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知名的元帅和将军,你知道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

汉史趣闻


粟裕大将的“抗命”与“斗胆直陈”。

1947年年底,经过一年多的内线作战,国民党军损失惨重,但解放区的资源也被严重消耗,解放军面临巨大压力,为了把战争引向国统区,减轻解放区的压力,毛主席及中央军委经过反复研究作出两个重大决策。

第一,即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第二,决定华野外线出击到长江以南,同时策应刘邓大军行动。由华野第1纵队(叶飞)、第4纵队(陶勇)、第6纵队(王必成)三个纵队渡过长江,把战线进一步推向国民党军战略后方。以陈毅为东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为东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又兼东南野战军第1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实施战略跃进。


不料,1948年1月22日,粟裕上书中央军委,提出南下江南有一定不利因素,而中野和华野两大战略集团经略中原,将有利于打大的歼灭战。粟裕说:

建议三军(刘邓、陈谢和我们)在今后一个时期,采取忽集忽分的作战方式,以求能较彻底的歼灭敌人一路(我们一军如不担负打援,兵力是够用的),只要邻区能及时协同打援或箝制援敌迟进,歼敌一路是很可能的。

这实际上是对中央军委决策的委婉的反对意见。收到粟裕电报后,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并未立即改变部署,而于二三月间再次催促华野南下渡江。


结果,粟裕仍然坚持意见,要求在江北打大仗。他在1948年4月18日的复电中指出:

如果在中原不能大量消灭敌之主力,就匆匆忙忙跃进江南,那么江南在无后方的半游击性作战中未必能迅速变成半后方大兵团作战的中原。而且会造成中原空虚,敌人则可以重点防御,机动增援,在我分兵江南、主力削弱的情况下,也难以迅速巩固华北。

收到粟裕电报后,毛主席深感问题重大,于是,1948年5月初,毛主席及中央书记处四大书记在河北阜平县城南庄专门听取了粟裕对华东野战军近期作战策略的汇报,经过审慎讨论,决定采纳粟裕的意见,三个纵队暂不过江。

当然,粟裕也向中央立下了军令状:四个月内歼敌10万。


随后,粟裕抓住战机,在1948年7月发起豫东战役,1948年9月发起济南战役,四个月即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20余万人,取得了中原战场的战略主动。

1948年9月,粟裕向中央提出举行淮海战役,经过66天激战,歼敌55万多人,淮海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军的精锐,战役胜利结束后,共产党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全面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大陆的统治。

1949年初,毛主席在总结淮海战役经验时说:“看来,当初三个纵队不过江是对的。”


每日一段历史


粟裕称得上常胜将军。当年在华东地区老百姓门联上曾写着:"毛主席当家家家旺,栗司令打仗仗仗胜"。

战埸上栗裕运筹帷幄,横扫千军如卷席,然而,情场上他却履履受挫折。

l939年,粟裕32岁,早己超过了那"二八六团"即年龄28岁,军龄6年(团级干部),的结婚条件,但他还是实实在在没谈过恋爱的单身汉,陈毅笑他没恋爱细胞,说他"在作战地图前可以滔滔不绝,见了姑娘就不知说什么。"

立春后,粟裕来到教导总队,准备挑几个德才兼备的学员到机关工作。当时教导总队负责人梁国斌推荐一个叫詹永珠的扬州姑娘,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前不久还加入中国共产党,你是否找她谈谈,粟裕表示同意。当天下午栗裕和詹永珠(即楚青)见面了,就是这一面看上了楚青,因为通过这次谈话,栗裕觉得,她下只应成为他的部下,更应成为他的爱人。

于是,他决定向她求爱。

一月后,粟裕托政治部主任王集成给楚青捎一封信和自已近照,信中谈怎么怎么喜欢人家,一个新四军指挥员对女战士真诚的爱......。他满以为可以打动姑娘的芳心。

可楚青看完信,一时险色大变,一个新四军将领怎能这样向姑娘求爱?猛的,将粟裕的信和照片撕的粉碎,并打定主义以后再不见粟裕了。

转眼到初冬,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陈毅任司令员,粟裕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不久楚青从教导队毕业后分配到江南指挥部机要科任速记员。真是冤家路窄。楚青又成了他的部下。

但粟裕是个心胸宽阔的人,虽像过去那样爱着楚青,但他绝不会利用自已的权利和威望逼迫一个纯真少女的感情。他每次见到楚青都是一副若无其事,十分坦然的样子,这才使楚青安下心来。

