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懷念媽媽做的什麼菜?

好郝問情


從1998年冬季到2019年,歲月走過二十一年,沒有再吃過一口母親做的飯菜了,我已經忘了母親做的最拿手最好吃的飯菜了,因為在我的記憶中,我感覺每一道菜每一餐飯都值得回憶和品味,我最熟悉離懷念的菜是:媽媽的味道。

在缺吃少窮物質匱乏的年代,母親用她的一雙巧手給我們做出了很多美味,我一直都很驚奇,母親為什麼能把有限的食材做出那麼多的樣式,特別是麵食,各種餅各種包各種花捲等等,母親總能變著花樣的做出來。

我最懷念母親包的水餃和手擀的麵條,特別是手擀的麵條,從母親去世以後,雖然我吃過很多種手擀麵,但都沒有母親做的地道,也永遠沒有找回過曾經的味道。

我記著每年的端午前後,正是鮮土豆下來的時候,母親就會把土豆切成條,然後和手擀麵一起下到鍋裡,用勺子打一點花生油,放在灶臺裡烤熟,然後再撒上一點蔥花澆到麵條裡一拌,味道特別香。每到下來新鮮蔬菜時,母親都會做手擀麵,然後把新鮮蔬菜調在面裡。

再有就是包水餃。母親有一句話我記憶最深刻,她說“水餃是天下第一頓好飯”,等到我們可以放開吃麵粉之後,我們家每週都可以吃四五回水餃,不管再忙再累,有時像麥收這種緊張的時節,母親累了一天了仍然還會包水餃,而且母親還喜歡在早上包水餃。

1998年12月20日,我當兵走的那天早上,母親也是給我做的水餃,那也是母親給我做的最後一頓飯。


元芳有看法


其實與其說是懷念媽媽做的菜,倒不如說是懷念過去和媽媽在一起的好時光。我們老家其實絕對不會做出五花八門的一桌子菜作為我們聚餐的主力軍,因為,我們以做麵食為主,至於菜,做得再好,也是把各種菜都炒在一起,作為一個大雜菜端上餐桌。但是,媽媽做的烙餅就不一樣了。當時在村裡,都是出了名的拿手好”菜“。因為,媽媽做的烙餅有著特別的媽媽的味道。特別是工作了以後,很難吃到媽媽做的烙餅,在外面時常也吃,但是,再也沒能找回媽媽的味道。

記得小時候,家裡蓋房子,一下子用了十多個工匠,一天三頓,工匠都在我們家裡吃飯,所以,大廚的任務就落在媽媽一人身上。早上小米粥、饅頭,中午吃手工擀麵條,晚上,媽媽總是體諒工匠們幹活很累,就變著花樣,給他們做點帶油水的主食。你別說,這一做,還把媽媽會做烙餅這一消息給發揚光大了,七鄰八舍,都知道媽媽做的烙餅好吃。

回過頭來想想,再與現在市面上賣的烙餅一比,媽媽做的烙餅還真是一絕。首先這烙餅分層多,在每層面皮的中間,媽媽會擱點蔥花進去,與現在的烙餅最大不一樣就是,媽媽做的烙餅放的鹽不多也不少,吃起來又香又酥,回味無窮。而外面的烙餅總是感覺淡淡的沒有味道,所以,烙餅吃到嘴裡乾脆沒有任何香味。

其實媽媽做烙餅確實是有一套。她和麵裡,不是直接用熱水或冷水和麵,而是把做烙餅的面分布兩份,一份用開水和麵,另一份用溫水和麵,然後再把這兩份面放到一起擀成一張餅,再加上裡面放點蔥花,於是烙餅的層次就出來了。吃起來酥酥的感覺也應該源於這開水和的面吧?

做烙餅其實也要考慮火候的問題,火太大外面燒焦了,裡面還半生不熟,火小了,整個一張餅做出來比較硬,口感大打折扣,老年人根本就沒法享受。

媽媽做烙餅好吃在村裡傳開後,隔三差五總有人到我家來拜訪,蹭到飯點就等著媽媽給他們做烙餅吃。媽媽人也熱情好客,聽到別人喜歡吃她做的烙餅,更是悉心服務,還教人家怎麼做,出來的烙餅好吃。於是,媽媽牌的烙餅後來在村裡也是出了名的好口碑。

