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作者心中的完美女性觀

《聊齋》|作者心中的完美女性觀

《聊齋志異》是一部成書於清代的短篇故事集,其短篇故事多達四百多篇,涉及到明清社會的方方面面。從地理上,《聊齋志異》涉及到的地區囊括南北——有南方的浙江衢州(比如《衢州三怪》),也有蒲松齡的家鄉山東本地(比如諸城某甲)。在涉及到的領域也涵蓋方方面面。有譴責暴政的內容,(比如《促織》),也有譴責科舉舞弊的內容(比如《司文郎》),還有表達自己的官場理想內容(比如《閻王薨》),但是,最受大家關注的,莫過於《聊齋志異》中的愛情故事:典型的有《嬰寧》、《聶小倩》等內容。在這些愛情故事中,蒲松齡向大眾展示了蒲松齡心中完美女性的形象。

《聊齋》|作者心中的完美女性觀

成書背景

蒲松齡可以用少年得志來形容。出身沒落地主家庭的蒲留仙,和其他地主家庭子弟一樣,走上科舉的道路。起初,蒲松齡的科舉之路可以用順風順水來形容:十九歲的時候,蒲松齡就斬獲縣、府、道三級科舉的第一名。似乎,蒲松齡即便考不上前三甲,那麼,考個尋常進士也該是綽綽有餘的。但是,好像二十歲以後的蒲松齡,其好運便用光了——蒲松齡的一生,幾乎可以用屢試不第來形容。這種巨大的失落過,期望與現實的衝突,無疑讓蒲松齡深感苦楚,於是,在悲憤之下,蒲松齡開始了其文學創作歷程,並由此為後世留下了《聊齋志異》這部奇書。《聊齋志異》是蒲松齡在現實人生中屢屢遭受挫折、屢屢不得志後,蒲松齡為自己所構建的一個理想世界、理想人生的寫照,這其中,也不可避免的包含了蒲松齡理想中的女性形象——即前文提到的心中完美女性的形象。

《聊齋》|作者心中的完美女性觀

秀外慧中

不論古今中外,喜歡漂亮姑娘,似乎是大多數男子的本能。蒲松齡也不例外。在《聊齋志異》中,大多數男主都像蒲松齡一樣,是一個不得志的書生,過著為生計而憂慮的生活。但是,他們一旦遇到花妖狐媚以後,其人生軌跡就發生大幅度逆轉。這些花妖狐媚的形象大多宛如仙子,並且,在美貌動人的同時,還都很有才幹,擁有智慧。典型的故事有《辛十四娘》。在《辛十四娘》的故事裡,狐仙辛十四孃的丈夫馮生為人眼光短淺,且立身處世的能力極強,並且還因為交友不慎而得罪仇家,惹下人命官司,險些喪命。而辛十四娘通過自己的智慧,將馮生的這次生命危機順利化解,並且,還給馮生留下了一大筆財富,讓馮生的餘生不必為生計發愁。

《聊齋》|作者心中的完美女性觀

神通廣大

記得曾經有人認為,金庸先生在創作《笑傲江湖》中,令狐沖結識任盈盈的這個細節的時候,認為這是金庸先生也渴望能邂逅一個白富美的一種表達。其實,論起對結識女強人的渴求,蒲松齡要強過古代很多文人。比如蒲松齡筆下的完美女性,幾乎都是神通廣大之輩——畢竟不論是花妖還是狐媚,都是有一定的神通和法術,不論點石成金還是騰雲駕霧,多少都擅長一些。其中較為典型的有《紅玉》。紅玉和馮生兩情相悅,但是因為上一輩人的干涉,紅玉和馮生被迫分開。但是,隨後不久,馮生就遭遇橫禍,馮生陷入家破人亡的狀態,就在這時候,一個俠士出現,幫助馮生剷除了仇家,而後不久,紅玉出現,和馮生走到了一起,並且在紅玉的操持下,馮生很快有了龐大的家業。從這類故事可以看出,蒲松齡對女強人持認可態度。

《聊齋》|作者心中的完美女性觀

輔佐丈夫

對於蒲松齡個人來說,科舉事業的不理想,以及迫於生計而奔波,是蒲松齡一生最為感到痛苦的一件事。因此,蒲松齡心目中的完美女子多是可以輔佐丈夫達到仕途通達、家庭子孫滿堂的女子。蒲松齡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其人生理想莫過於這兩點,因此,他理想中的完美女性,也需要能夠輔佐自己的丈夫完成這兩點,其典型的篇目,有《阿寶》。在《阿寶》中,孫子楚娶了阿寶以後,就獲得了功名。此外,在《聶小倩》的故事裡,寧採臣在和聶小倩在一起以後,也中了進士,並且子孫後代也都取得了功名。這些都反映了蒲松齡對賢內助的一種渴求:在男子處於窘迫的時候,女子分擔了生活壓力,讓男子可以從容發展自己的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