但过一段时间,粟裕还是按奈不住内心的冲动,(政治家,军事家虽特重理性,但情爱仍旧是他们生活的润滑剂,是精神的调节器。)把楚青叫到办公室,亲切询问她工作情况,再次表明自己爱慕之情。

面对自己顶头上司,楚青还是沉着而冷静地把想好话说了出来:"首长,我对你的为人和指挥才能,内心是钦佩的。可我年龄还小,对谈恋爱没有兴趣,我经常想,自从日军入侵后,很多父老兄弟姐妹死在曰本鬼子刀枪下,我们活着人要牢记他们的追求和痛苦,不应考虑自己生话小事,要时刻想着为他们报仇!″

粟裕也坦诚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你说得对,我们应牢记烈士的遗原,努力争取抗战胜利。但我认为,凡有男女的地方,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条件如何艰苦,都会产生爱情的。作为一个革命者应该处理好革命与爱情的关系,而不是抹煞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感情。这样吧,我请你再考虑一下,最好我们能交个朋友,今后可互相体谅,互相帮助,这与干革命为烈士报仇并没有矛盾。

听了粟裕的话,楚青内心一惊,她感到粟裕的真挚和忠厚,沉默一会,她才轻的说道:首长,虽然你是一番好意,但我还是不想考虑这个问题。″

随相处时曰不断增加,尤其目睹粟裕在黄桥决战中表现出来的沉着镇定的大将风度后,内心极为钦佩,慢慢地粟裕成了她心中的传奇人物。

那天傍晚,他们又相约了,粟裕又像过去一样,先询问过去工作情况,然后诚心诚意地说:"我会尊重你的意見,尊重你的人格,你放心好了,现在我再次郑重向您求爱!″楚青羞涩的低下头,嘴唇动了动,但沒说什么。

見对方不语,粟裕又说:"我只是希望你知道,我是真心爱你的。如果你暂时不能接受我的爱,我可以等,等一年,兩年,三年我都会等的。″

那三年我还是不答应你呢?楚青抬起头,双目凝视粟裕,调皮地问道。

"那我继续等,再等个一个三年,两个三年,三个三年,一直等到你答应为止。″

楚青听了,激动得热泪盈眶,她将头靠在粟裕的胸脯上,无限深情看了一眼粟裕,说:"那......我要是現在就答应你呢?″

粟裕眼里闪着异样的光彩,幸福的突然降临使他无法压仰心头的激动。

1941年12月26曰,在新四军一師司令部,粟裕与楚青结合了,当时粟裕34岁,楚青22岁。


太阳58135


朱德元帅是四川仪陇县人,1905年,19岁的朱德由长辈做主,娶了比他大两岁的表姐刘氏为妻。但是朱德不喜欢这种封建包办婚姻,自1906年离家求学之后,再也没有见过刘氏。新中国成立后,朱德要接刘氏去北京养老,但刘氏死活不去,于1958年病逝。

从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的朱德,参加了昆明的重九起义。到1912年,朱德已经是一名少校军官。这一年26岁的朱德迎娶了18岁的昆明师范学院的女学生萧菊芳,1916年,萧菊芳给朱德剩下了一个儿子,名叫朱琦。1917年,萧菊芳不幸染上了疾病,于1919年病逝。

萧菊芳生病期间,儿子朱琦由朱德抚养。朱德的下属就介绍了自己21岁的堂妹—陈玉珍。陈玉珍就帮助朱德照顾生病的萧菊芳和幼子朱琦。萧菊芳去世之后,朱德和陈玉珍结婚。陈玉珍将朱琦视为自己的亲生儿子,并奉养送终了朱德的生母。南昌起义后,朱德曾听说陈玉珍被四川军阀杀害了。实际上,陈玉珍一直活到了1967年。

朱德脱离滇军之后,为了寻求救国之道,远赴德国留学,并在周恩来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又到了苏联,陪朱德一起留学的是一位能说多种语言的19岁四川开江教员贺治华。在留学过程中,二人走到了一起。1926年,贺治华给朱德剩下了一个女儿,取名叫朱敏。后因二人志趣不合而分手。