如今,媽媽年齡大了,雖然週六日我們過去也會吃上她做的烙餅,味道確實大不如前,我們還是會違心地誇獎她,真不虧是媽媽做的烙餅,吃來又香又酥。媽媽聽了,臉上馬上大放異彩,好像回到了過去風風光光的自己。

有媽的地方就是家,有媽媽做的烙餅就是媽媽的味道。我們要好好珍惜。



初心微視界


我最懷念媽媽做的家常小炒菜,味道可口,特別好吃。尤其是媽媽炒的洋芋(土豆)菜,從小吃到大,幾乎每天都在吃,吃了二十多年,可謂是百吃不厭。現在在市裡上班,每天吃著各種大餐,可還是最懷念最愛吃媽媽炒的洋芋菜。

我們家在祖國的大西北甘肅,這裡是盛產馬鈴薯(土豆)的地方。從小到大,我的一日三餐可謂離不開土豆,媽媽把土豆做成各式各樣的,給我煮熟吃,油炸成土豆片吃,當做菜炒成土豆片,土豆絲吃,做成洋芋包子,洋芋餅...可謂是一個洋芋頂得了十道菜,而且媽媽做的味道還特別好吃,堪稱洋芋菜專家不為過。



從小到現在二十幾年了,現在因為工作住在城市裡,吃著城市裡五花八門的飯菜,但還是最想吃媽媽做的洋芋菜。你最懷念媽媽做的那道菜呢?歡迎評論交流,我是馬兒啦,一個走心的小馬哥。


馬兒啦


我最懷念母親做的一道菜是“客家釀豆腐”。那個味就一個字:爽!

我母親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最愛吃的是客家菜並能做一手原汁原味的客家菜。

小時候,母親最喜歡釀豆腐、釀苦瓜、鹽焗雞,她也最愛吃。但當時由於生活條件不太好,並不能經常吃到,一般是在過年過節才能吃到母親做的美味。

客家人過年過節,釀豆腐是一定不能少的,還有雞鴨魚肉丸。端午節的時候,還能上吃釀苦瓜,那種幸福是天倫之樂。

每當我回到家,母親會把豆腐早早釀好,等著我們狼吞虎嚥。母親姓朱,我們稱之為“朱氏釀豆腐”。

逢年過節,母親知道大家愛吃釀豆腐,會提前磨好豆槳,往往有好幾大板。然後用油溫火煎好,有時吃到年十一還可以吃,一點也不變味。

釀豆腐、鹽焗雞、煲雞湯,是我們家的保留“家菜”,百吃不厭。

說實在的,在外面,從未吃過比我母親釀得更好的釀豆腐了。其實,客家釀豆腐是名揚天下的,在東南亞,在亞洲,在歐洲,在非洲......只要有客家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釀豆腐。釀豆腐演變成了一種思鄉菜。

據說,泰國原總理那拉、他信,新加坡原總理李光耀及現總理李顯龍都特別喜歡吃釀豆腐,也是他們招待客人必備之菜。

母親雖然愛吃釀豆腐,但我們用同樣的方式去做,總是達不到母親做的味道。所以有時想表現一番也放手了。

母親走到那裡,都愛做釀豆腐愛吃釀豆腐,是名符其實的“豆腐西施”。

寫到這,我又想吃母親做的釀豆腐了。那種色香味,至今讓我忘懷不得!











英雄拒絕黃昏


說實話,我媽做飯真的不好吃。

甚至經常出現衛生問題,例如正吃著,你會發現碗底有跟刷碗的鋼絲球。

雖然已經習慣挑出來繼續吃,但是沒辦法,真的對媽媽做的菜誇不出口。

不過我媽,仍然在很努力得學做飯。

前幾年我特別喜歡吃燒茄子。做茄子很麻煩,得先將茄子掛麵糊炸好,再紅燒。炸茄子的時候特別熱,但是我媽還是會經常給我做。

我媽也有做的好吃的菜。比如蒸菜。奶奶在世的時候喜歡吃蒸菜,芹菜葉、槐花、野菜、胡蘿蔔絲,只要是蒸菜,媽媽都能做的非常好吃,也常常給奶奶做,吃剩的蒸菜,再加上洋蔥絲和雞蛋一起炒,更是香噴噴。

