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單純的湯補,能夠直接提升寶媽的下奶量嗎?

鄭曉奇


您好,感謝您的邀請!我是高級育嬰師、母嬰KOL福林媽咪,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寶媽們都知道,母乳是寶寶最天然的食物,想要寶寶出生後能有一個好身體,那寶媽們自然就要保證自己乳汁的充足。

而說到保證乳汁充足的方法,很多寶媽都會說,“多喝豬腳湯,或者是其他湯水,喝的湯水越多,越能提高母乳量”。

可事實並非如此。

單純的依靠補湯,是不能夠提高寶媽母乳量的。

其實,寶媽乳房裡的母乳,並非是我們傳統認知的“寶媽體內的水分或是血液轉化形成母乳”,而是由乳腺受刺激才分泌出的乳汁的。

所以,想要保證母乳的量,對寶媽乳房的刺激就必須提上日程。

該如何刺激寶媽的乳房分泌乳汁,這就需要寶媽和寶寶的配合。

首先,寶媽需要儘早開奶。也就是說,在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寶媽就要讓寶寶儘早的吮吸母乳,這會對寶媽的乳房形成最初的刺激,讓寶媽儘快產奶。

其次,就需要寶媽們經常讓寶寶吃奶。新生兒之所以會被喂夜奶,除了是滿足寶寶成長的需要,也能通過寶寶的多次的吸吮,讓乳腺受到刺激,好產生更多的母乳,滿足寶寶後面的成長需要的母乳量。

然後,寶媽要用正確的方式來給寶寶餵奶。如果寶媽給寶寶餵奶的姿勢不正確,不僅會影響寶寶吃奶的狀態,乳腺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刺激,那就會影響正常的乳腺分泌。

第四,讓寶寶吃奶的時間久一點。情況允許的時候,寶媽在寶寶吃完奶後,也可以讓寶寶再多吮吸幾下,那樣也會對乳腺形成一種刺激。

第五,千萬別攢奶。有些寶媽擔心寶寶下次吃奶時,奶水不夠,就會下意識的保存一些奶水。事實上,乳房越空,奶水分泌才會越快越多,乳房越滿,奶水的分泌越會受影響。這也是為什麼要讓職場媽媽把奶水擠出保存的原因。

第六,寶媽的飲食很休息還是要保證的。雖然奶水不是由寶媽體內的水分或血液直接轉化來的,但奶水的主要成分還是水,所以,寶媽們多喝湯水也是很有必要的。可是,值得注意的是,寶媽們要喝的湯水,不能太油膩,還要注意避開那些會回奶的食物,那樣才能讓寶媽們不至於吃的油膩而發胖,也能有豐富的奶水。

同時,寶媽們也要注意保證自己的睡眠時間。畢竟有一個充分的睡眠時間,才能讓寶媽們的身體得到恢復,才能更好的讓乳腺分泌乳汁。

寶媽們想要保證自己的奶水量,單純依靠補食湯水還是不行的,有必要了解科學的追奶方式,那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福林媽咪,每天為您推薦落地實用的育兒知識,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福林媽咪


湯補確實是提升寶媽下奶量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記得當年我奶孩子的時候。如果那2天吃了燉排骨燉雞燉豬蹄鯽魚湯什麼的,奶水就很充足,小孩根本吃不完。反之如果說吃得太清淡了,那奶水就很少,甚至根本就沒有了。當然,這裡所說的湯補,是指把那有營養的東西燉了,連湯帶幹一起吃下去。如果誰要是跟我說湯補湯補就是隻喝湯,乾的不吃,那我就只能呵呵了。

其實這樣的笑話我也鬧過。記得我生女兒的時候,那時候我們也什麼都不懂,小孩生下來之後,為了能及時有奶我們就趕緊殺了一隻老母雞給燉了,但是那時候不知道怎麼搞的,我就沒什麼胃口,我聽別人說要多喝雞湯才會有奶,就拼命喝了幾碗湯,雞肉是一點沒吃,連飯也不怎麼吃,所以到了第三天,還是一點奶水沒有。後來經有經驗的人指點,重新殺了一隻母雞燉了,連肉帶湯吃下去,當天晚上就有奶了。現在我都還記得,我吃雞肉乾嘔的那個情形。為了女兒能有奶喝,我也真是拼了。

用鯽魚、豬蹄、甲魚、鮮蝦、排骨什麼的燉湯喝有很好的催奶作用,那也是指的一般正常情況。

什麼是非正常情況呢?

