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瀠洄閣碑記


原標題:左拔故事(五)述碑 瀠洄閣碑記

文\\董美娟 圖\\陳汝輝

清流:瀠洄閣碑記

左拔盆地小全景

(五)述碑

瀠洄閣碑記


左龍之鄉,地接寧陽泉上下里,明經徐先生家焉。其地分上中下三邨,先生所居為中邨,太平休養,既庶且富,為清邑北隅一名鄉集。歲甲申,先生營建廣廈於中邨東南山麓,綿亙百餘間,又於其前清寧通衢創建高閣棟宇,巍峨恍接雲霄,上供囗文昌武聖二帝居像,俾鄉人歲時瞻拜,又上層祀囗奎星,而如涼亭,行旅往來憇息其中;經年落成,閣臨清澗,其水灣環,特顏之曰:瀠洄閣。

清流:瀠洄閣碑記

瀠洄閣碑記


餘應先生聘,舌耕斯處,先生命記於餘。餘唯茲閣當中下邨相接之區,上下二橋儼如長虹臥波,數載菁莪別墅亦先生建,以資藏修者於閣之東畔而為之;掩映遠山,疊翠朝拱,清流激湍,映帶左右,不讓蘭亭之勝,洵鄉中之奇觀也。


登閣憑眺,四顧軒豁,附鄉名勝歷歷如在目前;田疇彌望,雞犬之聲不絕於耳。時而月白風清,則澄澈如畫、縹緲欲仙,不但星影之侵簾、波光之拂檻已也;時而云消雨霽,則遙岑潑翠、遠浦拖藍,不但飛鳥之往還,遊鱗之自得已也。王元之所謂:“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和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然;宜投壺,矢聲錚錚然”彷彿於茲閣焉。遇之騷人墨客,當必有俯仰、流連、盤桓而不去者矣。


餘總角時,即稔先生慷慨好義。凡省中之貢院,郡中之考棚,邑中之儒學暨東北二橋,崎嶇古路題捐,不惜百千金,鄉中諸與建尤踴躍而為之先;固不獨茲閣為然,而茲閣亦可見其一斑也。餘固不文,景仰先生美舉,故樂為之記。


世會教侄邑人湯光璉垂殷氏拜撰

大清道光拾伍年歲次乙未南呂月 榖旦之


左拔下村全景


(六)後記


  當古碑圖片在同事謝汪斌的朋友圈曬出,我欣然點贊,為家鄉。清流縣龍津鎮拔裡村的左拔,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發掘古碑《瀠洄閣碑記》。我於6月3日攜友羅長蓮尋訪,時值正午手機拍照,因雨匆促。6月9日與外甥賴佳龍趨車重拍。識齊碑文519字。其間疑難處,經請教詹昌政、李升寶、劉光軍等老師得以釋疑。

清流左拔徐氏族譜


  訪古至此,憾慨萬千。徐先生者,一位運氣極佳的長尾(木材)商人。俗話靠山吃山,其恰恰是靠著這塊青蔥覆青蔥,翠浪疊翠浪的山林樹木發跡的生於斯長於斯的客家後裔。這位辛勞而執著的客家人,不畏閩水第一奇險的九龍溪,往返于山區與城市,兌現了生意與金錢,催生著願望與信仰;使他成為樂善好施垂範鄉里的古代鄉賢。其七代孫徐承坤說:由於族譜在文革期間焚燬,徐公宗莊的故事也只能是溫暖故土和教化鄉里的傳說了。老輩人還說清流(城隍廟旁邊)的徐氏宗祠也是他助資而建。年近九十的陽添秀太太說:徐莊助資的建築磚牆有別於他人,每隔幾塊磚就有一塊是打著‘徐莊’標記的。


清流:瀠洄閣碑記


  在這塊神奇又驕傲的土地上,世代傳頌著徐莊的故事。其第一桶金緣於他對理想的執著和敢於挑戰人生極限,當然,機遇總是給予與它最近的人。我又一次來到左拔中村沙塘背,小樓前我環顧:四合青山,門前綠禾。這塊巨大的綠寶石,早已被龍津鎮黨委政府相中。目前,龍津鎮黨委政府正在深度挖掘拔裡村的特色資源,倡導低碳生態旅遊,以古橋、古碑、古樹、城北溪、土紙廠、關坑瀑布、泗洲文化、伐木場遺址等為主要特色,儘快把生態鄉村旅遊發展起來。拔裡村黨支部書記張前國也表示要應用這一歷史文化瑰寶,為家鄉的“美麗鄉村”建設獨闢一塊人文天地。

  (注:徐玉林說:清流城關的徐氏宗祠,是祖上徐莊公本房的宗祠,地址在古清流城隍廟旁邊。年近九十的陽添秀老人說:從前去清流都能看到,已是破敗不堪的徐氏宗祠。後來被拆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