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李白的“煙花三月下揚州”,“煙花”到底何意?

再談李白的“煙花三月下揚州”,“煙花”到底何意?

前天關於李白這首《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煙花”二字的文章,原本是根據自己一些詩歌方面的記憶作了些分析,沒想到引起了大家的興趣。留言非常多,贊成反對的都有,也有提出不同見解的。因為評論短促,不大好說明,而且本身就是相互學習,所以在翻了一些留言之後,找到一些可能性繼續進行分析。

“煙花三月下揚州”中的“煙花”二字的解釋,因為當時還沒有煙花——焰火的概念,又找不到其他關於“煙花”這個詞的記載,所以主流解釋其實和我一樣,都是把“煙”、“花”二字分開解釋。“花”就是繁花似錦,而“煙”普遍解釋是“柳絮如煙”。

我是不認同柳絮如煙的,不論從文字解讀,還是從形象角度來看,都不像。有朋友說想象就是了,文藝創作是高於生活,但是文藝創作也是必須源於生活的。柳絮像雪,說像煙從何談起?然後另一種說法是柳葉新黃半綠的狀態,隨風飛舞,似炊煙婀娜,這一點我倒是覺得可以接受。

還有朋友發來了柳樹開法的圖片,也就是柳絮還在柳枝上的時候,可這也只是說明“煙柳”一詞的合理想象性,並不能代表李白在這句詩中的“煙”就是指柳樹、柳枝、柳林。

這些分析都是上篇文章的內容。

為什麼又要寫一篇呢?因為有些朋友的留言刷新了我的想法,我可能錯了,所以要再研究一下,真的錯了就錯了。這沒什麼關係。

首先是一位朋友留下的兩句詩,很美,而且也直接道明瞭“煙”與“柳”的關係。

再談李白的“煙花三月下揚州”,“煙花”到底何意?

就是圖中網友留下的“千樹梨花千樹雪,一溪楊柳一溪煙”。這兩句詩我沒有聽過,但是總有點耳熟,找了一下,是清代萊陽詩人趙蜚聲的作品,現在廣泛用在“萊陽梨”的宣傳上。趙蜚聲這位詩人,毫無印象,查了一下在詩史上蹤跡全無,出名的也只有這兩句詩。

這兩句詩是極好的,既然是清代,煙柳、煙溪都可以解釋,時代後了這麼多,和李白的作品看上去關係不大。但是他的上句“千樹萬樹梨花開”卻著實耳熟,忽然想起來這不就是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嗎: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再談李白的“煙花三月下揚州”,“煙花”到底何意?

進而想起岑參的另外一首作品《送揚子》:

斗酒渭城邊,壚頭耐醉眠。

梨花千樹雪,楊葉萬條煙。

惜別添壺酒,臨岐贈馬鞭。

看君潁上去,新月到家圓。

“梨花千樹雪,楊葉萬條煙。”那麼基本上可以斷定趙蜚聲的名句是出自這裡了,至於是致敬還是什麼別的,我們就不說了,我們至少發現了一點,就是岑參就用已經用“煙”來形容“楊葉”了。而且是“萬條”,這說明什麼?我們都知道古時候的“楊柳”中的“楊”就是“蒲柳”。就是用“煙”來形容柳葉,即所謂“煙柳”就是指柳葉新黃半綠的隨風飛舞的狀態。只不過岑參詩裡是“煙楊”,其實就是“煙柳”。

再次證明“煙柳”跟柳絮,柳絮如煙沒有任何關係。

再談李白的“煙花三月下揚州”,“煙花”到底何意?

而且岑參是李白同時代的詩人,這又將“煙柳”這種形容方式,從上篇文章的張仲素和韓愈時期大幅提前到了盛唐時代。同時,這首《別揚子》的作者一直在岑參和李白兩人中有爭議。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將柳葉比作“煙”是在李白時代就有了。那麼“煙花三月下揚州”到底能不能看成“柳葉如煙,繁花似錦”呢?

這是解釋得通的。可以留著備選。

至於另外有些朋友提出煙雨、雨霧,基本上可以不用考慮,我本身就是江南人,自然知道這種景色,我們讀詩,要結合上下句看的。“孤帆遠影碧空盡”,這樣好的視線,說什麼煙雨濛濛?不可能的。所以這種說法不足取。

倒是留言中另有一種說法更有些道理。

再談李白的“煙花三月下揚州”,“煙花”到底何意?

有位朋友留下一句沈約的詩:“年芳被禁籞。煙花繞層曲。”沈約確實就早很多了,但是我看了一下原詩《傷春詩》:

弱草半抽黃。輕條未全錄。

年芳被禁籞。煙華繞層曲。

寒苔卷復舒。冬泉斷方續。

早花散凝金。初露泫成玉。

這裡實則是煙華,通“煙花”,意思是“暮靄裡的花”,這確實算得上一個出處。雖然有字通假,意思倒是有些貼近。同時還引申出“煙花”的另外一個意思,就是泛指盛大、綺麗的春景。

再談李白的“煙花三月下揚州”,“煙花”到底何意?

而這種意思的使用,最靠近李白時期的就是杜甫的《清明二首》了:

……

秦城樓閣煙花裡,漢主山河錦繡中。

春去春來洞庭闊,白蘋愁殺白頭翁。

想那長安的的樓閣已經是一片繁華春景,萬里山河也是錦繡之中吧。

這首詩則證明了“煙花”這個詞在李杜時期已經成為一個完整意象,專指繁花似錦。杜甫可以用,那李白自然也可以用。所以“煙花三月下揚州”就是說孟浩然在這繁花似錦的三月去揚州了。

這句詩如果是這樣理解的話,其實就和柳樹、煙柳、柳如煙、煙雨、煙霧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再談李白的“煙花三月下揚州”,“煙花”到底何意?

主流釋義是錯誤的。而我在上一篇提出的“炊煙”之說這樣看來也是錯誤的,但那是在不認同柳絮如煙的說法之後提出的個人解讀,並沒有想到、也沒有去找“煙華”通假“煙花”的來歷。

錯就錯了,認錯就是。

肯定有朋友說你無聊不無聊啊?一個簡單的“煙花”硬是搞了幾天,寫了兩篇文章。

那你能堅持看到這裡,不比我更無聊麼?

記住,這句詩和“柳絮”沒有任何關係,我就是搞清楚了這一點。下次我們講這首詩的時候,就不必用“煙柳”、“焰火”這些詞來搪塞小孩了,畢竟我們能產生的疑問,小孩子會更加直接地發問,不會含糊帶過。而且現在的小孩越來越聰明,不好糊弄。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