有一些產婦也許是身理因素,有人天生不出奶,不過這種情況非常罕見。更多的是心理因素(比如緊張、抑鬱、擔心奶孩子會影響身材之類)不出奶,那就要找出原因儘量放鬆心情,其實只要產婦身體健康,一般都會有奶水的,不用擔心。至於哺乳會影響身材,其實這個影響並不大。就算你不哺乳,生過孩子身材總會有點變化的。想要做媽媽,總是要有所付出的。要說可怕,生了孩子不哺乳患乳腺癌幾率增加更可怕。至於產後抑鬱,一來產婦自己要想開,需要家人體貼安慰。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嬰兒的吸吮。


據我瞭解,現在很多寶媽是想母乳餵養的,而且也有了奶水了,可寶寶就是吃不上母乳,問題就出在這個環節了。

原因有兩個方面。

一個是產婦方面。寶寶你別看他那麼小小弱弱的,吸起奶來那勁頭比大人都大(不信的可親自比較一下),吸奶時奶頭很疼,大多會破皮,有些還會出血,那種疼痛可想而知。這樣一來有些產婦因為受不了那份疼痛,就不敢餵奶了。其實只要熬過開頭那兩天,以後就好了。

另一個是嬰兒方面,寶寶不吸寶媽的奶頭。剛才還說吸吮寶媽的奶頭是寶寶天生的大本領,怎麼現在又說寶寶不吸媽媽的奶頭了?

說起來,這不是寶寶的問題而是大人的問題。嚴格說起來,也不是寶寶家裡的大人的問題而是醫生的問題。因為現在的醫生,都告誡寶媽寶寶出生幾個小時之後,就要喝奶。否則就會缺乏營養什麼的。而幾個小時之內,寶媽是不會有奶水的。然後大多數的人家就開始給寶寶喝羊奶牛奶什麼的。殊不知這樣一來,寶寶一開始接觸的就是塑料奶嘴和羊奶牛奶,等媽媽有了奶水,再叫他吸吮媽媽的奶頭,喝媽媽的奶水,他就堅決不幹了。



有人說那我一邊給他喝奶粉一邊讓他吸吮奶頭?你想啊,塑料奶嘴一吸就有料,媽媽的奶頭什麼也吸不出,你以為他有你想的那麼傻嗎?

你想過沒有,雖然奶粉早就有了,但大量的嬰兒喝奶粉也就是這十多年的事,那早前那些小孩生下來,媽媽天把兩天也是沒奶水的,有幾個嬰兒被餓死了?

我們家女兒也是第三天晚上才喝到的奶,也餓的哇哇哭,不也一樣健健康康的?只有不用奶瓶奶粉,寶寶餓了,才會拼命吸吮媽媽的奶頭,這樣反過來促使奶水下得又快又好

所以,關鍵的關鍵,奶粉和奶瓶就不該買回家!你只要把這兩樣鬼買回家,寶寶喝不上媽奶的幾率就大大增加了。

總之,不管千難萬難,還是讓寶寶喝寶媽的奶。一來寶寶健康。二來還省錢,寶寶一個人能吃上你們一家人的生活費,你信不?再一個母乳餵養不知比喝代乳方便多少倍,自己腦補吧。

1


笨人沈老太


從我的經驗來看,可能性很低

我家寶剛出生時,在新生兒病房呆了一週,沒有及時吸吮,再加上我產鉗生,生完實在沒力氣堅持兩小時一吸奶,結果就是生前信誓旦旦要母乳的我,竟然沒奶!

然後就開啟了漫長的湯湯水水,豬蹄、排骨、鯽魚葷湯不斷,絲瓜、茭白、蓮藕和萵筍素湯每天必喝,然而,還是沒奶,最後,湯里加通草、王不留行、絲瓜絡等中藥,奶量依然沒有明顯提升……

最後,實在沒辦法,我預約了上門開奶、疏通,追奶,奶量才慢慢提升起來。

所以,個人經驗,寶貝多吸,真的要多吸,前幾天隨時隨地吸;前幾天不要喝葷湯,素湯補,免得葷湯太油,堵塞乳腺管;大量喝水,畢竟母乳80%都是水;最後,建議可以請開奶師或母乳餵養指導幫忙診斷具體奶少原因,有針對性的進行奶量提升!


