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的新範式

華大基因的新範式

導語:極致的長板永遠不缺少資源的追逐,而平庸的短板只能享受孤獨。

華大基因(SZ:300676)的股價近四個月大漲40%,投資者要麼看不懂,“根據2019年度業績快報來看,盈利情況不及投資者預期,為什麼還能漲?”


要麼一知半解,“華大曾在非典時立功,這次新冠又是作為衛健委指定的第三方檢測機構,資本市場充分認知到了它在基因領域的長期價值”。

作為華大基因長期跟蹤者,我認為業績波動基本在預期之內(由於眾所周知的大國博弈,華大基因科技服務類業務的美洲和部分國際市場受影響),這些數字有些滯後,沒有真實的反映華大基因的價值。另外,新冠只是個引子,不是股價大漲的主因,投資者在此時此刻應該關注先見指標,關注轉折點,關注特殊的信號。

2019年Q4有兩件事我認為得重視:


其一華大基因與英偉達合作;

其二華大基因出讓一部分子公司股權給紅杉等機構。

如果說以前的華大基因“產學研”一體化,各個層面呢,在世界上都處於第一梯隊,只是給外界感覺略顯封閉,有點圍繞“木桶理論”勤修內功補足短板的意思。以上兩件事,我認為就是開放生態,加速度發展的徵兆,它是“新木桶理論”:

極致的長板永遠不缺少資源的追逐,

而平庸的短板只能享受孤獨。

華大基因近期開始加速擁抱外部優質資源,這遠比幾個預期之內的業績指標重要,它代表企業範式Paradigm(包括理念philosophy 和方法methods兩部分)的突破: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的理念沒變,但方法有重大轉變,從自己幹到協同優質資源一起幹的轉變,這將對公司未來的價值創造產生深遠影響。

鑑於市場對華大基因認知有限(我對投資者群體的觀察,專業人士請多批評指點),這篇文章主要寫這幾個方面:

  • 華大基因的極致長板;
  • “失控式”發展的前景;
  • 優質資源的追逐;
  • 最佳的佈局時機。


01、華大基因的極致長板


華大基因是基因檢測領域的領先者,從歷年收入能看出來,2019年前三季度收入接近另外三家公司——貝瑞基因(SZ:000710)、達安基因(SZ:002030)、艾德生物(SZ:300685)之和。

華大基因的新範式

這個收入規模,並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是持續的高研發投入驅動的。2019年1-9月,華大基因研發費用2.28億元,比貝瑞、艾德、達安三家公司之和2.04億元還多。2015年-2019年1-9月,華大基因研發費用一共花了9.41億元,仍然比另幾家公司合計8.67億元要多。

如下圖,華大基因研發費用上升趨勢明顯,比別家高一個檔次。

華大基因的新範式

從常識出發,研發投入領先促進技術領先,而技術領先和合規經營(基因安全關乎全人類,2018年違背法律和倫理做“基因編輯嬰兒”的賀建奎剛被判三年有期)加持之下,品牌在客戶心智中的地位將水漲船高。更別說華大基因本來江湖地位就高(從“1%到10%再到100%”的故事可以瞭解一下),不管與企業,地方還是海外合作都事半功倍:

截至2019年6月底,華大基因臨床基因檢測(生育健康、腫瘤防控和感染防控)累計服務約1500萬人次,其中超過510萬例無創產檢,超過250萬例遺傳性耳聾基因篩查。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以深圳開展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為例,2011年-2018年檢測覆蓋率從0到80%,唐氏出生率(唐氏活產率/唐氏總髮生率)從60%下降到20%以下,等覆蓋率提升到100%這個新生兒疾病也基本就被消滅了。

華大基因的新範式

《我不是藥神》裡徐崢飾演的勇哥說“窮才是最大的疾病”,這句話傳的很廣,很多人深表認同。我認為這是句狗屁話,是商業片撩撥情緒的宣洩,沒有半點實際的意義。

華大基因這樣的公司越來越多才有意義,它用較低的價格控制疾病發生率,為社會節約了巨大的財力,真正的“上工治未病”:

你看,湖北、廣西、福建、浙江、北京等地衛計委等機構給的無創產檢指導價,大都在1300元-1500元,北京高達2200元,而華大基因與地方合作實施的民生項目,你知道多少錢嗎?以河北為例,大概400元左右。

華大基因的新範式

華大基因能給把價格做的這麼低,本質是基於技術創新(比如華大基因近期將“人類全基因組測序”分析速度降至15分鐘,比全球最快方案還快2倍至4倍),以及自主測序平臺成本可控的優勢,通過高度自動化,大量測序,實現成本的邊際遞減。

