找瑞幸
  • 传音控股的“国际下沉”走到了终点?
  • 从人类学角度看拼多多
  • 扫地机器人龙头科沃斯:被小米系压的“自断一臂”
  • 小米和格力的“战争”全面升级
  • A股、港股、中概股企业的《庆余年》
  • 你在嘲笑巴菲特,巴菲特在等你破产!
  • 致A股投资者:比小聪明重要1000倍的,是你的底层操作系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