1928年,朱德和陈毅领导了湘南起义,攻下了湖南的耒阳。朱德娶了当地有名的女秀才、24岁的共产党员伍若兰。伍若兰跟随朱德一起上了井冈山,实现了朱毛会师。井冈山第三次反围剿时,已经怀有身孕的伍若兰掩护朱德突围,在激战中不幸受伤被捕。蒋介石下令砍下了伍若兰的头颅以示众,朱德得知这个消息后声泪俱下。1929年,43岁的朱德军长与17岁的红军女战士康克清结婚,自此以后,一直陪伴在朱德身边。



历史军魂


追寻历史真相,我是悍马狂飙。为什么朱德元帅是无可置疑的开国十大元帅之首,与毛泽东并列为共和国和人民军队的缔造者?论战功,他不及彭德怀、林彪;论资历,人民军队诞生的标志是南昌起义,而贺龙当时的地位还在朱德之上,参加南昌起义的有六位共和国元帅,他甚至不是指挥起义的核心领导成员,我们一般人了解的朱总司令只有井冈山会师,朱德的扁担。那么,为什么朱德元帅会有如此的威望和地位,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毛主席口中“肚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永远的红司令”呢?

这就必须从“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缔造人民军队的八一南昌起义开始说起了。这是奠定总司令地位和威望的里程碑。

毛泽东和朱德都是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曾以“朱毛”之称传遍中国大地

在南昌起义之初,组织、指挥起义的领导核心成员里都没有朱德,他在南昌起义时任第3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兼南昌市公安局局长,在起义之中没有多少自己的基本盘部队。起义军主力11军有8个团,由叶挺指挥;贺龙所部20军6个团,这是起义部队的核心力量,朱德手下只有20军官教育团3个连加南昌公安局2个保安队,总数不到500人,只是在南昌起义的组织者之中,时年40岁的朱德是年龄最大的一位。

1926年的朱德

所以起义开始,前敌委员会分配给朱德的任务是用宴请、打牌的方式拖住南昌城中的敌军两个团长,让起义顺利进行。起义成功之后,成立了第9军,朱德任副军长,但这只是个架子部队,连军长都没有。在起义军南下广东的时候,朱德做的是先遣部队的任务,他后来回忆说:

“我自南昌出发,就走在前头,做政治工作,宣传工作,找寻粮食……和我在一起的有澎湃、恽代英、郭沫若,我们只带了两连人,有一些学生,一路宣传一路走,又是政治队,又是先遣支队,又是粮秣队。”

三河坝分兵大放异彩

而真正令朱德大放异彩的是随后狙击敌军追击的三河坝分兵。

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准备进行第二次北伐,此时蒋介石等调集优势兵力对其围追堵截。于是南昌起义军在9月初分兵,由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带领主力直奔潮汕,朱德则率领4000余人在当地狙击追击而来的钱大钧部。

三河坝狙击战,4000多人与3万多人的钱大钧部血战三天三夜,伤亡过半,本想追随主力部队,但半路遇到溃退下来的20军教导团参谋长周邦采残部200多人,才知道主力已经失败溃散,起义军的领导人已经分散隐蔽撤离,谭平山、周恩来、刘伯承、贺龙、叶挺等主要负责人离队,分别前往香港、上海。

油画 南昌起义

此时很多人认为南昌起义已经失败,和上级的联系全部切断,到处都是敌人,军心涣散,2000多人根本没法生存下去。于是思想上、组织上十分混乱。有点人提出散伙。此时,朱德显出了超乎寻常的坚定和革命精神。他坚决反对解散队伍,主张隐蔽北上,从山区穿插到湘南去。


被失败打击茫然无措的人们听从了这一意见。但随后革命的艰苦性就体现了出来:10月16日,队伍走到福建武平,还有2500人;17日击退追敌之时就只剩下1500多人了。到达闽赣边界的石经岭附近的隘口,遇到敌人阻击,危急时刻朱德亲率几个警卫员从长满灌木的悬崖陡壁攀缘而上,出其不意地在敌侧后发起进攻。终于击溃敌人,朱德手持驳壳枪站在绝壁之上指挥后续部队通过他杀出来的隘口的英姿,给部队指战员留下极深的印象。

朱德在南昌起义时使用的驳壳枪


然而情况还在恶化,到了10月份部队还穿着单衣,经常遭受地主武装和土匪的袭击,饥寒交迫,官兵要经常饿肚子,没有给养补充,战斗力越来越差。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各级主官和干部开始离队,原本完善的军政指挥体系崩溃了。在10月底到达江西安远天心圩的时候,师以上军事干部只剩下朱德一人,政工干部全部离队,还拉走了部分队伍,团级军事干部只剩下74团参谋长王尔琢,政工干部只剩下73团指导员陈毅,部队仅剩下800多人。林彪带着几个黄埔四期的连长找到陈毅,主张穿着便衣去上海找组织。


