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那么以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

用户110578816612


每隔一段时间,都回农村看望年过八旬的老母亲。小时候热闹的农村变得冷冷清清了,200多人口的村子,平时在家的人越来越少,青壮年劳动力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留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和幼小。



从“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这句话,自然想到“今后谁来当农民”?思考的迷雾在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国家对“三农”工作是十分重视的,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三农”都是重点。可为什么“国家重视”而“农民消极”这样不相称呢?


一是传统观念的问题。中国有几千的农耕文明,但农民在社会上的地位较低,甚至大学报农学专业志愿,似乎都有低人一等的感觉。曾经受过的“学而优则仕”“穿皮鞋与穿草鞋的区别”“跳农门”教诲等等,让身为农民的家长高度重视教育,都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当农民。有些读不了大学的农民儿子,也想办法从事其它的行业,“去农”思想严重。

二是赚钱困难的问题。在过去重在解决温饱的时代,农业很重要,农民耕作的积极性很高。而现在大多农村人温饱都不成问题了,赚更多的钱、过上更好的生活成了人们的追求,而农村这块天地满足不了他们的愿望。农村女孩子,想方设法都要找个城镇的婆家;农村男孩子,没钱没房没车,现在找媳妇都困难。当前,农村光棍增多就是例证。


三是时代变迁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向前推进,大融合、大流通、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特别是交通、通信等发达,让人的活动半径大大拓展,过去农村封闭的小圈子已经打破,走南闯北成家常便饭。有些老人一辈子连县城都没去过的真实事例,在现在年轻人听来,就像在讲传奇故事一样。同时,外面的繁华与农村的落后形成鲜明对比,让新生代农村人深受刺激,走出农村的追求便油然而生。有人说,见过外面世界的精彩,谁还甘心回去当农民?

不愿回到农村,这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无奈,但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和人追求的进步,这是值得肯定了。当农民的,谁个都不甘心世世代代当农民!


这样说来,农业真的到了重新洗牌的时代。

那么就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今后谁来当农民种地?怎么种地呢?

今后农业农村的发展趋势,应该是走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减少农民,集约土地,机械生产,加大扶持,降低成本,提高质效,逐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职业。

一是愿当农民的人来种地。农民可以自由选择:做农民,还是外出做生意,或者打工。一部分愿意当农民的人仍然可当农民。家中有好田好地,有好的特色产业和技术,也有好的市场对接能力,干农业就如干其它行业一样既赚钱又体面。


二是新型职业农民来种地。2017年1月29日,农业部出台“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000万人。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

三是农业龙头公司来种地。在农村引进一批有志于现代农业的实力公司,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坚持以办工业的理念来办农业,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参股为方式,以品牌为目标,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路子,实现企业和农民双赢。

针对当前农村田地承包到户不可更改的硬性政策,以及大片土地无人耕作的荒芜现状,发展现代农业,下一步有必要做好盘活土地文章。

一是搞活流转,土地经营规模化。按照有偿、自愿的原则,通过搞活土地流转,或以土地参股形式,将一家一户分散的田地向大户集中、向专业合作社集中、向龙头公司集中,把小地块汇集成大基地。

二是开展整理,成片耕作机械化。通过国家土地整理项目和低产农田改造项目,将流转后的成片田地改造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优质田地,完善好水电路沟渠等配套建设,便于机械化耕种。

三是创新办法,利益分配数字化。因成片的土地要进行整理,所以在确权颁证后,有些农民手中的土地数字化,忽略地块边界,只有一个属于农户的确定数字,采取“互联网+”的管理模式,按照数字收取土地转让费和享受土地入股红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