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秦代遺址出土文物,改變人們對胡亥印象,人們都冤枉他了

湖南秦代遺址出土文物,改變人們對胡亥印象,人們都冤枉他了


作為首次完成中國大統一的人物,嬴政在歷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可惜的是,他經歷千辛萬苦建立的秦朝,卻只用了一句話概括"秦二世而亡",秦始皇的二十幾個兒子當中,只有十八子胡亥繼承大統,可是在歷史上,對胡亥的評價卻不是很好。

湖南秦代遺址出土文物,改變人們對胡亥印象,人們都冤枉他了

(兔子山遺址)

在秦始皇的眾多兒子當中,胡亥能成功上位,自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這些皇子當中,唯有公子扶蘇聲望最高,身為秦始皇長子,歷史上對他的點評很高,說他剛毅勇武,為人寬仁,有政治遠見並且深得人心。

眾所周知秦始皇為人比較殘暴,扶蘇屢次出面勸諫,但他這樣的行為,讓嬴政非常不爽,於是把他派到了北方邊境邊防軍中任職,當然,也有另外一種說法,是說秦始皇是為了鍛鍊扶蘇,以便更好的讓他接手皇位。

湖南秦代遺址出土文物,改變人們對胡亥印象,人們都冤枉他了

(兔子山遺址)

可惜的是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眾皇子陷入皇位之爭,在《史記》中有記載,秦始皇在臨終之際,立扶蘇為繼承人,並且已經寫好了詔書,但因為扶蘇在邊境,所以胡亥和趙高勾結篡位改了詔書,宣佈立胡亥為太子。

所以後世人們對於胡亥的印象,一直都不是很好,除了篡位之外,還偏信奸臣,導致整個國家滅亡,其實其中還另有隱情,在北大漢簡《趙正書》中有這樣的記載,說秦始皇在臨終之前,是讓大臣們去商量繼位的人選的。

湖南秦代遺址出土文物,改變人們對胡亥印象,人們都冤枉他了

(胡亥)

當時丞相李斯等人認為,因為扶蘇遠在北疆,如果派人前去召回扶蘇,那麼時間太久恐生變故,而胡亥在身邊,就近立胡亥為皇帝最好,而秦始皇也對此作出了明確回應,所以胡亥並不是篡位。

而在關於秦漢歷史文物的認知當中,《趙正書》也是頗受人們認可的,而且在湖南益陽兔子山的秦代遺址當中,發掘出了一批秦代文物,其中的竹簡和木牘當中,就記載了很多秦朝中後期的歷史事件。

湖南秦代遺址出土文物,改變人們對胡亥印象,人們都冤枉他了

(胡亥劇照)

其中有一件事情就是關於胡亥的,說在胡亥登基之後,曾向國內的官府下達過一份詔書,表示始皇帝去世,如今新皇等級,責令官員要各司其職,並且減輕賦稅、赦免"流罪",並且告誡官員不要苛待下級之類,上級官吏,也要關愛基層人員。

從這些公告來看,胡亥的形象有了一個大的轉變,和暴君截然不同,而在《史記》當中,卻對胡亥的形象描述的非常極端,當然也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後世在編撰前朝歷史的時候,為了突出本朝的合法,會對前朝末代皇帝進行貶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