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陽馬首故事多

白長生

傳說中,上古時的馬首其實是一個舟來船往的“碼頭”。禹王治水,疏淤洩洪,這才形成壽陽一帶“石門”“碼頭”“港口”“峪口”“上湖”“下湖”“洞渦”等水域特色的地名。萬千年以後,滄海桑田,當年的水碼頭變成了“旱碼頭”,碼頭的地名也因此改為“馬首”。直到漢代壽地仍屬榆次縣治,西晉始分置壽陽縣,以縣城位於壽水之陽而名。

晉頃公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514年,晉卿韓宣子去世,魏獻子魏舒執政。魏聯合六卿共謀將當時的諸侯祁氏、羊舌氏消滅,然後將祁氏之田分為七地,羊舌氏之田分為三地,馬首為其一。然後分與近親,魏獻子覺得韓固、徐吾、趙朝等人,比較優秀,可委以重任,不會失職,能夠守業,所以任韓固為馬首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後先秦諸侯國中,在國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級。大夫世襲,有封地)。這韓固本為晉國卿大夫韓起之孫、韓厥之曾孫。韓起曾統帥晉國27年之久。雖然韓固就任馬首大夫的政績不詳,但他是迄今為止,官方正史所記載的最早的壽陽首任官員。《壽陽縣誌》(光緒版)載:“韓固韓起孫,魏獻子為政,以為馬首大夫。謂固餘子之不失職,能守業者也。祀名宦祠。”可見韓固在任馬首,其政績還是得到了魏國君王的認可。

到春秋晚期,馬首邑改馬首郡,遷往壽水之陽的壽陽,歸榆次管轄,但仍設有“古馬首郡”。歷經數千年後的文革前,多少地名改來改去 ,而“古馬首郡”這個牌樓仍然存在。

馬首古城牆遺址

馬首古城牆遺址,方正端莊,顯示著最早城池的君主霸氣。

隨著文化採風團下鄉,馬首村老支書、80歲的王錦龍老人向我們介紹,馬首古城牆原先比較方正,東南西北,方圓二里。城池坐落為坐北朝南,其地形為凹中之堆。整個古城建造於一片高地,左倚東梁盤桓,右鄰壽水逶迤,前看九鳳山,山環水繞,後靠邊家崖,龍華山脈。除東靠一排土崖天然屏障外,西、南、北均建有三處閣樓,俗稱西閣、南閣、北閣。古閣之間城牆連接,城牆外是丈餘深的防護壕溝。到日寇佔領後,依然抓派民夫拆了舊閣,修建炮樓,沿著舊城牆修建了圍牆,可謂固若金湯。直至上世紀六十年代時,北閣、西閣仍存舊址。

如今,在馬首村的中心地帶,原先的西閣、北閣、和永安寺(後改為學校)的古戲臺腳下,我們依然找到了當年馬首古城牆的些許遺蹟。據王老先生介紹,馬首這地方有股“靈氣”,傳說每當春雨初霽,或是霧天驟晴,在村的正北方向,就會有云霧形成一個拱形的“城門”,有的時候還可以看見影影綽綽的古老城池。這或許是由於古老的壽水來到這裡,地勢開闊,水流平緩,水草茂盛,形成一片數十里長、四五里寬的河灘溼地,其水汽蒸騰、雲蒸霞蔚,朝陽旭日,映照其上,或許形成一種“海市蜃樓”的獨特景觀。可惜天然溼地因工業開發,這一景觀已不復存在。在原來西閣的閣外,守望歲月的兩顆500年的老柳風雨滄桑,樹冠折斷仍綠葉婆娑。守候身邊的兩處“麻河”(水塘)卻不見了蹤影。