這一套模式其他公司模仿,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為只有華大基因的測序儀是自主可控的,其他公司的測序儀主要來自illumina的,你做的好了做的多了人家可能隨時提價,七八年前華大基因曾吃過苦頭,所以在併購的基礎上發奮研發,艱難的實現了國產化。

時至今日,華大基因的影響力已經輸出到了海外:在國別基因組檢測上已有動作,且具備了大人群隊列的綜合解決方案,發佈了百萬級NIPT檢測通量全自動化平臺,可謂蓄勢待發。

我們可以下結論,華大基因自身的規模、研發、模式和國際化,再結合上面的集團在測序儀、基因大數據、業界影響力等層面的賦能,讓華大基因成為基因組學領域的“極致長板”。

華大基因的新範式


02、“失控式”發展的前景


華大基因是基因組學領域的“極致長板”,然後這一步並不能說明什麼。智者務其實,愚者爭虛名。

我們投資上市公司,投的是它的未來,未來的現金流總和的現值。華大基因未來會怎麼樣呢?

很多投資者覺得,“華大基因上限不高,也就無創產檢龍頭這樣了,服務業跳躍式發展很難的”。我認為拘泥於當前變現模式來認知華大基因,是捨本逐末的行為,其實它的增長邏輯很簡單:通過生命大數據的技術手段解決更多疾病。

(1)現在的華大基因

K(10的3次方),以K級別的數據量,能防控幾種病,比如HPV及遺傳性耳聾。

M(10的6次方),以M級別的數據量,能防控百種病,比如染色體數目異常及缺失重複綜合徵,唐氏綜合徵是其中一種。

華大基因的新範式

(2)下一階段的華大基因

G(10的9次方),以G級別的數據量,讓人們基因庫裡的CNV(Copy number variation,拷貝數變異,是人類遺傳病的一大重要原因)等遺傳病的源頭無所遁形,做到“先天無殘”;


併為生物醫藥提供精準檢測,現在流行的PD1/CART/RNA等癌症療法,研究的基因重組與作用大分子的靶點,其實都落在華大基因研究的“生命的中心法則”領域內,即遺傳信息從DNA傳遞給RNA,再從RNA傳遞給蛋白質完成轉錄和翻譯,基因組是其根本。

華大基因的新範式

T(10的12次方),以T級別的數據量,把Omics(組學)從Genomics(基因組)擴展到Proteomics(蛋白組學)、Immunomics(免疫組學)等一系列Trans-omics。最終能設立生命健康指數,你想象一下在手機、智能眼鏡等外設上,觀察自身實時生命數據的場景,這在商業模式上是一個“後天少病”的超級訂閱付費服務。

P(10的15次方),在T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以P級別的數據量,貫穿一個人生命週期,從單個細胞到5*10的13次方個細胞(從受精卵到成年人)的分裂與分化,增生與凋亡,突變與矯正,損傷與代償。從生到死監控生命的動向。

華大基因的新範式

(3)終極版的華大基因

從上面個體的觀察得來KMGTP級別的數據,再到大人群的觀察得到EZY量級的數據(10的18次方,10的21次方,10的24次方),生命完全可以讀取、存儲乃至干預。整個華大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生命大數據中心。

華大基因的增長邏輯,就是凱文凱利所說的巨大數據量推動的“失控式”增長。

它的難點也是數據量,如何推動數據量的增長。你要達到G級(10的9次方)的數據量,可能需要做百萬人的基因組計劃,可得不少的研究經費;數據量起來了,也得用強大專用的芯片、深度學習算法配合才能處理它。

所以在這個階段,華大接受了外部的資源。


03、優質資源的追逐


計算能力不足,一度是限制基因組學研究和應用的難題。此前,線下單個樣本的WGS(人類全基因組測序)分析通常需要70+小時,2016年底BGIOnline(國際版)實現17小時完成100個WGS分析,2017年底時間降至120分鐘。

黃仁勳(英偉達創始人CEO)在2019年12月的蘇州GTC大會上,發佈GPU方案(基於英偉達運算平臺加速的基因組處理工具包Parabricks),華大基因採用這個方案的話,相較經典流程可提速30倍至50倍。

華大基因的新範式

2020年1月,華大基因計算力再次突破,實現一個WGS的基因拼裝、排序、去重、變異檢測全流程僅需15分鐘。這比上述全球最快的GPU方案仍能提速2倍至4倍。此方案由華大DNBSEQ自主測序儀、BGI Online混合雲架構、阿里雲容器服務ACK/AGS基因服務以及賽樂基因GPU加速算法的深度融合而成。

