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宦官和士族互相敵對的東漢,曹操的祖父為何深受雙方的愛戴?

導言

自光武中興,東漢王朝建立後,皇位繼承人普遍年幼,不得不依靠外戚來處理國事,這就為外戚專權創造了條件。外戚又必須依賴讀書人來幫助處理政務,這就為士族源源不斷進入官場提供了天然的契機,從而形成士族政治。

士族依靠外戚進入朝堂,外戚依靠士族來進行統治,雙方互相依賴,形成統一聯盟。對於逐漸長大,渴望獲取權力的皇帝來說,必須找到一股政治力量來奪回權力。

在這樣特殊的政治背景下,皇帝身邊最親近的宦官就成為了最合適奪權的人群。宦官無權無勢,整天陪伴皇帝,天生容易贏得年幼的皇帝信賴。宦官集團上臺後,必然會拼命打擊士族集團,從而幫助皇帝建立權威,獲得權力。

所以東漢也是宦官最為猖獗,掌控權力最長的朝代之一,這種天然的鬥爭屬性也使得宦官和士族之間互相敵對,甚至勢同水火。

在宦官和士族互相敵對的東漢,曹操的祖父為何深受雙方的愛戴?

東漢是宦官掌控權力最長的朝代之一

曹操的祖父曹騰作為任職30多年,侍候過四代皇帝的宦官,為何卻能夠打破這種敵對,獲得宦官和士族雙方的共同認可呢?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一、曹騰謹慎厚重,能力突出

公元120年,鄧太后下詔選拔個書童,來陪皇太子劉保一起讀書。於是謹慎厚重的曹騰進入了皇太后的慧眼,從此,曹騰與劉保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基礎。

順帝在東官,鄧太后以騰年少謹厚,使侍皇太子書,特見親愛。——《三國志》

在宦官和士族互相敵對的東漢,曹操的祖父為何深受雙方的愛戴?

曹騰影視形象

曹騰用自己的學識、德行和過硬的業務知識,贏得了劉保的信任。劉保對於這位忠良的伴讀,也是非常喜愛,在飲食和賞賜方面也跟其餘人不一樣。

“太子特親愛騰,飲食賞賜與眾有異”。——司馬彪《後漢書》

除了做事謹慎厚重以外,曹騰還是一位兼具勇氣和能力的宦官。少帝劉懿病重的時候,劉保受到外戚的干預差點不能登上皇位,關鍵時候是曹騰聯合其餘宦官幫助劉保奪回皇帝之位。

在宦官和士族互相敵對的東漢,曹操的祖父為何深受雙方的愛戴?

曹騰輔助漢順帝劉保登上皇位

曹騰不僅對自己要求極高,連同自己的養子曹嵩都是家教甚嚴。當同僚的其他宦官子弟依靠祖輩關係作威作福的時候,曹嵩卻在曹騰的教育下精通四書五經,不僅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識還養成了良好的品質,最終憑藉自己的才能成為掌管全國財政的大司農。

“質性敦慎,所在忠孝”——《續漢書》

曹騰生性謹慎厚重,待人真誠。同時作為劉保的伴讀,也抓住一切機會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質,不同於其餘宦官的粗淺和無知,曹騰既有知識也富有能力,在朝廷工作的30多年間,雖然經歷了不同的政治環境,卻從來沒有出過任何差錯,所作所為能夠讓眾人誠服。

“在省闥三十餘年,歷事四帝,未嘗有過。”——《三國志》

二、曹騰品德高尚,有賢能之風

曹騰品德高尚,有賢能之風。任職期間,喜歡向賢能的人學習,從來沒有向皇帝說過別人的不是。

“好進達賢能,終無所毀傷”。——司馬彪《續漢書》

在宦官和士族互相敵對的東漢,曹操的祖父為何深受雙方的愛戴?

曹騰品德高尚有賢能之風

曹騰能夠贏得士族的敬重,還得來源於他的推薦人才。不同於其餘宦官的嫉妒心強,曹騰三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給朝廷推薦了許多具有才能的官員,像陳留虞放、邊韶、南陽延固、張溫、弘農張奐、潁川堂奚谷典等官員,這些人後來都位列公卿,為國家盡忠為朝廷盡責,這些都是曹騰的功勞。

其所稱薦,若陳留虞放、邊韶、南陽延固、張溫、弘農張奐、潁川堂谿典等,皆致位公卿,而不伐其善。——《三國志》

曹騰為人胸懷寬廣,當時的蜀郡太守託送計簿的官吏送禮物賄賂他,益州刺史種暠在斜谷附近查獲了書信,就上書奏告蜀郡太守,並因此彈劾曹騰,請求將他交給廷尉問罪。

漢桓帝他知道書信是由外頭來的,所以沒有怪罪曹騰。對於種暠的彈劾,曹騰並不計較,還時時稱讚種暠是個能幹的官吏。這如果換做其他深受寵愛的宦官,恐怕種暠的職業生涯就到此為止了 。但是,曹騰並不計較這些,還逢人便誇稱讚種暠是個正直的好官。

等到種暠因為曹騰的推薦獲得司徒高官的時候,對前來恭賀他的人說,“我有現在的地位,完全是曹騰的功勞啊”。

蜀郡太守因計吏脩敬於騰,益州刺史種暠於函谷關搜得其箋,上太守,並奏騰內臣外交,所不當為,請免官治罪。帝曰:“箋自外來,騰書不出,非其罪也。”乃寢暠奏。騰不以介意,常稱歎暠,以為暠得事上之節。暠後為司徒,語人曰:“今日為公,乃曹常侍恩也。——《三國志》

在宦官和士族互相敵對的東漢,曹操的祖父為何深受雙方的愛戴?

被曹騰推薦為司徒的種暠

曹騰高尚的品德,一心為公的做法,深受士族集團的肯定和好評,贏得了很多官員和文人的讚賞。這在當時士族和宦官對立的階段是十分難得的,這些士大夫除了敬佩還有感激,感激曹騰在輔助皇帝期間,給大漢王朝帶來了安定。

總結

自從光武帝之後,東漢王朝就陷入了宦官當政,外戚和士族專權的時期,這兩大集團出於利益的考慮,逐漸變得水火不容,互視對方為死敵。

但是曹騰卻成為了一個例外,他的高尚品德和一心為公的做法,打破了兩大集團的偏見。他對自身的嚴格要求使得他明白,一個國家需要的不僅僅是皇帝喜歡的人,而且也需要有能力治理國家的人,所以他利用自己的權力向皇帝推薦的都是國家需要的人才,而不在意是哪個集團的人。

“聖人有犯錯,宦官有賢臣”,曹騰用實際經歷告訴我們,一個人無論是何出身,只要一心為公,恪盡職守,終能夠得到別人的敬仰和愛戴。

曹騰一生嚴格要求自己,也嚴格要求自己的後代,正是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下,才培養出了位列太尉的兒子,榮膺魏王的孫子,而曹騰本人也成為歷史上唯一一位追封為為皇帝的宦官。

在宦官和士族互相敵對的東漢,曹操的祖父為何深受雙方的愛戴?

曹騰—史上唯一追封為皇帝的宦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