雖然媽媽做的菜,很不好吃,逼得我成了我家的“大廚”,但是我能從她的菜中吃到愛,吃到對家人的真心。


跟小編交流下你最喜歡吃的媽媽做的菜吧~


鄭州晚報


不知道你們喜歡吃泡菜不?我就覺得我媽做的泡菜最好吃,尤其是她泡的“青菜梗”。


我是一個農村長大的孩子,那時候家裡面窮,一個月可能都吃不上一次肉,青菜梗泡菜就成了我們飯桌上最常見的一道菜了。

青菜梗上面有一個突出一個小包,就像女人的乳房一樣,那時候總有大人喜歡逗我,說這是青菜的奶,用嘴一吸就可以吸出乳汁,而我也這樣幹了,只不過從來沒有吸出東西來。

青菜梗泡菜有兩種吃法,一種是不用泡太久,幾天就可以了。這時候的的青菜梗吃上去很脆,咬在嘴裡會發出“咯吱咯吱”聲音,而且還有一股青菜特有的清香。

另外一種就是同辣椒,還有姜蒜等一起泡上一段時間後再吃。哇!那酸爽,用我們的方言來說就是“巴適”。

雖然現在條件好了,我媽每年依然會泡上一罈青菜梗,這是招待客人的必備菜,不是因為我們家吝嗇,而是親戚來我家做客必點的菜。而且每次回家,我媽都會用罐子給我裝上一些,讓我帶回上班住的地方慢慢吃。

現在她的年紀大了,我也不希望她這麼操勞,雖然很喜歡吃她做的泡菜,不過還是擔心她的身體,叫她少做一點或者是不要再做了,可是她就是不聽,家裡依然是大壇小壇的泡菜。

好在找了一個賢惠的女朋友,跟我媽學了幾天手藝,雖然味道沒有我媽做出來的好,不過也有幾分相似了,多給她時間練練也許我媽就可以退役了。


小方啊方


有一種飯菜叫做媽媽的味道,那是任何一個大廚都無法比擬的。

媽媽最喜歡做的就是手擀麵,可能麵條的味道從小就留在我的味蕾裡面,直到現在我也對各種麵條情有獨鍾。

手擀麵的麵粉是自家的小麥磨製的,東北晝夜二三十度的溫差讓小麥有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去積累澱粉,夏天酷暑難耐,小麥卻在偷偷的拔節抽穗鼓粒,彷彿一陣清風突然就把小麥吹成熟了,站染了太陽金色的麥芒必須趕在雨季前收穫,這也是人們最繁忙最勞累的時候,人們要鑽到麥地裡把小麥收割後打成捆背到地頭,白居易有一句詩:面朝暑土熱,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說的就是收穫小麥的艱辛。其實他甚至還沒寫盡收割的苦痛,成熟乾透的麥芒如利刃般刺的農人的肩上背上鮮血淋漓,但是人們顧不上這些,必須抓緊搶收,因為一場毀了收成的伏雨隨時就會下來。

備嘗艱辛收穫回家的小麥在經過脫粒粉碎之後就變成了白花花的麵粉,雖然比不上售賣的麵粉那麼潔白,但是自家純天然的麵粉卻是多了一絲糧食的馨香,做出的食物也多了一種嚼頭。媽媽用麵粉合著用麥稈燒開的井水,反覆揉搓,直到麵粉變成一個柔軟筋性的麵糰,醒面二十分鐘後金就可以使用了,把麵糰擀薄,然後切成細細的麵條,媽媽的刀工真的出神入化,毫不猶豫的下刀,切出來的麵條粗細均勻,嚼勁十足。下到翻著水花的熱鍋裡,麥香味立刻衝了出來,蒸騰的水汽和瀰漫的麥香,還有灶臺裡噼啪跳躍的火苗,那是一種獨特的只屬於家的味道。

做麵條的滷是雨後我和媽媽採摘的蘑菇,盛夏,一場急雨之後,村邊的樹林裡,葉子煥然一新,在草叢中,褐色和白色的蘑菇探頭探腦的鑽出來,那種還未張開傘的小蘑菇頭味道最好,把它們撿回家,合著用自家黃豆發酵的醬做成的滷別有一番風味。

現在這樣辛苦的勞作已經被大機器作業所取代了,這是農民的幸福,但是那種野生純天然的味道卻是任何高科技都釀製不出來的,是家鄉的味道,是兒時的回憶。




月輪皎皎


以前覺得我媽做的菜很普通,總覺得飯店的菜有味道,長大了才發現,走南闖北在哪吃都不如回家吃我媽做的菜~

不管是炒菜還是做主食,都是我媽拿手的,這麼多年我爸從沒下過廚房,我也是近些年回家才會幫她忙,我知道她很辛苦,但她做菜的味道別人真的做不出來,特別是每逢過節的硬菜,每道都有特點,要不是從小到大一直都住在一起,我還以為她出去報班了呢~