阿里雲和華大基因的強強合作,使後者計算能力指數級提升,進而提高生命大數據處理速度,這對華大基因“通過生命大數據的技術手段解決更多疾病”的增長模式,意義重大不言而喻。

除了技術上的難點,上面我們還提到資金上的難點。很多投資者吵著鬧著集團公司“不講究”,不把華大農業,華大智造等核心板塊裝進上市公司體系。你想過沒有,如果這些板塊放入上市公司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

華大基因的新範式

結果是那些還未到變現階段的“成本中心”,將會吞噬掉目前旗艦業務(生育健康、腫瘤防控、多組學大數據及合成業務)產生的利潤,在A股這種重視淨利潤和技術圖形的“弱有效市場”,華大基因將永遠無法獲得認可。

我覺得這種二級市場的導向,對華大基因的經營策略也有一定的反身性。導致過於在乎利潤,而不敢大踏步的研發投入,不加大投入又不能獲得長期價值的提升(再安利一遍,“通過生命大數據的技術手段解決更多疾病”從而獲得增長)。華大基因用引入資本來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 2019年12月28日,華大基因旗下做感染防控業務的子公司華大因源獲得紅杉欣盛、禮來亞洲基金等機構的投資,累計近5億元融資額。
  • 2020年1月8日,華大基因旗下做腫瘤早篩業務的子公司華大數極獲得高林厚健、薄荷創投等機構的投資,獲得3,700萬元融資額。


引入紅杉這種知名投資機構,除了充實資本之外,對完善公司的治理有很大的好處。


04、最佳的佈局時機


那些商業模式比較新穎,行業比較難以弄懂的上市公司,在二級市場總能有超額收益的機會,因為投資者總是在“極端追逐收益&極端厭惡風險”的鐘擺裡盲目波動。

華大基因的IPO發行價為13.64元,當前股價為80元左右,中間曾被瘋狂的投資者炒到260.11元。那波散戶應該已經全部“撤退了”,股東戶數從上市初的7.75萬降到2019年Q3的4.43萬戶。

對於華大基因研發投入多,成長具備爆發潛力,又處於新範式改變的時刻,用市盈率來估值是失真的,應該用新經濟公司標配的市銷率(P/S)給它估值,目前在10倍P/S以下,對長期投資者來說是合適的價位。

最後我想說,衡量一家公司價值幾何,除了要關注它當前的業績和未來前景,我們更要關注它存在的價值:趕走疾病,追求青春、健康和長壽,還有比這更有意義的事業嗎?

最後的最後,借幾張深圳國家基因庫的圖片結尾。

華大基因的新範式

華大基因的新範式

華大基因的新範式

華大基因的新範式


————分隔符————


歡迎任何交流。


往期文章精選:

  • 2020年,閉眼吹中國平安的人:非蠢即壞
  • 衰落的百度,連新氧都“打不過”
  • 科大訊飛:11年16倍的“最慘”人工智能公司
  • 老妖芒格2020年Daily Journal股東會問答:多數人再努力也仍是底層(萬字長文)
  • 現在,美團收購滴滴的最佳時機
  • 現在,阿里把優酷等文娛業務,賣給今日頭條的最佳時機
  • 阿里巴巴,21世紀的蒙古帝國
  • 小米的高端化很難成功,就像二戰時德軍的“導彈笑話”
  • 碧桂園、萬科、恆大和融創,今後五年誰最具投資價值?
  • 致海康威視22萬股東:智者務其實,愚者爭虛名
  • 今天的騰訊就像3年前的百度:“一代宗師”也會老去
  • B站對標YouTube?除非把CEO陳睿換掉
  • B站,逃得過被“收編”的宿命嗎?
  • 1年漲5倍,跟誰學的套路:名師百萬年薪和“殘值”回收
  • “網文大佬”閱文的本質:業績高度不確定的影視公司
  • 留給“中國雲計算第一股”優刻得的時間不多了
  • 市值管理技術哪家行?福建廈門找瑞幸
  • 傳音控股的“國際下沉”走到了終點?
  • 從人類學角度看拼多多
  • 掃地機器人龍頭科沃斯:被小米系壓的“自斷一臂”
  • 小米和格力的“戰爭”全面升級
  • A股、港股、中概股企業的《慶餘年》
  • 你在嘲笑巴菲特,巴菲特在等你破產!
  • 致A股投資者:比小聰明重要1000倍的,是你的底層操作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