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失落文人的一顆滾燙的初心

《聊齋》|失落文人的一顆滾燙的初心

文人自古以來,都不乏憤世嫉俗之輩。其實文人之所以這樣,不外乎仕途不得意,人生不理想。畢竟安身立命不像做文章這樣容易。很多文人會在悲憤中,用筆給自己構建一個世界,然後沉浸在這個世界裡。在文人自己主宰的這個世界裡,文人在現實中所不曾擁有的一切事物,在文人筆下都會出現,並且,隨著創作的深入,文人感到自身的價值得到了實現,同時也給後世留下了許多精神財富。比如清朝的蒲松齡,他的一生始終科舉不第,因此蒲松齡深恨當時的科舉舞弊現象,為此蒲松齡在《聊齋》裡創作了諸如《席方平》這樣的作品,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抗議。總之,對於蒲松齡來說,《聊齋》其實是他這個不得志文人的春秋夢。

《聊齋》|失落文人的一顆滾燙的初心

蒲松齡的糾結

從《聊齋》上,我們可以看到蒲松齡的糾結於分歧。因為《聊齋》的故事套路大致一樣:不外乎某男子得蒙鬼狐垂青,於是有了一系列的奇遇。只不過,如果仔細研讀會發現,得蒙奇遇的男子,可以分為兩種——或者這兩種主人公,代表著蒲松齡的兩種渴望,兩種訴求。一種是放任型男子。這類男子的特點是貪財、軟弱,同時還見色起意,但是運氣無敵,總是可以得到鬼狐垂青,而後收穫幸福和成功。這種幸福生活,其實古往今來無數人都渴望——不付出有收穫。而另一種則是固守型。這類男子是世間的一股清流——他們清高、有操守,敢於迎難而上,不畏兇險——或者,這是蒲松齡眼裡的豪傑,也是另一個理想中的自己。而寧採臣就是其中的典型。

《聊齋》|失落文人的一顆滾燙的初心

自重

寧採臣和聶小倩的愛情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而聶小倩起初是鬼姥手下的女鬼,多次用錢財或者美色誘惑別人。很多人或者因為貪心,或者因為貪圖美色,而導致喪生。直到這一天,聶小倩遭遇寧採臣,碰了釘子:寧採臣對聶小倩帶來的錢財和提供的美色毫不在意,這讓聶小倩慚愧:這個寧採臣真是一個鐵石之人。其實寧採臣並不是不知道金錢的威力,也並非對美女不動心,而是寧採臣有著自己的操守和世界觀,並且願意守護自己的世界觀不動搖,這其實也是一種自重。寧採臣是一個讀書人,對於一個讀書人來說,在貧賤的時候不動搖,不接受不符合常規而來的東西,就是自己的自重,就是守護自己的世界觀。而在世界上,能真正堅守自己的信念、恪守底線,做到自重的人,又有幾個?因此,蒲松齡雖然貧賤,但還是希望自己能像寧採臣這樣,做一個自重的人。

《聊齋》|失落文人的一顆滾燙的初心

救危扶困

南宋宰相文天祥在元朝的大牢裡寫下了《正氣歌》,認為正氣是天地的根本,是日星和河嶽的基礎。當然文天祥這樣寫是一種修辭,文天祥認為,一個人只要胸中有浩然正氣,就可以不用畏懼妖魔鬼怪,更不用患得患失。寧採臣的正氣,讓聶小倩產生欽佩心理,因此聶小倩向寧採臣表明心意,並且希望寧採臣能夠救自己脫離鬼姥控制。聶小倩沒有看錯人,寧採臣毫不猶豫答應了聶小倩的請求,並且落實了他的承諾。就這樣,聶小倩暫時脫離了鬼姥的控制。不過,寧採臣當然知道,自己救助聶小倩,等於得罪鬼姥,必然招來鬼姥的報復。但是,寧採臣還是選擇幫助聶小倩。這種精神,也體現了儒家知識分子的一種英雄觀,就像孟子教導的:捨生取義。

《聊齋》|失落文人的一顆滾燙的初心

俠義精神

中國人都有著俠客夢。當然這些俠客來自不同的世界——有來自天界的神仙,看不慣人間的不公,於是仗義出手剷除人間的惡人;有來自人間的:比如金庸小說《飛狐外傳》中的胡斐,就因為一個素不相識的小人物,而追殺當地豪強惡霸。俠客的特點在於不計較個人名利,能為素不相識的人伸出援手。寧採臣其實也是一個俠士——儘管寧採臣只是一介書生。寧採臣選擇幫助聶小倩,並沒有對聶小倩有任何圖謀——因為如果有圖謀,早在聶小倩起初獻身給自己的時候,自己大可以笑納。甚至寧採臣幫助聶小倩,還有以德報怨的成分——因為起初,聶小倩是打算加害寧採臣的。對於儒家知識分子來說,寧採臣這種以德報怨、這種不求回報、毫無所圖的付出,是聖賢才能達到的境界。或許,蒲松齡內心深處,也渴望自己成為一個聖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