我最愛吃的是我媽做的豬蹄凍,真的,這麼多年,也只有過節才會做這道菜,雖然不是什麼大菜,但每次吃都會覺得太美味了,那都是一點點的摳下來的蹄筋,整的乾乾淨淨,冬天吃的都是熱菜,來一口清涼滑口解膩的豬蹄凍減簡直不要太爽~


現在她年紀大了,很多時候我一回家就會幫她洗菜切菜配料,唯獨炒菜我不願下手,就等著她做給我們吃,因為在家時間很少,真的很想吃她做的菜,可能這就是媽媽的味道吧,在我的心中無可替代~


溪雲丶初起


我的媽媽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她做的飯帶了鄉土的味道,很普通,但是,很好吃!

記憶力媽媽最常做的飯就是茄包子,嗯這應該是我家鄉的特產,相信很多人沒見過,更別說吃了。

知不知道,茄子韭菜那是天生絕配!

韭菜切餡,茄子切片,之間要連刀,把醃製好的韭菜餡夾在兩片茄片之間,然後,用薄薄的麵皮包起來,上籠蒸。

十五分鐘後,就可以開吃了!

簡單,美味,重要的是便宜。

長大後,我學會了媽媽的手藝,但是卻做不出媽媽的味道。

別說我矯情,事實如此。

工作忙,很少有時間做麵食,有時候,饞了就跟媽媽打電話,只要一個電話,就能吃上媽媽做的飯 。

我是個比較事多的人,吃東西很挑剔。剛結婚的時候,還能吃婆婆做的飯。隨著婆婆漸漸年齡大,我開始嫌棄她,怕她做的飯不乾淨,就自個做飯吃。

那時候,我想我媽媽老了的時候,我會不會也嫌棄她?

現在,我的媽媽已經七十了。前幾天又來給我做飯,我拿起筷子就吃。中途,看到飯菜裡有一根頭髮,如果是換作別人做的飯,我可能就會就此放下筷子不吃了。

但是,媽媽做的飯,我看了看母親滿頭白髮,悄悄將那根頭髮夾到一邊,若無其事的繼續吃飯。

看我吃的香,母親露出滿足的笑。

越是年齡大了,越是想被人需要!

無論到什麼時候,我們都不應該嫌棄自己的母親!





7度風


我媽做的菜,很多都特別好吃,想起來就能流口水的那種。

 

其中有一種麵條,我媽自己起個名兒:蔥油麵(跟沙縣的完全不一樣,不要腦補),特別好吃,以至於現在我媽每次來看我,都要給我做一碗。

 

我媽會先把買的肥肉放到鍋裡炸,會炸出好多油,然後這些油倒出來,等涼了就是固體,白花花的,好像名字就是豬油,有點像冰淇淋,哈哈

 

接著就是去和麵,找個面盆,用雞蛋和麵,成團之後,放到案板上擀成圓片,反反覆覆的擀,這樣麵條特別勁道,最後再切成細絲。

 

我媽說細了好入味兒,我也不知道,就覺得好吃。

 

然後再準備蔥花、瘦肉、香菇、紅蘿蔔、豆腐、青菜,洗好,全部放到一個盆裡,拌勻,再放上調料,基本上材料都準備好了。

 

想著熱乎乎的麵條要下鍋裡了,我的肚子就開始叫了,哈哈

 

麵條煮好之後,要先放涼水裡冰一下。

 

趁這個時間去炒菜,炒好之後就開始了重頭戲。

 

空碗裡先放小半碗麵條,然後放上菜,再放上2勺凝固的豬油,然後用滾水澆上去,麵條、豬油和菜,瞬間上下翻滾……

 

香氣四溢,我已經嚥了好多口唾沫了,哈哈

 

一碗熱氣騰騰的蔥油麵就做好了,不說假話,我能吃3大碗。

 

現在想想,我小時候真傻,天天吃,卻埋怨媽媽做的不好吃,現在不能天天吃了,反倒天天想念了。

 

我翻遍了手機找到一張照片,大家湊合看一下,歡迎大傢俬下嘗試做一下,很好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