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建設大潮下的新收藏

在調結構、去槓桿,產業出清,反腐倡廉的新時代,曾經人山人海、熱火朝天的收藏市場一片蕭條,幾無客戶,門可羅雀。有些大量囤貨的門店,更是叫苦連天,苦不堪言。

但放眼全國,從大到小的任何城市,鋼筋混凝土聲不停,大廈小樓,一幢一幢拔地而起。連安靜的小山村現在都幾無舊房子老屋子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舊宅子沒有了,老物件散失了,曾經慣見的東西,都成了童年的回憶物。一邊是市場的蕭條,一邊是有年頭的東西越來越少了,市場咋辦,收藏未來之路在哪!首先要明確理念,這些年我們讓好多“磚家”、媒體都教惑成急功近利,今種明收的快利客了;不論物件,只求回報。這於收藏二字個我們祖先留下的傳統收藏理念是相悖的,也是誤人害人的。長遠恆久的收藏都是爺爺買,孫子賣!所謂的撿漏,那是神話更是傳說,也是彩票中獎的概率。天下沒有餡餅,只有陷阱。和孩子們讀書一樣,從幼稚園到大學,不可越級,得一步一步來。尤其收藏是文化歷史常識要求高的行業,不信這條,只有頭破血流、死路一條。滿地攤的臆造品,不正反映了人們獵奇暴富的心態嗎。現將三大門類,略談本人拙見:

陶瓷,存量最大也最不易保存的,不過這個量到目前可以終止了。為什麼,城鎮化的建設,一部分殘損永遠消失了,倖存的多是大路實用品,週末地攤多;初學、工薪、退休之士可圈可玩。也許這是大眾淘貨的最後一場(隨著大步伐的拆建,老戶老屋寥寥無幾,相對老物件也基本消失)。還有年輕人審美時尚觀念,以後不會有這麼多的露臉東西了。至於店鋪常見或經人推薦的署大明**年大清**年的“精美”立件,99%可閉眼遠離。坑太多太多,也捫心掂掂自己所掏的銀數!

書畫,通過反腐倡廉及收藏愛好審美水平的不斷提高,這幾年“洶湧”潮水退去了許多。特別是**主席、副主席之類的也大幅滑價。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書之魂者,作者之靈魂、情感、志向也。出於內心真心的抒發會歷久彌香,它們反映了時代審美觀,文化主流,愈久愈陳愈馨香!好不好,只一眼,看神韻。清末民國,小名頭、地方鄉賢的東西,只要有神韻,勁道,目前可收可囤,市場價也理性。大家的、大名頭的可觀可賞,沒有百分之二百不出手!當代的忌入手,為什麼,太燥,像香水百合花一樣,遠觀可以,近你受不了。缺少發自內心的心香底蘊,火氣大,燥還嬌柔,不是有葉無花就是臂短腿長。新房裝飾,可掛可看。

玉、翠類:像廣場舞,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廣場舞。有手或能掛的地方,都人手幾個。也好,生活水平上了嗎,但真正如古人知玉、賞玉、懂玉性的人極少極少。最早的玉和金錢無關,與身體地位相聯。神玉,上古、史前。王玉,記年後到宋。民玉,元、明、清至今。這幾年泡沫已擠去,一半千,只要是天然的,隨便戴戴、玩玩都物有所值。大到幾萬的擺件,都不錯(前提是純天然的,忌合成、染色、化學處理)。別聽出土的、血玉之類的毒言盅惑。至於真正小范疇的和田籽料和色濃水足的翡翠,特別是按克論的精尖東西,少之又少,不可再生,一般人也進入不了,目前仍是天價!

未來快富、高富階層是八零、九零後。智能數據時代,財富如山的款爺,也可一夜崩塌;堅難維生的個人或幾人小業主也可一夜飛天。在擁有財富時,選高、精、尖囤上幾件,可怡情,可文化,可傳承,比動輒七位數或澳門一時的盡興豪爽要高值的多。時間放長看,10、20年或許半世紀,更是一項穩賺不賠且回保極高的投資。國外的頂級收藏家和財團在處心積慮的壟斷髮掘市場,我們的“磚家”和市場在搞亂市場。總之,這行水太深太渾,但誘惑、前景也極大。財富不易,收藏更難,且行且珍重!(如有不妥之處,敬請指正、共同進步)

城鎮化建設大潮下的新收藏


城鎮化建設大潮下的新收藏


城鎮化建設大潮下的新收藏


城鎮化建設大潮下的新收藏


城鎮化建設大潮下的新收藏


城鎮化建設大潮下的新收藏


城鎮化建設大潮下的新收藏


城鎮化建設大潮下的新收藏


城鎮化建設大潮下的新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