名垂史册的“天心圩整顿”

此时,朱德站了出来。


他在天心圩军人大会上,朱德对部队指战员指出:大革命失败了,起义军也失败了,但革命依然要继续,要革命的跟着他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中国革命此时就像1905年俄国革命的失败,但终将会迎来1917年革命的胜利!他讲了一个多小时,用自己的勇气和信念鼓舞着沮丧的人们,陈毅也讲了话,提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不但能经得起胜利的考验,也能经受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失败的英雄;王尔琢则蓄起胡须,发誓:革命不成功,坚决不剃须!

朱总司令在对部队发表讲话

这就是著名的天心圩整顿。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朱德用自己坚如磐石的革命意志,从此成为这支部队无可争议的领袖。部队被改编为一个纵队,朱德任司令员,陈毅为政治指导员,王尔琢为参谋长,下辖一个士兵支队,3个步兵大队,一个特务大队,军官编为一个教导队,这就是两万多人的南昌起义部队的最后火种。

而这一点火种的800人里面,就有3位元帅:朱德、林彪、陈毅。2位大将:粟裕、许光达。8位上将:肖克、周士第、杨成武、杨至成、杨得志、肖华、赵尔陆、赖传珠。还有几十位中将、少将和地方上的领导,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长的核心力量之一。

后来,朱德又在组织、纪律、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大庚整编”和“上堡整训”,这就是与毛泽东的“三湾改编”齐名的“赣南三整”。“赣南三整”在解放军发展史上的作用和意义与三湾改编不相上下,可以说是“朱毛”二人分别独自对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发展进行的宝贵探索和巨大贡献。

井冈山会师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一个重要的标志,是红军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节点


再往后,1928年1月,朱德、陈毅又领导了有百万之众参加的湘南暴动,到1928年4月,800人的队伍已经发展到了2000多正规军和8000多农军,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此时原井冈山的部队还不到2000人。从此,“朱毛”便化作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鲜明的符号,成为胜利的象征。

朱德从南昌起义队伍的边缘走到了“朱毛红军”的核心,最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无人可以置疑的开国十大元帅之首,正是因为他义无反顾投身革命、舍生忘死追求真理的精神,才能成为人民共和国和人民军队的缔造者,印证了一句名言: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关键时刻只有几步。


悍马狂飙


红军时期,我军最知名的将军是彭元帅和林元帅。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是美国著名军事作家和记者,曾任全美作家协会主席。1984年,他历时七十四天重走了红军长征路,写出名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该书在欧美引起轰动。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书中写到:“他是红军中年轻的雄鹰。在红军这道星河中,没有比林更为灿烂的明星了”。

红军之鹰就是十大元帅中第三位的林帅,红军时期最出色的将领。林帅1907年出生,1927年南昌起义时,2万多人队伍中他只是个连长。

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王尔琢带领南昌起义部分队伍和湖南地方武装上了井冈山。5月4日,与毛主席的队伍合并成立了红四军,下辖4个团。这时候,他担任第10师第28团一营营长。

1928年7月中旬,红四军28团和29团向湘南进发,去攻打郴州。郴州作战失利,向井冈山撤退途中,28团二营营长袁崇全胁迫、欺骗1个步兵连和1个迫击炮连叛逃。红四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王尔琢闻讯追赶,两个连的官兵又回到了革命队伍中,王尔琢却遭袁崇全开枪射击英勇牺牲。第28团是叶挺独立团的老底子,也是红4军有名的“钢铁团”。回到井冈山,林营长被提拔为团长。

1930年6月19日,红一军团成立。红四军军长林帅,红六军军长黄公略,红十二军军长伍中豪。

1932年3月12日,林帅担任红一军团团长,此时他只有25岁,成为中央红军中最年轻的雄鹰。

在红军时期,林帅率部参加了文家市、长沙、吉安、赣州、漳州、南雄水口、乐安宜黄、金溪资溪等重要战役,军功战绩无数,下面两场战斗是他的经典之作。

1,龙冈伏击战

当时蒋介石对苏区进行围剿,在毛主席的指挥下,让林帅的红四军担主攻任务。林帅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法,在永丰县龙冈镇歼敌军约1.2万人,缴获各种武器1.1万余件。

