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公攤面積,房價是否變化明顯?帶皮核桃15,去皮核桃30?

繼新華社去年發佈《買100平方米的房子只得70平方米,這麼坑的"公攤面積"到底怎麼來的?》一文質疑該制度的合理性後,近日"公攤面積"再次引起大家的熱烈討論。

取消公攤面積,房價是否變化明顯?帶皮核桃15,去皮核桃30?

一、"公攤面積"飽受質疑

再次將"公攤"話題推到風口浪尖的是樓市的一個大消息,那就是住建部頒佈了新的《住宅規範》,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建築面積改為套內使用面積交易"。

取消公攤面積,房價是否變化明顯?帶皮核桃15,去皮核桃30?
取消公攤面積,房價是否變化明顯?帶皮核桃15,去皮核桃30?

對此,附件中也做了相關說明:

本條是居民關注的焦點問題,關係到每個住宅用戶的切身利益。目前,我國住宅建築主要以建築面積進行交易,這樣會出現同一項目的建築面積相同而套內使用面積不同的問題,以此加劇"公攤面積傷民"的矛盾。

雖然公攤面積一直都有,但是其中的貓膩讓很多購房者吃了虧,為什麼說公攤面積很坑?說白了,就是買房時面積是虛的,錢交了100㎡的,享受的卻不是100㎡的面積,有可能只有70㎡甚至還不到。那麼差額在哪呢?那就是公攤了。

那麼什麼是公攤面積呢?簡單來說,就是把公共使用的部分比如電梯、走廊、樓梯等讓住戶平攤。一些開發商為了謀取暴利,甚至增加公攤面積,將地下車位,人防工程等都計入在其中。標準缺失、管理混亂,不僅讓消費者在購房時需支付更多房款,更使之在未來要支出物業費、取暖費等更多成本……公攤面積因此一直備受詬病。"公攤傷民"的現象一直難以解決。

二、"公攤面積"依然存在

不少媒體將"建築面積改為套內使用面積交易"解讀為"取消公攤",也因此收割了一大波閱讀量,購房者們都希望"公攤面積"取消,這樣買房不會吃虧,有人認為房價還會因此下降。而已經買房的人也會想"公攤面積"取消,自己是否能獲得相應賠償。其實,這背後是媒體對於此項條款的誤讀。

23日晚,央視發表了一篇標題為"'公攤面積'要取消了?這事兒沒那麼簡單"的文章。央視文章中稱:我們首先要了解一點:這個徵求意見稿,徵求的是對一項工程建設標準規範的意見,這個規範未來約束的是工程建設行為,約束對象是住宅項目的建設單位。這與我們所關心的住宅交易到底是以"建築面積""公攤面積"來計算,並無直接關係。與我們大家關心的物業費、取暖費以何標準收取,也沒直接關係。不管是以什麼來計算,只不過是計算方式的改變,對多交少交多少物業費、取暖費,並沒有關係。

從央視的解讀來看,公攤面積並沒有因此被取消,它依然是存在的,而且這與住宅交易以"建築面積"還是"公攤面積"來算並無直接關係,與物業費、取暖費的收取標準也無直接關係。

取消公攤面積,房價是否變化明顯?帶皮核桃15,去皮核桃30?

"公攤面積"詬病已久,以一項對工程建設標準規範的意見是不可能就取消的。不過這說明大家對"公攤面積"一直很關注,"建築面積改為套內使用面積交易"也是讓購房面積更加透明,降低糾紛發生的概率,更好的保護消費者的利益。

三、如果取消公攤,房價會怎麼走?

如果公攤真的取消了,房價會怎麼走?這大概是購房者們都十分關心的話題。其實,有一座城市早已"取消公攤面積",這座城市就是重慶,重慶是目前內地唯一實行以套內面積計價售樓的城市。

早在2002年,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就以地方法規的形式,首次對商品房的計價方式做出明確規定和要求。2002年6月,重慶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重慶市城鎮房地產交易管理條例》,要求:商品房現售和預售,以套內建築面積作為計價依據,商品房買賣合同及商品房權證應當載明共用部位及設施。

該條例於當年8月1日施行,宣告重慶在全國率先強制施行商品房銷售以"套內建築面積"計價的政策,不按這一計價依據銷售的開發商,將由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並處以商品房交易金額5%~10%的罰款。

取消公攤面積,房價是否變化明顯?帶皮核桃15,去皮核桃30?

談及重慶為何要做強制改革商品房計價方式的"先驅",時任重慶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市場處處長曾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最大的目的在於讓消費者明明白白購房,最大限度地減少房地產交易糾紛,保護購房者的合法權益。"

據相關媒體稱,重慶房產廣告中會明確標出"套內單價"和"建面單價"兩種價格。以兩種方式計算下來總價相差無幾,但是這麼做消費者在比較各個樓盤的價格時,可以單純比較居住價格,而不被公攤面積所迷惑。

從重慶的實例來看,即使取消公攤,總房價還是差不多的,因此公攤是否取消,對於房價的影響並不是特別大。從政策上來說,樓市已經逐步迴歸理性,即使公攤取消,開發商將公攤面積取消的那部分成本轉移到套內面積中,也無法大幅度的漲價,房價還是穩定上下波動的。

取消公攤面積,房價是否變化明顯?帶皮核桃15,去皮核桃30?

"建築面積改為套內使用面積交易"的規定,能夠解決套內建築面積相同而住戶使用面積不同的問題和住戶使用面積不透明的問題,無關房價,但是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也就是說,購房者不能單純認為"住宅建築應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意味著"公攤面積的取消",房價就因此會下降。不過,購房者在現有狀況下也要對公攤面積有清晰認識,需要明白清楚不同檔次項目和不同類別住宅合理的公攤率差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