馬首村中的永安寺、永安寺前的九鳳山,都與皇家宮廷爭鬥有關。

永安寺位於馬首村中央的一處制高點上。其地勢高峻,俯瞰全村,甚至南北通行的古代駝道、軍事要口,都在其監視範圍之中。古代寺廟,各地居多。但以“永安”命名者,卻不多見。“永安”,顧名思義,是永定平安之意。這一含義,自然像是皇家永葆江山穩固之稱。查其它地方與此同名的廟宇,也都與皇家有關。永安寺為何叫“永安”?在當地還有一個傳說。話說唐玄宗天寶年間,安祿山起兵造反,玄宗連夜逃亡避難。由於倉皇出逃,糧草匱乏,軍隊疲憊不堪,將士都埋怨起楊國忠兄妹來。後來,護軍殺死了楊國忠,又逼玄宗處死楊貴妃。無奈之下,玄宗叫人勒死了楊貴妃。楊貴妃死後,玄宗皇帝一下衰老了許多。在一個風雨交加之夜,玄宗夢見楊貴妃向他哭訴,說“皇上好狠心,臣妾忍辱負重白白伺候你這麼多年”。皇上問她有啥要求。楊貴妃哭訴說,她到陰間本想與父母相會,哪知父母墳墓被掘毀,陰魂逃往太行山一帶,那裡山勢奇特,狀若蟠龍,望陛下能修一大殿,使他們能在那裡頤養天年,永得安寧。後來,平定了“安史之亂”,太子繼位,唐玄宗做了太上皇,他便派人到龍華山下的馬首郡修了一寺,親自題寫了金字匾額敕建“永安寺”,意為祝願貴妃和她的父母靈魂在這裡永遠得到安寧。永安寺大殿豪華壯觀,面闊五楹,木雕斗拱,飛簷挑角,極盡華麗。寺院三進九級,兩側男女看臺,廂房各六,對面是古戲臺。寺外為和尚塔數尊。可惜文革以後盡數拆毀。

另一傳說是,唐朝太平公主(約665年-713年8月1日),本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生平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權傾一時。據《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認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713年,太平公主因涉嫌謀謀反,被唐玄宗發兵擒獲,賜死於家中。太平公主死後,帶領其8個侍女化作九隻鳳凰,飛落壽陽 馬首郡永安寺的對面山上,層層疊疊,松林掩映,九隻鳳凰各佔一座山頭。從此馬首的對面山頭叫做九鳳山,為了不讓百姓驚擾,就又叫做“禁山”。

壽陽馬首故事多


民間藝術家胡富生介紹馬首歷史

馬首古城外連片的春秋古墓葬群,顯示著悠久厚重的古朝王氣。

出馬首古城,沿邊家溝順路而上,這是通往古馬首郡的最高地龍華山(俗稱樹兒嶺山)的必經之路。77歲的胡富生老人帶領我們,來到了上坡後的第一塊平地,叫大落坡坪。在一處斷崖處,我們找到了一處古墓遺址。這處古墓座西面東,由於土崖塌陷,或者是盜墓者的挖掘,墓穴的主體已經夷為平地,所剩的僅是墓穴的磚券洞口,洞口呈1.3米高、二尺多寬的半圓拱形,磚體為青色繩紋磚,長40公分,寬20公分,厚約8公分,形體不夠規整。磚與磚之間不用白灰黏連,而是一種礫僵石碾壓成粉,配以黃米水漿調和成泥,其性能堅而不崩,柔性較強。歷幾千年地殼運動或地震考驗,紋絲不動,沒有一絲鬆垮痕跡。在那個時代,一般草民百姓是沒有能力也沒有資格如此講究排場地進行逝者的安葬的,只有官員貴族方有如此待遇。

從這裡向北再找,又從土崖橫斷面上,看到了四五處古墓被盜或墓磚狼藉的穴洞遺蹟。據胡富生老人講,這裡常常有古墓盜賊光顧,就是種地的農戶也有時會從耕種的地塊裡,偶爾撿拾到一些陶罐、燈盞、瓷碗、盤碟等。可惜當地至今並未引起重視。

此刻,漫步馬首古邑的舊址遺蹟間,回味歷史,依然嗅得到遠古戰爭的烽煙和肅殺,嗅得到一個個遠去王朝的遙遠身影。“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