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后歼敌最多、战果最巨大的一次战役。

2,黄陂草台岗伏击战

失败的蒋介石不甘心,再次组织部队围剿,红1军团林军长建议,把主力放军放在黄陂一带设伏,以小队人马诱敌深入,这一建议得到朱毛的同意。

此战共歼灭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近3个师,俘虏官兵万余人,缴枪1万余支,及大量枪械、子弹、电台等军用物资。俘获敌主力第52师师长李明和第59师师长陈时骥,击伤王牌第11师师长肖乾。

红军之鹰美名远扬,其实红军之狮成名更早,他就是彭德怀元帅,十大元帅排名第二。

第二次反围剿前,红五军来了一个说客,他是黄公略的同父异母大哥黄枚庄,带着蒋介石亲笔信,企图分裂红四军和红五军。信中说彭人强马壮是红军雄狮劲旅,驰骋湘鄂两界。黄公略大义灭亲,将大哥枪毙。红军之狮的美名,从此也传开了。

彭帅是职业军人出身,1916年,入湘军当兵,在湘军中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1928年领导平江起义,2500多人组建红5军,任军长。

1930年6月,红5军、红8军合编为红三军团,彭帅担任军团总指挥。

红军之鹰和红军之狮分别带领两个军团,都是铁拳头,配合作战,取得了无数战绩。

然而五次反围剿时,李德等人盲目指挥,用阵地战代替运动战,还把两支队伍分开,分别在两个方向同时作战,美其名曰两个拳头打人。

红军在阵地战中损失严重,1933年12月12日晨,彭帅正患疟疾,仍带病指挥了团村伏击战。这一仗,将陈诚指挥的3万多敌人击溃。可惜只有3军团为主作战,兵力不够,未能将敌人围歼。

彭帅作诗:“猛虎扑群羊,硝烟弥漫;人海翻腾,杀声冲霄汉。地动山摇天亦惊,疟疾立消遁。狼奔豕突,尘埃冲天;大哥(这里大哥指一军团)未到,让尔逃生!”

彭帅回忆中说:“如果当时我一军团在,一、三军团靠拢作战,敌三个师十五个团当能全部歼灭,加上洵口歼灭之三个团,就是十八个团,再寻机歼敌二十个团左右,敌军第五次‘围剿’就可能被粉碎,历史上也就没有二万五千里长征了”。

这两位名将打了无数胜仗,红军长征时,两人的队伍一左一右是两个开路先锋。抗战时期都合编到了115师,该师也是我军的第一主力。

全部评论

天地话史


1955年,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

这次军衔制,我们参照的是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军衔,并根据我们的国情做一些修改。例如在元帅级别,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就把它分为大元帅、元帅、次帅、军兵种元帅,但我们没有照搬照套,只分为大元帅和元帅两个级别。



大元帅这一军衔是专门为毛主席准备的,连制服都做好了,但毛主席拒绝了这一军衔,所以这一军衔就没有授出。现在,大元帅制服还阵列在军事博物馆里呢。



元帅军衔一共授予了十人,分别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罗荣桓。



大将军衔也是授予了十人,分别是粟裕、陈赓、徐海东、谭政、萧劲光、许光达、黄克城、王树声、罗瑞卿、张云逸。

授予上将54人(后来又有王建安三人晋升,所以共有57名开国上将)。其中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是国民党的起义将领。



在授衔前,董其武得知在预备授予上将军衔的名单里有他时,专门找了杨成武谈话,声称自己为革命做的贡献太少了,不应该授予上将军衔。杨成武将此事报告中央,毛主席说,授予董其武上将军衔是必需的,他当年跟随傅作义将军打鬼子,对国家和民族是立有大功的,解放战争中又在绥远率部起义,后来又奔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立下赫赫战功,必需授予上将军衔。

除了上述三人外,55年授衔时,有160多位国民党起义将领也被授予将军军衔,几乎占到了总授衔将军人数的1/10。例如曾泽生中将、张轸中将、邓兆祥少将、林遵少将等等。



当时有人提议,也应该给在北平起义的傅作义将军授予上将军衔,但被周总理否定了。周总理认为,傅作义将军在起义时就是二级上将(相当于55年的大将),现在再授予他上将军衔,对傅作义将军来说不是褒奖。如果要授衔的话,授他元帅军衔才合理,但他又不符合授元帅的条件,加上当时他又到地方工作了(任水利部长),所以他就没有被授衔。

