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電影電視劇都看過,多是鬼魅狐妖,但你讀的懂聊齋嗎?

如著名的電影《倩女幽魂》,改編自書中《聶小倩》 。本篇在《聊齋志異》中很普通,並不出名,而且故事情節迥異。

聊齋電影電視劇都看過,多是鬼魅狐妖,但你讀的懂聊齋嗎?

身邊的朋友都知道《倩女幽魂》,卻幾乎沒人知道它取材自《聊齋志異》。然而《聶小倩》原著和電影很不一樣,知名度不高,故事和書中其他篇目相比,也不是很特別。

聊齋電影電視劇都看過,多是鬼魅狐妖,但你讀的懂聊齋嗎?


影迷們都記得刻骨銘心的人鬼戀,記得那個不男不女的重口味姥姥,能哼出張國榮演唱的主題曲《倩女幽魂》,但不一定知道原著裡其實沒什麼虐心的人鬼戀,不知道寧採臣其實已經有了妻子,更不知道聶小倩初到寧家時只是當了一名下女。

其中《嬰寧》一篇,作者傾力展示的卻是嬰寧的性格,其他的人物,如為她的美貌傾倒而痴情追求的王子服,以及她居住的幽僻的山村、長滿花木的院落,都是為烘托她那種近於童稚的絕頂天真而設置的;人世以後受禮俗的束縛,“競不復笑”,也是意味著原本天真的消失。這篇似可稱做性格小說。

其中《綠衣女》寫一位綠衣長裙的少女進入一位書生的書齋,發生的只有平淡而不俗的歡娛情狀,沒有故事性,結尾處一個小波折,是要顯示少女原是一個蜜蜂精,似乎可稱做散文式小說。許多篇幅不太長的篇章,只是截取生活的一個片段,寫出一種情態、心理。

如《王子安》寫的是一位秀才應鄉試後放榜前醉臥中瞬間的一種幻覺:聽到有人相繼來報,他已連試皆中,不禁得意忘形,初而喜呼賞錢,再而要“出耀鄉里”,受到妻子兒子的嘲笑。

《金和尚》沒有事件,無情節可言,而是零星寫出一位僧侶地主的房舍構造、室內陳設、役使僕從、出行等方面的情況,以及死後殯葬盛況,更像是一篇人物特寫。


聊齋電影電視劇都看過,多是鬼魅狐妖,但你讀的懂聊齋嗎?


此外,還有大量根據原著單篇作品改編的影視作品,如《陰陽判官》、《花姑子》、《龍飛相公》、《白秋練》、《鬼妹》、《連瑣》、《俠女》、《香玉》、《阿繡》、《畫皮》、《聊齋狐仙》、《飛狐外傳》、《捉妖記》等。

《聊齋志異》裡作品類型的多樣化,既表明作者仍然因襲了舊的內涵無明確界定的小說觀念,所以其中也有簡單記事的短篇,但也表明作者又有探索性的創造,增添了不專注故事情節的小說類型。

其實,《聊齋志異》全書將近五百篇,內容豐富,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愛情故事,佔據著全書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懼封建禮教,勇敢追求自由愛情。這類名篇有《蓮香》《小謝》《連城》《宦娘》《鴉頭》等。

二,抨擊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摧殘。作為科舉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齡在這方面很有發言權,《葉生》《司文郎》《於去惡》《王子安》等都是這類名篇。

三,揭露統治階級的殘暴和對人民的壓迫,極具社會意義,如《席方平》《促織》《夢狼》《梅女》等。


聊齋電影電視劇都看過,多是鬼魅狐妖,但你讀的懂聊齋嗎?

它們或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

聊齋一書反對“硬鋪直陳”,加之寫的是花妖鬼狐之事,便於馳騁想象,所以許多作品情節怪異譎詭,變幻莫測,極盡騰挪跌宕之能事。同時,它們也有自身的邏輯性,合乎人情物理。


聊齋電影電視劇都看過,多是鬼魅狐妖,但你讀的懂聊齋嗎?


毫無疑問,此書極為精彩,無論是文學性或是藝術性。《聊齋志異》一問世,就風行天下,翻刻本競相出現,相繼出現了註釋本、評點本,成為小說中的暢銷書。現在此書文言版需要一定的古文功底,建議先從白話版讀起。書裡面狐媚妖怪,多是絕色。其實那些只是表象,我們要明書之理,可不要落了下乘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