Vivian怪怪


點擊右上角關注“良師益友談育兒”分享育兒經驗,一起暢享快樂的育兒生活!

作為一個純母乳餵養寶寶到十九個月的寶媽,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不能夠,因為母乳的產出除了跟喝湯有關以外,還跟寶寶的吮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母乳就是這麼神奇,它會隨著寶寶的吮吸量作自動調節,這也是開奶與斷奶的原理。

說一下我母乳餵養寶寶的經歷吧!

雖然從懷孕開始就打定主意要順產,可是過了預產期寶寶依然沒入盆,出於無奈我選擇了剖腹產,本以為開奶不會那麼順利,誰想產房出來後不久,寶寶就被護士抱到了我身邊,她擠了一下乳頭有乳汁,就跟我說可以喂寶寶了,於是我便順利開奶了。

開奶雖然順利,剛開始的產奶量顯然不足,因為寶寶要花很大的勁吮吸乳頭,而且不一會兒又餓醒了要吃,就這樣在醫院裡那幾天,我幾乎被寶寶吸奶吸到崩潰,頻繁地用勁吸乳頭,疼痛無比,還得忍痛繼續喂寶寶。我以為增加產奶量就能解決這個問題,於是喝了醫生開的一種生乳藥水,可是脹得難受,寶寶卻依然喝起來費勁,這時我才恍然大悟,下奶不等於生乳,必須等乳腺暢通以後,才能通過生乳來幫助下奶。

月子裡,我堅持按需餵養,寶寶醒了就給他餵奶,同時採取喝湯下奶的方式來逐步增加奶量。我吸取了醫院裡的教訓,不再拼命喝大補湯,而是喝相對清淡的下奶湯,比如烏魚湯、鯽魚湯,每天喝湯的量也視脹奶的情況作調整,如果脹得厲害就少喝點。就這樣通過月子裡的調理,很快我就能順暢地給寶寶提供足量又有營養的母乳了。

母乳正常以後,我就繼續按需餵養,直到寶寶三個月,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喝排骨湯、豬蹄湯等下奶效果更好的湯,母乳的產出與寶寶的需求基本保持平衡,很少出現脹奶,或寶寶頻繁喝奶的現象。

寶寶四個月開始轉變為定時餵奶的方式,每隔兩到三個小時喂一次奶,剛開始有點脹奶,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就恢復正常了;六個月以後,寶寶開始添加輔食,餵奶的時間間隔逐步變長,到一歲的時候,餵奶的次數減少到了一天四到五次,我喝湯的量也逐步減少;一歲以後寶寶的輔食更加豐富,輔食量也逐步增加,我開始準備斷奶的事宜,逐步減少喝湯量和餵奶的量,到十九個月就順理成章地成功斷奶了。

總之,從我的個人經歷來講,下奶量與喝湯量、寶寶吮吸的量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單純依靠喝湯是不能提升下奶量的,必須讓寶寶多多吮吸乳頭,才能按需產出足夠的奶量。


陳老師初中數理化


單純喝湯是不夠的。

泌乳的關鍵因素是:產奶的激素(催產素、催乳素)、媽媽乳腺組織、母愛的情緒以及寶寶的頻繁吸吮。嬰 兒 吮 吸 的 頻 次 越 多對乳頭的刺 激 越 多,催乳素分泌也就越多。

1、儘早開奶,頻繁吸奶

媽媽在分娩後應該儘早(30分鐘內)讓孩子吸吮開奶,刺激乳房儘快分泌乳汁(24小時內至少10次)。產後1周至2個月內,泌乳主要依靠嬰兒的吮吸刺激來促使媽媽腦下垂體分泌生乳素,從而增加乳汁分泌。保證每3小時擠奶或餵養的頻率,每天6-8次,兩次之間間隔不要超過5小時。

2、確保正確的哺乳姿勢

正確的哺乳姿勢是餵奶的基礎。確保將乳頭和乳暈大部分同時含入寶寶口中,而不僅僅是乳頭。這樣可以充分擠壓乳暈下的乳竇,使乳汁排出,又能有效刺激乳頭上的感覺神經末梢,促進泌乳反射,使乳汁越吸越多。同時確保寶寶頭和身體在一條直線上,否則容易拉扯乳頭

3、愉悅心情,樹立信心

有研究表明,乳母在情緒低落的情況下,乳汁分泌會急劇媽緊張焦慮的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