李克农从来没有亲自带兵上战场打过仗,但他在隐蔽战线立下赫赫战功,所以被授予上将军衔。据传,在李克农上将因病逝世时,美国中央情报局专门放假三天,庆贺这位强大的对手的逝世。



洪学智在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5年军衔制取消,到1988年重新实行新军衔制时,他又一次被授予上将军衔。他是我军唯一一个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将军。



在55年授予时,少将李贞是唯一的女将军。他的丈夫甘泗淇是上将,这也是当时唯一一对夫妻将军。

在酝酿授衔名单时,张琴秋、陈少敏、曾志等为革命出生入死、亲自上战场带兵打过仗的女指挥员也在名单之列,但由于她们当时已经离开军队到地方工作了,所以就没有授成。



韩练成中将是个比较特殊的将军,他一直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后来由于身份暴露,在张治中的帮助下出逃香港,又辗转千里来到解放区,加入西北野战军。鉴于他这特殊的经历,在授衔前,周总理曾找他谈话,说如果按照国民党起义将领的待遇的话,可以授予上将军衔。如果按照共产党解放军的待遇,只能授予中将。周总理征求他的意见,结果韩练成选择了中将军衔。

洪水少将是我军唯一一个外籍将军,他是越南人。在越南人民军里,他也被授予少将军衔。他是少有的双料将军。

叶飞上将出生在菲律宾,他8岁才回到中国。虽然他回国了,但菲律宾并没有取消他的国籍,所以,他是我军少有的双重国籍的将军。除了他之外,还有中将卢胜、少将庄田都是出生海外的华侨将军。

上将贺炳炎、彭绍辉,中将余秋里,少将左齐是我军有名的独臂将军。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丁伟、孔捷嫌自己军衔低,哭鼻子,闹事。这样的事在当年也的确发生过。例如原来任东北野战军作战处长的苏静,还有钟伟这两名少将就因自己的军衔问题闹过情绪。



许世友得知自己将被授予上将时,也很不服气。他找到周总理,说凭他的功劳应该授大将军衔才合适。周总理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粟裕也才是大将啊!结果许世友无话可说了。因为粟裕在解放战争中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代政委,而他当时是粟裕手下的一个兵团司令。55年授衔时粟裕又是总参谋长,职务比他高,他哪里好意思在军衔上与自己的上司看齐啊!



有人嫌自己的军衔低,也有人嫌自己的军衔高。例如说粟裕,本来是打算授予他元帅军衔的,但被他推辞了。毛主席曾夸他“两让司令,一辞元帅,粟裕高风亮节。”大将许光达也认为自己的军衔过高了。因为在红军长征时,他正在苏联养病,所以他认为在党和军队最危难的时刻他没有与之共患难,实在有愧于大将军衔,所以他写信给中央,建议授予他上将军衔,将大将军衔改授他人。但中央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后来他又建议降级别,这回中央采纳了。许光达就成为解放军里唯一一个戴着大将军衔,却领着上将待遇的将军。



徐海东大将也曾提出过降衔的事。他在1940年之后就一直在后方养病,没有上前线打过仗,所以他认为授予他大将军衔不合适。但中央还是根据他对革命的贡献授予他大将军衔。




虽然当时中央说在地方工作的同志不参加授衔,但也有例外的。在55年的时候,陈毅和贺龙都已经到地方工作了。他们一个是外交部长,一个是国家体委主任,都不在军队工作了,但还是被授予了元帅军衔。

这特殊情况与我军的发展历程有关。在红军时期,我军主要有红一、红二和红四三个方面军;在抗战时期主要有八路军和新四军;在解放战争时期主要有第一野战军(西北野战军)、第二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第四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如果不授予陈毅和贺龙元帅军衔的话,那红二方面军和新四军就没有元帅了,那就太对不住红二方面军和新四军的将士了。



在55年授衔的将军中,有不少是少数民族将领。如粟裕大将是侗族——当然当时他并不知道自己是侗族,他一直以为他是汉族,等到他去世后才被确认是侗族。如果当时能够确认他是侗族,按照我党我军的少数民族政策,他一定会被授予元帅军衔的,那样我军就有一位少数民族元帅了。乌兰夫上将是蒙古族、韦国清上将是壮族,韦杰中将是壮族、阿沛.阿旺晋美是藏族等等。

在1988年我军重新实行军衔制时,也曾经想再次给指挥员们授予元帅和大将军衔,连名单都拟好了,但在审议时没有被通过。后来,元帅和大将军衔被取消,让这荣誉永远留给了55年那20名高级将帅。88年的新军衔制,一开始,上将军衔还分为一级上将的和上将两个级别的,但在授衔名单中由于意见不统一,虽然设有这一军衔,实际上并没有哪个将领被授予过。93年我军正式取消一级上将军衔,以上将封顶,一直沿用到现在。


血染战旗红


共和国大将陈赓。

陈赓出生在湖南湘乡的一个小村庄里,1903年2月的一天,当时正怀着陈赓的农妇彭学娴,在屋外散步时,无意中看到院子里的桃树,竟然开花了。这让彭学娴惊奇不已。就在彭学娴感到诧异时,忽然晴空传来一声惊雷,受到惊吓的彭学娴感到腹痛得厉害,原来是快要生产了,就在当天晚上,彭学娴生了一个男娃儿,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陈赓大将。更神奇的是,到了白天,人们发现,村口原本枯水好久的几股泉眼,突然大量冒水。

这些神奇的事件,让村民觉得,陈赓以后一定会是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后来陈赓的发展,不出他的乡亲所料,他从黄埔军校的一个普通学员,成长为共和国的大将,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他立功无数,战功赫赫。

北伐时期,他救过蒋介石的命,和北洋军阀打过仗;大革命进入低潮时,他负责过我军的特科工作,是我军早期的情报首脑;抗日战争时期,他是八路军的一名旅长,在反扫荡中给予日伪军沉重的打击,《亮剑》中那个让牛脾气的李云龙见了也没脾气的旅长,其原型就是陈赓;解放战争中,陈赓率部和国民党军队作战,悉数把他的黄埔时的那些同学对手打垮...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陈赓以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心态、高超的指挥,为自己赢得了美誉。从普通一兵,到赫赫有名的共和国大将,陈赓没有让乡亲们失望,真的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


袁卫宇


早就想写一篇介绍周土第上将的文章,正好借这个题目来聊聊,分享给友友们。

周士第上将(1900.9.9—1979.6.30)在中国革命史上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广东乐会(今海南琼海)人。一生对党忠诚,浴血奋战,先后两次入党,两次参加革命,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街。

他资格老、资历深,黄埔一期毕业,1924年入党,深受周恩来的器重,在组建孙中山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时,周恩来推荐他任队长。在北伐战争中,任第4军独立团(叶挺独立团)第1营营长、 独立团参谋长,率部英勇作战,攻打汀泗桥、贺胜桥,占领武昌,赢得了“铁军”的称号。他还代理过独立团团长,是叶挺手下第一悍将。 南昌起义时,周士第是核心主力部队——第二方面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师长,他的部下有林彪、陈毅、粟裕、许光达、王尔琢、周子昆……其中,陈毅是团政治指导员,林彪是连长,粟裕是班长,许光达是排长。三河坝分兵时,朱德指挥的就是周士第的25师。完成阻击任务后,他和师党代表李硕勋奉朱德之令分赴香港、上海,去联络党中央。

这一分别,他与党和部队便失去了联系,期间他还曾经被捕,在宋庆龄的营救下才获释。 直1933年,周士第参加了19路军的福建反蒋事变,并与红军发生了联系,提出了归队要求。当时的中央以贺龙、聂荣臻的名义复信邀请周士第归来,这样他又回到了红军队伍中,1935年又重新加入了党组织。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历任八路军第120师参谋长,晋西北军区参谋长,晋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1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司令员等职。


zj史海拾贝


刘伯承元帅是中国著名的军事家,他的故事应该在民间广为流传,我今天就讲讲刘帅的最后一战。

抗日战争期间,刘帅所带领 129师是八路军歼敌最多的师,达到40多万人,也创造了双重设伏、神头岭等诸多经典战斗。解放战争期间,刘帅从开头打到了结尾,歼敌五大野战军中第二。

解放战争结束之后,刘帅就到了军事学院教书,很多人都以为他从此远离战争,但是实际上刘帅指挥的最后一场战争是“对印反击自卫”战斗。

刘帅在教条风波之后,被迫辞去了南京军事学院院长的职务,转而在1959年任中央军委战略小组组长。到1962年秋,由于印度方面的挑衅,中国西南形势变得紧张。

1962年9月20日,印度向择绕桥中国边防哨所射击,制造流血事件。为此,毛主席决定对印军入侵决不退让。10月8日,总参谋罗瑞卿召集军委办公会议,报告了印军在边境的蚕食活动和包围解放军哨所的情况,研究东线作战问题。10月12日,印度扬言,要把中国军队从印度准备侵占的中国领土上清除掉,毛主席认为对印度的反击一战不得不打。

随后,中央军委开会,正式决定由刘伯承挂帅,指挥西藏和新疆的边防部队进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成立“西藏军区前进指挥部”,由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主要负责东段指挥;成立“新疆军区康西瓦指挥部”,由副军长何家产负责西段指挥。

总长罗瑞卿和军委副主席贺龙、聂荣臻协助刘帅进行总协调。此时刘帅已经近70岁的高龄,所以在中央任命他负责整个对印作战的指挥时,他说自己年纪大了、视力也不好,做个编外参谋。

而实际上刘帅在中印边境上花费了不少的心学。10月17日,毛主席主持召集会议,决定进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对于战斗要怎么打,刘帅的建议是不和敌人正面交锋,绕道后面侧面袭击。刘帅说,青藏高原我没去过。不过根据经验,有水必有路。兵无常势,我们是否可以换一种思路,沿着水流的方向行进,说不定还是一支奇兵呢。

10月20日凌晨我军开启自卫反击,发动克节郎战役,我军采取夜行晓袭的战术,在夜色掩护下穿插、迂回到敌侧翼和背后,在攻击出发地隐蔽待机。驻守克节郎的是印度的王牌第七旅,此战凭借突然袭击和我军顽强的战斗意志,仅仅一天时间就将印军第7旅全旅被歼灭,以后的战斗,印军士气被完全瓦解了。

克节朗战役,包括向达旺方向的追击作战,共歼灭印军1897人,其中毙敌832人,俘1065人,缴获火炮75门,轻重机枪122挺,枪1104支,直升飞机2架。我军伤亡388人,其中伤256人,亡132人。克节朗战役之后,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提出停止冲突,重开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但是中国的好意并没有被印度所接受,中国如是进行了第二阶段的战斗准备。

11月14日印军在中印边境再次全线发起进攻,面对印度军队的再次武装入侵,中国政府和中央军委决定再次实施反击。此战印度军队布置在由西山口至邦迪拉公路的一线,印军成一字长蛇配置,看似首尾呼应,其实任人横斩。刘帅戏称这个阵势为“铜头、锡尾、背紧、腹松”。他要求部队避开敌人右翼的坚硬脊梁骨,而从左翼软肚子插进去,直插申隔宗,把长蛇的肚子挑破,再分割歼灭敌人。

11月17日,中国军队进入到指定地点,17日晚,我迂回部队在登班击溃印军1个营,切断了德让宗——邦迪拉公路,此时印军才发觉我军已多路逼近,彼处于不利地位,遂于18日晨全线撤逃,但还陷于我军合围之中。当日我军占领西山口、申隔宗、德让宗、歼来印军一部,一部溃逃。19日,我军占领邦边拉,并于略马东地区围歼印军近千人。

随即我军主力便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展开搜剿,于21日进占吉莫山口、比里山口、鹰窠山口一线,11月20日占领查库,查库为中国边防部队反击作战前进最远之点,距中印传统边界线伏特山仅20余公里。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印度平原。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全歼印军3个旅,共毙俘印军准将旅长豪尔·辛格以下官兵5200余人。

11月21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主动后撤。

刘帅在对印度反击战中做出了很多贡献,是对印反击自卫战争的幕后主帅。对这场战争,总参谋长罗瑞卿点评就用了一个字“乱”,而这个“乱”就是从一开始,我军便迂回包抄到了印军身后。指挥这一个“乱”的就是刘帅,“乱”也是我军进展迅速的表现,这一符合中央要求的速战速决。

而也因为次刘帅的身体状态更差了,两年后也就是1964年72岁的刘帅最后一场到中国边疆区域视察边防,也就是这一年,刘帅的眼疾发作,仅存的一颗眼睛也逐渐完全失明,对印度反击自卫战争,也是刘帅指挥的最后一场战斗。


帝国烽火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是朱德元帅。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将军粟裕。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